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过去的“持币交易”“刷卡支付”到现在的“移动支付”,人民币支付方式的转变,留下了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生动印记。本刊特别推荐作家张仲全的报告文学《现金哪儿去了?——人民币支付往事》(《北京文学》2023年10月),同您一起回顾人民币支付方式的变迁史,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创新实践。
人民币从1948年诞生至今已走过75个春秋,先后发行了5套。大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和主权货币,其纸质和铸币载体始终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尽管其印制技术、防伪水平、票面价值在不断变化,但人们一直沿袭着持币交易的古老结算模式。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发展,现金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削弱……作为一个银行人,笔者有幸了解和见证了非现金结算的起源、发展,也经历了现金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整个历程。
国内首批信用卡
笔者是一名“60后”,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了中国银行省级分行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笔者刚入行时,行领导为了发挥笔者在部队时的新闻写作特长,让笔者从事宣传工作。那时,信用卡业务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银行业务的重点,笔者经常协调新闻记者到信用卡业务部门采访,多年来一直如此。综观这几十年金融业的发展脉络,结合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信用卡的普及就是个人生活支出实现非现金结算的开始。
为了了解国内信用卡的起源,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刘红虹总经理的帮助下,经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的协助,笔者有幸找到了中国内地第一张信用卡的主要亲历者——周炳志,并采訪了他。
周炳志,年逾古稀的中国银行珠海分行退休员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依旧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近40年前的那一次私人旅行,竟开启了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的探索之路。
1980年,并不发达的珠海因独特的地理优势搭上了沿海地区率先开放的特快列车,成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工作的青年员工周炳志参与并见证了珠海发展的奇迹。
然而,谁也没想到,周炳志的一次香港之行,竟然会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周炳志的哥哥多年前就在香港工作,那年头儿,普通人要前往香港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兄弟俩仅靠信件保持联系。改革开放为他们兄弟俩带来了见面的机会,特别是珠海成为经济特区后,出境旅行变得相对容易了一些。
1984年下半年,周炳志终于办妥出境手续,单位领导给了他三个月的假期。在香港的日子里,哥哥领着他观赏都市风光、品尝当地美食,每次消费后,哥哥都将一张小卡片递给服务人员,收银员拿到卡片后,在一个状似小盒子的设备上轻轻一划,然后取出一张便笺大小的纸来,哥哥大笔一挥,签过名之后就潇洒走人。
周炳志对此十分好奇,一问才知那个小卡片就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思维敏锐的周炳志凭借自己的银行工作经验,立刻觉察那是好东西。于是,他在哥哥的陪同下前往银行,拿到了信用卡的宣传资料。回到珠海后,周炳志把资料交给了行长,并大胆建议引进信用卡。
珠海不愧为特区,这里的人们不仅有敢为人先的开放思想,更有干事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很快,在珠海地区发展信用卡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中国银行总行的批准。
其实,早在1979年,中国内地就已经有了国外信用卡的身影。那一年,为协助政府开好秋季“广交会”,着重解决来宾携带大量现金不便的难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境外的信用卡发卡机构签署了代理协议,来宾在中国内地消费后,中国银行会将款项付给商家,再凭据向境外发卡机构要钱。但是境外信用卡的受理地点仅限于境外人士出入的高档场所和涉外酒店,银行员工也很少接触信用卡,普通百姓更是闻所未闻。
信用卡不仅引入了预支的消费模式,更意味着一个信用社会的到来。然而,当时中国内地还实行计划经济,连布匹和米面粮油这些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票供应,银行业务停留在手工和珠算的“刀耕火种”时代,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都还没有全面启用,更不要说信用体系的建设。
银行发行信用卡首先要考虑风险控制。珠海是一个往来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庞大的城市,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银行想出了一个以预存保证金的多少来决定授信额度的办法,出台了金卡预存1000元、银卡预存300元的规定。
当时中国内地还没有生产信用卡设备的厂家,他们在中国银行驻香港机构的帮助下,联系了一家设备制造商,将整个制卡流程都“搬”进了珠海。
为了节省业务成本,他们自行设计信用卡样卡,数易其稿,最终决定使用左上方为春秋战国时的布币标志,上方印有小篆体“中国银行”字样的红色面板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后来成为一种标准样板,被众多银行模仿、借鉴。
他们首先在银行内部员工中发行了200张卡,虽然仅仅用于发放工资,但这些仅凭签名就能消费的塑料卡片,就是中国内地第一批信用卡,开启了不需要携带现金进行商务结算的先河。他们当时制作的信用卡,因信息科技不够发达,卡片背面的磁条未能实现数据写入,只能在珠海本地使用。
当时,在许多人眼里,买东西不用带现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商家对于仅签个名字就把商品拿走的做法非常排斥。为了推广这个新生事物,工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经过不懈努力,他们首批签约了22家本市商户,并及时对收银人员进行了培训。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第一个月就发行了454张。
很快,信用卡不但让商家和持卡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更让人们感觉到珠海这座城市正迈着稳健的步伐与世界接轨。信用卡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前来办卡的顾客经常得排长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1986年,中国银行总行发行了全国通用的信用卡,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长城卡”,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信用卡。此后的一段时间,各大商业银行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
当年曾在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负责信用卡业务的梁大鹏总经理介绍,那时,国内的信用卡只能被称为准贷记卡。原因是客户卡里有钱的时候就优先使用卡里的存款支付,而卡里的存款银行是要支付利息的;当客户卡里没有钱的时候,银行可以给客户一定的授信额度。不像现在,信用卡主要用于消费和还款(急需时可少量透支取现),信用卡里客户多存入的钱是不计利息的。
