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茹,张琳琳,于东阁
(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黑河分中心,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我国水资源分布广泛体系丰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而其管理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与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近年来,国民经济水平持续上升,但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等流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化工生产以及生活排放占据着主因;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受破坏,气候异常、水文水资源异常变化等现象频发,随之导致的洪涝灾害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应提高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重视度,通过科学系统的角度去统筹规划,同时将重点放在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两个层次,在全面措施的协调实施下优化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建设,提高水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质量。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文水资源在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以及工业生产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民生建设以及生活生产的基础性资源。通过高效的水文、水资源防洪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策略的实施,能够及时地对水资源管理过程当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所检测的水位、降水量以及径流量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形成预警。该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地对洪涝灾害所产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同时也可以判断水文生态环境所遭受的污染程度,从而为进一步的民生保障提供依据。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分析的实际结果作出判断,并进行合理的协调部署,例如制定预案机制以及应急方案等,从而有效地降低洪涝灾害以及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在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周边居民的防洪减灾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生产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灾害来临时所面临的财产和健康损失。
水资源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整个水资源管理包含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的分配、调度以及水生态保护等多项内容,是水生态建设的有力支撑。高效的水文水资源防洪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策略的实施能够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通过统一调研、规划、调度对水文水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明确,着力利用立体监测体系、高效信息服务体系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对水文水资源的内生特点进行协调,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保障努力达成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且在整个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有利于良好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地进行洪涝灾害的预防;而在防洪治理的过程中也有效地抑制了洪水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二者展现的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践行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发展过程中的内涵在于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来实现经济效率的增长,同时兼顾自然生态平衡,承担着保护自然条件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内涵。其中既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样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洪涝灾害防治以及环境保护是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内容,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管理安全,同样也是地域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整个治理过程中展现出因地制宜、功能多元化、科学合理、生态绿色的基本原则,在统一的调整和规划中借助自我演替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候影响,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因此通过高效的水文水资源防洪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策略的实施能够从根本上化解环境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水文水资源的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经济的永续发展。水文水资源管理体系当中的防洪以及环保问题也一直是我国民生工程以及经济协调发展所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处理力度逐渐加大,我国水文水资源整体管理质量有所提升。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依旧有意识薄弱、管理粗犷的现象存在。内在驱动的缺乏,导致水文水资源防洪与环境保护整体效果差强人意。在防洪问题上,人们认为洪涝灾害作为自然现象难以避免,相关部门尚未形成对水文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即便能够按照相关政策需求完成水文水资源基本数据的收集,但并未进行深度的信息挖掘,所以难以形成对科学防控洪涝灾害的参考。且大多数群众在洪涝灾害来临时缺少防洪减灾意识,即便相关的预警已经发布,但依旧未能够根据预警信息采取及时的撤离或者防护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该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节水以及治水措施的采取,保证水文水资源结构性的协调,同时在环保意识的驱动下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污染治理效果,从根源上解决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最终达成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但当前大多数地方在进行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的过程中依旧以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忽略了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实际上,水文水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制度约束,但许多地区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推广上表现较为滞后,很多主要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水文水资源治理实际。且大多数节水以及相关治理制度泛泛而谈具备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本身应用价值难以体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60%,而农村甚至还未达到30%,大量污水的排放不仅导致了生态功能的衰退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同样也对气候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各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是提高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管理质量的高效辅助,能够从科学系统的角度出发提供更为精准且实时有效的数据支持,真正地做到科学管理,科学防治。尤其是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当前水文水资源防洪以及环境保护已经呈现出科技化、全面化以及高质量化基本管理特征。但当前大多数水域在管理过程中由于资金或者专业人才技术的缺乏导致整个管理技术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设备更新,缺乏精准性、科学性的技术引进。在防洪问题上,并未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分析并形成风险提示,准确地对洪涝灾害进行预警。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难以对水域内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物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也就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计划。
