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丽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为社区内的自理老人和介助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休闲娱乐和保健康复等照料服务[1],是一种结合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优点的新型居家养老机构,近些年一直受到社会关注。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解决了子女照顾的问题,因此,研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为老年人营造安全舒适的空间氛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感知功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对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感知能力也随之减退,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行为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生理机能的退化会导致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的灵敏度下降,感知功能的退化会导致老年人听觉、视觉等出现障碍。
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由于生理退化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对空间环境的内在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如生理退化会导致老年人对室内环境缺乏安全感,出现害怕、自卑、消极等情绪,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反映出老年人对空间环境安全性的迫切需求,社会角色的转变会让老年人在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些不适应,从而出现孤独寂寞、失落等情绪。
3.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的行为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理类、阅读类、康养类、棋牌类、休息聊天类,行为领域涉及个人和群体活动,这些不同的行为活动表现出聚集性、时域性、地域性和观望性等行为特征[3]。除此之外,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空间作为交互客体,其功能配置、布局和感知环境会影响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在空间功能配置方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和辅助空间。其中,公共空间包括生活服务、医疗康复、休闲娱乐活动空间,主要满足老年人的生理、休闲娱乐等多种行为需求;辅助空间包括办公室、厨房等,主要为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在空间布局方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布局主要有并列型和围合型两种类型。并列型布局的特点是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和服务辅助空间平行布置,整个室内空间的功能结构清楚、交通流线分明,避免交通流线出现交叉、重复的问题;围合型布局的特点是活动空间围绕着辅助空间布置,能有效缩短各空间之间的距离,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以及工作人员的看护。在空间感知环境方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感知环境是由色彩、光线、声音和材质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和触觉器官,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
通过对长沙市多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走访调查,发现室内空间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功能配置不完善。部分日间照料中心未配备医疗保健用房和心理疏导室,娱乐活动空间只设置棋牌室和阅览室,无法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求。二是流线设计不科学。室内主要交通流线不分明,老年人流线、服务流线、供应流线和参观流线相互交叉,导致空间动静分区不合理。如:活动室和休息室距离过近,老年人休息时容易被活动的噪声干扰;卫生间设置在走廊两端,如厕时要穿过走廊才能到达,给老年人造成了不便等。三是空间布局重复单一,缺乏空间层次。在空间形态的设计上以封闭的方形盒子为主,空间之间互动性差,并缺乏开放与私密等空间层次的变化,很大程度限制了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四是空间尺寸不合理。如:走廊通道等位置没有预留轮椅使用者的进出及转向空间;门厅、楼梯口等老年人短暂聚集的区域过于狭窄等。五是适老化设计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如:出入口、走廊没有设置扶手;室内外及不同功能区的过渡空间存在地面高低差;地面未做防滑处理;设施尺度不适合老年人使用等。六是空间体验感差。空间中的色彩、声音、光线设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墙面大面积使用白色,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孤独冷寂感;室内走廊、卫生间等空间光线不足,老年人看不清周围的情况,容易发生磕碰等。
2011 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组织编制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空间类型进行了规定: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可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可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可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可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4]。具体设计时应根据老年人各类行为需求以及行为的频率,进行适当调整。
