王玥
“糟了,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我太紧张了,你听我说话是不是都哆嗦了?”“下一句是什么,我紧张得都忘记了!”“考试已经结束了,也不知道成绩怎么样,越想越紧张!”亲爱的同学们,上述的情景你们是否似曾相识?是否有过相同或相似的经历?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身有所感,这就是紧张。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对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紧张情绪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未知的恐惧。人在潜意识中容易对一些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感到害怕,比如当参加演讲比赛时,你可能会想:是否有突发的情况?如果演讲过程中忘词了怎么办?如果名次太靠后会不会很丢人?大家会嘲笑我吗?即使对演讲稿倒背如流,你也会不自觉地放大内心的恐惧,从而不自觉地出现紧张的状态。
二是过高的心理预期水平。当你在做一件事或参加某项比赛时,你会期待自己发挥优秀甚至完美,希望零失误地完成,渴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过高的心理预期会无形中给自己增压,紧张的情绪状态不期而至。
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紧张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之前,都会有意识地激发心理与身体的紧张状态,因为适度的、短期内的紧张能使身体快速亢奋,精神相对紧绷,注意力集中,让自己反应敏捷,活力增加,激素水平升高,从而激发潜能。但过度的紧张则会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表现为肢体的僵硬或不受控制,影响水平发挥的正常。因此,面对过度紧张,我们应该寻找正确的方法,学会与紧张相拥。
首先,深呼吸。缓解紧张最快的方式就是进行深呼吸,通过有节奏的呼吸调整紧张带来的心跳加速、肢体紧绷等生理反应,可有意识地放松身体的各个部分,达到肌肉放松的效果,从而稳定情绪。同时,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之间时,你也在无意中成功转移了注意力,将关注点从紧张的情绪中抽离出来,有利于平稳发挥应有的水平。
其次,调整认知,适当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一个人对自己的预期目标定位越高,对结果要求越完美,实现难度与心理压力就会越大,个人情绪就越紧张,更严重甚至会导致焦虑。因此,在参加比赛和考试之前,应尝试给自己设立一个伸伸手就能触碰到的目标——放低自己的姿态可能成为制胜的关键。同时,也不要过多地在乎结果和他人的评价,而应将关注点放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结果,鼓励自己享受参与的乐趣。这样你会发现你的紧张会被有效缓解。
再次,积极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事发生。在感觉紧张时,可以反复积极暗示自己: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紧张是能帮助人战胜困难的,是可以提高我成功的概率的,虽然我有些紧张,但没关系,我能在适度的紧张中发挥出色,我能行!
最后,坚定内心,尝试放缓前行的脚步。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弥漫性紧张可能已经成为你的日常状态,请给内心武装上坚实的盾甲,不要让外力成为影响你的障碍,应坚定自我,放缓脚步,无畏前行。
亲爱的同学们,相信通过上述方法,你一定能学会如何与紧张和平共处。但如果你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希望你能够及时与心理老师沟通,敞开心怀倾诉自己的苦恼与困惑,为了自我的身心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