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文章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乡村小学生绘本阅读研究”(课题编号:2205303)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之昉(1976~),女,汉族,河北保定人,阜平县照旺台中心小学,研究方向:绘本阅读习作、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要求,然而,目前乡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却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如课外阅读氛围不浓、课外书数量少、课外阅读评价滞后的问题较为严重。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乡村阅读实际情况,怎样培养乡村小学生读绘本的趣点,切实提高小学生阅读绘本的能力,使他们乐于阅读,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趣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7-0024-04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对读书的赞美。但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飞快的时代,各种好看的电视节目,各种好玩的游戏正充斥着孩子们的大脑,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沉迷于網络游戏、沉醉在电视里;而家长们却一味地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笔者作为一名常年在一线执教的小学语文教师,深知提高小学生对课外阅读趣点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绘本阅读中,把阅读绘本当作一种享受。为此笔者用了很多心思,下了很大气力。
一、营造读绘本氛围,培养读绘本兴趣
(一)教师引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阅读兴趣是儿童阅读的内生动力,儿童生性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一切都可以带入阅读,成为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依赖积极共情的学习氛围、伙伴的启发,特别是教师的引导。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想要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教师爱阅读是对小学生最好的垂范,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能让小学生“爱屋及乌”。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小学生作表率作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指导课上,教师自己先示范领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受到感染,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利用课间时间,把小学生集中起来,一块分享阅读绘本的快乐,并向小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阅读绘本的,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绘本的笔记,使小学生爱上绘本。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绘本的欲望。
(二)师生共读,故事激趣,天天诵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少,因而读绘本相对比较容易。善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笔者向学生推荐《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并和学生一同诵读,一同感受绘本的乐趣。
1. 天天诵读,感受绘本的图文美
郑祖德曾经说过:“读可益智,读可审美,读可怡情,当然,读更可以发展语言。”要让小学生多读书,就必须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的水,努力去挤,总会有的。”爱玩儿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尤其是调皮的小男孩,很难做到安安静静地看完一本书,更别提读书兴趣了。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每天在书包里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只要有空,就鼓励他们拿出绘本读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换绘本阅读,读着读着,读书乐趣就给读出来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被孩子们称为最好“吃”的“肯德基”,孩子们几乎天天读,读的效果越来越好,读的感情也越来越丰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入了读书中。
2. 故事激趣,感受绘本的神奇美
讲故事是对孩子最好的启蒙教育。但现在电脑和网络占满了家长的业余时间,孩子们也沉浸在网络中,痴迷于网络游戏。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缺失故事的时代,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天性被抹杀,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网络游戏,导致孩子从小失去了童真童趣。因此,绘本阅读指导必须首先把孩子们从网络里边拉出来,努力创造一种孩子们坐在屋檐下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氛围。要培养学生对绘本的兴趣,教师要选择一些画面精美、语言幽默的绘本,让孩子们在课间阅读,并给予耐心指导。时间长了,孩子们对绘本中的精美图画和神奇故事越来越喜欢,就会要求老师提供更多的绘本,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如饥似渴地阅读,遨游于绘本的海洋之中。
3. 巧设悬念,激发读绘本的欲望
古人云:“文似看山喜不平。”不平就是要有曲折,有波澜。我们能否像电视节目介绍的那样,运用悬念引发疑问来吸引小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答案是肯定的。教师如果在阅读时适当设置悬念,可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欲望,从而开启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调动学生阅读绘本的积极性;如果把能引起小学生好奇的事件或一种违背常理的怪现象摆到学生面前,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笔者讲到绘本故事中的精彩片段时,往往会突然停下,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充满了阅读期待,于是,笔者举起书说:“想知道结果吗?这本书上有……”兴趣满满的孩子们,快速拿起绘本故事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三)融入绘本,深入体会角色
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带领小学生深入体会绘本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遇到一些文字内容相对较多的文本时,小学生难以真切地体会到每一个人物形象,难以产生较为明显的参与感。同时,在阅读一些以对话形式为主的文章时,小学生也很难从对话中分析出人物的形象,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绘本内容,并带领小学生分角色朗读,从而提高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程度,逐渐改善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与阅读材料进行对话,产生更加具体化的认识。
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内容时,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相关的绘本,然后由学生自主分配角色。由学生自主体验文本内容,并结合分角色朗读绘本内容时的经验,深刻理解文本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并结合这些信息,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带领学生更进一步地体验不同的人物,理解人物形象,从而带来更好的阅读效果。
(四)多元评价,乐享阅读趣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在指导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激励和启发。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有差别,所以在学生讲故事、接续故事情节等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及时加以鼓励,让学生时时保持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同桌、同伴之间的互评来引导学生正确领会绘本的具体内容。课后,教师结合亲子阅读中家长的评价,再次对学生绘本阅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体会到快乐,学到知识。
