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璇 王锐 赵媛
摘 要: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发展,国家提出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财政金融管理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财政系统不断推进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但事业单位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存在一些隐患,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运用效率,加上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对财务内控制度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提升财务内控质量需从制度出发,正视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的投入资源,优化财务内控制度,才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某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没有获得单位主要领导人的重视,甚至某些单位的财务管理架构简单,往往只有一名会计与一名出纳就负责单位所有的财务业务,甚至某些单位人手紧缺的情况下,管理人员也会兼任财务岗位,这就存在违背财务岗位不相容的问题,为事业单位埋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而单位其他业务人员对财务内控缺乏基础认知,对财务系统知识根本不了解,单纯的认为财务内控工作与业务人员无关,只是单位财务人员的事情;正是因为业务人员没有与财务内控进行结合,导致许多财务内控工作没有充分落实,致使单位整体财务内控基础十分薄弱;即使设置相应的财务内控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在贯彻落实方面没有获得应有的效果,内控管理质量根本无法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信息化单一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还是比较单一的系统,在预决算编制、财务记账分析、资产采购管理以及合同签订、绩效管理等方面财务相关经济业务均是“各司其职”,各个系统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各软件采集的信息之间没有建立桥梁,无法实现各个财务环节数据信息的共享,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导致各软件所需数据均需人工采集录入,为了保证数据正确,经常需要看二到三遍,导致效率低下。且因各软件所需的数据格式不同,数据录入过程中轻易出错。单位很难收集到科学的高质量的信息为财务内控时做好决策资料,导致财务内控制度落实不全面、不深入、不科学。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评价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评价与监督机制并不健全,甚至多数单位仍然是处于自我评价与监督当中,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无法保障财务内控评价与监督的客观性。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情况也未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四)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内部控制建设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这么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意识的薄弱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够重视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企业而言比较低,财务人员的变更情况基本上微乎其微。社会时代的发展也在改变财务的管理方式,今非昔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如果一直处于传统的管理的思想,也不去了解更多的财务知识,这样就会促使他们缺乏内控的意识,同时也很难接受全新知识的学习并影响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很多工作停留在原地。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升事业单位原本的内部控制意识
若想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创新,首先需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让财务人员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并明确内控的主要目的和方向。通过观察当前的状况可发现,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任何的内控意识,想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就必须加强单位负责人员的管理内控意识。国家需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以及相关负责人员的内控意识,对他们进行该方面的知识讲解,使得他们明确内控的管理方向,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出要求,然后,将内部控制纳入到管理文化中來,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内部控制氛围,让各部门、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内部控制理念,进而达到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的整体内控意识的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重视,同时还要进行适当地调整,对财务部门加强管理内控的监督,由财务审计部门去执行。还应把业务过程和财务管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业务过程中的舞弊。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是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业务进行对应的评价,在了解了行业的业务情况以及制度状态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此提供有效地改进,不断调整制度规范。这样一来才能促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益。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达到最好的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具备一定的权威性。
(三)构建有效评估的内控机制
提高不同管理层级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自我责任。管理层需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内控通过既定的程序检查或抽样,对所负责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从而增加其对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责任和意识。管理层进行内控自评,可以释放部分内审资源和大大减少了对内审资源的依赖。让有限的审计资源更能针对高风险领域进行审计。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不仅要关心控制结果的好坏,而且要评估控制手段的优劣这就产生了措施型指标和结果型指标选择的问题。措施型指标是指与各种控制手股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如岗位分离指标;而结果型指标是针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制定的评价指标,如社会效益率。在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应将措施型指标和结果型指标结合使用。
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政策、市场变动和从业人员行为的影响,形成运营风险。这就必须让单位自身监督管理部门有效落实自身职能,加强对于相关风险的警觉性,并构建严谨的内控机制。财务部门作为直接监控事业单位资金运营情况的主要部门,要能够快速警觉其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科学的措施预防相关风险,与此同时,还要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积极发挥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除此之外,要建立对于外部相关变化与资金变动之间、资产负债和经营目标之间的综合考量,做好财务信息评估,并需要设立专门的风险核实、验证和信息处理人员,在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基础上,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稽核,突出评估的及时性和处置的有效性,使得内控机制能够实现对信息的需求与利用,促进企业内控取得积极效果,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
(四)提升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首先,面对现代内控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扩展,必须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加强职业训练和职业素养培训,利用专业、集中化的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掌握系统的财务内控理论知识,将财务内控专业技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建立一支学习型、复合型的专业性财务队伍,真正凸显基础财务和内部审计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增强事业单位自身勉疫力,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推动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其次则是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最大程度的做到财务与业务之间数据的共享,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切实提高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科技含量,促使所有控制都在流程中解决,而不是事后,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弱化人为因素,将内控管理规定中的每一项所涉及的部门岗位职责、流程标准、金额权限、审批审核依据等内容全部“固化”在系统程序中,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内控程序化与常态化。同时,整合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系统,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业务管理效率。总之,事业单位定期开展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自身的内控管理水平,也能使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和规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运行的整体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事业单位已经面向全新的管理模式了,这种管理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内控管理,通过内控制度对单位进行了良好的创新以及改进。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自我创新的同时还能提高单位财务的工作状况,因此,不断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对于单位的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林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探微[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02):134.
[2]罗小明.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50.
[3]何飞.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与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8):102.
通讯作者:王锐 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