那时的刷卡操作比较原始,收银员拿到信用卡后,将卡片塞入一个压卡设备内,通过手工碾压的方式,借助复写纸的拓印功能,将银行卡上凸显的卡号印入交易单据的相应位置,在打电话取得银行授权码后,还需要顾客签字确认。
这里所说的授权码就是银行告诉收银员的一组数据。那时由于信息科技还不发达,银行数据没有实现大的集中统一,信用卡的交易只能靠人工来完成。
梁大鹏对人工授权进行了通俗的解读:每一家银行发行的信用卡都有一个识别码,也叫行号代码,就是银行卡号的前几位数字。商家拿到顾客手中的信用卡,通过行号来识别发卡银行,只要顾客消费超过一定的额度(在规定的小额度范围内是不需要授权的),他们就会拨打发卡银行的24小时值班授权电话,通报客户的消费内容、需要的金额。银行如果同意了,就会给商家一组6位数的号码,这组号码也叫授权码。收银员就将获得的授权码写在单据上,日后就凭客户签字的单据和这组授权码找银行结算。银行这边接到单据后,根据当时的记录依据进行核对,再付款给商家。
在单位从事采购工作的王先生是我国第一代信用卡的持卡人,也是新生事物的受益者。王先生当年是一家水泥厂的采购员,时常前往外地购买一些生产必需品。有时因生产急需,他只能携带现金。不管是在火车上,还是长途汽车里,他都会把公文包抱在怀里,或是压在屁股底下。不管自己多么疲惫,路程多么遥远,他都不敢合一下眼或打一会儿瞌睡。每次携款外出,他都让老婆从菜市场给他买点红辣椒带上,当睡意来袭,他就掏出来嚼上几口。到达目的地后,他总是住在熟悉的旅馆。王先生一般选择白天到达的车次,每次都将随身携带的当地水果送几个给服务员。服务员善解人意,总是把其他房间的客人安排满了后,才安排来客与他同住。这样,他就可以在其他客人到来之前美美地睡上一觉,以解旅途之乏。常言道,老虎也有大意的时候。有一次,由于山洪暴发,长途汽车在路途中被困了七八个小时,两天一夜没睡觉的王先生到了旅馆后竟然睡过了头,醒来时发现随身携带的5000多元现金不翼而飞。那年月,5000元可不是小数目。王先生回到单位后不但被停止了工作,还要不停地接受保卫部门问话。好在两个月后,旅馆所在地的公安為他送来了被盗款,单位也恢复了他的工作。信用卡诞生后,王先生立即申领了一张,从此再也不用携带大额现金了。不管是在车上打盹儿还是在城里食宿,他的心情都放松了很多。
那时的信用卡虽然可以全国通用,但在异地要想获得省外授权是要凭运气的。笔者也曾因工作需要,时常出差,许多感触仍记忆犹新。那时在外地消费,柜台人员拿到卡片后,要向当地的相关银行信用卡授权室电话报告,授权机构要通过银行内部的系统(也可通过电话或传真)与发卡地银行的授权人员取得联系,这段时间,你就只能在一边乖乖地等着。为什么要等待呢?因为授权人员有限,商户和持卡人较多。仅笔者所在的重庆中行,一个授权室要面向全国270多家授权中心、全市2000多家特约商户,为近10万持卡人提供授权、咨询、投诉处理服务,并对这些交易进行实时监控。
可以肯定地说,因为授权不成功而出现的尴尬事不在少数。笔者单位就有一位年轻员工带着女友上黄山,一顿大餐过后,由于现金不够,他选择信用卡支付。但因通信线路故障,信用卡一直未能取得银行授权,结果黄山一游把爱情给游“黄”了。
当年,尽管“一卡在手,走遍全球”的广告十分诱人,但信用卡的使用远不及现金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户和持卡人的用卡积极性。
数十年过去了,随着互联网平台授信功能的出现,信用卡的身价持续走低。以前办一张信用卡所需要的材料十分翔实,并且设有门槛。如今,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申请,有的银行干脆将信用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于是,加油站里、地铁站内、街头巷尾都可见到办理信用卡的摊位,银行的工作人员还会给办卡人送一些礼品。今昔对比,信用卡跌落到现在的地位是很多银行人没有想到的。
存折变成小卡片
时间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信息科技有了新的发展,金融业凭借经济和人才优势,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展现出创新和引领作用,成为尝试新生事物最快的行业。这个时期,又一个影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新生事物——POS机出现了。它的出现使信用卡的末端支付与银行中心机房直接连接,与银行核心数据同步,让刷卡消费实现了实时扣款。POS机是为信用卡量身定做的一款电子结算终端设备,主要用于商户与持卡人之间的刷卡交易,能读取持卡人的银行卡信息,并将交易信息传输给银行网络,用该网络对其进行验证。
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POS机在国内的发展也有其艰辛的历程,笔者所在的重庆地区也是如此。
当时的POS机安装门槛比较高,要求商户有固定营业场所和专门的电话线路(POS机要通过电话线路与银行机房相连接,才能实现实时扣款)。那年月还没有网络和移动宽带,安装一部电话都要好几千元,加上数千元的POS机具费用,一般的小商小贩根本无法承受。
长期在中国银行从事信用卡工作的业务经理高鸿,每天的工作就是指导各基层机构如何发掘优质商户。小商小贩用不起,大的商家就成了各银行争抢的目标。
POS机刚出现的时候,各家银行都是各自为阵,各大商业银行基本都是以省域为单位进行数据集中,系统也是各用各的。当各家银行都去大型商家营销后,商家的结算案头就摆满了各家银行的POS机,持卡人要刷对应银行的POS机才能实现刷卡支付。一些商家看哪家银行关系到位、收的手续费低就刷哪家的卡。搞得银行和商家竞争、分歧不断,也造成了顾客的用卡不便。
为优化用卡环境,突破发展瓶颈,重庆银行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自发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POS机共享难题。也就是每个商家的柜台只摆放一台POS机,这台机子可以对这5家银行的银行卡进行刷卡消费,而后加入这个共享群体的其他银行,则以投入新的POS机和拓展新的商户作为进入条件。这样一来皆大欢喜。POS机解决了市民携带现金的不便,让商家降低了现金保管、運输、储存的繁琐与风险,银行的柜台压力也相应减轻,同时还增加了刷卡手续费的收益。
POS机的出现,标志着所有进入网络的银行卡都可以在上面进行刷卡支付。然而,信用卡的申请条件在当时是比较苛刻的,因为刷卡手续费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信息科技的发展,借记卡应运而生。借记卡的申请和信用卡不同,不需要任何门槛,并且只要卡里有钱就可消费。说得直白一点,借记卡就是活期存折的升级版本。
借记卡刚刚出现的时候,是活期存折的配套产物,POS机能够通过其卡面磁条,读取账户信息,方便人们携带和消费。当时,银行每开立一个活期存折,都要发放一张与此账户关联的借记卡。随着人们对借记卡功能的熟识和掌握,账户信息完全电子化,活期存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那段时间,银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在柜台工作的人,都积极鼓励顾客多多使用借记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活期存折的电子化功能,让更多的客户进入刷卡领域,还能减轻柜台压力,获取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
借记卡取代活期存折可以说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与提升,曾在重庆大学旁边一家支行工作的王姣深有体会。以前,人们还在使用活期存折的时候,每到重庆大学开学的日子,王姣和同事们就累得够呛。成百上千的学生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本活期存折,在他们的营业柜台前排起长长的取款队伍,这些学生不仅要取学费,还要取生活费。为了给同学们做好服务,王姣和同事们起早贪黑,吃饭都像在打仗。为了打好这一仗,她和柜台的同事们都穿上了纸尿裤,还尽量少喝水。为保证现钞供应,有时运钞车一天都得跑好几趟。有一次,补打存折的打印机坏了,面对长长的取款队伍和众人的埋怨指责,王姣急得直掉眼泪。
然而,这些被学生取出来交给学校的现钞,很快又会回到他们银行的保险箱里。因为重庆大学在他们支行开立了单位账户,学校为了省时省事,每到开学时都会让银行的工作人员前往学校代为收取学费,这些学生从银行柜台取出钱后,马上就会到银行在学校设立的临时收款台交款。不一会儿,学校的存款就又进了银行的保险柜。当时的交易结算就是这样原始,王姣和同事们就是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清点出去,又清点进来。
直到借记卡和POS机出现,这看来有些滑稽的事情才得以改变。从此,不但学生们不来银行柜台取学费了,在学校代收学费现场也很少收到现金钞票了,四面八方的学子直接掏出银行卡,就能在POS机上完成转账。王姣和同事们工作的轻松和收获的喜悦,就隐藏于银行卡在POS机上的轻轻一划。
