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贸区金融创新机理及实施策略实证研究

2023-12-14 12:21程海燕
全国流通经济 2023年20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试验区片区

程海燕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后,东北地区一直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指出,东北地区目前遇到的大多数困难,归根到底仍然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和瓶颈,说到底我们还是要依靠深化机制和机制改革。自贸区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承载了制度创新的巨大功能,其中的金融创新又是重中之重,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全面振兴具有极其特殊的战略意义。我国的首批自贸试验区不负众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鉴于此,在充分借鉴先行成功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之上,辽宁省进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影响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相关的文献和模型的分析,结合辽宁自由贸易区目前进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完善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框架。目前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已有的研究实证分析方法主要以面板模型和面板数据为主,理论分析方法主要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本文在吸收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序数效用理论的均衡模型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金融制度创新的环境及金融创新决策均衡相关的分析和研究,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通过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的完善,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在收集了足够的数据后,可以带入本文所研究的均衡模型进行实际的运算,得到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给社会带来最大效益的均衡解,可以用于现实的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决策,可以在较为广泛的范围内加以运用。

二、辽宁自贸区金融创新概述

党的十七大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又确立了开放发展理念。由此可见,辽宁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全面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辽宁自贸区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发展理念、推进“一带一路”的稳步前行,这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是又一次改革发展的新机会,辽宁自贸区的建立是大势所趋。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力求迸发出金融业发展新活力、新效率、新动能,助力辽宁打造东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1.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定位

(1)推动体制改革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和资源业在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地位。近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开始持续走低,由于受体制和结构的双重影响,辽宁省经济在明显下降,2016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产能过剩、资源枯竭的情况也亟待解决,重振东北经济迫在眉睫。辽宁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对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进行先行试点,在后续发展中将成熟的改革成果推行至辽宁省更多的片区,推动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的体制改革。

(2)重振东北经济

近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开始持续走低,由于受体制和结构的双重影响,辽宁省经济在迅速明显下降。在2015 年,辽宁省国民生产力在全国的排名位于倒数的位置,2016 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支持东北重振经济的重大政策的加强和重大措施的具体化。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打造东北亚开发合作新前沿。

(3)加强对外开放,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辽宁位于东北亚、中俄蒙等经济走廊的重要位置上,占据着极其优越的对外开放区位。辽宁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可以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辐射东北亚经济圈,帮助中国扩大在东北亚经济圈的影响力。这是建设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需要,是面向东北亚地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需要,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建设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

2.辽宁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对内全力推进将三个片区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制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改革措施的金融创新成果也在进行全面落实。省内的国企首先在进行创新制度的试验。对外,辽宁自贸试验区正在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带,寻求扩展金融创新在东北亚区域的相关合作,全面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截至2019 年,辽宁自贸区财税收入是成立前的3.3 倍,进出口总额是成立前的1.7 倍,固定资产投资是成立前的3 倍,金融机构数量是成立前的55 倍。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1)沈阳片区金融创新现状

沈阳片区结合辽宁自贸区特色产业和区位优势,积极搭建促进各类金融要素集聚发展的金融框架体系,设计提出了“一小镇、两中心、三基地”的沈阳片区“金融岛”建设总体方案和营口片区“金融港”发展倡议,全力推动国家金融改革的战略部署在自贸区先试先行。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片区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大连片区金融创新现状

几年以来,大连片区实事求是,立足自身实际,将制度创新作为发展核心,着重聚焦系统集成和探索实验。创新成果的数量屡创新高,相继推出20 项成果,其中7 项已在海关、国税、金融等系统向全国推广开来,并向商务部申报全国最佳案例。其中获得全国推广的金融创新成果为国税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和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金融创新成绩斐然。这些创新举措对保障自贸区安全生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大连自贸片区口岸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营口片区金融创新现状

营口片区近年来始终以制度创新为要旨,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靶向,全心致力于打造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尝试。例如完善金融服务产品、拓展金融新型业态、加速金融产业集群等。新增注册的金融企业涵盖面非常广泛,遍布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资租赁、资产管理、商业保理等各类金融机构,产业的集聚效应愈加显著,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稳中有增。与此同时,欲将营口“金融港”建成沈阳“金融岛”的姊妹篇的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与沈阳片区进行密切的合作,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营口产业布局的金融创新策略。

