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爽欣,崔晓凌
(1.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020;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北京 100020)
2023 年是我国向全世界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十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全球150 多个国家,带动沿线国家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增长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联结我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和孟加拉国的经济廊道。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山水相连、人文相近,作为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大力发展制造业、创造巩固国际竞争优势、改善民生等一系列现代化任务。2013 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为亚洲经贸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赋予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缅甸作为全球重要纺织服装供应国,随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持续推进,也为共促形成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互补的贸易格局,更加深度嵌入全球纺织产业分工合作带来全新契机。近年来,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三国纺织品服装双边贸易实现了良好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贸易合作关系更趋紧密。特别是在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深度转型升级,综合成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等考验加大的背景下,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扩大我国与三国间纺织品服装贸易、巩固贸易关系也为我国纺织行业创造了更为多元的国际市场和更加便利的贸易条件,为纺织行业巩固国际竞争新优势、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增添动力。但是,由于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在工业化水平、制造能力、市场容量、国内营商环境和产业链优势环节等方面差异较大,“求同存异”促进纺织品服装贸易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和现实阻碍。立足于当前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纺织行业亟待打造更加包容、更有韧性的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十年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实践丰富了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与缅甸三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成果,双边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3-2022 年,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三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20.1 亿美元增加至205.2亿美元,累计增长70.9%,年均增速达6.1%;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1.2%小幅升至14.6%。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暴发,虽然对我国以及孟印缅三国纺织服装生产供给相继造成冲击,但随着全球纺织供应链运转效率的持续恢复,我国与三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仍然实现良好增长,表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与市场活力。
分国别依次来看,2022 年我国对孟加拉国出口纤维原料、纺织品服装及纺织机械、各类染化料金额为101.7 亿美元,较2013 年仅47.8 亿美元的水平大幅增长112.8%,2014-2022 年均增长8.8%,占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较2013 年提高2.4 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纤维原料、纺织品服装及纺织机械、各类染化料金额为95.4 亿美元,较2013 年增长95.7%,2014-2022 年年均增长7.7%,占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6%,较2013 年增长1.9 个百分点;对缅甸出口纤维原料、纺织品服装及纺织机械、各类染化料金额为36.2 亿美元,较2013 年增长2.2 倍,2014-2022 年年均增长13.7%。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3 年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47.9 亿美元、60.8亿美元和11.4 亿美元,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分别位居第8、第5 和第23 位。2022 年,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达到98.1 亿美元、71 亿美元和36.1 亿美元,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分别居第2、第6 和第16 位。目前,我国是孟加拉国、缅甸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伙伴国,也是印度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来源国。
图2 我国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出口纺织大类产品及机械、染化料等配套产品结构(2022 年)
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主要供应国,其中孟加拉国、缅甸纺织产业链相似程度较高:服装加工业规模较大,但产业链上游纺纱、织造及染整环节发展较慢,下游庞大的成衣加工需求带动了对产业链上游配套产品进口需求的增长。印度由于黄麻、棉花等天然纤维原料供给丰富,发展传统纺织制造业具有较好基础,产业链相比于孟加拉国与缅甸更为完整,棉纺产能居世界第二位,织造、染整以及服装、家用纺织品生产加工发展均较为成熟,但对纱线、面料等配套产品亦有进口需要。
近年来,我国对孟印缅三国纱线、面料等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3 年我国向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出口纺织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成品)金额分别为41.9亿美元、29.6 亿美元和10.2 亿美元,到2022 年出口金额分别达到90 亿美元、51.7 亿美元和31.3 亿美元,较2013年分别增长110%、74.6% 和210%,2014-2022年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9%,6.4%和13.3%。其中,2022 年对孟加拉国、印度面料及制成品出口金额均达到同期我国对其纺织原料、面辅料、服装及机械设备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对缅甸纺织品出口额占我国对其纺织原料、面辅料、服装及机械设备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6.3%。主要出口产品中,化纤长丝面料、化纤短纤等大类产品占比相对较大。
图3 2022 年我国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纺织品(纱线、织物及制成品)出口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有力支撑了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及需求的持续改善。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内需纤维消费量从2600 多万吨增加至约3700 万吨,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由1.4 万亿元增加至约2 万亿元,形成了人口规模优势显著、不断升级迭代的强大消费市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我国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向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充分开放我国消费市场,以形成更好满足我国内需消费升级的重要补充;同时,孟加拉国、缅甸在服装加工领域的良好竞争力也得到充分释放。2022年,我国自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三国服装进口额共6 亿美元,较2013 年3.9 亿美元的进口规模大幅增长56.8%。其中自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服装进口金额分别为3.9 亿美元、1.4 亿美元和0.8 亿美元,较2013 年分别大幅增长67.6%、20.7%和98.6%,2014-2022 年年均分别实现5.9%、2.1%和7.9%的良好增长。但相比于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前,我国自孟加拉国、印度服装进口额仍然呈现缩减态势,表明受国内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服装进口需求仍然处于较为缓慢的复苏区间。
表1 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缅甸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位次变化(单位:亿美元)
图4 2013-2022 年我国自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服装进口变化情况
十年来,我国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与孟印缅三国间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更趋错综复杂,孟印缅三国经济的脆弱性不容忽视,我国与其开展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较此前大幅提升,同时也面临着各类风险因素制约。
一是孟印缅三国经贸及营商环境仍待优化提升。现阶段,孟加拉国、印度与缅甸受各类经济、非经济因素影响,国内政治大局及营商环境波动性仍然较强。如印度、缅甸政局动荡期持续时间较长,加之宏观经济基本面仍存在脆弱性,政府支持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佳,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向好面临较多的困难挑战。世界银行《2020 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190 个经济体当中,印度综合营商环境居第63 位,缅甸、孟加拉国仅分别居第165 位和第168 位,表明三国在开展跨境贸易、合同履行、获得信贷融资支持等方面在全球总体排名仍相对靠后。
二是贸易摩擦负面影响仍然存在。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持续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多边贸易格局逐渐分化,如印度为保护本国传统纺织业频频发起贸易摩擦。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以来,我国出口的棉纱、亚麻纱线、特种纱线等纺织产品遭遇来自印度发起的15 次贸易救济调查。印度频繁发起贸易摩擦对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效率造成直接负面影响。
十年来,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我国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三国纺织产业链基于各自发展特点及比较优势,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积极、互补的贸易合作关系,贸易规模总体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贸易韧性不断显现,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最具发展潜力的主要贸易伙伴。当前及今后未来一段时间,基于人力资源、水电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优势,孟加拉国、缅甸服装加工业仍然具有长足发展空间,与我国纺织产业链上的化纤及纺织纱线、面料等产品仍将保持紧密配套关系,支撑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规模持续提升。同时,随着孟加拉国、缅甸纺织产业链的逐步发展完善,未来与我国纺织产业链的贸易往来结构也将更为多元、均衡,从而逐步改变中孟、中缅纺织品服装贸易结构较为单一的情况,形成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发展路径。我国与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纺织产业链条均较为完整,产业基础相对周边新兴国家更为雄厚,均将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两国在国际市场上兼具竞争性与互补性特征。未来深化纺织产业链共建合作仍将是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稳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但当前国际纺织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发展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在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国际贸易环境波动性明显提升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国际采购商策略调整等风险因素也将导致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效率损失。我国与印度都迫切需要打造更加包容、更有韧性的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种矛盾问题,更好地实现纺织产业在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为推动全球纺织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