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堉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13)
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是乡村人才短缺,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近年来,国家为了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领域制定了诸多政策。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到2023 年底,预计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将超过2400万,而目前我国毕业大学生农村返乡就业创业的数量极小,乡村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满足乡村人才迫切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根据我国现今的发展阶段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多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始终持续锁定“三农”问题;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意见;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些足以证明农村发展问题依旧在我国国家发展问题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各地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
当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短缺的情况比较普遍,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推进[1]。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追求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不愿意留守在农村转而到城市工作、定居,造成了大量农村人才的流失。同时,由于传统观念作祟,很多出生在城市的孩子认为农村即代表着“贫困”“落后”,其实并没有真正到过农村地区,没有看到我国当前农村地区日新月异的风貌变化,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和发展。这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地区原有的年轻劳动力向外流失,城镇地区的年轻劳动力又不愿意去农村地区发展,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逐年减少,没有人才保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困难重重。
伴随着高校持续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上涨。据统计,2023 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1158 万人,同比增加82 万人,其中专科生470 万人。为促进2023 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出专场招聘会、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就业育人主题教育、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等系列活动,促进毕业生就业。但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缺乏求职技巧、缺少就业培训机会、就业渠道不畅等原因,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保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进的乡村建设已经较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条件也显著提升[2]。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偏远山村的交通不便、网络信号欠佳、缺少休闲娱乐项目、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等问题,让不少毕业生望而生畏,认为无法到农村地区就业创业。另外,由于新生儿数量下降趋势明显,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适龄儿童急剧缩减,村子原有的小学取消,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程到镇里的小学,同时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较城市也存在很大差距,使得年轻人无法给子女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我国很多城镇地区都建设了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指导平台,高职院校也有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园区,但这些都普遍建立在市区内,农村地区基本没有创业相关的专门场所与孵化平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没有机会获得专业的创业指导与培训,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疑难问题,得不到帮助,导致创业困难甚至创业失败。即使个别农村建立了面向返乡大学生的创业基地,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运营和管理,使创业基地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极少数的工作人员不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不熟悉工作流程,人为给创业团队制造了更多的麻烦和阻碍,导致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心灰意冷,放弃回到农村展示和打拼的热情,最终创业失败,人才流失。
各地方政府为了推进农村建设,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已经陆续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落实,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过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有些地区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仅有方向性的指导,缺少清晰具体的优惠措施,造成村镇在执行时无法准确把握政策,使得返乡大学生享受不到优惠政策,降低了返乡就业创业的动力,没有达到政策出台的预期效果。
高职院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凭借的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这种热情需要外界给予持续的鼓励与激励,如果有完善的激励政策,返乡大学生即使在就业创业中遭受困难和挫折,也会坚持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但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高职毕业生缺少相应配套的激励措施,没有创业资金的扶持、没有表现优异的奖励,也没有给予优秀人才荣誉,无法满足返乡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淡化了他们的就业创业热情,因此,当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遭受困难时便很容易放弃。村镇地区可以借鉴企业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赏罚分明,引导返乡大学生积极奋斗,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场所,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认识到返乡就业创业大有可为,广大农村地区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为新农村添砖加瓦,实现自我价值。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发挥专业特长,找准自身定位,为未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3]。社会媒体也要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短视频等渠道,对当地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优秀典型广泛报道,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全局部署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统筹整合就业创业服务职能,打造全层级、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要加强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的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为返乡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提供一定金额的生活补贴,提高返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对于侵害返乡就业学生合法劳动权益的单位,要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切实保障返乡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益[4]。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大学生开通社保缴纳,免除他们未来养老、医疗的后顾之忧。对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提供一定金额的贴息创业贷款,做好创业支持。
我国大部分城镇地区的就业创业平台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但是在农村地区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各地政府应指导和规范相关部门在农村地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为村镇企业的人才招聘和高职院校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双方交流沟通的渠道[5]。同时可以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搭建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平台、组织招聘会、双选会、宣讲会等,吸引高职院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到农村地区求职,为农村输送人才。除了搭建平台,还可以开展就业指导、简历美化、创业辅导、技能培训、劳动纠纷调节等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服务,将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各个环节做好把控,形成闭环,提升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实现人才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对于村镇企业的岗位需求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返乡求职意愿,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有效保证农村人才力量的充足。
科学设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激励政策,并且严格落实,可以让应届毕业生感受到政府与行业企业的重视与关注,同时能够有效规范和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行为。在就业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面向返乡就业的大学生出台政策,如每年在当地的事业单位划拨一定数量的岗位,选拔优秀的返乡大学生;在当地公务员招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返乡大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这些政策,可以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在创业方面,各地政府可以指导行业、企业设立创业基金,给返乡创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帮助初创企业平稳发展。另外还可以在职称评定、税收、房租、等方面给予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一定的政策倾斜,激励高职院校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对于激励的内容,除了物质激励之外,还需要设定精神激励的内容,比如评定荣誉称号、颁发证书、锦旗等,当地媒体还可以开设专题栏目,进行表彰和宣传,使返乡就业创业学生获得荣誉感和自我成就感。
乡村振兴战略施行以来,农村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农村人才短缺这个核心矛盾仍旧存在,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还将再创新高,就业创业压力仍然较大。通过政策调控与具体措施合力协作,打通农村人才短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两个问题的通道,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营造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优化完善激励措施等方式,提升高职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能力,可以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