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超
(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日常出行、货物运输等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由于沥青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驾驶舒适性,以及环境污染程度低、工作时间短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设计单位、建筑单位和公众普遍支持沥青混凝土涂料。本文总结分析了当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促进我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应用沥青施工技术可以提高道路施工质量,能够减少道路裂缝、高度不平等问题,确保道路安全。通过有效控制施工现场,可以更好地减少施工误差,促进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沥青道路工程是解决建筑行业问题、完善传统施工工艺、不断完善应用新设施、新工艺、新材料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此外,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后续道路的维护成本,确保施工效率。
当前,在实际进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施工技术的应用不够完善,由于其本身具有复杂性,施工单位对其认识不足,在选择和使用施工技术,总会出现一些细节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除了施工技术不够完善以外,施工材料质量和数量控制较弱也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与其他的工程施工不同,施工材料的占比较大,如果材料质量和供应数量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进度[1]。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非常复杂,其中涉及的环节非常多,不仅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还包括施工机械的配合、施工前的预处理、施工队伍配置等,对于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影响都比较大,如果准备不够得当,很容易影响施工的进度,进而影响市政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实际进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除了以上几点的问题以外,相关的施工标准和要求对于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极大,不仅会影响到施工效率,也会对路面的质量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导致市政交通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期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使沥青混凝土路面承载力满足相应的要求,特别是满足汽车日常行驶的最基本要求,以保障路面的稳定。为了防止受外界气温下降造成冻结开裂,或外界气温升高导致沥青熔化,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必须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四季交替的情况下不会受到气候的影响,从而保障路面的质量,进一步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由混凝土与沥青的混合物铺设,在这种道路上,由于沥青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特殊条件的影响下,沥青会脱落,因此在施工时,必须确保道路的防水性能,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2]。此外,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还要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使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各个工序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沥青的性能发生改变,进而对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设计道路时,必须考虑到所有方面,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建设区域和自然环境的规划和总体要求,对路面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和评估。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关注道路结构标准,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使其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道路设计应考虑施工季节的气候影响,同时考虑到所有道路类别的要求,并在进行科学分析后进行综合测量,以满足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如果旧的混凝土道路需要修复,就必须事先知道道路的建造目的,并在短期内进行有效的修复。由于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可能受面层的影响,因此需要有效地控制这一过程,以尽可能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同时,必须在具体情况下开展具体工作,这是有效解决设计优化和施工阶段裂缝问题的主要手段。
在确定沥青混凝土原料配比时,有必要考虑沥青混凝土目标配比和生产配比。确定目标配比时,需要确定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价值等级。在确定生产混合比时,采用电子天平控制材料,在加载阶段,使用充电器按照混合比操作,控制加载速度,然后按顺序进行混合。此外,沥青混凝土在整个施工阶段的用量将根据道路施工材料的实际数量确定,并参照马歇尔试验的评价方法,以确保沥青混凝土的用量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道路施工活动的基本要求[3]。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主要分为3 个阶段,即施工前阶段、施工现场测量挤出阶段和具体施工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正式开工前,施工部门和监理测绘部门必须对施工项目内容进行详细审查、监测和评价,施工现场勘察是重中之重。除了施工场地外,还对周围地区的环境进行了审计。此外,施工所需建筑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所有部件必须符合正式施工要求。平滑阶段的施工现场测量主要是为施工人员提供更明显的标记,通常是通过确认中心线位置来测量道路两侧的宽度,然后使用点桩将标记分层放置固定在合理的位置。施工阶段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这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完成质量检查、将沥青混合料运送到指定的沥青混合料存放地点、压实路面、进行接缝以及最后处理路面边缘。
