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 黄阳阳 石林君 田迎春 刘美玲 曹立娜 王桂英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桔梗是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别名铃铛花、僧帽花,桔梗一年生株高15 ~30 cm,2 年生株高80 ~120 cm。桔梗原产我国,地理分布较广,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以及广东、贵州、云南、四川都有野生桔梗,因此,桔梗有北桔梗和南桔梗之分。主产区为内蒙(赤峰、兴安)和安徽(太和、亳州、宣城),另外还有山东淄博、河北安国、承德围场,以及河南三门峡到洛阳嵩县、滦川,一直延伸到陕西商洛一带,分散地块较多。
桔梗药食兼用,为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药食同源物质广义上为基于药食同源理念的指导,在传统中医学和食疗学中使用的药食兼用物质,现阶段特指国家卫健委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的动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截至目前,名单中收录的物质共110 种(包括2012 年86 个原规定品种、2014年15 个新增品种及2018 年9 个已开展试点管理工作的植物)。桔梗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110 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里,已明确划分为药食两用植物。在食用上桔梗泡菜最为有名,另外嫩茎叶也可以用来炒菜。药用上桔梗性苦、辛、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功效,使用范围广,含桔梗成分的中成药品种790 种以上。桔梗可以生长5 ~6 年之久,2 年生桔梗一般用于出口和食用,3 年生以上的桔梗作为药用。
桔梗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也有分布和人工栽培。韩国及朝鲜对鲜食桔梗消费量大,桔梗在朝鲜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泡菜是民众家常菜。韩国的年需求量3 万吨,主要从中国进口,2020年山东淄博池上镇年出口韩国2.7 万吨,占了韩国市场份额的90%。在品种培育上韩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韩国育种学会等多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幼苗获得染色体加倍的新品种[1]。目前我国培育的桔梗新品种有安徽亳州的金梗1 号[2];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鲁梗1 号、鲁梗2 号[3,4];中国医学科学院魏建和等利用雄性不育系育成中梗1 号、2 号、3 号及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中梗白花1 号、中梗粉花1 号[5,6]。
我国现有桔梗已出现了品种品质逐年退化的问题,生产上优良品种比较缺少。鲜食桔梗需要脆、甜、口感好,目前培育的桔梗新品种相对较少,专用根茎类、嫩茎叶鲜食类及特色品种匮乏,亟待培育一批优质、产量高、抗性强、特色及多元化的新品种。
目前,整体上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尚处于一种自产自销的原始生产状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质量标准、分级标准。现有栽培的绝大多数中药材,其种源还停留在使用历史沿用品种、农家自留品种或混杂群体阶段,种源混杂、种性退化。药农只种不选,多年连作、种性变异退化严重,其结果是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年产量和质量波动较大。中药材属于农学分支领域,基础研究薄弱,与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的选种繁育等研究相比差距甚远。优质种子种苗资源稀缺,中药材良种对于中药材产量与质量改善的贡献率极低。
伴随日、韩及东南亚地区对药食同源养生观共同的文化认知基础与欧美发达地区高水平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文化的积极输出与国际市场环境的友好,药食同源植物从种到收到深加工的整体产业链将迎合时代需求,获得飞速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指出应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随着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中草药认识的逐步提高,在追求丰富营养又健康的饮食前提下,桔梗等药食同源植物日渐受到青睐。药食同源植物更需要培育多元化、特异化、功能型的新品种,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开发更优质的食品、保健品、中医食疗膏方。因此,结合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开展扎实有效的种质创新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加强种子种苗繁育体系、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体系建设,加快育种进程及生产的现代化、标准化,是我国乃至世界中草药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做到种子种苗源头上的安全、可靠、优质,才能真正实现“好药材,药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