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焕宇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中央多次做出调查研究的决定,毛泽东等领导人也多次撰文指示,大力倡导调查研究。在党的领导层中,刘少奇积极倡导并亲自实践调查研究,是一个典型代表。20 世纪60 年代初期,为应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危机,刘少奇亲赴湖南农村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刘少奇这次在湖南的调查研究,推动解散公共食堂改善了农民生活、推动全党对国民经济情况形成科学认识、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了思想工作作风,对今天的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和高度的经验启示。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严重的“左”倾错误,再加上自1959 年至1961 年期间中国历经几年连续的自然灾害,使得新中国面对自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在这一时期,政府追求高产量、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大规模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和工业化进程。然而,由于计划目标过于激进、执行方法不当,“大跃进”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农田水利工程的不合理规划和管理不善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引发了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等。这些灾害使粮食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同时,过于追求高产量和高指标,农业生产的严重失调和浪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在“大跃进”后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大二公”的公社制度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丧失了对个人劳动成果的直接获得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下滑。公社制度的集体化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决策上缺乏灵活性,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此外,公社化运动对农民生活和习俗的干涉,也引起了社会不稳定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初衷原本是希望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让人民早日享受美好生活,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然而,事实却与初衷背道而驰,这一行动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也给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困难,毛泽东深感忧虑,他深刻意识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情况不明、方法不当,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而导致的损失,因此决心带领全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调整政策纠正错误。毛泽东对自己和全党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要求同志们回去后要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轻率下决心。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之后,中央又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强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此后,中央领导人也相继前往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刘少奇在湖南农村的调查长达44 天”[1]。
建党百余年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都需要调查研究来作为前提和依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成为重要任务。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一直是调查研究的典范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几乎每年都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少则几天,多则数月,为党制定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调查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为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人民公社并设立大型公共食堂。当时,刘少奇曾经对公共食堂行了高度赞扬并积极倡导推行,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家务劳动的集体化,能够更好地促使妇女参与生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2]。
1961 年4 月12 日,刘少奇到达湖南天华大队。他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与当地社员重点讨论了公共食堂等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刘少奇得出结论,绝大多数群众反对继续维持食堂的运营,如果不采取行动,将会脱离群众[3]。4 月16 日晚,刘少奇在参加毛泽东在长沙召开的会议期间谈到了食堂问题,与会众人一致认为公共食堂对生产发展有所阻碍。4 月17 日,在参加中共天华大队总支委会议时,刘少奇在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并阅读了汇报材料后表示应该允许社员做出解散食堂的决定。“这是他们的事情,应该由他们来决定”[3]。这是刘少奇首次明确表示赞成解散食堂。很快,湖南全省各地的公共食堂纷纷解散,这一行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全党取得了共识。1961 年五、六月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做出了取消公共食堂和部分供给制的决定。这些举动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一些比较突出的错误,解决了当时群众意见最大及最紧迫的一些问题,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湖南农村进行的一系列调查研究,使刘少奇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演变。1961 年3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强调,在目前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犯下了一些错误,现在需要引起重视,不断积累经验[3]。刘少奇对国内经济状况的估计在这个时候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在湖南调研时的所见所闻则更是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 月3 日,刘少奇在住地听取了中央工作组的汇报时表示,宁乡县的问题非常严重,如果只归咎于天灾,恐怕难以说服人们。5 月7 日,在宁乡县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召开的基层干部和社员座谈会上,刘少奇认为生产下降、生活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作中犯了错误[4]。调研完成后,刘少奇在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时,分析了当前经济困境的根源,并提出了克服困难的具体途径,以便全党能够形成统一的认识。他强调:“从全国范围来讲,有些地方,天灾是主要的原因,但这恐怕不是大多数;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4]。刘少奇的思想转变为全党达成一致思想、推动国民经济调整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严重损害了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刘少奇通过调查研究认识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出现的问题对党的良好传统和作风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在考察期间,刘少奇强调了转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以及重建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认为,实现出色工作的核心在于依赖于人民群众,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刘少奇强调,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着眼于解决农民群众最紧迫的问题,比如自留地、粮食、食堂等。只有真正重视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方能真正实现群众路线的贯彻和激发群众的参与。此外,他强调要让群众发挥决策作用。他认识到农村中缺乏民主氛围,存在乱扣帽子、乱打棍子等行为,这导致群众不敢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加强民主建设,他提出了改进党支部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和社员代表大会作用的建议,以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加强民主建设[5]。刘少奇指出:“社员有什么意见,要让他讲,要讲一点民主嘛”[3]。刘少奇还意识到一些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强调了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历史向我们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社会正面临着加速转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叠加出现,社会思想意识繁杂多样且交织交融,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6]。为了解决新发展阶段下产生的新问题,在新时代,也应该继续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走好新的长征路。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首先,调查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问题。在决策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相关领域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而仅凭主观臆断和片面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深入实地,与相关方面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获取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发现问题的本质,为决策提供全面、客观的基础。其次,调查研究有助于发现问题和矛盾。社会是复杂多变的,问题和矛盾常常隐藏在各个角落。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社会基层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这样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了解人民的期盼和需求,及时纠正错误,改进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解决问题。第三,调查研究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党的科学决策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案。同时,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和验证,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决策方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和人民的利益。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调查研究是党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有助于党员干部真正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关切。通过调查研究走进群众、深入一线,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意见和期望。这样可以确保党的决策和工作紧密结合群众利益,让党的事业真正为群众所需要和拥护。调查研究有助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这样能够及时纠正错误、调整工作方向,确保党的工作符合群众的利益和期待。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通过真正倾听群众声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能够增强党与群众的联系,实现党的工作与群众的利益相结合。调查研究的实施将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群众。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民民主。民主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而是为了解决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则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程,只有真正把握住人民的意愿,我们的事业才能持续蓬勃发展;否则,就会遭受严重挫折。
调查研究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首先,调查研究能够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通过真心拜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思想、需求和期待。与人民互动、问计于民,能够充分发掘群众的智慧,从而形成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策和决策。其次,调查研究有助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群众的想法和期盼。通过与群众的互动,我们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更具智慧和包容性的决策,凝聚起人民的共识和力量。此外,调查研究需要深入基层,重视与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基层是推动发展、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前沿,深入调查研究可以真实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反映群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最后,调查研究有助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民主的旗帜,才能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期待,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感受到民主的实质和力量。
调查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调查研究有助于党的科学决策。通过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症结,党能够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战略,从而更好地引领国家的发展方向。其次,调查研究有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强调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调查研究正是贯彻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此外,调查研究是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党的根本宗旨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调查研究使党能够更好地洞察人民的期盼和需求。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能够真实地反映群众意愿,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形成具有智慧和力量的决策。这种决策不仅代表了党的意志,更凝聚了人民的心声,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调查研究将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党始终保持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推动中国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