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窈
【摘 要】 新的时代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各方关注。这种模式本身的核心在于“以学生的职位需求”为指向,以“与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素养”为标准,以“证书、竞赛”为途径。作为专业英语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必须提升教学效果,更新教学方法,创设多元化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口语实训的过程中,联合不同的比赛形式,推进英语演讲、才艺展示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岗课赛证”这四个环节之间的融会贯通与配合,促使学生在更加真实或虚拟的实训环境之中,形成专业发展。
【关键词】 高职英语;“岗课证赛”;专业素养;教学模式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改善人才与社会需要脱节的情况成为高职学生教育改革的重点。英语教师需积极探求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打造“岗课赛证”融通的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实训或竞赛活动之中,取得高质量的等级证书,并且形成扎实的商务名词与用语基础,建立一定的语言交际水平,拥有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打通学生学业晋升的渠道,助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本研究就“岗课赛证”融通的特点,展开了新时期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以供参考。
一、“岗课证赛”融通培养模式的科学内涵
“岗课赛证”融通培育模式,具有衔接性高、实践性强、竞赛度广的特点。所谓“岗”,指的是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迈入社会中所参与的工作岗位,是高职学生以后的职业的发展载体,也是他们参与工作时的落脚点,体现了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对人才的实际岗位需要;而“课”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之中参与的理论基础知识课、专业技能、实践课,是教学推进的基本载体,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参与岗位工作、赢得证书、取得优质的竞赛成果,奠定有力的基础;所谓“证”,指的是学生在应该参与教育阶段所获取到的相关证书,充分体现了个人专业能力以及素养水平,是学生参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入门钥匙,也是他们自身知识水平以及与考核表现;所谓“赛”,指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型课程相关的职业竞赛,是充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而言,搭建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岗位需求是导向。具备应对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可以设定为发展标准,各类型的证书以及竞赛参与,则可以作为依托性的平台,对接育人目标的课程,设置高效课堂则为核心。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融通,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够构建出更加完整的教育体系,将教学的效能充分彰显出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根本性需求,助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构建“岗课赛证”模式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特点的要求
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定向性。教育家黄岩培先生曾经表述过,职业教育的本质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众服务”。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与职业特点和标准的有效对接,是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将额定的职业标准,贯彻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设计之中,也就真正意义上地对接了学生的岗位需求。与此同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重要部分,英语课也需增强具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原则上,实际的课时需要占总数的一半之上,要有效推进跟岗实习以及顶岗实习的多种形式,强化以培育人才为方向的实训、考核评价等。另一方面,为全面贯彻培育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全国区域内的高职院校都运用了“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毕业制度,明确指出学生在获得高等学历的证书的同时,必须参与到职业资格考试之中,获得国家性质的等级证书,以增强实际性的就业能力。
(二)进入岗位技能的需求
在专业型实践教学体系之中,英语表现出来了极为强烈的工具性以及运用性。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本身能够为学生的专業成长提供有效的助力,也能够促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形成更加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等。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涉及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或者是一定的专业商务名词与用语等;其二则是较为娴熟的语言水平以及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多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时间中展开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实现语言的建构等,为工作本身带来便利性;其三,则是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团队意识以及商务礼仪等。而在英语口语中,涉及的文化、礼仪元素极为浓厚。因此,设计有效的培养机制。可以提升高职教育本身的厚度与广度,培养出具备“双重知识+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岗课赛证”模式背景下的英语改革尤为重要,它使得教学、锻炼、培训、竞赛之间的融会贯通、打造出一种更具完善的教学模式,融合于一体,推动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
(一)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协同教育机制
依托一些具有外贸性质的企业力量,往往可以打造相对完整的培育流程,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更是可以营造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使学生在协同性的机制之中,对接所学知识以及岗位需求,真正意义上展开实际性的锻炼,让他们在自身的专业成长,进而建立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因此,广大教师应不断展开对区域内各企业的全面调研与分析,联系他们的产业特点和结构,积极寻求合作等,同时推进产学结合以及工学结合的运用模式,促使学生在更加真实的虚拟环境之中,实现英语知识以及技能的组合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打造产教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之中虽然属于基础课程,但是其本身的应用性以及工具性,则要求了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因此,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指导或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具备高水平的教师可以起到引领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岗位实习、竞赛过程中,实现层层的递进性发展。