可以说,POS机和借记卡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兄弟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出门携带大额现金的习惯。
然而,POS机刷卡消费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电话线路,这在相对发达的城市是容易实现的,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和电话线路到不了的地方,就难以实现了。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当中国第一代移动电话“大哥大”砖头手机刚刚出现时,富于创新力的银行人便抓住机遇和市场,在游船和长途列车上开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动支付”。具体做法就是商户在这些交通运输工具上利用“大哥大”和银行授权中心取得联系,帮助顾客在移动交通工具上和边远景区实现刷卡消费。当年,这种刷卡方式在声势浩大的“告别三峡游”活动中大放异彩。这应该是中国最早实现的“移动支付”,它其实是通过人工中转完成的。后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移动POS机的出现,银行卡的消费扣款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操作,信用卡人工授权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数十年过去了,许多交易在移动支付条件下,不用POS机也可以完成。如今,在互联网上及地铁站内,同样可以见到POS机的销售广告,只不过现今购买POS机,再也不会要求你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电话线路,仅需要提供一张身份证和一张银行卡即可。当你拥有这么一台刷卡机后,不仅能将手中的所有信用卡套现融资,还能将各个互联网平台上的虚拟授信额度以扫描的方式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现金,进入你的账户,且手续费低得出奇。这正好满足了那些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短缺者的需要。一些人因此干起了非法的套现生意,遭到查处的不在少数。
ATM机缓解排队难
金融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原有的传统手工记账模式得以改进,金融机构处理业务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多的业务等待金融人拓展与开发。这时,出现了一个改变国人多年来用现金支付劳动报酬的新生事物——工资代发。
工资代发能够迅速推广的原因是,它降低了单位现金运输和保管成本,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从政府机关到事业单位,从学校到企业,都先后搭上了这趟时代发展的快车。
既然是新产品,具有普惠性,银行自然走在了前列。从此,众多的工薪族不用再按月领取现金,只需留意银行卡里工资到账的时间和金额,他们更关注的是卡里的余额。工资代发让我们在非现金支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让人们省去了保管、携带现金的不便,进一步减少了现金的流通和持有。
工资代发业务推出前,银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对公客户和“有钱人”。在经济贫困、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拿到手的工资能够养活一家老小、不寅吃卯粮就很不错了。那时的人们,要么是将现金放在枕头下、棉被深处的角落里,要么放在抽屉、书本内或墙壁的夹层中,有的人甚至将钱币埋入地窖里。很多普通工薪阶层是没有钱存进银行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没到银行存过钱。
自工资代发业务推出后,单位的工资代发业务就成为各银行争揽的目标。因为取得了工资代发权,就赢得了存款的主动权,就有了发放更多贷款的资本,发放更多贷款才能够获得更多存贷利差收入。
不得不说,为了争得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代发权,银行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那些年,为了争取到工资代发业务,银行向客户请客送礼、陪吃陪喝是常有的事,有的单位也趁机提出捐赠、赞助等过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具体项目,一些管理严格的国家银行反而竞争不过一些小的股份制银行。工资代发以后,银行排队的人突然多了。原因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停留在现金结算时代,手中的钱用完了,自然要到银行柜台领取,并且为安全起见,人們提取的现金数量总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工薪阶层跑银行的次数多了,排队取款就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商贸活动的频繁,银行柜台人员的存取现压力直线上升,并且很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要是遇到有人插队或柜员操作缓慢,人们总会发出不耐烦的声音。这时,银行大堂的工作人员就只能一边劝阻不守规则的客户,一边赔着笑脸,不停地向大家解释。
银行排队现象曾经引起央媒及高层领导的特别关注。正当各家银行为应付排队取款的队伍焦头烂额时,ATM机如救命稻草般出现了,各银行都趋之若鹜。
刚开始时,最基础款的ATM机是没有存款功能的,主要满足人们日常取现的需求。它对生活在城里的人而言,只是感觉到了取款的便捷,少了排队等候的烦恼和焦躁。但它一落户乡村,就帮了老百姓的大忙。
农村教师王文中所任教的村小学位置偏僻,由于当地没有银行营业网点,工资代发后,他得到县城的银行大厅提取。由于路程太远,又隔着一条河,所以每次为了取点钱,他都得赶车换船,舟车劳顿。为了少跑路,每当工资发放后,他总是一分不剩地悉数取出。让他最窝火的是,有一次取款回到家后,他才发现揣钱的衣兜让人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当月的工资一分不剩地成为小偷的果实。无奈之下,王老师让裁缝师傅在他的裤裆内缝制了一个小口袋,每次取款他就穿上这条洗得褪色的劳动裤。后来,随着山区农副产品的不断丰富,山区经济得到发展,村民们对现金的需求越来越大,ATM机也在当地安营扎寨。从此,王老师和乡亲们取现也和城里人一样方便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ATM机上先后增加了代收费、转账汇款、跨行取现等功能,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这时,各家银行纷纷在营业网点增设大堂经理,千方百计地将现金存取和代收费等简单业务向自助柜员机上引导,为柜台腾出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业务。同时,银行还不遗余力地抢占优质地段新建自助银行,不断满足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吸收更多的存款,壮大自身实力。
ATM机的出现,减少了人们到柜台办理跨行业务的排队等候时间,安全便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柜台压力,减少了跨行现金的携带,进一步降低了现金流通量。
ATM机的出现,也让在外的游子给父母汇款时实现了“孝心零时差”。20世纪80年代,笔者当兵入伍后,远在西藏服役,那些年给家中寄钱都是跑邮局通过信汇或电汇的方式进行。2000年,笔者转业到地方,头几年给父母寄钱仍然是携带现金到办公楼附近的农村信用社排队办理。自从有了ATM机和自助银行,特别是ATM机开通无卡(无折)存款功能后,再也不用去柜台排队了,在柜员机上存入现金或转账,不仅安全便捷,还能实时到账。
网银和网购
当岁月的时钟指向21世纪时,信息科技成功跨越所谓“千年虫”的困局,翻开了新的篇章。这期间,网上银行诞生了。
如果说ATM机缓解了客户排队取款压力的话,那么网上银行则让排队苦等对公缴费的人们看到了希望。ATM机诞生前,人们不但要排队取款,而且要排队缴费。自从银行在各个营业大厅安装了ATM机后,到柜台取款的人少了,但排队等候缴纳水电燃气费的仍然很多。代收(付)费业务是银行大力拓展的一项中间业务,相比人工窗口半天才办几笔业务,银行更愿意借助电子化手段快速完成代收代付。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任凭工作人员磨破嘴皮也不愿意签订代扣协议。用一位老太太的话说则是:“你想扣就扣,我怎么知道你扣了多少?我的存款有限,假若你扣款在先,我急需用钱怎么办?”
