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力

2023-12-16 11:33唐亚南
今传媒 2023年10期
关键词:舆论公众信息

唐亚南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北京 100062)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新媒体不断涌现,网民参与度不断提高,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格局。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7.28亿;2021年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96.8%;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618亿GB。与此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日趋减弱。

当前,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特点,如舆论场域的反相共生性、内容方面的真假同构性和评判时的情理倒序性。这些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公众的心态失衡,恶化网络舆论生态;增加网络舆情治理的难度,可能导致舆情安全漏洞频出;消解网民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1]。智能技术的全面渗透推动了传媒业的变革,技术赋权使得传播流程由相对封闭走向建设性发展,新闻叙事的逻辑发生变化,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受众诉求与表达方式发生转变,专业新闻人对新闻信息生产的主导权被消解;依托智能技术分析和解读舆情具有天然的偏向性,往往使客观真相输出受制于算法偏见,导致网络舆论环境更趋复杂,网络舆论引导面临新的挑战[2]。如今,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足、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话语掌控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不高、主流媒体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尚需加强等问题[3]。在技术革新突飞猛进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力,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助推网络强国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局,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应坚持法治、公正、理性、诚信、创新和透明公开原则。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具体来说,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应坚持法治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与司法公正,在言论自由和信息安全之间寻求平衡,杜绝传播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或发表违法言论等现象产生;应坚持公正公平原则,为公众表达意见提供公共平台;应坚持理性原则,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引导公众以事实为基础理性思考和表达,避免盲从、情绪化和极端化;应坚持诚信原则,不散布谣言和不实信息,遵守专业道德规范,保护个人隐私,并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提高自身公信力;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技术和媒介手段,开展多样化的宣传和交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主动公开信息,完善信息共享和互动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社会治理的透明度。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网信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工作队伍,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强调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视角下网络建设的原则、意义、目标、落脚点和抓手,是今后指导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4]

二、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谣言、舆论失控的威力很大,是敌对势力的重要武器之一。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同许多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长期以来,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信息内容生产者的素养良莠不齐,导致各种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甚至存在造谣传谣、恶意中伤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等现象,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还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正因为如此,网络舆论引导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畏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完善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许多消息来不及被证实就传播开了,并且人们在网络中留言或发表观点相对自由,部分网民为求轰动效果随意篡改信息,导致偏激言论或虚假信息出现,误导了其他受众。此外,部分网民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特征差异较大,比如现实中沉默寡言的人在网络上异常活跃,现实中温和理性的人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却可能极端、具有煽动性。因此,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推行实名制、显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IP地址等措施非常必要,有助于约束网民行为,进一步完善网络治理,从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三,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克服“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的客观需要。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从业人员应当真正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加强自身对思想政治和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并灵活运用于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只有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熟悉互联网和新闻传播规律,勤恳扎实工作,才能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赢得民心,避开“塔西佗陷阱”,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建议

网信工作既是宣传工作,又是群众工作。面对互联网给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的重大机遇以及风险挑战,我们要坚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谋划、部署和推进网络安全工作,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夯实网络安全工作基础。在新的舆论格局下,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首先,舆论引导部门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榜样形象,引导网络舆论朝着积极向上、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确保舆论导向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宣扬封建迷信、暴力恐怖、淫秽色情等不良文化;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鼓励公众积极表达观点,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但也要对违法违规言论进行管理和约束,杜绝违法违规言论传播;应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原则,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真实客观、科学合理的信息,防止虚假信息传播,避免利益集团或个人通过舆论操控获得不当利益;应客观、中立、公正地处置舆情事件,保障各方权益,及时向公众公布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其次,网络从业人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融入网信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最后,公众应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积极了解舆论管理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对监管机构的工作进行合理监督和评价。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第二,强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但是仍有不少人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缺乏常识和基本的辨别力,被虚假信息所骗。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相关部门应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加强网络安全执法,强化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环境。

(二)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反应能力。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是有效管理网络舆论的关键。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公众商议、社区咨询等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从而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第二,社会应鼓励理性、客观、有根据的表达和对话,避免情绪化、偏激言行出现;同时设立公共平台和机制,促进各方在公开、透明、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对话与交流。第三,媒体应提供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信息,对信息来源进行核实和验证,杜绝虚假信息传播,并适时向公众传递信息,避免信息过载导致混淆和误解。第四,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对媒体的正确认知和使用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媒体信息的可信度、评估信息的影响力。第五,公众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积极了解新闻报道的原则和规范,不盲目相信网络信息,而是主动思考、质疑、比较和分析。具体来说,应积极参加各类媒体教育培训,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比如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能力、搜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并增强信息隐私和安全保护意识。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逐步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进而营造公正、理性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完善舆论引导策略

互联网时代,我们应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完善舆论引导策略,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渠道,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舆论引导工作中来。第一,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明成果的宣传,重视科学和科普工作,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推送权威信息,发挥主流媒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要强化新兴媒体的责任意识,加大对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学者建议,新时期可以通过范式创新,在科学研判舆情多元属性规律、利益博弈规律、自然衰变规律的基础上,规范网络舆论引导的管理流程,加快负面舆情的衰变速度,减少舆论的消极影响。第二,在宏观网络舆情生态治理中应标本兼治,推动网络舆情由运动式管理、应急式管理转向舆论生态整体治理、综合治理,增强网络舆论圈层自净能力,维护并推动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多元稳定、可持续发展[5]。第三,应更加重视对青年群体以及自媒体的引导。首先,应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重视和吸引青年群体参与。新时代加强对青年的网络舆论引导需要协同创新,整合理念、投资、态度、内容、自律与监督等方面的引导策略,从而形成舆论引导的有效合力[6]。其次,应加大对违规“自媒体”的处置和曝光力度。一方面,网站平台应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蹭炒社会热点事件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对转发谣言的“自媒体”,应采取清理粉丝、取消互动功能、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另一方面,网站平台应加强对违规“自媒体”的曝光力度,开设警示教育专栏,定期发布违规“自媒体”典型案例,警示“自媒体”做好自我管理。

(四)依法强化舆论监管

第一,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监管体系、信息发布与审核治理体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及时处理违法、虚假、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第六条指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十种违法信息,简称“十条红线”。该《规定》的出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也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中仍不断出现新的漏洞和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认真落实《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严厉打击网络黑产违法犯罪,对宣传伪科学的账号予以禁言、销号,并发挥好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第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明确网络舆论监督的界限,加强国际间舆论监管合作与交流。首先,要完善舆论监管机构的组织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测、管理和引导,并建立健全舆论监管机制,依法打击传播网络谣言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严惩借热点事件造谣引流的“网络水军”团伙,依法规范网络公共空间秩序,引导公众合法上网、理性表达。其次,加强对媒体行业的监管,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避免媒体报道出现偏向和失实现象,并且要严格把关媒体内容,及时纠正不当言论。最后,加强国际间舆论监管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跨国网络舆论的挑战。

四、结 语

在新的舆论格局下,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强舆论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趋势,掌握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与舆论倾向,还要提升舆论引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在深入了解受众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舆论引导策略;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完善舆论引导策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舆情危机,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并强化舆论引导合作与互动,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提升公众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舆论公众信息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订阅信息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展会信息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