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晶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全国路网“心脏”交通优势,宣传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一线、践行“四力”,在铁路主题宣传策划、创作、推介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大力讲好新时代新征程郑铁故事,全面展示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的良好社会形象。
新闻策划是在打新闻采访的主动仗,是有计划地进行报道。策划到位,采编出来的新闻会更连续、更好看、更深刻、更受欢迎。
一是要找准热点阶段主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新闻工作者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遵循。新闻工作者要知道党和国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知道什么是主流、本质,什么是支流、现象,这样报道出来的内容才比较有针对性和价值。如果对政策不了解,采写的新闻作品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今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客流量大幅回升,1月27日,我们在郑州东站策划《护航返程高峰》融媒体直播,通过“现场视频直播+各大车站监控视频直播”,用融媒体全景式画面实时呈现返程高峰铁路客运有序平稳的状态,也通过现场采访直观展现了铁路客运值班员、高铁乘务员、设备养修工等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保通场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网友解疑释惑,赢得社会各界对铁路春运的理解支持,全面营造良好春运舆论环境。
二是要找准行业特色主题。行业主题的选择是新闻策划的灵魂,更是统筹整个新闻的思想纽带和关键核心。新闻主题好比是金矿石,即使含金量再高,不经过一番提炼,只能算是一块矿石。只有经过认真分析、缜密思考,才能选择出恰当的角度,使素材所凸显的主题高度凝炼,进而揭示出深层的思想,体现其独特的新闻点。电视新闻《小米石 守护旅途平安》先后深入一线采访5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改策划案15次,于正月初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春走基层》《千家万户·中国年》等节目播出。在以往的走基层报道中,从来没有关注过小小的米石。这次我们将米石看作大米,把职工比喻成给轨枕“喂”米石的大厨,揭秘怎么用一颗颗指甲盖大小的米石守护千家万户春运平安,刻画出广大铁路职工正如一粒粒小米石,在春运中敬业爱岗的群像。
三是要找准社会关切主题。新闻结构必须坚实而稳固,为了寻找到尽可能理想的单元组合,在策划阶段,我们采取穷举法进行无限制列举,通过筛选和归纳的方法得到真正科学、高效、具有阅读价值的内在结构。基于这种策划模式,我们以小切口反映新气象,通过跟拍中欧班列“拆解师”肖军立在寒冬里的露天作业场景,列举能够真实反映基层劳动者踏实勤奋的报道角度,组织线上线下研讨6次,不断充实和完善作业项目,在合适的正文中穿插“现在发展这么好,我也愿意干”等河南方言的诉说,朴实的语言描述铁路货运运输需求旺盛的实际,接地气的人物形象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节目播出后,央视编委会指出,此作品用小故事反映大变化、用小视角折射大时代,对衔接密切的结构组织给予充分肯定。
观众的视觉具有求新纳异的特点,遇见静止不变的或者不断重复的对象便会“熟视无睹”。只有当人们面对陌生的对象时,才会“睁大自己的眼睛”。
一是要组建拍摄团队。为拍摄出“喜闻乐见”的作品,我们从铁路机、车、供、工、电、辆等主要一线运输单位选拔宣传业务骨干,兼具采访、摄影、摄像、航拍等能力,按照“1+2+n”组建6支重点选题报道组,即“1名宣传专业人员+2名基层宣传业务骨干+多名选题单位通讯员”的拍摄团队,方便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走进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内心世界,掌握真实情况、快速推进拍摄、凝聚佳作成品,切实把实践作为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沉下身子推出有现场温度、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报道。
二是要细化责任分工。具体任务要在拍摄前落实到每个人,除拍摄人员外,我们采用“导演+场记”的组合模式。电视新闻《“云端”小站的两小时团圆》拍摄点位于太行山区,地质环境复杂,不可控因素多,我们指定导演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负责引领和团结所有制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统筹情景设置、机位分工,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拍摄组在场记安排下分为列车上、列车下两组,多个机位全方位展示职工与亲人依依不舍的点滴,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
三是要灵活运用同期声。新闻同期声可以观其行、闻其声,更易激发受众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如何使一条新闻具有生动的现场感,是决定新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要求除了抓拍好现场外,还要运用好现场同期声。微电影《86米高空维修铁路桥》中主人公靳蓄良业务能力出色、不善言语表达,因此在采录作业同期声时,尽力做到声画同步,与环境声互不干扰、突出主体,让作业人员谈透彻、谈深刻、谈到点子上。讲到繁重的任务量时,巧妙引出工友的同期声“一个春运下来,鞋子都要换两三双”,通俗易懂、精炼准确,侧面反映出高空作业不易,既呈现职工本色,又保证了作品质量。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各类新闻作品层出不穷,如何推广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传播即销量”。
一是要加强渠道建设。我们将各车务站段作为新闻舆论网格化管理的主体单位,在重要时间节点主动与社会媒体沟通联系,保持一家以上的点对点联系,建立互动关系,实现沟通交流“零时差”、应急新闻“零距离”、技术保障“零结合”的目标。在郑州至红旗渠“红旗渠号”列车、红旗渠站开办客运业务时,组织媒体开展集中采访,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级媒体分别刊播相关稿件70余篇,全面弘扬传承红旗渠精神、讲好红旗渠故事。
二是要瞄准投稿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选对投稿的时机事半功倍,往往能够占据各大主流媒体版面,迎来流量增长高峰。2023年1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郑州东站后,我们对接各级媒体,推出《带着总书记的祝福回家》等大量反响报道;联合河南交通广播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融媒体报道《2023开往我的春天》,用新年网红车次打底,把人物故事、见闻体会、事件背景都围绕在这个流量风口周边,顺应互联网传播规律,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学习强国等百余个新媒体平台连续转发,总阅读量超过3480万次,形成全网“刷屏”效果。
三是要分众定制套餐。“人各有所好,物固无常宜”,融媒体传播产品多、平台多、种类多,不同的新闻媒介定位不同、功能不同、偏好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滴灌、靶向发力、有的放矢,切实提升新闻稿件上稿率。在春运首日前,结合经济物资运输刻不容缓的大背景,组织拍摄《郑州北站货车超市》,精准对接央视财经频道首播后,及时修改为微视频模式,投放人民日报、新华社客户端等权威媒体,进一步放大宣传效果,展示了交通强国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和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