在各种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理念的辅助之下,水文水资源防洪以及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该形成一个精细化的管理体系。不仅能够科学地分析确认管理现状,更能够在深入挖掘当中找出整个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目前,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想要兼顾经济发展和战略平衡,必须提供全面的、精细化的治理。不过我国水文水资源防洪以及环境保护管理依旧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该过程中既要考虑民生的基本保障,也要考虑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尤其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合理地将各项信息技术运用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体系当中,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升环境保护效果、有效地对洪涝灾害进行预警,同时也能够促进整个管理工作朝向更为先进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但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旧处于一个低发展水平的阶段,不仅难以通过科学的技术设备应用来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且相关的监测计量覆盖率有所不足,信息共享不到位,难以对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提供高度高效的支持。
(1)加强防洪减灾意识
调查数据表明,洪涝灾害发生时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间接损失所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比例高达一半。所以,洪涝灾害的发生不仅影响着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样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该种问题不仅需要相关的水利部门承担起相应的监测和预警职责,同样也需要群众建立起高度的防洪减灾意识。这样一来,便能够在相关部门发出洪涝灾害预警之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救或者互救,以减少相关的损失。因此各职能部门应加大防洪防灾的宣传力度,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职责,通过多样化、丰富化的防洪减灾主题宣传以及各类科普讲座等保证防洪减灾意识的全面性覆盖。另外,也需要通过相关避险演练、逃生演练活动的组织提高群众在洪涝灾害发生时自救和互救能力。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实际上,洪涝灾害的发生不仅与地质地貌以及自然降水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频繁地生活生产活动和经济指标追求中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受损,也间接地造成了洪涝灾害的产生。所以,还需从环境保护意识入手,通过大量的宣传和推广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节约水资源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减少污水排放和垃圾的丢弃,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1)优化防洪方案
防洪方案的优化以各类监测数据为基础,包括应急方案、物资储备方案以及相应的排水、泄水方案等。整个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结合地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更新,从多角度出发,保证方案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该过程中应该以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为基础,充分地对各职能部门的资源进行调动合理地规划避险路线。
(2)环境保护方案
整个环境保护方案应该以刚性制度约束为基础,一要在各个部门的联合配合下实现制度以及标准的层层落实和全面性覆盖,通过相关的目标责任以及监督管理责任,从源头上控制水体污染。二要加大违规废水以及废物排放的处理力度,通过严格审批管理制度设定提高多污染企业审批门槛。三要通过长效环境保护机制的建立,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源头措施,在高效的协调下保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融合发展。进一步地为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效果提升奠定基础。另外,环境保护过程当中的生态修复工程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该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的实施进行土地整理保证水系的畅通,实现水资源涵养以及净化能力的提升;并通过生物多层次的构建保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最大限度避免水体环境污染而影响气候。
先进设备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覆盖能够全面地提升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的管理质量,进一步地推进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精准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整个技术引进的过程中要注重各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力度,通过投入资金的增加保证相关检测设备的完善,通过人才建设的加强实现监测设备研发以及应用的推广,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以自动采集、3S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监测为基础。例如,通过各种传感技术以及信息感应技术的应用实现雨情、水情以及水质的实时采集和分析;通过3S技术的使用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全面性,同时实现相关信息的可视化表达,为相关的预警分析以及环境分析提供直观的参考。
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保证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管理的全面性覆盖,在科学技术保障的基础之上实现高效协调。该过程中应践行“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基本要求,着力提升数字化以及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大各种人才储备以及资金投入的力度,保证从根本上形成有效支持,在不断地沟通和交流当中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其次,要结合相关技术以及设备完善数据库,将各种视频监控或者雨量水表传感器的监控数据进行汇总,并呈现在可视化界面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精准分析,合理地进行防洪预警以及生态环境预警。再次,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同相关部门进行联合保证数据传输共享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在高效的协调统一之下,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实现水文水资源科学有效的管理。最后,根据自然情况以及生产生活实际制定更新预警红线数据值,结合信息化建设完善预警报警体系。
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不仅关乎着经济发展,同样也关乎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形成高效的管理治理和保护意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健全整个治理体系,保证对水文水资源形成全过程、全要素以及全流程的立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