具体方向可以是设置具体目标导向,广大英语教师应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分析他们可能接触到一些岗位等,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多样化的资源体系,契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需要,促使他们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索,积累英语学习的方法,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助力。其次,则是外引的形式,其核心在于聘请优秀的兼职教师来进入校内展开指导,联系英语项目教学或实际性的驱动性任务,提出建设性意见等。有效与校内教师构建出一种合力,强化高职学校的师资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性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层面也应不断组织一些集体教研以及观摩活动,促使英语专业的教师,致力于自身素养的提升,展开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吸取他人所表述出来的一些教学方法与经验。教师也需联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反思来分享自己的想法等,帮助其他英语教师不断积累,在潜移默化之中打造更具有过硬本领的教师队伍。
(三)创设更加逼真的语言环境
引导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展开语言表达,往往是拓展他们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辅助学生参与到工作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与方法,更是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路径。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英语教师需不断明确实训基地的有效构建,于学生整体性成长之益,进而全面开发有价值的条件、空间、资源等,联系“建设+引进+共享”的模式,积极完善校内模拟实践的环境,优化管理,往往可以更好地契合学生的语言用水平发展。例如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英语谈判室的构建,往往可以使环境与工作岗位之中的商业货运以及海关相衔接,通过构建多媒体语音室,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软件,并且建立连接校内局域网的实训室,更是可以为学生创建有效的条件。
深化校外活动的推进与各类型企业的合作,扩大实践应用规模,尤为重要。比如教师可以联系社会关系,积极寻找会场接待、国内外导购、翻译等机会,让学生与现实社会保持连续性的接触,在真正的社会环境中可以得到真正的语言锻炼,达成语言的建构与输出表达,增強自身的交际能力。最后,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校资源共享工作的过程,促使区域内的高校实现资源共享等,保证学生的实训环境得到充分的延伸。
(四)以活动、竞赛为辅助,展开考核与评价
在应用运用的实践环节之中,往往会涉及众多不同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蕴含不同的内容以及方法,因此评价本身的推进也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竞赛、丰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自我检验有着重要的辅助意义。在实践之中,广大教师应真正寻求多元化的考核制度,运用书面考核、上机考核以及口头考核等,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突出课程实际推进的目标,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类竞赛中,积极参加证书考核,打造一种“岗课赛证”的融通模式,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通过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让学生获取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进而不断参与到再创造中,获取最优的成果。
(五)基于岗位技能标准,构建融通机制
不同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企业的用人方向,是推进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只有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才可以使培养人才对接方向更加明晰,助力学生逐步蜕变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人才,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等。在推进基础性课程时,广大英语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联系调研,明晰学生在未来所参与到的工作主线,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来优化教学模式,打造一种更具实效的流程,最终帮助学生达成“毕业就可以上岗,上岗则可以运用和操作”的能力等。
其次,在实践之中,联系学生所应用到的一些岗位技能或专业知识研究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并且推进实践类型教学也尤为重要。把握学生整体的知识建构逻辑,以及综合技能的养成和递进性发展规律来优化教学过程,设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也是一个方向。所以,教师需要引进更多真实的案例场景,或者是细化的专业技术内容等,辅助学生了解相应的语言结构和表达。
最后,教师要深化课岗融通,沿用相应的行业标准来实现对学生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谈论主题,往往源于学生可能会参与到的专项技术工作之中。以岗位的职业需求为重要的导向,以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培育为核心,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造融通机制尤为重要。再者,教师也应立足于行业标准来推动以赛促学,课证融通模式的运用实践,培养学生参与到各种等级性考试的历程之中,形成对学习成果的检验,审视自己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等,投入再次改善与创造的过程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的融通模式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教师应积极分析学生迈入社会中所参与的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而搭建“岗课赛证”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变革,使学生参与到具备应对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国家性质的等级证书,形成较为娴熟的语言水平以及技能建立职业道德与商务礼仪等,使得教学、锻炼、培训、竞赛之间融会贯通,促使学生实现层层的递进性发展,在真正的环境中得到语言锻炼。
参考文献:
[1] 高雯君.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23(09):16-18.
[2] 许燕. 课堂讨论在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9):49-51.
[3] 梁婧. 就业导向背景下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3(25):13-16.
[4] 肖棠心. 课程思政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4):55-57+91.
[5] 兀子钦.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 成才之路,2023(24):65-68.
[6] 张金龙.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以情绪管理和学习动机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23,25(08):26-2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