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嵌入式”养老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2023-12-14 19:17:42沈维君徐寒建
新农民 2023年3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嵌入式农村

沈维君 徐寒建

摘要:在“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老龄化形势较城市更为严峻。本课题以“嵌入式”视角,结合最新实践趋势进行创新探索,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养老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把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互助养老三者有机结合,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为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共同富裕;农村;嵌入式;养老共同体

1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中,包括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截至2022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全国达到2.8亿人,全国达到19.8%,其中,65周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4.9%。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压力更大,面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单纯依靠家庭养老,专业养老服务缺乏、机构养老认可信度低等挑战,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性的农村养老新模式,是必须妥善应对的时代命题。

近年来,城市社区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模式。“嵌入式”养老模式较传统模式优势明显,整合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三者功能优势。城市社区“嵌入式”的养老模式兴起,引起了专家学者关于农村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城市经验探索“嵌入式”养老的思考。鉴于农村现实的特点,目前,农村以对于农村到底是“互助式”养老还是“嵌入式”养老,学界还有有着不同的观点。一方面,受到人口密度较低和养老机构延伸社区上门服务成本过高等影响[1],互助养老被认为是适应乡村乡土困境和家庭困境的选择[2]。

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互助养老方式起源民间,制度化程度低、不够规范[3],非自发形成的互助养老难以破解农村养老难题[4],中心城区“嵌入式”、乡村地区“互助式”养老服务是一体两面,并非互相割裂的,乡村借鉴城市经验探索嵌入式养老,将填补街道养老机构和老年互助睦邻点、居家养老之间的空白[5],有学者认为互助养老本质上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6],也有提出多边嵌入式半市场互助养老模式[7]。可以看出,目前“嵌入式”养老在农村实践层面还在探索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的经验。但是当下农村赡养代际结构失衡,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互助养老难以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传统乡土情结影响下,远离家乡去机构养老的认可度又不高,农村探索 “嵌入式”养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性。本文认为,目前部分农村的养老问题,可以探索在互助式养老基础上,通过专业化养老机构进行补充,让老人在不离乡不离土的家门口,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构建起整合多方资源优势的农村“嵌入式”养老共同体,从而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2 农村“嵌入式”养老共同体的内涵及实践路径

目前,年轻人纷纷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同时,医疗水平的提高延长了老年人的寿命,因此,农村人口空心化、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农村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农村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高龄、半自理、失能、失智等需要重点照顾的老人。

农村多元复杂的养老服务需求,无法通过单一的养老服务来得到满足。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重点就是精准分析农村差异化的养老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多方面资源,构建多元主体支持的养老共同体。农村养老服务需要厘清家庭、政府、市场、社会的职责和边界,家庭是基本责任,政府承担着兜底线、保基本的责任,但同时不能大包大揽,需进一步激发市场的作用,社会各方参与作为重要补充。

本文提出农村“嵌入式”养老共同体,主要强调以政府为主导,依托农村内生村治组织,在互助养老基础上,在村内嵌入养老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从而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農村养老共同体,达到为农村老年人就近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照顾的目的。

2.1 以政府为主导

养老服务是民生工程,农村养老服务的福利属性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单凭市场或者社会组织来调配无法实现服务有效配置。目前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目标是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尤其是对于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政府要进行托底。目前,“嵌入式”养老模式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多部门、多行业的扶持政策,在土地供应、经费投入、人才支持、规划引领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方式、运行模式,实现社会组织、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2.2 充分调动志愿者资源

作为熟人社会,邻里互助小组在农村养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往往与老年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具有距离优势、信息优势,能及时给予老年人生活照顾、感情慰藉。目前,以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老老互助”模式在农村较为普遍。村内的志愿者资源,主要还需要村委会进行发动和整合,依托组织优势,进行需求对接、资源整合,组织动员村老年协会、妇联、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形成互助养老网格,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政府对于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成本。在公益力量发动上,还可以广泛组织和动员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公益力量,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提升养老品质。

2.3 积极引入市场竞争合作

农村养老需要多元化的服务,互助式的养老主要适用于自理老人,对于半自理、失能、失智等特殊老人,就需要专业化服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农村养老领域具有广大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在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托管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借助市场机制,采用公办民营、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民间组织等从事养老服务。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发动青年、乡贤返乡创业。在农村嵌入养老机构,可以满足老年人“不离乡”的情感需求,在养老机构的同伴较为熟悉,也方便子女随时探望,打消老人不愿去的心理顾虑。

3 浙江省H村构建“嵌入式”养老共同体的典型案例

3.1 村庄基本情况

本文案例为浙江省诸暨市H村,该村环境优美,作为当地首个农村党支部成立地,红色文化氛围浓郁,是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以水果种植、乡村旅游作为产业经济,是较为典型的山区村。村域面积

5.4平方公里,共有2 235人,其中,60岁以上的

725人,占比32.4%。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来后,诸暨市积极健全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面对农村的养老需求,积极鼓励养老机构进驻农村。课题组发现,H村的养老机构老百姓认可度较高,运营顺畅。

3.2 养老共同体构建路径与效果

3.2.1 党建引领,构建互助网格:从“零星布局”到“点面结合”