网上银行的出现,实现了所有银行账户与账户之间(包括跨行)的款项到达,款项从对公账户转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转入对公账户都变得十分简单,充值、交费等业务足不出户就能完成。
如果说,在网上银行出现前,单位的工资还需要银行代发的话,那么,网上银行出现后,财务人员在办公桌前就能自行操作了。越来越多的单位在财务系统的支持下,开启了无现金财务的工作模式。网上银行的出现既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荷,也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随着财务系统和工资系统的开发,一些企业连财务室都不需要单独设立了。随之而来的是工商、税务、社会保险缴纳以及水电燃气费的支付都可以在网上银行完成。
在税务机关工作的吴晓明告诉笔者,他们对有关发票和专用票据的管理一直都很严格,以前开公司,税务部门要到现场查看经营场地,企业必须有单独的财务室,财务室须有“三铁”(铁窗、铁门、铁柜子)才允许经营。如今,大多数发票的开具都能在网上申请,企业不用现金也能正常经营,在办公场地租赁和人员配置上也省下不少开支。接着,人们发现网上银行还能买股票、炒基金,不但能进行期货交易,还可进行贵金属买卖。
网上银行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没有了现金搬运的烦恼,帮助他们消除了经常跑银行柜台排队的艰辛。特别是那些白领,衣兜里揣的现金越来越少,使用现金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那些年,各大银行柜台和一线员工总是不遗余力地向客户推荐网上银行,希望把更多的银行业务从线下迁移到网上。然而,网络银行需要有网线和电脑配套才能完成,而电脑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再者,网上银行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便利,但因携带电脑的不方便和需要移动密码器的配套,在一定程度上不够便捷,特别是在网络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及电脑普及率不高的农村更是如此。基于这些原因,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交易结算还要靠真金白银的现碰现,所以现金需求量仍很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催生着新的业态,网上购物应运而生。今天,网上的购物平台数不胜数,稍微大一点的零售超市都有自己的购物平台和APP。还有不少依附于各种社交媒体和大型网站的小程序、公众号,也具有交易和支付结算功能。科技发展彻底变革了商品交易的形态与方式,促进了物流与配送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线上的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而一些大型百货商场门可罗雀、实体商家纷纷关门的时候,人们才真正感觉到网上购物、线上经营的磅礴之势已锐不可当。
值得肯定的是,科技成果也造就了新的创业群体,成就了新的人群,一部分人走上了网上创业的道路,他们开网店、搞直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残疾人朋友也借助科技发展在网上创业,开启了新的人生。
网络银行和网上购物的出现让很多像杨东梅这样的普通人为父母尽孝更加便捷。杨东梅结婚后就同爱人搬进了新房,与父母相距较远。担任中学班主任的她由于工作繁忙,缴纳水电燃气费这类事情还是父母每月到银行排队为她代劳。自从网上银行出现后,她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不但自己家的水电燃气费和物业管理费能在电脑上快速缴纳,还能为父母在网上缴纳这些费用。后来,父母年龄大了,上街买菜、购物越来越吃力,她就忙里偷闲,隔三岔五地为老人送去蔬菜、水果和肉类。虽然她每次都利用午休时间,但还是好几次因堵车而影响了工作。随着外卖和快递的出现,好多超市都开启了线上购物模式。杨东梅第一时间下载了超市APP,从此,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鸡鸭鱼肉,无论是生食还是成品,只要下单,快递小哥都会及时送达。网购使她心情愉悦,安心工作,也让她的父母生活无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着众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这个世界。人们很快发现,外卖和网购已成为年轻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越来越难存住钱,月光族、年光族越来越多。
你没钱,没关系,自然有人借给你,并且想方设法借给你。如今,在互联网支付环境下,获得借款的便捷程度让人惊愕。正是这种所谓的便利,让人们错误地感觉钱真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然而,经营和把控数字资产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借钱容易了、方便了,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各大购物平台和APP相继推出具有授信额度的虚拟信用卡后,业内人士认为,网贷平台的授信门槛太低,这些平台不再是社交和消费购物这么简单,而是具备了金融属性,在用新的方式培育人们的消费观念。
资本持有人总是挖空心思策划铺天盖地的软文营销,让人们信奉消费主义。一些见钱眼开的自媒体、营销号也跟着推波助澜,还有大数据的杀熟功能,让许多成年人都管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又怎么能要求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保持清醒?
如今的网络世界像念咒语的魔法师一样,时常让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不能自拔。借钱消费的理念正给传统观念带来冲击,透支着人们的金钱,也透支和改变着不少人的今天和未来。最终,消费主义让不少人刷爆了信用卡,走进了网贷甚至裸贷的陷阱,掏空了他们的钱包甚至是人生。网络借贷令不少的年轻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上述情形让很多人债务缠身,并被贴上“失信人员”的标签。人一旦进入这个行列,不但被限制了高消费,很多想做的事情也根本无法着手。
据某银行法律事务部门的人士介绍,该行去年一年所涉及的3000多起诉讼案件中,年轻人占比六成多。很多年轻人成为失信人员后,从此一蹶不振,少了信仰和追求,还赌气地说“我们就是最后一代”。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影响社会创新活力,还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难怪有关专家学者呼吁“个人破产法”尽快出台,让跌倒的年轻人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能够东山再起,重新发力,融入社会。
“二维码”带你走天下
移动网络发展起来后,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后,各商业银行很快将网上银行的功能迁移到了手机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除了具备通讯功能之外,社交功能、娱乐功能日渐突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手机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标配。笔者在银行工作这些年,同事们普遍反映,手机银行的普及推广比网上银行顺利得多,特别是商业贸易流通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个体经营者,交易结算的效率比以前高了好多倍。手机银行的出现,让网上银行真正成为“手上银行”,所有银行账户之间的现金流动大幅减少。
虽然“一机在手,搞定所有”成为现实,但百姓日常生活中小额支出仍然离不开现金。原因是手机银行可以随身携带,但不是人人都在银行开有账户,至少未成年人是没有账户的,许多家庭为了资金安全,也不会让老年人在手机上开通银行业务。所以,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易结算只能依靠现金。另外,人们在进行小额交易时,还是感觉手机银行的验证和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加之考虑到账户安全,也不愿意随便在外输入密码。所以手机银行还是未能跨越普通市民非现金交易的“最后一米”。
不管是网上银行还是手机银行,它们的交易都是依附于银行账户来实现的。不管你钱多钱少,进进出出都是在银行账户间实现转移,也就是說,钱并没有跑出银行的保险柜。这也是银行人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优越感。