1.功能流线的组织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室内空间布局应以老年人的活动流线为主要依据,通过流线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并根据老年人的行为将不同的空间组织起来,使其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公共空间中的餐厅、棋牌室、文体活动室活跃度高,属于动态空间,可以布置在靠近大厅的位置。休息室、阅览室相对比较安静,属于静态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应与动态空间隔开,以避免相互干扰。同时还要处理好老年人流线、护工服务流线、后勤服务流线之间的关系。老年人活动流线应尽量便捷、无障碍,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护工服务流线不宜过长,可以与老年人活动流线部分重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后勤服务流线尽量独立,避免和其他流线交叉,以保证各功能空间之间的交通顺畅。
2.复合空间的利用
长沙市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是在原来的旧房屋基础上改造而来,空间面积有限,因而在空间布局时根据空间的开放共享原则,将一些功能相近的空间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复合利用,使原本的单一功能空间变成多功能空间,达到空间利用和功能满足的最大化。如图1所示为长沙市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平面布局图,一楼对老年人行为频率较高的餐厅、棋牌室、儿童游戏区、走廊空间进行复合使用,形成一个较大的多功能活动空间;二楼对阅览室、书画室、手工室等静态活动空间进行复合利用,空间动静分区明确。
3.增强空间的开放性和层次性。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空间布局一般会采用弹性界面、界面渗透等方法来增加空间的开放性和层次性。弹性界面可以采用隔断、隔墙两种,通过家具隔断来改变空间的大小和开放程度,如全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封闭空间等;界面渗透是指将玻璃等一些透明材料运用于分隔空间的墙体上,这样既可以达到物理空间的封闭性,又可以减弱墙体界面的阻隔,使空间在视觉上具有通透感,有助于形成视线上的交流。
老年人凭借感知觉了解周围的环境。影响感知觉的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色彩、光线、声音和材质肌理等。要想营造出舒适安全的感知觉环境,设计者要在空间色彩搭配上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色彩的和谐统一主要在于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调和,对比过大会导致视觉刺激感过强,而对比过小又会导致色彩难以识别,这些情况都会使老年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设计时,室内大面积的主色应选择高明度、低纯度的暖色,如米白色、米黄色等,从而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空间氛围。室内辅助色可以根据不同功能空间进行调整,如阅读室、休息室可以选择浅绿、浅蓝色,娱乐活动室可以选择浅橙色。另外,在楼梯、电梯等重要交通节点,特别是存在高低差的位置上,应使用老年人易于识别的红色、橙色等进行提示,以免发生踩踏事故。
在采光与照明上需结合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光源。充足的自然光可以提升免疫力,减少骨质疏松,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自然光可以通过扩大门厅、增加窗户面积、墙体改拆等方法引入。人工照明应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并在规范内根据各功能空间的需求调整照度和色温,如阅读室、书画室等空间要保证足够的亮度,可以选择照度均匀的LED灯;休息室、卫生间等私密空间对亮度要求不高,照度满足视物需求即可,可以选择色温较低、光线偏暖的白炽灯或者荧光灯,给老年人一种安详、温暖的感觉。走廊过道等处的照度与房间内的照度不能差别太大,以免老年人进出房间时因强烈的反差产生不适感。另外,照明上要避免眩光的产生,可以调整灯具位置或在灯具外安装灯罩,从而使光线变得更加柔和[5]。
在声环境方面主要避免噪声。过大的噪声会使老年人产生紧张、烦躁的情绪。噪声的控制可以从控制噪声源和吸声降噪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主要的生活服务空间要尽量远离噪声源,同时可以通过提升门窗的隔音性能和使用吸音系数较高的材料来降噪;另一方面,可以在室内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帮助老年人舒缓情绪。
在材料的选择上应首先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其次考虑不同材质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如:室内装饰采用无毒、环保的材料;功能性空间采用弹性好、脚感舒适的木质材料;康复训练室、走廊过道等空间采用防滑、耐磨的PVC 塑胶地板,公共卫生区域以及卫生间采用防滑瓷砖,并且瓷砖色彩要与周围环境进行区分。尽量避免使用冰冷、坚硬的材料,如金属、玻璃等,以免给人冷漠、不易亲近的感觉。
首先,在出入口、走廊过道等位置设置扶手,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利。各个空间地面平整,无高低差,如因排水或地面材料变化产生高低差,可用缓坡替代或用色彩进行提示,避免危险的发生。室内通道宽度大于1 500 mm,要保证使用轮椅的老年人可以顺利通行。其次,卫生间要安装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坐便器,坐便器和洗手台周边都应设置扶手,方便老年人借助外力来保持身体平衡。再次,淋浴间要设立座椅和扶手,老年人坐着洗浴更安全。最后,家具及设备的选择和放置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家具边角应设计成触感较好的圆角或安装防撞保护套,防止老年人碰伤。
本文以交互主体和交互客体的相互关系为视角,对目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功能配置、空间布局、感知觉环境和无障碍设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从而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的养老环境,同时也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室内空间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