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政
(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山东 菏泽 274600)
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是在沟播小麦地垄顶上方栽培玉米,玉米和小麦都能够在其最适宜的时间播种,其整个生育周期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光热资源,以便提高2 种农作物的培育和生长效果,从而全面保障小麦与玉米的产量,实现农民增收增效的目标。
因此,农民要树立科学种植的意识,严格按照小麦和玉米的生长习性栽培,真正实现小麦和玉米高产增收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为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鄄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该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为种植业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农业生产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小麦、玉米是当地主要的种植作物,适应性较强,产量相对较高,已经成为农民重要的增收渠道。近年来,鄄城县小麦、玉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小麦、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落后的种植技术使得小麦、玉米的产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病虫害防治不当,导致药物滥用,使得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创新种植技术,通过采用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模式,进一步提高2 种作物的生长效果,实现小麦、玉米丰产。
在小麦、玉米的种植实践中发现,小麦和玉米的生长习性差异较大,尤其是玉米生长期间对温度、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而且玉米是先于小麦种植,也就是在夏季播种,3 个月后成熟收获,收获玉米后再播种小麦,这种种植方式会使得小麦错过最佳的播种时间,小麦的出苗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但是如果提前播种小麦就需要提前收获玉米,玉米的成熟度不够就收获会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因此运用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势在必行。当地种植实践证明,小麦套种玉米也有显著优势。
一是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玉米对高温、高热的需求。小麦、玉米均能在适宜时间进行种植,从而为其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小麦套种玉米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单位面积内土地能够获得最大产量,种植效益显著提升,农民经济效益得以提高。三是提高田间管理的合理性。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可以结合其生长需求确定合理的间距,在水分以及肥料的供给上能够得到较好的协调,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田间管理的合理性,保障小麦、玉米高质量生产。
肥沃的土壤环境以及优良的气候条件能够促进小麦、玉米的长势,为其高产提供保障,因此在小麦套种玉米栽培中要做好选地与整地工作。在选地时,结合当地种植环境,应选择最适宜小麦、玉米共同生长的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者沙壤土作为种植地,且该地块应避免连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环境,在实际操作中,农民应充分翻松已经硬化的土地,一般施用伸缩机犁地即可,需要将犁地深度控制在40 cm 左右,这样可以将底土翻耕上来经过紫外线照射进行杀菌处理,提高土层透气性,并改善其物理性状等,犁地时要注意将其中存在的石块、垃圾等清理干净,为小麦、玉米幼苗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条件。施加底肥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施肥与松土同步进行,一般情况施入完全腐熟农家肥3 000~4 000 kg/hm2、复合肥50 kg/hm2、磷肥25 kg/hm2、钾肥15 kg/hm2。通过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为小麦、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这也是培育壮苗的重要环节[1]。
农业生产中选择品种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其产量与质量,尤其是在小麦套种玉米栽培的过程中,要慎重选择品种。一方面要结合鄄城县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要求,应尽量选择具有高产潜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为了保证小麦和玉米顺利套种,还应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小麦和玉米品种,比如小麦需要选择矮秆品种,玉米需要选择紧凑型早熟杂交品种,避免小麦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干扰,营造更加良好的光照和通风环境。
选好所要种植的小麦、玉米品种后,农民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并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在小麦种子处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晾晒来增加小麦汲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借助阳光和紫外线杀死其中的病虫害。另一方面需要包衣处理种子,可以施用杀菌药剂进行拌种,比如可以按照每10 kg 麦种加入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30 mL 兑水100 mL进行拌种,在促进种子发芽的同时能够有效增强小麦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处理玉米种子的过程中,需要用水浸泡种子,并去除玉米种子内含有的杂质,再用药剂浸泡种子,等待种子完全浸湿之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晾晒,以杀灭种子携带的病虫害,还可以施用磷酸二氢钾药剂进行拌种,从而消灭种内携带的病虫害[2]。