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正当银行人拥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巨额红利时,一场新的变革又在酝酿之中,互联网的移动支付功能有了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收、付款二维码破茧而出。收、付款二维码的诞生如一道利器扫清了移动互联网支付的所有障碍,打通了老百姓衣食住行非现金结算的“最后一米”。
首先出现的是微信收、付款二维码,这是有别于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一种支付方式。相比以往的交易方式,用它不必担心出现账户和密码错误;当对方使用扫描收款功能时,你只需亮出付款码,不会有分毫差错。
收、付款二维码的出现让我们真正走上了无现金交易的快车道。随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机构都推出了扫码支付功能。没过多长时间,不仅各类商场、大小商贩,就连路边卖菜的大妈大爷,所有和现金交易结算有关的单位和个人,无不对收、付款二维码如众星捧月般顶礼膜拜。
这时,人们再也不用为老年人没有个人账户和手机银行而担心,因为一张银行卡目前可以绑定三个微信号;也不必担心小朋友外出购物被黑心商贩多收钱,因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切都有据可查。
让人感到新奇的是,商家还可以在视频中向顾客远程展示收款码即时收款。越来越多的经商人员从内心深处感激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镇个体经营户刘女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年前,刘女士是一个生产经营塑料制品的小老板。她的货物早就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但承销商都是本小利薄的小商小贩,货款迟迟收不回来。刘女士多次前往催收,经销商们都让她将店里的那些硬币作为货款带走。最后,她不得不把这些商贩的“包袱”接下来,千里迢迢往回搬。
为了给这些硬币找个“家”,她一边收货款一边找当地银行,结果处处碰壁。慢慢地,她装钱的担子越来越沉,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保人财安全,她连银行也不敢去问了。住旅店时,她总是守着担子寸步不离,有时索性睡在钱筐子上。她走了一家又一家,担不动了,就雇挑夫。为了财不外露,她不得不在箩筐上面放一些蔬菜、水果和当地土特产掩人耳目。日积月累,她的家中储藏了一屋子的硬币。刘女士一家人关门闭户一两个月,数到双手磨出血泡,可清点结果总是不一致。有一次刚要清点完,不料被自家养的一只小猪给拱了个乱七八糟。几经折腾,一家人只清点出8万多元的大概数。一家人食不香、寝不安,白天害怕亲邻造访,闭门谢客;夜晚,一有响动便忧心忡忡,生意也无心做了。后来,经过无数次碰壁,刘女士硬着头皮来到中国银行重庆江津支行一分理处,问:“同志,你们这里收硬币吗?”“收。”“很多很多的硬币也收吗?”刘女士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当然收!”分理处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由于清点硬币工作量太大,工作人员只能利用工余时间清点。她们开着运钞车,叫上“棒棒”(力夫),一共跑了5趟才将这些硬币运到银行金库。交接时,称了下重量:1225千克。刘女士说:“清点结果以银行为准,你们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要你们收下这个包袱,我就千恩万谢了。”
为了将这些硬币尽快清点出来,分理处的工作人员专门划出一块工作区堆放硬币。每天上班时,工作人员就用运钞车从金库运来一两袋硬币,清点完毕后记好账,再让运钞车送回金库。5位姑娘加班加点,常常清点到深夜,双手都磨出了血泡。经过一个月的认真清点,除了约200枚为假币和电子游戏币外,这批20.6万多枚、约1.2吨重的硬币共计89761.82元。有了这段经历后,刘女士再也不收硬币了,自然影响了不少生意。如今,刘女士的生意越做越大,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条件下,她还开通了微信商城,用户可在她的网上商城下单,也都是通过移动支付给她回款。有时,她直接将收款码在视频中远程展示,客户也能及时扫描回款,省了好多心。
像刘女士这样受惠于金融科技发展的例子实在太多。不但国家机关的罚款和相关机构的费用缴纳可以用二维码收付,在较短的时间内,地铁站的进出口、公交车的上车处、小餐馆的收银台都能看到收款的二维码,就连开三轮车的农民大伯也将收款的二维码摆在了醒目位置。让人诧异的是,街头乞丐面前的破碗里,甚至有的婚礼收礼现场都有二维码的身影。
在这种形势下,工作在基层和一线的笔者的同事们,加强了同网络平台的合作,针对性地做好网上商家的营销,较短时间内就获得了累累硕果。
随着收、付款二维码的普遍运用,许多人都感觉现实生活中现金越来越不重要,甚至成了累赘。如今,不用现金也可周游“世界”,身无分文也可来去自由,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认知。
刘老太太一家的西北之行就是如此的体验。春节期间,在保险公司担任总经理的刘总,决定带上老母亲刘老太太等一家人自驾跑一圈大西北环线。临行前,老父亲放心不下,硬是让老伴去银行取了两万元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一路上不论是吃饭、住宿还是去景区游玩,都没用上现金,就连老太太给孙子买羊肉串,也因小贩找不开零钱,需要刘总使用手机支付。10天过后,当他们回到家中时,老太太又把现金一张不少地存入银行,还不断埋怨携带现金给她带来不便和麻烦。
有点生活阅历的人肯定见识过电视里面的点钞大赛,观众们无不赞叹参赛选手清点钞票的精准和仅靠手感识别假钞的神奇。如今,不但电视台不办这类节目了,就连银行内部也很少举办点钞比赛。原因是使用现钞的人少了,点钞的技能不再被看重,银行将多余的柜面人员向后台管理和市场营销倾斜。银行不看重人工点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的点钞机是具备记录人民币冠字号功能的,如果柜员支付给顾客的现钞没有经过验钞机,那么顾客一旦认为其中有假钞,柜员将面临有理说不清的情况。有些客户是不承认“离柜不认”这种规定的。所以,现在柜员虽然要手工点钞,但最后都要经过机器验证,才能让彼此放心。久而久之,手工点钞就成了多余的工序。
伴随而来的是假钞收缴也发生了变化,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游俊说,以前柜员经常遇到假钞,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使用现钞的人少了,遇到假钞的概率自然就少多了。人民银行货币发行部门的官员介绍,近年,制售假币的案件数量也呈下降态势。其实,人们都清楚,由于习惯了使用移动支付,假币自然少了市场。
移动支付时代不仅制造假币的少了,就连偷盗现钞的小偷也改偷别的了。重庆市渝中区反扒大队冷队长介绍,如今的小偷确实少了许多,因为很难偷到现金了,他们便趁人不备盗窃手机,若刷机成功便低价出售,如果刷机不成功,那偷来的手机就一文不值。
当然,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就是,偷盗现金的少了,但干金融诈骗的多了。现在电信诈骗防不胜防,还有不少人轻信外面世界的精彩,结果被骗到东南亚从事电信诈骗。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打击力度,从手机购号、银行开户等源头入手,不少从事金融诈骗的人员被抓捕归案。
我要用现金
移动支付能够解决大多数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交易,如今人们不带现金,照样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但事物的发展总是相对的,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具有不均衡性,有的人在接受移动支付的同时,也在继续使用现金交易,而有的特殊群体对现金交易的执着程度并没有絲毫的降低。
目前,银行现金存款主要由单位存款、个人储蓄存款构成。单位的现金存款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现金交易量不大的单位,由财务人员将现金送到银行柜台存入;另一种方式是银行上门收款,比如医院、商场、酒店等现金收入较多的商户。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非现金方式结算的流行,上门收款的业务也少了许多。在银行不愿为少量现钞上门收款的情况下,商家自然鼓励非现金支付了,这样还能省下不少人员往返时间,减少现金保管的麻烦。
如今,除了商贸领域,许多公司和单位客户已经很少到银行提取现金了,有的根本就不用现金。现在到银行排队办理现金业务的以个人居多,他们既要办理存款,有时也要提取现金。
这里面,老年人一直是现金使用的主力军。这些老年人年龄普遍都在70岁上下,有的年纪更大,他们用的都是老年手机,有的人从没使用过智能手机。每次退休金发放后,他们都会到柜台排队取款,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到自助取款机上操作。
杨奶奶到银行排队实属无奈,她以前也是不来银行取钱的,因为老伴是个爱学习的人,智能手机用得溜,一切交易都是老伴在帮忙操作。可因为一场意外,老伴先她而去,这样一来,以前都没怎么用过智能手机的她,加入了排队取现的人流。
