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论视域下黄建新电影艺术风格研究
——以《黑炮事件》为例

2023-12-11 09:12:04马璐瑶何圣捷
艺术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色彩

□马璐瑶 何圣捷

“作者论”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是法国的一种电影批评方法,主要强调的是作者导演在电影中的核心地位。1954 年,特吕弗在《电影手册》发表《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提出“作者策略”,强调电影的个性与创新,以捍卫电影的艺术品性。作者理论以导演为主要作者,在电影拍摄中是核心与主要支配者,也是电影拍摄团队的核心,主张电影就是“导演”的电影,强化了导演在整个电影中的影响力。

《黑炮事件》讲述的是一个精通德语的工程师赵书信,因丢失一枚棋子“黑炮”而引发了领导的猜疑,上司派另一位旅游翻译冯良来接手他的工作,在WD 工程上,德国专家汉斯未能与赵书信合作以及冯良工作的失误,最终导致WD 工程失败,公司最终也惨遭损失的故事。影片以“多米诺骨牌”的出现作为结尾,暗示了作者不希望“多米诺骨牌”事件再次发生。

一、黄建新电影作者的个性体现

“作者论”的出现给中国影坛带来了巨大轰动,尤其是对第五代导演的影响十分深刻。第五代导演生活阅历丰富,各具艺术特色与风格。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带着自身的勇气和激情大步迈进影坛,并通过对经典“作者导演”及作者电影的不断学习和模仿,大胆借鉴、创新电影语言和叙事方法,并运用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他们通过影片来探索民族文化和社会内涵,具有反传统的倾向,将中国电影艺术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黄建新导演的艺术风格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关系。黄建新导演出生于西安,家中胡同发生的悲欢离合丰富了他对生活苦难的认同和生活艰辛的感受,身边形形色色的经历带给了他无限创作的新空间。他16 岁时参军,退伍之后回到西安成为一名摄影人员,之后进入西北大学学习,从西北大学毕业之后顺利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编辑处,在那里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技能。

黄建新作为第五代导演之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大多集中在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而黄建新的电影大多以都市生活为切入点,故事背景设置在不同时代、年份的中国大陆城市,从小人物入手,重视人文关怀。《黑炮事件》是他首部剧情片,该片以城市作为故事展开点,吸收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叙事策略,有强烈的色彩对比。《黑炮事件》具有创新性,该片也获得许多奖项。在第五代电影的影像美学体系中,这部影片显示出了他的“另类”。

二、主题表现

《黑炮事件》第一次向观众展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心态的反思,刻画了当时社会背景产生的不利影响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压迫,同时利用镜头语言来反思社会现象,表现导演对知识分子未来路径的深度探讨。《黑炮事件》虽然刻画的是城市知识分子人物特征,但其内涵同样有第五代导演在影片中体现的对社会新时代的向往和对社会文化底蕴的挖掘。

(一)人文情怀

黄建新后期电影作品与早期电影作品虽然表现内容有所改变,但作品主题始终充满着现实主义气息和对人物的关怀。《黑炮事件》用现实生活中小人物发生的故事反衬社会的弊端以及对小人物的关怀。该部影片塑造了赵书信“二元对立”的性格特征。赵书信作为公司的知识分子因丢失一枚棋子而遭到高管怀疑,这致使他信念丢失。在这种社会压力下,他无法摆脱困境,最终以不再下棋来主动切割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品质。电影刻画出的赵书信既有优秀的传统,又有固执的劣根性,展现出了一个矛盾的形象,增强了观众对影片的真实感受。黄建新通过这个简短的故事再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体现出他内心对知识分子遭遇的深切关怀。

同样,20 世纪90 年代的“城市三部曲”进一步刻画出市场经济浪潮中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在镜头语言上运用现实主义风格的拍摄手法。三部影片以普通人物背景来展现社会形态,表现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怀,体现了他一贯的主题。

(二)黑色幽默和荒诞性

“黑色幽默”是一种既属于喜剧内容,又包含悲剧色彩的美学形式。“黑色幽默”的核心含义就是荒诞。荒诞作为影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更多的是通过荒谬夸张的现象来反映社会现实。

纵观黄建新电影,即便是30 多年来黄建新电影风格大为改观,但他融入幽默元素这一传统却一直延续下来,故事设置上也大多延续着一个荒谬奇特的结构。《黑炮事件》中黄建新使用独创的黑色幽默表达方式,荒诞和现实、表现和再现相结合,以一种冷峻的手法再现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这部影片通过“黑炮丢失—WD 工程失败—棋子找回”三件事情串联起来,可以看出影片人物都在不自觉地做着一件看似符合逻辑却是一件荒诞的事情。由一枚棋子造成WD 工程损失十几万,可以看出这部影片的荒诞性。影片还加入了“阿里巴巴”歌舞、足球场面,折射了中国现代的视觉符号元素,同时也增加了影片的幽默感和喜剧色彩。这部影片中的喜剧性矛盾以制造荒诞性的方式不仅构架出荒唐的剧情,还解构并升华表面上毫无意义的笑料,从而赋予它批判性和反思力,从深层来看表达的是导演对当下知识分子困境的担忧和对社会现状的忧思。

黄建新导演同样创造了较多具有黑色幽默的影片,《错位》中赵书信为了躲避开会制造出替身机器人,而机器人有了人的思维,导致赵书信陷入一片指责声中;《谁说我不在乎》中一对为了领取模范奖品的夫妻,在找结婚证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反而造成了夫妻之间感情的破裂;《站直啰,别趴下》中张永武为了能与刘干部和解,不让自己好兄弟上桌吃饭,最终遭到嫌弃和侮辱等。这些影片在幽默喜剧中形成荒诞性悖论逻辑,有极强的批评性色彩。