一是适时播种。科学选择播种时间,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以及品种等因素,但是有些农民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播种过早或者过晚的问题,如果播种过早会导致小麦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相互争夺养分,养分供应不足会影响小麦、玉米的生长质量,播种过晚会缩短玉米的生长周期,使玉米籽粒干瘪,其产量与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一般最适宜的播种时间为小麦收获前14 d,播种量为52.5 kg/hm2,播种过程中可以采取机械播种的方法,节省人力资源。二是播种方式。小麦宽幅精播套种玉米的方式可以通过扩大行距、减少播种量的方式来保证播种均匀,这样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不仅可以保障小麦生长更加健壮,还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在种植带宽162 cm、畦面宽122 cm 的地块利用大小行播种6 行小麦,在中间套种1 行玉米即可,大行距为34 cm,小行距为22 cm,畦背宽为40 cm。小麦收取前5~7 d 分别在畦背以及套种行上各套种1 行玉米,即6 行小麦套种2 行玉米,行距控制在81 cm 左右[3]。小麦窄背等行套种玉米有利于充分发挥边行的优势特点,提高小麦与玉米的产量,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区域可以采用该播种方式,增产效果明显,播种9 行小麦,同时套种2 行玉米,将畦面宽控制为225 cm,畦背宽控制在35 cm,小麦平均行距控制在25 cm,玉米平均行距控制在75 cm。三是播种行向。栽种过程中,需尽可能保证行向为东西方向,可以避免小麦与玉米生长期间争夺光照,避免出现遮阳问题,只有充足的光照才能够保障小麦、玉米良好生长,为其高质量丰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间苗与定苗。玉米播种完成后10 d 左右正式出苗,要做好后续的田间管理工作。一般在玉米幼苗第3 片叶长出长为3 cm 左右的叶心时开始间苗,并遵循“去弱留强”原则,彻底清理弱苗、小苗以及病苗,以便控制玉米植株密度,并达到培育壮苗的目标,如果发现缺苗应该及时补苗[4]。二是水分管理。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差异较大,过冬返青阶段应浇透返青水;小麦拔节期可以利用自流清水的方式浇灌;拔节期小麦需水量最大,尤其是遇到干旱天气,需要及时灌水。在玉米生长周期中,前期对水的需求量较少,灌浆期应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5]。三是施肥管理。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要结合小麦、玉米的生长阶段以及营养物质需求采用科学的施肥办法,小麦长出3 片叶后要早追分蘖肥,用量为75 kg/hm2;小麦分蘖期,需要施足底肥保障小麦在冬季有充足的肥料,可使小麦正常返青;小麦抽穗期叶面喷肥,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 d 喷施1 次,共喷施2 次,从而保障小麦产量。在玉米3~4 叶期施用尿素525 kg/hm2或者喷施叶面专用有机肥等,以此促进玉米植株生长;玉米生长期要做好追肥,一般施用45%钾肥,追施50%氮肥。生长过程中玉米叶片相对茂盛,可以适当降低施肥量。四是除草。良好的农田环境会生长出大量杂草,不仅会与小麦、玉米争夺营养物质,还会为病虫害提供栖息的场所,农民需要在小麦3~5 叶期、禾本科杂草2~5 叶期开展针对性的治理工作。在具体防治中需要结合杂草种类选择药物,避免影响小麦、玉米生长。
病虫害是威胁农作物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民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在小麦套种玉米的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也比较复杂,小麦常发的病虫害有双斑萤叶甲、蚜虫、叶螨等,玉米常发的病虫害有蚜虫、黏虫、玉米螟以及大小斑病等,其中玉米螟还会对小麦造成为害。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农业防治贯穿于小麦、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采用土壤杀菌的方式减少地下病虫害,也可以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 kg/hm2兑水1 500 kg/hm2混合均匀后灌入土壤中,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处理种子,做好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工作[6]。二是物理防治。该方式主要是利用工具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比如使用灭虫灯、害虫诱杀板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将害虫吸引到灭虫灯或者诱杀板附近消灭害虫。三是生物防治。一方面根据虫害种类,引进害虫天敌,减少害虫数量,另一方面施用生物农药起到以菌治菌的效果。四是化学防治。农民要合理选择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配制药剂,在具体防治过程中,针对玉米螟可以在田间施加孢子Bt 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防治,针对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可以选择50%多菌灵500 倍+80%甲基托布津800~1 000 倍溶液、高脂膜增产剂28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500 倍液等喷雾防治,针对小麦赤霉病,可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3 000 mL/hm2、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0~375 mL/hm2兑水喷雾防治[7]。
小麦套种玉米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并不广泛,甚至还有很多农民认为这一栽培方式会影响小麦、玉米的产量,因此需要基层农业部门做好该技术的推广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组建专门的宣传小组下乡宣传,可以与农民一对一交流,让农民了解小麦套种玉米的应用方式,以便可以更好地从思想上接受该栽培技术。二是做好示范种植工作。可以选择某区域进行示范种植,让农民可以切实看到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成果,从而真正地认识到应用该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种植效益。三是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相关问题,让农民在应用该技术时无后顾之忧[8]。
小麦套种玉米在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上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当地农民应加强学习相关栽培技术,以便可以提高小麦套种玉米的生产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要重视推广该技术,扩大普及范围,从而不断提高当地小麦、玉米种植水平,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