二、尝试绘本教学,激发阅读趣点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他们去发现大自然中、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在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绘本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绘本中美好的画面、语言、意境,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笔者把绘本中的故事录制成小音频,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间,播放给学生听,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播放中向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促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在反复听中回答问题。学生在听音频的时候,通过教师朗读时的感情变化,用心来感受绘本故事的美好情感。听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复述绘本故事情节,使学生对绘本内容加深印象,为朗读打下坚实基础。
(三)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1. 教师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把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对发生事件的看法,通过朗读绘声绘色地传递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使学生在聆听中更加直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悟情感。随着教师精彩的范读,文中那深奥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都会像春雨滋润学生稚嫩的心田,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学生既学会朗读,又把阅读当作一种美好的享受。
2. 分角色读
请学生读一篇文章,旨在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在读中感受作者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描绘景物的手法、刻画人物的丰满。分角色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各个角色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请学生分别扮演大兔子、小兔子的角色,学生争先恐后地去读他们扮演角色的内容,朗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加深了对大兔子、小兔子不同角色内容、不同性格的理解。
3. 配乐朗读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愉悦。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笔者选择了与之相宜的音乐——《上世纪的童话》,请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在配乐朗读时,平长仄短,依字行腔,韵味无穷,就这样,在自由愉悦的朗读中培养了阅读兴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猜想”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笔者经常使用的方法。比如让学生看题目猜猜文章的主要内容,看绘本图画猜想接下来会怎样等。每每到“猜想”这一环节,全班学生都活力四射,激情飞扬。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故事读完了,猜想小老鼠一家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一个故事内容是不容易的,导致回答问题时总是答非所问,或者是前言不搭后语。因此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回答中不完整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对前后矛盾的表述进行调整。
(五)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巧妙地抓住绘本的转折处,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猜想,让学生去猜测,从而进一步增加绘本阅读的趣味性。在教学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让学生根据绘本的上文内容来猜测接下来小兔子将要说的话,同时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语气和动作来说一说、演一演,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也调动了学生阅读绘本的积极性。
(六)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
学生虽然会说话,但是要把说的话写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如何让他们把想象变成文字,写成几句话或一段文字,与小伙伴们分享,这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常常借助所讲的绘本故事,进行写话训练,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点。
(七)培养“书香家庭”,拓展阅读空间
教师通过绘本故事教学课上对故事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奇思妙想也就层出不穷。学生变得更加喜欢听故事了,每次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认真听故事情节,不断地思索,沉浸在听故事的喜悦之中。学生变得敢于发言了,一些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善于发言了,平时交流中都能畅所欲言,有的时候讨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家校共育是绘本阅读走向深入的另一条途径。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需要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益的教育资源。多媒体的传播、信息化手段的介入等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实践证明,扭转这种影响,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打造更适合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大教育环境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家长会上笔者就向各位家长宣讲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有关要求,希望家长们积极配合。同时建议家长要经常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努力发掘孩子身上蕴含的闪光点,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更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建立书橱为孩子们课外阅读提供物质保障。渐渐地,在绘本故事乃至其他内容的课外阅读中,家长们看到学生的进步、变化、成长,喜不自胜。是啊,孩子的进步与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孩子的课外阅读与家长密切相关,有了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活动的推行也一定会事半功倍。
(八)培养学生“借鉴创新”的能力
在每一个绘本故事里,都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值得借鉴和欣赏。如,在读完了《泰迪熊搬家记》后,可以让学生模仿着画地图;在读完了《爷爷一定有办法》后,可以让学生续写故事。等学生对绘本有一定了解后,也可以让他们创编绘本故事,到时学生就可以阅读到他们自己的优秀作品了。如,在阅读完《爷爷一定有办法》后,学生自己创作了《我的日记》《妈妈的小妙招》《聪聪一定有办法》……一幅幅作品张贴在教室的“阅读角”里,让学生互相交流评选最佳绘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绘本图文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绘本,体会字面上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学会用思维的方式思考绘本内容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从中受到启发,开阔眼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图画的美丽,和他们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尽抒他们的真情實感。学生读的绘本故事越多,积累的知识就会越丰富,最后成长为一个会读书、会思考、会感悟、会评价的人。
三、结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绘本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兴趣是学习的金钥匙,需求是学习的翅膀。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绘本的兴趣,自然就如久旱的禾苗遇到了春雨,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从中获得知识,增强阅读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潜力,发挥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并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把学生对阅读的趣点逐步扩大,指引他们攀登知识的高峰。这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追求和研讨的,只有深入挖掘学生的阅读潜力,遵循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认识特点,才能激发学生对绘本阅读的趣点,并在这条道路上愈走愈好。
参考文献:
[1]林敏宜.绘本的欣赏与应用[M].新北:台湾心理出版社,1989.
[2]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3]郑三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1):79.
[4]杨双双.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