3.辽宁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障碍

(1)金融深化程度低

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比较低,这具体表现为对利率进行限制、高准备金率、货币化程度低、政府控制融资等。这种现象在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东北地区尤为明显。在东北经济发展的初期,政府替代金融中介的作用,金融抑制的措施确实有助于工业资金筹备,能够举全国之力干大事。但随着东北经济下滑,金融抑制反而会使得私人储蓄和投资难以聚集,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虽然政府在坚持改革,放松对金融市场的限制,但金融抑制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和改革的先行“试验田”,要想进行金融制度的创新,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摆脱东北地区金融深化程度低的影响,大胆进行创新和改革。

(2)金融市场化程度低

辽宁省的融资结构过于依赖间接融资,银行贷款在融资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金融创新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和发展形式较为单一。这种金融结构,一方面,难以形成金融业相互竞争的格局,资源配置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和优化;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中高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使得辽宁省内的中小金融机构难以发展,同时使中小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受限,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不足,严重阻碍了辽宁经济长远发展。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要进行金融创新,需要突破目前存在的融资结构不合理、资金配置效率低的问题,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先行投入金融高阶市场化的尝试。

(3)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由于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运行之初在片区内复制了大量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创新成果,所以各个片区会存在着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金融创新制度难以得到顺畅推行,或者需要更大的成本去进行推广落实。

4.辽宁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风险

(1)流动性风险

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加速了省内金融行业纵深层次的革新,但是自贸区流入和流出的现金流难以监控和预测。由于货币具有独特的可替代性,假若辽宁自由贸易区实现了资本账户自由化,那么利率和汇率的差异将给自贸区内外的经营者提供绝佳的贸易扭曲和套利机会。与此同时,境外游资容易进行投机性操作,这无疑会引起跨境资本的异动。由于众所周知的金融体系内部的高度依存性,区内外的资本波动很有可能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继而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如若不对区域内的资金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把控和提前监管,这必将会持续破坏国家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

(2)监管风险

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监管经验的形成和提炼需要日积月累的缓慢过程,这就会造成较长一段时间的金融监管滞后,同时意味着自贸区会长期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一旦监管漏洞过于庞大,国家层面将要遭受的损失难以估量。同时伴之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区内的金融业态监管会变得愈加宽松,这使得自由贸易试验区会存在区内宽松、区外严格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监管风格,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金融创新需防患于未然,提高监管力度。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同时要动态更新运行状态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开展风险动态评估。把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法律风险

为在辽宁自由贸易区进行金融创新,需要起草和出台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去配合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和改革,但是出台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可能会与当前中国的金融法律法规相矛盾,就会造成自贸试验区内外的金融法规不同的情况。由此会造成的法律法规漏洞,可能使政府陷入适用国家法律和自贸区规则的冲突困境的风险。创新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要做到惩治金融领域腐败和处置金融风险同步推进,严肃追责和追赃挽损同步推进,建立制度和强化制度执行同步推进。

三、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经验对辽宁自贸区的启示

1.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成果

(1)突破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限制,推动汇率改革

上海自贸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立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市场环境。自贸区内的资金流动速度极为惊人,资金交易量逐年放大,流转便捷性大大提升,突破了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限制,汇率改革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复制的样本。首创经验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和服务辐射作用。

(2)主动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创建创新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是上海自贸区独有的金融创新。它是通过建立一个金融中心将不同的账户分开来从而达到使得金融业务与金融市场分离开来的目的,离岸金融业务能够在自贸区内部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便捷高效的跨境结算系统能够拉动有效供给,扩充了企业对于存款贷款的迫切需求,建立起存贷款之间的良性循环,以确保企业的资金链不会发生中断风险。

(3)将金融市场化为导向,构建起金融创新实验场

自从上海自贸区设立后,上海自贸区就为国内的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先行试验的金融创新成果和经验。金融业务的创新内核就是以金融市场作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尊重金融市场发展规律,构建起金融创新试验场,助推其快速拥有了稳步高效发展的动力。

2.上海自贸区的有益启示

(1)逐步探索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变

上海自贸区之所以金融创新成果频频出炉,相对宽松的政府监管环境功不可没,使其能够拥有一个较为自由的金融市场环境。由此可见,市场才是配置资源最好的平台。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辽宁自贸试验区需要尊重市场的规律,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步完成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的深刻嬗变。更要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管、主要股东资质审核和行为监管,有效隔离产业资本和金融风险。