像杨奶奶这样从没用过智能手机、不会移动支付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社会保障金普遍不高,只有把每月那点钱拿到手里,他们才感觉安全和放心。他们每次到银行来,要么将账户清零,要么将钱转到另一张卡里,社保账户只保留零星的钱。用他们的话说,每月都来银行一趟,才知道退休金到没到账。这些在年轻人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的行为却成了他们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除了跑菜市、医院,他们常去的就是银行。如今,有的银行机构十分注重成本控制,有的网点对取现窗口的设置也是能少就少,有的老人排队取现要等很长时间。因此,许多老年人取现时特地带上大容量的水壶和充饥的面包。
对现金的依赖,不是他们对初心的坚守,也不是保守,而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让他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快车。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下一步还将迈入超老龄化社会,这种状况在较长时间内都会存在。
到银行办理现金存款的还有一个重要群体——农民工。如今的工程承包商很多,都是层层转包,而最终承接业务的施工单位总是临时招人组建队伍,这样可以省去不少人力成本,想方设法逃避政府规定的“五险一金”。由于短期用工等原因,工程承包商基本上没有给农民工办理代发薪业务,他们往往使用现金结算,工程完工就结账走人。每到过年过节,或者一个项目完工后,现金到手的农民工当然是把钱存入银行或打到家人卡里。
也有一些菜市场大妈及上了年纪的客户,在个别银行存款礼品的诱惑下,也为了省下几元钱的跨行转账手续费,往往采取提取现金的办法让存款“搬家”。
还有一些从事商业贸易的中小型企业,在日常贸易结算中会有一些现金收入,为规避监管和逃避纳税,部分商户直接将现金存入私人账户。
据税务部门的朋友介绍,有的企业为了合理避税,使公司成本最小化,往往将部分成本以现金形式支付出去。原因是如果以转账形式进入他人账户,又会形成收入税收调节的问题。
也有一些物业公司本来是盈利的,但他们为了把账面做成亏损,就虚增人力成本,无故增加用人数量,每月将一定金额的工资打到“虚假员工”卡中。而这笔虚假的费用如果回到公司账上,就会成为公司收入,从而影响利润,他们就采取让现金回笼的形式来规避监管,达到“避税”的目的。
还有一些灰色收入者,他们的隐形收入都是以现金方式体现的。现金交易具有隐秘性,一些特殊交易,乃至大宗交易都会采取现金支付的形式。
除了上述这些人以外,部分视力障碍及智力障碍人群仍然离不开现金交易。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因素,这类特殊人群在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很难跟上形势。二维码刚出现时,许多盲人犯了难,好在后来手机功能有了极大改进,增加了阅读功能,有的机构也开发了专供盲人使用的语音软件,一些服务机构还及时开展培训。如今,盲人朋友只要上过学,具有一定的文化,都能够借助语音的提示完成简单的移动支付。其主要操作方法是借助手机的语音功能,按程序操作,重点是输入密码这一环节,当手指接触到某个数字时,语音会播报一下数字,需要盲人朋友确认后再按一遍所接触的数字才算输入成功。这就要求他们在手机支付时戴上耳机,或者调低音量,并且在不被他人注意的情况下输入密码。所以,盲人朋友在进行大额支付时还是不放心,一般还得亲友陪同。他们在网上购物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图片无法转换成声音。
重庆市南岸区残疾人联合会的连老师是专门做盲人服务工作的,他认为移动支付中需要输入验证码这一点对于盲人来说,很不人性化。他说,验证码的输入有时限,有时连正常人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身体障碍的盲人如何应对?对于一些边远地区没有上过特殊学校或没有上过学的盲人来说,移动支付仍是纸上谈兵,对于年龄稍长的盲人朋友更是如此,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选择使用现金。这不是他们不求上进、不好学,而是输入手机密码和支付密码时遇到了难题,力不从心。输入验证码时超过规定次数,手机和账户就会被锁定,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国现有盲人500余万人,其中不会运用移动支付的大有人在。
地处边远地区的普通民众,偏僻的地理位置让他们与移动支付无缘。原因是移动运营商不愿在人员稀少的地方架设基站,有线网络因道路阻滞也延伸不到那里,这样就导致他们与移动支付等现代文明脱节。不但当地人用不了,外地商人和游客同样用不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依然保持着现金交易的习惯,到边远地区旅行的人也需要带上足够的现金。
一些小商小贩除了在经营中要收取部分现金外,还要时常来银行专门兑换零钞,以便在个别客户使用百元大钞时找补零钱。当然,他们经营所得的现金最终也会回到银行,只不过远没有以往那么多。
互联网移动支付的诞生与普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产生的裂变阵痛,一定会触及和影响到不同的群体,这种影响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質方面的。
往年,每到春节前夕,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现金中心高级经理冯刚都要和同事们一道前往人民银行中心金库,调取足够的崭新钞票,以满足广大客户节日期间的现金使用需求。那时候,盼着过年的人们提前好些天就在银行柜台前排起了长队,他们用手中的旧钞换上连号的新钞,然后拿到鼻子前嗅一嗅,带着满脸的愉悦离开。一些人像瞅准了时机似的,总是早早地把ATM机中的新钞取得干干净净,经常是银行的加钞工作还没结束,取款机前又排起了长队。那年月,能在新年之际送给别人崭新的票子,特别是连号的新钞,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小朋友们拿到没有一点褶皱、透着油墨香的新钞时,总是珍惜万分,许久都舍不得花掉。
现在,人们前往银行换取新钞主要是图个节日氛围。因为,许多人过年给小朋友发压岁钱时不再使用现金红包,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红包和电子货币。虽然价值上同现金是等值的,但内心的愉悦感却打了折扣,虚拟的数字红包远远不及现金有魅力。小朋友在收到别人给的压岁红包时,道出的“谢谢”二字远不及当年来得情真意切。也难怪,小朋友因为没有手机,一般都是由父母代收红包,这种电子红包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张空头支票。难怪有人说,对于小朋友,电子红包远不及一根冰棍和棒棒糖有诱惑力。
不仅仅是小朋友们感觉到压岁钱变味了,互联网移动支付同样改变和影响了成年人的体验感。在行政机关任职的公务员李女士感慨道,如今,不管是发工资还是奖金,通常只是查一查手机,看一看是否到账,早已没有了手握现钞的快乐。
逢年过节,人们专程到银行换取新钞,除了图个节日氛围外,还为了在迎来送往上显得有仪式感。一些衣锦还乡的游子要给长辈们一点“表示”的时候,感觉还是将现钞塞进他们衣袋里来得最直接、最温情,也免去了让别人掏出手机的尴尬和难为情。
吴大爷当年给孙子买零食时,每次都是一边拿着手中的钞票教孙子认识钱币的面额,一边对孙子说:“今后你也要买好东西给爷爷吃哟。”孙子自然答应得爽快。自他患上老年痴呆后,经常认不出人,包括孙子在内。有一次,当孙子拿出花花绿绿的钞票对他说“爷爷我们买好吃的去”时,他一下子精神焕发,认出了周围所有的人。说来也怪,每到节假日,只要有人给他递上实实在在的钞票,他的大脑就会立马清醒,认出面前的人。
尽管有人如此执着地与现金不离不弃,但仍然没能阻止非现金时代款款而来的脚步,也没能阻挡现金支付量的不断减少。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对现金流动的感知程度比一般人要敏感得多,现金流动减少,自然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管理方式的变革。近几年来,各家银行开始减少网点的建设及自助银行的投放布局。不仅如此,不少银行的柜员机数量也开始减少。笔者家门前是客流量很大的地铁6号线。当年这条地铁线路开建的时候,某银行就与业主方签订了全线路站台的自助银行投放入驻协议,地铁修好后,这家银行宁愿违约赔偿,也不愿投入自助设备。其实,时间才过去三四年,但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年里,我们的支付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印钞人、押钞人和残疾人
在移动支付条件下,制售假币的没有了市场,而现实情况是,印制真钞者的处境也同样不妙。人们出门不用带现金,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变成二维码支付后,印钞厂便主要印制大面额的钞票,而印钞公司的收入不是以钞票的面值计价的,而是以产品种类和数量多少来核算的。印制的现钞品种少了,收入自然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的印钞厂有的除了本国印钞业务外,还承担了一些国外货币的印制业务。有些国家的支付方式还比较原始,数字支付、网络支付远不及我们发达,所以这部分业务还存在着。其实,印钞厂不仅仅印钞票及一些重要的空白凭证如存单、汇票、支票、本票等,还涉及其他非银行机构使用的防伪程度较高的印刷业务。不过,随着电子化程度的提升,这类业务也在不断向网上迁移,印钞厂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严峻。
