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芮坤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企业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社会组织,对环境保护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是确有必要的。同时,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产品和社会公众之间搭建优质的沟通桥梁与互通平台。企业将审计结果和相关数据向社会公布,让公众了解到企业为环境保护所作出的努力,这有利于增强公众对于企业的信任度与好感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前些年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排放物数量的处理不符合标准,被媒体曝光后,给企业整体形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企业做好内部环境审计工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做出企业贡献,能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进而带来企业总体经营效益的提高。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工作不仅是对企业宏观全局的总揽,也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细致审查。企业在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过程中,可以找到经营活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如果发现经营活动中,对物资的调配和整合不合理,企业就可以调整并改善物资调配方案,从而节省物资,降低经营成本。另外,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时,也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优质的环境保护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企业的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有利于加强内部的法律监督,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审计时,也是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自查自纠,通过排查企业是否存在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来对自身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修正,有效避免违反法律带来的企业风险与损失。企业开展内部的法律监督,坚持遵纪守法,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避免因环境管理疏忽给企业名誉带来损失。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下进行,不仅可以避免因为环境保护问题带来的司法风险,还能树立企业的遵纪守法形象和绿色环保理念。
1.企业内部治理体系
企业治理体系是指通过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企业重要战略的制定,对企业核心组织的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决策等方面来实现对企业的实际控制。通过这些方式督促企业中高层履行自身的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环境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委托代理理论,其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获取权,在环境管理决策中,决策者容易产生代理行为。在企业治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体系,能发挥有效的能动作用和正向的调节效应。因此,优化企业内部的治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的制度支持和技术创新,有利于调节企业内部各个利益团体的关系,优化企业内部协作。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对环境管理决策者的制约,尽可能避免环境管理决策的偏差或失误,从而规避给企业整体经营和未来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2.企业整体财务情况
企业的整体财务情况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经济基础,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其对环境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而对企业环境管理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整体上来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环境问题关联性也更加显著与直接。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能力更高,即使在面临较为高昂的环境管理成本时,依然可以不断尝试技术创新,采取更加积极且多元化的环境管理措施。
3.决策者的环境认知水平
企业的环境管理决策会受到企业高层自身的环境认知体系影响。通常情况下,决策者会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自身的环境规章制度。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理念的不断推进,企业决策者对环保方面的法律和政策规制都更加重视,也投入了很多的资源进行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体的环境治理水平。
1.环境管理的外部监督体系
外部对于企业的环境监管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行业环保组织,及社会化媒体。政府的环保监管部门作为环境的行政监督者,主要通过行政审批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等行为来达到监管目的,间接引导企业制定正向的环境管理决策。行业环保组织通过为企业提供环保方面的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行业内部监督等方式,推动企业形成良性的环境管理自律体系。社会化媒体掌握了面向公众的麦克风,通过传播环境管理信息,构建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发挥意见领袖作用,进而间接影响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的方向。
2.市场需求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化组织,市场的总体需求对于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近些年,我国生态环保理念和环境规制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随之不断增强。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市场需求,传递企业的绿色理念,肩负起企业的环保责任,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和环保双效益。
3.地理因素差异
不同区域的资源保有度、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地理因素,均会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地方人大和政府会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法规,来适应地理空间特征。比如,在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资源的获取相对便利,对企业持续性经营与发展也更加有利。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地区,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力较弱,可能企业在短期内无需制定过于积极的环境管理决策。
企业环境管理决策需要考虑企业当前的综合要素,包括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企业生产资源现存情况、企业环境管理现行效果及企业总体环境承载力等。一方面,从企业内部决策层面来看,企业作为环境管理的决策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身的内部环境审计工作。不仅要根据其整体经营情况,也需结合企业的环境保护情况,资源的利用率等内部环境审计对象。企业通过对自身内部环境的审计工作,整体上掌握自身的环境管理财务情况,有利于企业衡量自身对环境管理成本的负担能力。企业可以在其能力范围内,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措施,排查企业在落实环境管理政策过程中的不足与遗漏,审查企业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进而检查企业环境管理的全面工作效果,对现行环境管理工作的成果与不足有全面性的掌握,推动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环境管理决策。另一方面,从企业外部决策层面来看,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有利于企业了解自身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帮助企业掌握特定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从而尽可能规避潜在的环境风险。企业掌控与把握自身生产和经营场所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企业提前感知潜在的或隐性的环境风险,进而助力企业减小或避免环境管理和生产经营风险,推动企业的良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有助于企业衡量自身对于环境管理成本的负担能力,发现自身在环境管理过程中需要提升的地方。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组织的环境监管,包括政府的环境监管部门、行业环保组织和社会化媒体等,以将企业对于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因此,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时,需严格遵守现行有效的环境政策和标准,达到环境监管的标准与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环境管理现状与目标,使企业决策者和管理层能真实有效地掌握企业的宏观发展与实际情况,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各类影响。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制主体不同,监管侧重点和监管方式也有差别。行政性环境监管部门主要依据环保法及相应规章制度,严格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监管行为,其对企业环境行为的要求一般是宽泛的,通识的。行业环保组织的监督目的通常是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企业自身的清洁生产能力,以实现更好的生态保护效果。行业环保组织通常具有更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更多从生产、生物、生态等技术层面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专业性的要求。社会化媒体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环境管理情况的传播,社会化媒体是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息载体与媒介,企业形象影响公众对其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反过来公众的反馈也深深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综上,企业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满足不同监管主体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企业的环境管理决策,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最终提升企业综合性环境管理能力。
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还有利于明确自身的环境责任认定与划分,对自身的环境管理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企业环境管理决策者需提升对环境管理的认知水平,增强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能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出最优的企业环境行为,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环境治理水平。企业环境行为的选择具体从两方面开展。一是要提升企业决策者的环境管理认知水平。良好的环境管理认知有利于企业对机会信息与威胁信息都的准确解读与有效把握,进而助力企业在环境管理中抓住机会、规避风险。基于此,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有助于企业环境管理决策者形成系统的环境管理知识体系,克服环境判断中的不可预测性,提升其环境管理的整体认知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环境管理决策者提升自身的环境认知水平,无疑会对企业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企业形成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二是要提升企业决策者的环境风险感知能力。利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明确企业的环境责任认定与职能划分,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决策者对企业环境行为边界的掌握,提升对环境风险的感知力,最终制定出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管理决策,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
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整体效果,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又恰恰可以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科学公平的效果评价。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视角下,对企业环境管理决策发挥影响的企业绩效体系,主要体现在市场绩效和环境绩效两个层面。从市场绩效层面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崇尚环保理念和绿色消费,具备自身的环境价值观,以及一定的环境感知能力。因此,企业传递出绿色环保的企业理念,有利于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可以提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环境外部效应,向公众传递出企业绿色的环境管理理念,提升公众对于企业的认可度和好感度,最终收获市场中的绿色溢价,有效提升企业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从环境绩效层面来看,环境绩效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企业环境管理的最终成效,基于此,通过环境绩效来不断规范和提升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例如,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审计时,可以通过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利用情况的审查,来评估企业对环境管理的综合治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资源利用率,制度成效率,执行有效率,优化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的环境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角度出发,探析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企业环境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