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二三四模式”对新建地方院校食品、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以九江学院为例

2023-12-15 13:34:06江慎华谢丽琴李同建张军兵刘小风
农产品加工 2023年18期
关键词:九江论文实训

江慎华,谢丽琴, 李同建,郝 澍,张军兵,3,熊 勇,3,刘小风,陈 思,周 凯

(1.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2.九江安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九江 332000;3.江西丹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鹰潭 335000)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民生的最基本要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第一大产业[1]。我国食品类专业设置经过几十年的纵深推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大约有330 所高校开设了食品类相关专业[2]。

生物学主要研究生命系统各层次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3]。生物学是当今最受关注的基础性自然学科之一,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存在密切关系[4],涵盖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遗传、生化分子等多个领域和层次。与其相关的本科专业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3]。以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科技产业正在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由此成为世界各国打造核心科技竞争力和抢占产业优势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生物科技和生物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5]。

国家在2018 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高校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激发,强化实践,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5]。

食品、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等学校以培养学生的食品、生物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实践能力为基础,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在食品与生物科技领域具有创新的综合能力[4]。目前,因各种历史及现实原因,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短,教学、科研基础薄弱,加上各种历史事实及现实原因,学生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6]。部分地方高校食品、生物类专业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不均衡等现象,这影响了地方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和实施效果[2,7],学生深入探讨、挖掘知识深度的意识不强等问题[5,7]。

九江学院是2002 年3 月合并组建新成立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校目前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4 个食品、生物类本科专业,其中包括“生物科学”这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了全面提高食品、生物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以下有益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如下。

1 形成“一位导师 二个平台 三个年级 四种能力”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在九江学院“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指导下,形成“一二三四”综合培养模式,具体阐述如下。

1.1 选择1 位导师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位学生选择一位指导教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大部分学生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少部分学生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后即开始进入实验室,锻炼自己的创新或者创业能力。

1.2 建立2 个平台

1.2.1 第1 个平台是创新科研平台

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7 人,具高级职称教师占52%:博士4 人、硕士41 人,具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9%。药生学院现有总价值1 700 余万元的各种仪器设备1 190 台(套),学院教师先后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2 项、各种省部级、地厅级项目100 余项。这些科研项目和硬件设施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抓手和契机。

1.2.2 第2 个平台是创业教育平台

药生学院不但拥有较好的理论研究条件,也拥有较完备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已建成的实训实践基地包括800 L 啤酒生产线、100 L 果汁生产线、100 L 果酒生产线和小型果胶生产线。这些生产线设备还可重新组装使用,能够为食品、生物及药学类专业学生提供各种实训、实践模块化教学。这些模块主要包括冷冻冷藏、物料前处理、灭菌消毒、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固液分离、浓缩提取、过滤、层析、喷雾干燥、产品包装等,学生可将以上模块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生产线,为学生创业训练和综合能力教育打造一个模块化实训平台。

1.3 培养3 个年级

大部分学生从大二第1 学期、少部分学生从大一第2 学期开始就进入指导教师实验室,按照“传、帮、带”的原则,形成“大一大二开始学徒、大三担任骨干、大四负责总结”的培养模式,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3.1 大一、大二年级主要经历的锻炼

选择创新科研平台及创业教育平台的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开始进入实验室学徒,跟随上一届大三学生逐步熟悉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各种仪器操作与使用、各种简单实验训练、中文文献的检索与阅读、听取各种组会讨论等。很多学生还要提升到英文文献的检索与阅读,能独立从事简单科学实验。

1.3.2 大三年级主要经历的锻炼

(1)选择创新科研平台的学生。经历了1~2 年学徒阶段,大三年级期间即从生手转变成熟手,全部学生可独立完成各种简单科研任务,一部分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独立从事低等、中等难度的实验操作及科研探索,可融入到指导教师的纵向或横向课题研究中来。这种模式既分担了教师一部分科研任务,也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为很多学生后续继续深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选择创业教育平台的学生。大三年级期间跟随指导教师深入实训教学基地,熟悉各种模块化单元设备与操作方法,并融入到指导教师各种横向课题中,锻炼这些学生设计各种工艺、完善各种参数、解决各种实践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的创业梦想从此得到了一定熏陶。

1.3.3 大四年级主要锻炼

通过以上2~3 个年度的培养与锻炼,所有学生创新或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时,指导教师开始对学生撰写各种书面材料的能力进行培训,详细讲解科技论文、各种竞赛申报材料、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方法与经验。经过2~3 年的历练,一部分基础好、能力强、有上进心的学生积累了很多理论或实践成果。这时,指导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根据取得的业绩鼓励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或申报书、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一方面,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相关奖励。