进行道路摊铺工作前,还需要做好摊铺前处理工作,进而有效提高摊铺效率与质量。在开展工作时,首先需要将路面清理干净,随后喷洒透油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道路黏结性。摊铺设备应用也需要合理挑选,施工单位可以选择应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装置。在利用摊铺机开展工作时,相关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混合料摊铺厚度进行测量,保证摊铺厚度偏差能够控制在3mm 以内。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组建测量组,并要求测量组能够随时进行高程检测,同时还要对横坡进行检测,若是在检测时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最重要的就是在道路摊铺后未进行压实前,一定要避免踩踏路面,若是出现特殊情况则需要及时找平,以降低路面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
使用胶轮压路机和钢压路机进行沥青混合料路面碾压施工,模具垫应在执行间隙之前铺装,总宽度一般为3m;厚度仅4.5cm,关节可保持,不容易破坏。摊铺机预热阶段,温度应能达到90~100℃,温度达到此要求后,即可打开摊铺机进行施工,避免温度不足造成压光缺失,摊铺机工作过程中,单位工作人员可在作业面5m 以上位置用秤测量垂直间距,确保松散摊铺的厚度符合规定[4]。在立面较低的情况下,地面找平解决方案应人工方式为基础;对于波动非常大的地面部分,应立即终止,立即查明原因,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妥善解决。此外,必须在关键点监督接头处的滚动施工,例如,一般按照从冷混到热混的顺序进行,原来的滚动工作有15cm 的间距,然后逐渐增加,这种增长可以促进所有碾压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作为材料质量控制管理的一部分,首先充分准备所需材料,以满足公路建设的具体要求,确定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规格,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材料采购方案,并与采购方案一起采购原材料。采购原材料时,首先必须确保材料质量符合使用要求。其次,改善物料运输管理。在运输过程中,材料的管理和质量的保障一样重要。最后,要重点关注物料管理。材料进场后,应更好地管理现场材料,考虑环境因素,并确保保存的完好性。同时,必须加强材料使用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浪费,控制材料成本。
为了优化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的技术流程,上述技术流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质量不达标。必须保证原料的质量,严格按照标准重量添加沥青,相应调整生产铁的比例,提前测试沥青与其他材料的比例,并定期检查。
(2)路面强度不够。保证复合材料的质量,准确控制过压过程中混合材料的温度,选择标准约束,逐步对道路内外进行保压实践,进行沥青马歇尔试验,并确保密度及兼容性。
(3)空间要求不遵守标签问题。搅拌材料和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保证油比误差小,控制超载温度和循环次数,保持压力合理。
(4)临街面有裂缝、孔等。应对基层进行处理,以便将玻纤网固定在易于拆卸的位置,减少地面沉降的影响,防止地下水被吸干。
(5)出现车辙和泛油现象。主要是有过多的软质层,彻底挖掘软质层,重新设计沥青表面,撒上10~15mm 厚(或更多)的硅石层,按压在路面上,保持稳定,然后再粉碎5~10mm[5]。
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环节,主要分透油层的喷洒、路面摊铺以及路面碾压3 个部分进行重点控制。施工人员在喷洒透油层时要注意使用专用车辆进行喷洒,喷洒的质量将会直接对整个路面与水泥稳定层的质量造成影响。因而相关施工人员在进行透油层喷洒时,要尽量避免水稳层出现积水的情况发生,且应在摊铺工作前24h 内进行均匀喷洒。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乳化的沥青充分破乳,从而更好地进行摊铺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是,摊铺工作必须在沥青破乳后进行,这样才不会使面层与水稳层的结合受到影响。在路面摊铺环节,施工人员应使用专业的摊铺机开展摊铺工作,摊铺的整个工作都应由专业人员在旁边进行跟踪指导,同时还要有监理单位的监督。监督人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注意摊铺的温度,并对摊铺人员进行适当的指导。
在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时候,要想提升建设质量,就必须积极做好工程整体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要积极建立并完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相关的管理机制。结合工程建设时间,完善各环节(工程设计环节、前期准备环节、工程施工环节、完工验收环节等)的质量管理机制,规范各环节的作业流程,为工程建设质量打好基础。在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的时候,要对工程施工进度、施工现场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实际状况合理调整管理机制,同时,将责任明确到每个人。在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时候,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要将各环节的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人,另外,在施工实践中的每个环节都要配备专业人员,当出现问题时,可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6]。管理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另外,对于施工工作人员而言也会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会让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更强,工作更认真。管理工作部门在选用施工工作人员的时候,要选用整体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都非常高的施工人员,同时,也可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此外,还要增强他们的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保证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可以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规范操作。
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了解到合理应用施工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提升提供帮助。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同时还要对现代化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索,保证在未来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够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在工程建设结束后需要关注对路面的维护,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避免因为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导致路面使用寿命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