(2)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辽宁自贸试验区可以参照上海自贸区的外汇管理方式,密切结合本地区市场的发展特质,构建适用于辽宁自贸区的外汇管理体制。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始终遵循外汇管理必须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把控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下大气力去扶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和便利市场主体正常合理的用汇需求,为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加以处置,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3)创新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对于国内的自贸区而言,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可以给投资融资活动带来便利,服务水平也随之得以明显提升。不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同时,更要善于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改革创新,否则容易出现相关金融政策“水土不服”的情况。加强自贸片区的金融风险防控,包括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检测评估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定期收集风险信息,及时推动有关各方开展风险化解处置工作。

四、基于序数理论的金融创新均衡模型构建

1.均衡模型建立

由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在于环境,即自贸区内金融的自由程度。政府对自由贸易区金融市场的监管越宽松,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就越多,越能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如果监管过于宽松,金融市场过于自由,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越大,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因此,通过构建起基于序数理论的金融创新均衡模型,分析自由金融市场和非自由市场情况下金融制度创新的情况,并致力于计算出自由与非自由两种金融市场环境之下的均衡点,才能使得金融制度创新为社会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的问题提供深入分析的理论框架。

2.模型分析

如表1 所示,先对变量进行假设,则辽宁自贸试验区自由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创新数量为α×N,非自由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创新数量为β×M。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既定金融制度创新总水平等于两种制度金融创新数量的相加,得到式(1):α×N+β×M=W。设效用函数表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用式(2)表示:U =U(N,M)。则求最大社会经济效应的均衡点可以转化为:求函数式(2)在约束条件(1)下的最大值。用拉格朗日函数求方程解。

3.模型结果阐释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追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必须在考虑制度创新成本和政府监管的情况下追求自由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的最大化。同时分析可知,当自由金融市场创新制度的创新成本下降,制度创新的数量就会有所提升,市场制度与其他金融制度的安排组合也会发生变化,社会总效益会增大,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一目了然。而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总体社会效益,抑制经济的发展态势。

五、辽宁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实施策略

1.金融服务创新

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立足自身现有的产业基础,紧紧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方向,制订出行之有效的金融服务创新策略,来满足为实体经济落地服务的现实需求,日趋完善加速东北区域振兴发展的新型金融支撑体系。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力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金融产品服务流程,针对业务投入较大、周期较长的产品特点开发出更贴合的特色产品,降低企业融资难度。

2.金融管理体制创新

自身发展活力的持续增强有赖于对外开放的力度,金融改革也不例外。因此,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可以加快开放的步伐,例如,将服务产业与制造产业纳入此开放发展领域,鼓励外商积极进入和参与经济活动,循序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充分扶持企业大胆前行,切实实现改革开放的长远愿景,借此来推动金融管理体制的有效变革。

我国证监会曾经明确表示:允许自贸区辖内企业境外的母公司在中国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亟待逐级落实的金融政策也势在必行,例如允许境内外投资者拥有子公司的境外控股公司发行债券、交由金融市场来确定银行存款利率等。出于对金融系统稳定等问题的预判,一套无懈可击的监控与风险预警应急系统呼之欲出。

3.金融市场创新

来自民间的金融创新力量同样也不容小觑。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尝试鼓励自贸区内的企业设立小型金融公司、注资本地银行、投资其他金融产品(私募股权公司);为防止不良贷款激增,可以引导民间资金通过以小贷公司为主的正规机构流入当地企业。鼓励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只有当政府给予了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足够的金融市场自由程度,它才敢于进行大胆的金融制度创新尝试,金融创新才能为试验区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因此,政府牵头是最大的示范效应,企业才能放开手脚进行有利于其发展的金融市场体制创新。

六、结论与展望

从宏观目标来讲,辽宁自贸区应该笃行不怠,从其他自贸区的发展进程中汲取经验教训,坚持不懈地进行金融市场开放改革;再从微观目标出发,它应该建立一个成熟科学的金融制度创新体系,通过运用模型和相关的科学理论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决策。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体制改革以及金融制度创新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是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好的选择。上海自贸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在借鉴经验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区域特性进行金融创新和制度的改革。到目前为止,辽宁自贸试验区一直在探索着一条清晰明确的改革路径,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改革成果,成为东北其他省份乃至全国金融创新的先头兵。

由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创新的实施依赖于现实情况的变化和需要,外界环境错综复杂,只能基于宏观层面进行探索,完善相应的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的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并且只能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思考的方向,无法从微观层面提出具体细微的金融创新措施。期望后续对于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创新研究能够突破目前存在的限制,继续完善和细化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助力自贸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试验区片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18个自贸试验区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