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康 金黄斌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历年来,广西举办的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成为了展示广西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名片,呈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以及人文景观,也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推广的重要力量。根植本土的广西“三月三”传统节日已经融入广西人民的生活中,从最初的山歌节发展到现在包含抛绣球、民族舞蹈、打陀螺、打铜鼓、三人板鞋等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文化盛会,以其浓郁的民族气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起了政府的重视。2014 年,该节日被正式列为法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并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2021 年,南宁市体育局连续六年在全市各县举办以“送体育服务进社区、到家门口”为特色的南宁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该运动会开展了国民体质监测、体育培训进社区、体育知识问答、抛绣球、摸石头过河、射箭、飞镖等内容丰富、门槛低、针对性强、互动性强的特色活动,吸引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参与体育、了解体育、享受体育,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社区活动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全民健身提供了新机遇。
广西的“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通过举办传统体育活动,展示广西少数民族的独特民俗和体育技艺,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广西地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遗产,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通过比赛和表演相互学习,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融。在活动中,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通过体育竞技和文化交流,共同感受到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的力量。不仅如此,这也为塑造民族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提供了平台,广西地区的各族群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更好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这也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广西的“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扎根于当地民族群体的历史和传统,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文化活动。广西常年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壮族的板鞋和投绣球、瑶族的射弩、苗族的爬坡杆和打草球、侗族和壮族的抢花炮、仫佬族的步虎掌和草龙舞、毛南族的同填、同顶和同拼、回族的摔跤、京族的跳竹竿、水族的赛马以及深受各民族喜爱的打陀螺、踢毽子、赛龙舟、武术以及舞龙舞狮等项目。这些活动通过体育竞技、民间舞蹈、传统游戏等形式,将民族文化与体育活动相结合,保持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同时,“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互相学习与交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种社会参与度高的特点有助于打破民族壁垒,促进广西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团结,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年轻一代得到文化教育的机会,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技艺,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这种示范效应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和发展。
广西的“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凝聚了民族群体共同情感的纽带,是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在广西的世居民族中,每年有2700 万人以不同的方式欢度“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三月三”系列活动的开展遍布广西各地。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或社会地位,人们都可以参与其中,并有机会交流互动。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促使人们跨越社会界限,加强社会联系,创造了一个集体认同和凝聚力量的平台。同时,各个民族能够互相了解、交流和学习,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团结合作,使人们更加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和谐,促进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建立起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在广西的“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人们不仅能体验到传统体育竞技,还能通过社交互动建立起社区间的联系和网络。这些活动成为社区建设和社交交流的重要桥梁,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广西的“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将体育运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能够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生态度,还会起到化粗野为文明,化低级趣味为高尚情操的作用,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承载了传统文化,还为人们提供了创造和创新的机会。在活动中,人们可以结合传统元素进行创意演绎,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意,推动文化创造和创新。这种文化创造与创新的过程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社会共享文化成果,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当代中国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快速转型,城镇化脚步逐渐加快,也使传统文化的继承远离了原来的生存土壤,传统体育因民族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不断被城镇所取代,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场地减少,使得原本供民族体育活动使用的开放空地和传统场所被用于城市建设、住宅和商业用地等,使得传统体育场地逐渐减少,给广西“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困境。
由于城镇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忽视,一些城市化的体育场所建设在设计上缺乏体现鲜明民族文化的特色。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传统体育场地的建设多偏向于标准化和现代化,往往缺乏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元素。这样的设计和建设导致了体育场地的同质化和缺乏吸引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民族传统体育自然化和本土化的特征,难以激发群众了解和参与广西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的新异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构成障碍。
随着全域旅游兴起,云南省大理市海东镇白族的“百人划古龙船”、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傣族赛龙舟和象脚鼓舞,以及楚雄州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的摔跤、斗牛、赛马、射箭等,开辟了“体育+旅游”的新路径,也成为“全民健身”新模式。传统的“三月三”民族体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文化需求的问题。大多数传统体育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较为固定,缺乏创新和个性化元素,群众们年复一年地参加千篇一律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味同嚼蜡,无法吸引更广泛的群众参与,还会让群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排斥心理。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娱乐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给传统的广西“三月三”民族体育活动带来了转型和适应的挑战。传统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显得陈旧,无法与新生活方式相协调。当国内民族体育产品与群众对文化多元化的精神需要背离时,人们会转向寻求其他更具新颖的文化产品,或被国外新奇文化所吸引,这会削弱广西“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动力,最终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无法跟上“全民健身”的步伐。
西方体育凭借全球化所彰显的张力和影响力,日益动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根基,特别是随着奥运会、世界杯及全球大规模体育职业赛事的举行,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人们的记忆与爱好中渐行渐远。面对欧洲体育盛行的影响,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往往没有足够的曝光度和传播渠道,限制了其发展空间。欧洲体育行业的商业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资源和投资,进一步提升了欧洲体育的影响力。商业赛事、品牌推广以及版权收益等都为欧洲体育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经济是发展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广西全区的年生产总值位列全国末流,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相对较低,难以支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资金需求,使得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较为局限,缺乏相应的商业化模式和资源投入。