1.4 练就4 种能力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强化了学生4 个方面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运用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创新创业意识。通过科学强化培养过程,毕业论文质量及考研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2 通过强化过程管理为以上模式的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为保障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新增地方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总结了一套方法与经验,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了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准入机制;②创建了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管理及激励机制;③探索出地方院校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方法与经验,其主要内容如下。

2.1 实验室准入制度与开放机制的建立

2.1.1 建立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准入机制

根据学生的理论课成绩、综合测评及教师面试等环节,初步考查每位学生从事能力提高训练的意愿和决心,决定学生是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教育训练还是进入实训基地从事创业教育训练。通过往届优秀学生经过自身努力在创新或创业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后获得的回报(如考上211/985 大学研究生及获得各种奖励等),对每位学生进行宣传和积极引导,为上进心不足的学生加油、鼓劲并注入动力。根据每位学生能力及自身意愿和兴趣爱好决定是进入创新平台还是创业平台进行锻炼。

2.1.2 实验室、实训基地开放机制的建立

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各实验室、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行错峰开放,以保障各实验室、实训基地在不同课余时间、休息日、节假日、寒暑假都能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尤其是充分、合理利用好节假日及寒暑假时间。

2.2 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2.1 大学生业余时间合理、有效利用

向学生灌输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社会危机意识及丛林法则等,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为了谁。只有学生思想得到解放,才能真正利用好课余时间。

2.2.2 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通过集中授课方式,逐一介绍常用中英文数据库,每个数据库检索的方法与策略,并举例说明。文献阅读方法着重强调泛读与精读有机结合,详细向学生讲述如何泛读,通过泛读如何挑选精读文献,对重点文献进行精读的方法策略。

2.3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3.1 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及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建立一系列详细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针对各项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撰写各种仪器操作方法及详细说明。针对仪器使用方法与经验也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说明及演示,以确保正确操作与使用。

2.3.2 实验或实践过程的监督、管理、提高和完善

培养学生大量阅读文献后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锻炼学生对实验结果正确性、合理性进行分析的能力。当实验结果出现问题后,演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着重演示通过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文献检索、分析的策略与经验。通过完善培养过程,可将指导教师从琐碎的培养环节中解放出来。

2.3.3 地方院校大学生科技论文及各种书面材料撰写能力的提高

就科技论文撰写方法与经验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掌握各种书面材料撰写的基本要领与方法,然后集中观看行业内大牌专家撰写高质量论文方法的视频或录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撰写能力。然后,重点选择基础好、能力强、上进心足、试验做的好的学生撰写中文科技论文。从这些学生中进一步挑选实验内容与结果比较理想、英语基础好、想考211/985 等重点高校研究生的学生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经过学生撰写—教师修改—学生完善—教师修改等几轮过后,一篇中/英文科技论文就此产生。

发表论文之后,引导这些学生撰写各种申报材料,积极参加各种竞赛。

采用以上策略,在2014—2022 期间指导本科生获得以下业绩:①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论文2 篇、CSCD 论文10 篇(本人通讯作者);因期刊编辑部要求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或者讲师职称以上,实验及论文撰写均由学生完成,本人第一、学生第二作者发表EI 收录期刊论文3 篇;另有几位学生已撰写完英文论文待修改完善后投稿。②以第一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获以下奖励: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三等奖、江西省二等奖各1 项;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江西省二等奖4 项、三等奖2 项、优秀奖1 项,九江学院一等奖3 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铜奖1 项、九江学院金奖1 项、银奖2 项、铜奖2 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 项、江西省康科技杯食品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优秀奖各1 项。③指导学生获九江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17 篇,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中有60 人考上研究生(含211/985 以上高校25 人)。

3 创新 创业能力提高对招生宣传 考研录取率及专业在全省同行业中的排名起促进作用

指导学生取得的各项成果为学院招生、就业、促进专业在江西省内排名、提升考研质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九江学院各二级学院得到了较好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猜你喜欢
九江论文实训
悠悠的九江
心声歌刊(2023年3期)2023-07-16 02:11:46
九江丝弦锣鼓
心声歌刊(2020年2期)2020-06-16 03:37:28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长干曲四首(其二)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鹭鸟如诗
林业与生态(2016年1期)2016-09-29 01:25:52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