近几年,诸暨市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精神文明高地省级试点,大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行村级“5+X”志愿服务标准体系,其中“5”就包含了邻里互助促进会,发动村民开展邻里互助活动。H村委会仔细摸排各自然村特殊老人情况,以空巢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等重点对象,安排附近的热心村民、党员、村干部等定期开展日常探视、生活照料,构建起邻里互助网格。2021年,H村从“如何让老人吃上一口热饭”这一关键小事破题,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按照“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基金捐一点、志愿帮一点、经营筹一点”的筹资模式,利用现有的闲置农房改建为爱心食堂,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助餐和上门配送餐服务。爱心食堂按照年龄实施梯次收费标准,90岁以上以及低保、低边户、残障等特殊群体收费4元/餐,80~89岁5元/餐,70~79岁6元/餐,60~69岁按成本价收费。

3.2.2 公建民营,引进养老机构:从“单一服务”到“多元服务”

2017年,H村所在镇筹建敬老院,并选址在H村。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在镇政府完成硬件基础设施后,通过公开招投标后,企业接手内部设施、设备的添置以及后期运维。2021年正式运营,总投资2 5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4 300平方米,共有79张床位,配有娱乐室、阅览室。依托所在村的医务室,医生定期进行诊疗和指导老人保健养生。养老机构的嵌入,弥补了专业化养老服务的空白。目前,该养老院入住老人42人,主要以本村及周边村村民为主,占比66%。失能、失智等重点照顾对象19人。80岁以下生活能自理的每月2 000元,80岁以上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每月2 500元,失智失能按照护理级别不同3 200~4 800元/月

不等。通过养老院老人、家属及本村村民的访谈,对于养老院设在村里的优势,排名前四的分别为离家近周围环境和老人较为熟悉、方便回家和子女探望、农村空气环境好、相较于市区养老院价格实惠。为丰富养老院的功能,村委会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医院等组织进养老院开展公益活动,如文艺活动、义诊等,让老人获得更多的社交。

3.2.3 多元主体,构建养老共同体:从“单向发力”到“多方共赢”

“嵌入式”养老共同体涉及政府、养老机构、社会组织、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同时也实现了多方共赢。对于老人而言,该村对老人养老服务进行分类,一般老人通过村内现有的互助网格,满足基本养老需求,重点老人则为他们提供了农村养老院的选择,尊重老年人原有生活习惯,提供有机融合专业化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对于村民而言,该村的养老机构、爱心食堂通过征用土地或租赁房屋,激活了闲置土地、农房,为受益家庭带来了经济收益。养老机构的陪护、厨师等岗位,一般优先考虑当地的劳动力,为村民带来了就业岗位,目前该村养老院里有11名工作人员来自本村,带动了更多人增收。

4 总结和展望

由于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目前来看,农村“嵌入式”养老共同体在江浙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4.1 实现就地化、多层次、广覆盖是养老共同体的核心目标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就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照料需要。养老共同体在多元主体协同下,能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最大程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挥养老效能,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尽可能让农村老年获得方便可及、大致均等的养老服务。

4.2 “政策+资本”双轮驱动是养老共同体的有力支撑

养老服务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缺一不可。在目前家庭和社会主动履行养老职责的基础上,养老工作还面临着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资金不足、运营乏力等短板,迫切需要政策、资本等要素来驱动养老事业发展,突出政府供给保障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织密养老服务供给网,兜底保障能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4.3 形成互帮互助、尊老爱老的精神共识是养老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养老服务是一项长期工程、团体工程、系统工程,养老共同体建设需要资金、政策等显性社会支持,同时也更需要精神力量的强力支撑。互帮互助是邻里乡亲的相处之道,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互帮互助、尊老爱老是养老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养老共同体的有效建设和长远发展,需要互帮互助、尊老爱老这种精神的基础性支撑。

4.4 加强智慧养老是养老共同体的有效补给

在数字化发展时代,任何行业都需要进一步强化技术迭代升级,以不断提升效能和治理水平。养老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多维效能治理的闭环式工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智慧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主体间协同效率、加强养老效能补给,促进多元主体联动,进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养老各環节的精准度和管理精确性。

参考文献

[1] 孙薇薇,景军.乡村共同体重构与老年心理健康——农村老年心理干预的中国方案[J].社会学研究,2020(5):25.

[2] 贺雪峰.互助养老: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8.

[3] 杜鹏,安瑞霞.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3):8

[4] 李娟.大福利+小公益: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新探索[J].理论探索,2022(6):108-113.

[5] 李鸿渊.嵌入式养老:农村地区农民集中养老新模式探索[J].行政管理改革,2021(06):83-90.

[6] 沈凯俊王雪辉彭希哲卢敏.准嵌入性养老组织的运行逻辑分析——农村嵌入式养老的地方经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1):148-166.

[7] 殷晶晶,班涛.嵌入式福利治理视角下农村养老模式的比较与出路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0(1):76-84.

基金项目:2023年度浙江省委党校系统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课题: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嵌入式”养老共同体的构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D23194);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45251)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嵌入式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2
Altera加入嵌入式视觉联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