广西地区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领域相对滞后,尤其是与欧洲相比,缺乏专门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设计的场地和设施,甚至不少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足球场和篮球场开展,削弱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源场景。这限制了民族体育活动的举办和发展,也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难以与欧洲体育媲美。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缘偏远等原因,广西的教育文化发展滞后,体育科技水平低,缺乏专业体育人才队伍。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专业教练及相关人才的培养与传承方面存在困难。与现代体育相比,传统体育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专业人才具备深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适应不同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然而,缺乏专业培训机构和教练队伍,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专业教练具备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技巧。在广西地区,缺乏专业教练队伍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指导和培训,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导致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受到限制。
除教练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需要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例如体育管理者、体育推广者和体育研究者等。然而,在广西地区,同样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有效的管理、推广和研究,制约了传统体育项目从专业角度获得支持和发展。
首先,加强场地规划与建设工作。针对传统体育场地减少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指导,合理布局和规划体育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应优先考虑保留和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场地,如民俗广场、体育公园等,并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和民俗特色进行设计和建设,体现鲜明的民族文化元素。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场地的投入和改造,增加场地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好的场地条件和设施设备,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品质和吸引力。同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场地的独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模糊化的趋势;
其次,积极推动多元化的场地利用和灵活运营。由于场地资源有限,可以探索多种用途的场地共享模式,例如,通过与学校、社区、体育馆等合作,利用现有场地进行场地共享与开放。鼓励流动性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场地,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地点开展活动,增加参与者的便利性和活动的可及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广西“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增加相关活动的赞助和资金支持。在城市建设中,可以积极推动体育场地多功能化和共享化,使传统体育场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在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中加强社区居民、民间组织和相关机构的参与和协作,形成社区共治的良好局面,共同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化进程,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
鼓励创新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传统的民族体育产品可能受限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框架,缺乏创新和变革。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推广和分享民族传统舞蹈的视频和教学内此,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形式的体育活动来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民族传统舞蹈表演。例如,中国云南省的苗族舞蹈团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苗族传统舞蹈表演录制成虚拟现实视频,观众可以通过佩戴VR 头盔来体验舞蹈表演,感受到更加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还可以通过将现代科技与民族传统舞蹈相结合,增加舞蹈的可见性和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使他们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和决策者。通过社区层面的组织和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体育文化需求,减少同质化倾向。
重视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推广。通过支持和培育民族体育产业,促进其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鼓励各民族群体积极参与体育经济活动,推动传统体育活动与商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打造本土民族传统体育品牌,创造更多元化的民族体育产品,并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加强研究和合作,推动民族体育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学术研究和行业合作,促进民族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方法,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广西的“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是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设立相关保护机构和基金,推动民族体育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对年轻一代的传统体育教育和培养;其次,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水平和专业化发展。通过开设专业化训练班、组织专业比赛和培养专业教练员,提高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和专业化发展。这包括提升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培养专业裁判员和教练员团队,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交流合作,提升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创新和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发展模式。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文化、体育、旅游”融合的角度创新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以体育旅游、研学旅行、旅游度假为主题创立的贵州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的发展经验和理念,立足自身独特的自然地貌,打造以山地户外运动为主的体育旅游项目:“山地酷玩探秘”体育旅游基地、双河国际探洞大本营、小十二背后溯溪亲水线路等体育旅游项目。通过产品创新以及产业链探索,以旅游、文化、农产品等多产业结合发展,打造了一条生态创新的体育旅游经济带,助推了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在高校、职业培训机构、民族传统体育组织等设立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和专业课程,开设专业化的民族体育学科,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通过提供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培养与教育,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持。增进专业人才的培训与交流。引入国内外民族体育专业人才,组织专业人才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地区的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加快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吸收外来的新知识和经验,提高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和创新能力。
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和机会。建立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机制,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晋升渠道。这包括提供专业讲师、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建立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提高专业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专业人才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保护和待遇,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创新发展的需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组织的专业化建设,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组织的专业化建设,提升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水平,包括建立专业团队和管理机构,引入专业人才从事组织运营工作,加强专业化的策划与推广,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组织保障和领导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