显而易见的是,钞票印少了就等于货源少了,那么肯定会影响到运钞者的业务收入。这里所说的运钞者不是为印钞厂运送钞票的,而是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從事运钞业务的专业押运公司。重庆金盾押运公司就是经营运钞业务的专业公司,该公司张经理很无奈地说,如今人们使用现金少了,就连经营保险柜业务的商家生意都冷清了,市场规则自然不会给他们网开一面。由于银行的营业网点不允许留现金过夜,营业网点的现金尾箱早上上班前由押运公司的安保力量送到营业场所,下班后又由运钞车送往银行金库集中保管,这种固定的接送钞业务目前仍是押运公司的主要业务。但随着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他们的业务不断受到挤压,押运业务逐渐萎缩。比如以前开展的商场、超市、医院等上门收款业务都大幅减少,有的如路桥收费,特别是事业性单位的上门收费等早已停止,这部分业务仍转移到了线上支付。当然,银行的重要空白交易凭证、贵金属等押运仍由他们承担。
有的押运公司还承担了部分商业银行ATM机的加钞业务。近年来,由于人们现金持有量减少、使用频率降低,他们给自助银行运送现金加钞的频率也呈下滑态势。
有一个怪现象,人口密集的热闹市区现金投放反而不多。原因是这里聚集的人群多以年轻人和工薪族为主,还有不少的外地游客,他们都习惯使用手机支付,并且闹市区域银行网点较多,不少当地金融机构的法人单位也在此安营扎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老旧小区及个体经营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这里银行网点的现钞则处于净投放状态。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中老年人习惯于使用现金,小商户们也经常提取现金,用于现金购货和销售时的零钱找补。
从发展的眼光看,现金需求肯定越来越少了,这方面的押运业务也会越来越少。在重庆,这样的押运机构只有两家,按理说,他们的经营具有垄断性,但现实是无情的,活少了,收益就会减少。
如今,押运公司已将眼光投向银行的其他外包业务,如现金清分、零钞整理等。而博物馆安保、展品押运、拍卖品运输与安全保护,都是他们业务拓展的方向。
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移动支付形势下,仍有一些特殊人群在执着地使用着现金,除了中老年人外,还有部分盲人朋友。
不管移动支付如何便捷,部分特殊人群依然没能挤上信息发展的快车道。相反,移动支付让他们显得更加无助。以前视力不好的残疾人士还可通过抖动钞票的声音和触摸盲文来辨识人民币现钞的真假,如今移动支付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很难适应。
货车司机马师傅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手,无法用手输密码。刚开始,他用嘴咬着一根铅笔头艰难地在手机屏幕上一个一个地点击数字,然而电子支付又有时间要求,经常是密码还没输到一半,系统就提示他超时了。重来,重来,再重来。很长一段时间,即使是一次简单的购物交易,他都很难完成,因此他总是害怕一个人出门。后来,指纹支付诞生了,当人们习惯于指纹密码时,他也顾不得尊严了,将大脚趾纹输入手机支付系统。每当别人用密码和指纹支付时,他则要脱掉鞋子和袜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刷脚趾纹。这不但让马师傅很是尴尬,还引起个别商贩的不满,特别是有的小吃店老板,感觉这种举动有碍观瞻,还影响其他顾客的食欲和自家生意。还有个别小商贩,看到他用脚趾纹支付,感觉是在用脚付钱,心里也会觉得不舒服。
刷脸支付的到来终于让他摆脱了“刷脚支付”的尴尬。
社会越发展,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帮扶应该更上一个台阶。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方面,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有更加紧迫的社会责任感,让这部分群体能够享受发展的果实。
值得肯定的是,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电子支付给老年人、盲人等特殊群体带来的困难和不便,2020年11月,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专门解决智能化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及特殊群体影响的问题。随后,各行各业都行动起来,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先后推出大字版的支付界面,设计了语音版操作流程指引,有的地方的商业银行还推出了方言版语音指引。
对于现金支付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明确表示,只要人民有需要,人民币的现金发行就不会停止,并强调对于拒收人民币的行为要坚决查处。此前,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事件是,北京中山公园在销售门票时拒收现金,被人民銀行处以行政处罚并且公告于众。还有杭州跨湖桥景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苏中心支公司等单位,法律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或基于商业目的,张贴“拒收现金”标示牌,以“无接触”“上级要求”等为由,在有人值守且完全具备现金收取的条件下,拒收现金,也被人民银行处罚。
针对近几年电子化程度的提升,有的银行机构存在不办理现金业务的情况,人民银行加强了监管和督促,要求所有银行网点必须保留人民币现金存取款窗口,就是为了维护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尊重公众支付选择权,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移动支付条件下特殊人群的现金需求。
现金哪儿去了?
人们使用现金结算越来越少,按理说,央行对现金货币的投放也越来越少,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货币金银处处长李良军告诉笔者,近年来,他们的现金投放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商业银行。笔者所在的银行现金中心高级经理冯刚告诉笔者,近年来,普通市民使用现金频率确实在减少,但社会对现金的需求并没有降低。
李良军告诉笔者,2015—2016年重庆市的现金投放量和回笼量达到了一个高点。此后,现金的投放量持续下降,现金的回笼量也在持续下降,特别是从2021年开始,现金的回笼量下降得更明显,表现出净投放态势。以前,重庆都是净回笼地区,但从2021年开始,成了净投放地区。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消息,2020年全国现金净投放7125亿元,流通中的现金货币余额有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2%;2021年全国流通中的现金达9.08万亿元,全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同比增长7.7%;而2022年流通中的现金余额达10.47万亿元,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3%。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上的现金需求仍然很旺盛。这就让人纳闷了,人们不是天天都在用二维码支付,很少使用现金了吗?但事实就是如此,央行的现金投放量并没有减少。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为此进行过专门调研,虽然现在人们的结算和支付主要是二维码支付,感觉并没有用到现金,但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现金的需求仍然比较刚性。
当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了,经济体量增大了。2020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01.36万亿元,增速2.2%;2021年,GDP为114.92万亿元,增速8.4%;2022年,GDP为121.02万亿元,增速3%,近三年年均增速4.5%。经济体量的增加伴随货币现金投放的增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看了上面这组数据,细心的读者肯定会提出一个新的疑问:为何现金投放量比GDP增长还快?
