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元
(全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滁州 239500)
在水稻种植作业中,需要保障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为绿色优质米生产提供支持,通过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逐渐实现增产、稳产等发展目标。
由于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项目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所选用品种的适宜性和合理性,在保障生产科学布局的前提下,为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服务。在生产作业完成之后,还需要派遣专业的销售团队,在签订购销合同时保障农民收入体系建设的合理性。
对绿色优质米生产条件进行分析可知,安徽省全椒县土壤以水稻土和黄棕壤为主,土壤质量等级为4.184 等,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3.5 g/kg,速效钾和铁锰含量丰富,平均pH 为6.6。在地点选择上,优先选择东南部圩区平原,该区域地力水平高,属于高产田。其他区域如开展绿色优质米生产,需着力改善耕地质量,构建健康肥沃耕作层,打造土地平整、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且集中连片的土地。可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水稻的生长。在肥料施用上,要遵循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大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的原则,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降低低毒高效农药用量[1-2]。
一方面,为了提高水稻的病虫害抵抗能力,需要确保防治手段具有科学性,在筛选种子的过程中,确保稻田内部基本苗能够持续处于优良的生长态势[3-4]。为此,需要派遣专业技术小组,加大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力度,并深入基层为农民提供专业引导,使农民能够筛选出优良品种,为种植作业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来提高绿色优质米的总体产量。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预防措施,对稻田区域予以消毒处理,保障灭菌、灭螟以及灭卵等工作的实效性。在种子筛选作业顺利完成之后,还需要采取合适的浸种方式,保障种子消毒处理的实效性,以此来优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效果[5-7]。例如,对于中稻来说,可以应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药物于拌种处理中,对实际的拌种量予以严格管控,对南方水稻细条矮缩、水稻苗期飞虱等病虫害问题予以有效防治。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米酰胺乳油等物质,采取间隙浸种的方式,将浸种时间控制在48 h左右,保障种子能够有效抵御稻瘟病、恶苗病,以此来获得优良的病害防治效果。
在筛选品种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此类品种具有高产和抗病虫等性能,应综合考虑土壤地质、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在水稻移栽工作的前期阶段,需要做好灭卵、灭菌等,并及时将菌核等物质打捞带离,避免对种植区域造成不良影响。可以采用喷洒石灰的方式改良土壤条件,使土壤酸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不仅如此,在早稻或者晚稻田中,需要施加优质的矿物源石灰等物质,优质矿物源石灰施加量约为450 g/hm2,施加频率为1年1次,施加间隔时间需保持在2~3年,使矿物源石灰能够均匀混入土壤,充分改善水稻作物的生长环境。
此外,化学防治需以达标为前提,防治指标为二化螟每hm2有枯鞘团600 个或枯鞘丛率5%,稻纵卷叶螟分簾期百丛低龄幼虫达到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稻飞虱在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达到1 000 头,孕穗至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达到1 500 头,苗瘟、叶瘟出现中心病株或发病率达到3%~5%,纹枯病分蘖末期至拔节孕穗期病丛率20%,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于防治适期内施药防控,尽可能做到“一喷多防”[8-10]。
在水稻播种前10~14 d,将冬闲田灌水、翻耕,保持2~3 cm水层7 d左右,从而杀死稻茬中残存的越冬螟虫。
选用综合抗性好、高产、优质的水稻良种,于播种前2~4 d 阳光晒种5~6 h。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选择种子处理剂,预防稻瘟病、立枯病、恶苗病可选用咯菌腈、乙蒜素、咪鲜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福美双、强氯精等;防治稻飞虱、稻蓟马可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等。
机插秧田插秧后3~5 d、秧苗返青活棵后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吡嘧磺隆等药剂按一定浓度配制成毒土、毒肥或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水直播稻田插后2~3 d,选择晴好天气,选用苄嘧磺隆、苄嘧·丙草胺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必要时可以将封闭处理适当推后或进行二次封闭处理,可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丙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采取封杀结合的处理方法,也可在播后14 d使用氟酮磺草胺+丙噁丁草胺进行封杀。旱直播稻田播后苗前,选用噁草酮、二甲戊灵、丙草胺、丁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人工移栽田,在秧苗返青后,选用苄·乙、苄·丁、苯噻·苄等,拌细土或拌肥料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施药后保水3~5 d。
以二化螟、大螟、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为防治对象,在秧苗移栽前2~3 d,选用稻瘟灵、三环唑、春雷霉素、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吡蚜酮等药剂,对水均匀喷雾。
3.5.1 非化学防治措施 种植香根草或显花植物,在稻田周边种植香根草诱杀螟虫,在田埂上种植显花植物,为害虫天敌提供有利环境,从而更好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
3.5.2 诱虫灯诱杀 于害虫成虫盛发初期开灯诱杀,在稻区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或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每2 hm2安装1 盏,每晚8 点开灯,开灯时间7~8 h,对稻田螟虫、飞虱、稻纵卷叶螟、金龟子等有很好的诱杀作用。
3.5.3 性诱剂、食诱剂诱杀 根据重要害虫的发生种类选择相对应的诱杀芯片,于发蛾期放置诱捕器诱杀。每hm2设置60~75 个诱芯诱盆诱杀成虫,诱芯更换时间为20 d 1 次,可使成虫基数明显降低。
3.5.4 生物防治 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开始释放稻螟赤眼蜂,每hm2放蜂量120 000~150 000 头,均匀放置5~8 点,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部5~20 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 cm 为宜。可保护田间蜘蛛、草蛉、瓢虫、螳螂、绒茧蜂和青蛙等有益生物,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生物农药防治,即在害虫数量偏少或者在害虫低龄期,运用微生物的细菌、多角体病毒制剂、植物源和动物源杀虫剂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短稳杆菌、阿维菌素、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等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运用井冈霉素、嘧啶核苷类抗生素、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等防治纹枯病,运用苦参碱、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防治稻飞虱,运用井冈霉素、井冈·嘧苷素、申嗪霉素、井·蜡芽菌等防治稻曲病,运用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四霉素等防治细菌性病害。生物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安全、无污染。
于水稻破口前10 d 左右以稻曲病为重点,破口前3 d左右以穗颈瘟为重点,同时根据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发生情况,进行综合防治;视天气、病虫情况在破口后进行第2次施药;如遇持续阴雨,宜选用对水稻穗腐病有兼治效果的药剂。
当稻谷的成熟度达到90%左右时,需要在天气情况良好时收获,避免将稻谷长时间在外堆放,减少稻谷的暴晒时间,从而有效减少污染和碾压等情况,确保稻米的品质能够符合规范要求。在储藏作业开展前,需要对仓库区域予以全方位消毒,并保障除虫、灭鼠等操作的有效落实,在合理管控舱内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实现对霉变等现象的有效预防,加大对鼠害等问题的防治力度。在实际的运输阶段,需要对稻米单独运输,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载运。
在稻米种植作业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绿色优质米的总体产量,除了需要确保所筛选出的品种具有优良性能之外,还需要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全面提升水稻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扶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开展水稻重大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植保社会化服务,做到“统一时间、统一配方、统一组织”开展防治,提高防效,从水稻的生产环节入手,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借助完善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基于专业指导对种植方法进行完善,保障种植工作的适宜性和合理性。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工作,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提高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从源头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