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羽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它是在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综合场地的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利用光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建筑不仅能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而且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和便捷的居住空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愿景。在我国国家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指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实质性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生态文明、绿色和低碳是城市的基本原则。因此,绿色建筑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首要方法[1]。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绿色建筑成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建筑的政策和措施,对其进行研究和推广。国内已经出现多个符合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典型建筑,如北京国家速滑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等优秀建筑作品。我国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等相关规范,并在多个城市设立绿色建筑委员会和绿色建筑评估管理机构。同时,还设立了绿色建筑评估专家委员会,对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地方评估。目前,我国绿色建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随着绿色建筑标准的确立,绿色建筑已经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未来绿色建筑将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历史里程碑阶段,在2000—2010 年期间,城市的住房数量稳步增加,平均每年增加住房面积约10548.86 m2。建筑面积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城市对基础设施和住宅建筑的投资,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建筑占用大量农田,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统计资料显示,在所有环境污染中,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建筑产生的大气污染、光污染和电磁污染等约占全部污染的34%。由此可见,推广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虽然绿色建筑能够保护环境,给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但由于其初始投资高出普通建筑的5%~10%,在市场机制和资金效益的驱动下,绿色建筑发展缓慢。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宏观政策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建造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建筑通过采用环保材料、优化建筑设计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手段,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某市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原则,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首先,在材料选择上,该建筑主要采用环保材料和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如高效节能玻璃和保温材料等,能够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热损失。可再生材料如竹纤维等,能够保护环境,减少建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其次,在建筑设计方面,该建筑通过优化外形和朝向以及采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遮阳等措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照明和通风设备的能耗。再次,在能源利用方面,该建筑不仅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而且利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天气和室内情况自动调节能源使用量。最后,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该建筑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物灌溉和洗车等,同时通过废水处理技术净化生活污水进行二次利用,有效减少了生活用水量。
本文绿色建筑有如下4 种实现方法:第1,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3]。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采用保温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的热损失。第2,优化建筑设计。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第3,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例如,在建筑顶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建筑供电。第4,雨水收集和回收利用。采用雨水收集和回收利用技术,能够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需求量。
该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通过优化建筑设计、使用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年减排二氧化碳750 t,年综合运营费用减少约80 万元,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应用绿色建筑不仅能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而且能够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4]。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应对气候变化需求的日益紧迫,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造价高,综合效益只有在使用阶段才可以实现。目前,由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增加了建设成本。一些建筑单位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拒绝采用绿色施工技术,而我国尚未对绿色建筑建设采取强制措施,使得绿色建筑的推广受到制约。
绿色建筑施工时间长,而且需要回收利用废旧和可再生材料,对建筑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此外,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阶段,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物质与能源等资源的节约以及能源保护等多个方面,对建筑单位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建筑单位缺乏足够的技术水平,导致管理不善,监管力不从心。
绿色建筑的宣传推广尚不完善,使用者缺乏足够的经验或根本“不会用”,造成绿色建筑的综合效益大打折扣。例如,在绿色住宅楼中,一些业主试图通过直接在墙壁上钻孔甚至更换影响“整体美观”的部件,根据经验添加其他部件,从而影响建筑的综合效益。
在特殊部位施工的过程中,部分业主因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清晰认识,认为该施工环节或者材料属于不必要内容,甚至存在施工材料浪费的行为,导致绿色建筑在实际推行及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结合部分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一些施工团队在开展各方面施工的过程中,因绿色建筑施工内容对主体结构安全性无明显影响,存在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情况,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
尽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但仅仅依靠评估系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建筑也拥有个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评价各项指标。但是审查委员会不可能做到完全监管,也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处理一些问题,从而使绿色建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过于广泛,完全推广的难度较大[5]。绿色建筑的全面部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跟踪机制、缺乏关于建筑物使用及其综合效用的数据库,以及缺乏对绿色建筑使用过程中利弊的准确了解,这些问题在绿色建筑投入使用后更加明显。
在城镇化进程中,推动绿色建筑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具体建议如下:
1)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制度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高于传统建筑,不符合企业追求利润的导向,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可以采用财政补贴和税收奖励等经济手段。目前,英国、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家已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发展绿色建筑。其中:英国通过减免无排放建筑物的建筑公司的印花税来发展绿色建筑;新加坡和美国通过奖励和发放补贴等措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2)鼓励采用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政府需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可推行出台相关的政策和鼓励措施,为采用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建筑单位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评估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评估过程的公平公证,从而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2006 年6 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有效推动了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评估工作[6]。例如,对于建筑面积超过5000 m2的新建建筑必须进行绿色评估,包括建筑用地、用水、能耗、材耗、室内环境、后续运营、施工质量以及房屋生命周期8 个方面,计算出建筑的绿色等级。
3)大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政府和媒体可以借助各种形式,以合适的方式宣传绿色建筑的理念、作用和优势,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向全社会以及所有社区居民普及有关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有效提高公众自身的环保节能意识。在大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媒体、报刊杂志、短视频等媒介,以多种形式、多方面内容开展有关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宣传工作,有效提高公众对推广节能、绿色建筑重要性的了解。
尤其需要注重对施工队伍和业主等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工作,促使其清晰地认识到绿色建筑在保障后续建筑使用舒适性及节能性方面的作用,增强其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秉承绿色建筑的建设理念,按照设计要求开展各方面建设工作,保障绿色建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方面的性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个绿色建筑工程或者项目开展前,按照集体宣贯的方式,保证施工技术人员认识到每个绿色建筑工艺的特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明确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使用细节等,确保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绿色建筑的建设工作。
4)积极引入绿色设计概念,降低绿色建筑成本。在前期设计阶段要引入绿色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节能型建筑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便从源头上减少建筑成本,避免后期进行节能化改造,增加建筑成本。同时,需要强化设计人员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对城镇化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均需要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确保绿色建筑可以更好地在城镇化建设中落实。
5)开发新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兴事物,在推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技术的创新,因此要开发新的建筑节能技术,如自然通风、自然照明、中水再利用、雨水收集、人造湿地、太阳能空调以及节能照明等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关绿色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技术,规范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纳入标准,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此外,应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城市健康发展[7]。
6)建立生态城市示范区。政府应建立生态城市示范区,通过政策优惠等吸引投资,增加绿色建筑的建设量。在示范区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并通过具体范例展示绿色建筑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投资性,以打消开发者和投资者的顾虑,促进人们接受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理念。
7)制订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为更好地发展绿色建筑,需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通过制订、完善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在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下,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制订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时,要以发展绿色建筑为战略目标,做好相关的发展规划,完善绿色技术经济政策。政府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制订有效的扶持政策,同时结合相关市场机制以及国家特殊的财政鼓励政策,做好有关绿色建筑的推广。另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以及投资、信贷等经济手段,逐步完善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
8)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促进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让消费者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在建立激励机制过程中,政府通过立法调整有关绿色建筑的税收,提高绿色住宅建筑的经济效益,提升开发商的开发动力。同时,政府结合公共事业项目,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提升绿色建筑在城镇中的推广效率。
9)从金融的角度出发,为绿色建筑推广和发展保驾护航。除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外,还应完善绿色建筑相关的金融激励行为,制订有效的优惠金融机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以及建筑发展的绿色建筑金融扶持机制,通过调节经济杠杆,有效激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另外,通过发挥示范工程的作用刺激投资,有效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如城市环境承受力有限、开发手段和设备落后、建筑拆除污染环境以及建设过程浪费资源等。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解决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至关重要。绿色建筑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为人们营造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只有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法律保驾护航和从业者自律,才能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城市化的可持续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