有关专家是这样总结的:
一是人们的应急需求观念增强了。近年来,局部自然灾害导致的停水停电事故时有发生。停水虽然不会对互联网移动支付产生影响,但停电可能会让整个社会瘫痪。据说,好几个地方洪灾期间就出现了商场、银行关门的情况和不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场景,现金为王的古老交易方式成为市民获取生存资料的唯一法宝。如果遇到区域性的灾害事故,当电力和网络线路被毁坏时,移动基站就有可能无法正常工作。这时,身处城市的人们生存远比乡下人要艰难很多。在那样的环境下,现金交易就会占据优势地位。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特别是近几年的新冠疫情管控让人们更加懂得了未雨绸缪。这几年,市民们不但有了储藏粮食、蔬菜和肉类的习惯,有些药物也成了家中必备之物。不少市民家中习惯保留一点现金以备急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这样一来,当人们取钱不是为了商品交易而是留着备用时,现金回笼肯定会变慢。加之在银行不断减少自助银行和实体网点的大背景下,急需取现反而不及以前方便,市民手中持有的应急现金自然比以前要多。
二是人民币现金收藏变多了。尽管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但事实就是这样。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和多元支付的汹涌澎湃,人们对现钞退出历史舞台越来越持肯定态度。细心的人会发现,如今的数字货币体验场景日益丰富,数字货币支付领域不断拓展,数字货币的发行也已经箭在弦上,现金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人总是怀旧的,不少人担心发行了数十年的现钞有一天说没就没了,对现金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近年来,文物考古、艺术品收藏不断升温,也带动了人民币现金收藏的行情上涨。针对盲目持有人民币现金的情况,行家有着他们的见解:目前市场上大量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2015年版和2019年版,发行时间还不长,不具备收藏价值,民众完全没有必要跟风冒进,大量收藏。
三是一些人出于特殊需要和个人目的囤积现金。当今,虽然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强,但仍有一些不讲规则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大量使用现金。这些人认为,移动支付时代各项交易都将被记录和追踪,还是现金交易隐秘。现在如此,今后的数字货币时代更是如此。在当前大额提现被严格控制的背景下,他们往往会采取日积月累的方式,逐渐加大现金持有量,以备不时之需。但是,随着法治和监管渠道的不断完善,企图用现金行贿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法律的制裁。
在回笼的货币当中,有一些破旧的人民币不会被再次投放,不宜流通的人民币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一些成色较新、能够继续流通的货币,则会送入仓库保管,等待商业银行的重新调取。
不宜流通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都有具体标准。商业银行在收到社会现金存款后,首先会对其进行清分,将其分为可以继续流通的和残存的两种类型。针对可以继续流通的现金,各家商业银行会根据当前的客户需求,保留一部分后继续投放。如果现金过多,则会送回人民银行钞票储备中心保管,需要的时候再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调取。
人民银行的钞票储备中心则是根据大众对现金的需要来进行储备的,通常是按存款规模和往年现金需要情况及经济运行状况进行预测。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全国的计划汇总,然后给各印钞厂下达任务,现钞印制完成后发送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现钞储备中心。
话又说回来,商业银行如果收到残损币,就不能再投放了,需要交到人民银行的发行库。人民银行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有钞票处理中心,他们会用清分机器对残损币进行再次清点,主要是点数和辨伪,看数量是否准确,是否有假币。有关人士介绍,如今对残损纸币的清分均使用大型清分机,這种大型清分机许多是进口的,每台设备都要上百万元,具有精密、快速的特点,其传感功能特别强,伪币、假钞都能被识别出来。在具体清分过程中,也有一些小的纸质现钞过不了清分机,这时就需要人工清点。
清分过后,就是销毁。用机械的方式将纸质现钞粉碎,其粉碎的程度,根本没有复原的可能。而硬币的销毁则要送到专门的地方工厂,钢质硬币就送到钢铁厂,铝币就送到铝制品厂。要求销毁的工厂必须有专门的熔化设备,整个过程都会在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武警的警戒下完成。从这个过程看,现金人民币最后的归宿要么成为文物,要么化为灰烬。
我的钱安全吗?
互联网移动支付形势下,我们的钱安全吗?
这涉及两个方面的安全,一是钱存在银行的安全,二是我们自己手中的支付安全。
钱存在银行是否安全,与银行的经营风险、运营管控能力相关。移动支付时代,人们较少使用现金交易了,和银行柜台面对面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种背景下,数据安全显得异常重要。
存折是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记录存取款情况的凭证,存折在没有使用前是按重要凭证管理的。存折存单既是重要凭证,也是银行与客户的契约载体。常常有人拿着数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存款凭据到银行兑现,这就是一种契约精神的体现。可如今,当移动支付占据主导地位后,就连银行卡持卡消费都减少了,更不用说存折这一早就被淘汰的记账形式了。近年来,很多银行相继取消了存折的使用,动员客户将存取记录迁移到储蓄卡上。
不管怎么说,交易一旦发生,银行账目肯定是详细而清晰的。不管你是网上查阅还是下载打印,它都一直存在。但总有人不放心或心存疑虑,发出这样的疑问:“我的钱在银行安全吗?”
笔者在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了20多年,可以肯定并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正常情况下,钱存在银行是十分安全的。
难道还有不安全的时候?有的,那就是在极端自然灾害或核战争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
有人发出警告:无现金社会在面对战争和天灾时毫无抵抗能力,强大的金融体系将在瞬间崩塌,如果遇到大规模战争造成长时间断电、断网,后果难以想象。
这时,数据灾害备份中心就为国家和人民的金融安全支撑起了保护伞。
金融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大力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灾备中心建设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工作。如今,各家大型银行都有自己的数据灾害备份中心,有的还不止一个。大型银行分支机构点多面广,实力雄厚,建立灾备中心比较容易,这些大行的数据灾备中心都相距较远,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局部性自然灾害是能够应对的。有的大行还帮其他中小银行代为储存、运算业务数据。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数据灾备也是有具体要求的。一些大型银行总行要求各分行灾备线路通道与分行本部的距离须超出3公里。这里指的备份只是简单的通信线路的通道备份,省分行机关所在地发生灾害时,其辖内的分支机构仍然可以通过备份通道将数据传往总行的灾备中心。这种通信线路的备份通道一般由电信企业提供,并负责日常的保护工作。
有人担心那些区域性小金融机构及中小银行的数据安全。因为它们的营业规模有限,加之受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允许他们远隔万水千山去建立灾备中心。通常他们的做法是在本地建立生产中心,在同城配备灾备中心的同时,也要按照监管要求在异地设置一个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通常采取的是代为储存、租赁的办法。所以,在数据安全方面,客户完全可以放心。
但是,数据灾备中心的建立是否能确保金融数据安全?
有生产就会有事故。网络金融事故往往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国外就发生过多起银行网站受到攻击而瘫痪的事故。如果这时你正在进行交易结算,那么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正在进行大额股票和其他期权交易,你所受到的伤害程度一定不轻。
为防患于未然,各级金融机构都在全力加强数据安全运营保护措施,对外来攻击的感知度在不断提高。作为银行客户,只要记住陌生来电不轻信、不明链接不点击,正确区分诈骗电话、骚扰电话与伪基站的仿冒短信,识别假冒银行网站和APP,就会安全无事。
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自己手中的支付安全。在支付安全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密码的管理和使用。互联网移动支付也从刚开始的输入密码,发展到利用具有人体生物特征的指纹验证和人脸识别相结合的安全保护屏障。一些年老的客户始终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新生事物会比较排斥。其实,安全是相对的,铜墙铁壁也有被洞穿的时候,何况是电脑系统。
2022年7月,国内某银行人脸识别系统被攻破的新闻一度冲上热搜。犯罪分子骗取受害人个人信息及人脸影像,通过假的人脸信息成功转走被害人储蓄卡中43万元。据了解,犯罪分子通过冒充执法人员,利用“李鬼”APP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和人脸影像,再诱骗受害人将钱存入某银行的储蓄卡,使用假人脸通过了银行“人脸识别”系统,从而窃取了资金。此次共有6名客户被骗,损失超过200万元。
其实,人们只要管好自己的账户密码、验证短信和手机使用,钱就是安全的。即使是网络高手和顶级黑客,想要进入银行支付交易核心系统,也是十分困难的。
看过谍战电影的观众肯定担心指纹会被套取,像电影中那样被人做成模型使用。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保卫部主管李洪告诉笔者,银行的指纹支付鉴别系统除了指纹识别功能之外,还有人体体温感知识别功能,要与当初指纹录入时多种存储信息对比检索。当手机丢失或被盗时,大家肯定会担心自己的支付系统被破解,重庆市渝中区便衣大队大队长冷炎告诉笔者,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智能手机在密码多次输入不正确后就会自动锁定。同样,支付密码多次输入不对,银行卡功能也会自动关闭。况且现在又有了人脸识别和指纹开机,这些都是手机上金融资产的保险绳。当然,专业人士提醒,使用移动支付时最好使用自己的手机流量,尽量避免连接公共Wi‐Fi和他人的Wi‐Fi,防止自己的账号和支付密码被抓包探嗅,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支付结算方式如何变革,现金都以独特的方式陪伴着你我。不管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货币的本质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存在的方式和我们适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