三、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

第五代导演作品具有宏大叙事的特征,而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通过贴近生活的故事,反映小人物的状态,折射社会现实,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社会存在,叙事手法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他在叙事方面尽可能地让电影呈现出生活本来的样貌,保持着一种开放性的叙事策略;视听语言方面,他的影片大多注重色彩、视觉符号以及造型的运用等,镜头语言包含着深刻的内涵。

(一)独特的叙事策略

黄建新导演的作品在叙事方式上不是单一的线性叙事,而是保持着开放的想象空间,给受众提供全新审美感受,让观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黑炮事件》采用剖析人物关系深入探索故事内涵,运用倒叙手法,在倒叙中插入小倒叙。如此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让整个影片剧情很好地交互融合在一起。叙事视点采用了两个视点,第一个是以公司经理李任重为第一视点,从他的视觉展开叙事,能够与观众的视角保持基本一致;第二个是以近似全知的视点,站在影片之外,去审视这件事。在叙事层面上采用了双套环式的结构,黑炮丢失和WD 工程,这两件事情相继发生,看似相互分离却又相互联系。

《黑炮事件》在叙事空间上虽然采用了开放的形式,但从观影角度并不能感受到这部影片的开阔性,更多是一种压抑的视觉印象。屋内场景中,用墙来阻隔视觉,观众无法看到更深的物品。同样在外景中,画面也是用拍摄机器进行阻断,看不到远处的景象。但这种视觉的压迫感和影片的故事结合在一起,不仅增添了故事的合理性,还将所要传达的内涵具体化。

(二)强烈的视觉色彩冲击

黄建新的电影创作,十分重视色彩的应用,在色彩的选择和色调的把握上,既从生活出发,又不拘泥于真实色彩的复原。他给色彩注入了生命,将色彩和人物内在的心理变化融为一体。《黑炮事件》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冲突,视觉风格更加具有波普化和装饰艺术的特点。

红色和黄色构成了《黑炮事件》中的主要色调,从影片可以看到,不论是轿车的尾灯、餐桌的桌布、下雨天撑的伞,还是那些符号意象的机房、船板等,都是不同的红色,这些红色渲染了整个影片的气氛,同时工人们身穿黄色上衣和机械呈现出橙黄色,制造出一种局促、焦虑不安的情绪。两种颜色横贯画面,起着暗示的作用。在红色和黄色之外,还有黑色和白色,对比鲜明。在公司的会场开会这个剧情中,视觉的中心是一个大钟挂在白色墙上,桌上铺着白色的桌布,场景的物品都是白色,左右两边也是穿着白色制服的员工,只有钟表的时针、分针和人们的头发是黑色,营造出一种色彩的冲击感和视觉上的压迫感,引出人们对传统体制固化的进一步思考。

《错位》中红、蓝、黑、白给主人公梦境赋予色彩,同时表现其内心的恐惧,给观众带来超现实的视觉盛宴。

(三)抽象背景音乐渲染气氛

黄建新导演作品的音乐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冲击感,让配乐与自然环境中的多种声音浑然一体,极具现实生活特征,是其作者电影的一大特点。

《黑炮事件》使用的音乐打破了常规电影的旋律音乐,把音乐进行了特别处理。乐器无规则和无调性的搭配为一些剧情添加了怪异的观感体验,具有抽象化的特征。舞会的背景音乐、宗教的音乐以及酒吧里轻音乐交汇在一起,给观众强烈的感染力。音乐与画面形成了对立的效果,赵书信回家后一个人坐着,这时影片画面逐渐黯淡下来,背景音乐节奏越来越强烈,这个片段以一种不通过语言来描述紧张感的氛围呈现在观众眼前。影片的音乐还具有引发观众思考的作用,在会议室开会的场景中,风扇就一直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风扇发出的声音让这场会议的参会人员变得烦躁,同样也让观众坐立不安。在会议中查出事情的源头之后,参会人员都默不吭声,仅能听到风扇嗡嗡作响,引发了观众对整个事件的反思。

(四)隐喻镜头深化主题

黄建新的作者电影中,他善于将具象化的生活常态与抽象的隐喻内涵有机融合,使之浑然一体,从而升华主题,给观众归属感和认同感。

《黑炮事件》的钟表镜头隐藏在故事发展中,钟表不仅是会议室的巨大背景,而且最后镜头出现的时针与分针指在12 的大钟,具有隐喻的特征。第一次的背景钟体现出知识分子的渺小以及遭受排斥的无力感,第二次的钟表现事情虽然结束,但失败的缘由人们并未反省,错误依旧轮回。同样具有隐喻色彩的镜头也出现在影片末尾,影片只是拍摄两个孩子玩砖块,把砖做成多米诺骨牌,小孩轻轻一碰,所有砖块都倾倒的画面。看上去和“黑炮事件”没有太多的关联,但实际上,这一镜头和整件“黑炮事件”构成了对应关系,它因一件小事而诱发出一连串“蝴蝶效应”,同时具有深化主题的效果。《黑炮事件》的姊妹篇《错位》在镜头语言上大量使用先锋的隐喻和符号,如一扇扇相同的门,隐喻了毫无意义的会议等,这些隐喻画面给其电影作者的身份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电影“作者论”的角度分析《黑炮事件》可以得出,黄建新电影不论是电影主题还是视听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情感体现。他通过电影作者的身份独创了用电影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悟和思考,电影文本追求真实感。他早期主题体现对小人物的关怀和人文情怀,丰富的象征隐喻、黑色幽默的讽刺喜剧、叙事模式的开放性增添了作品的观赏性。后期电影作品的转型成功,也来自他对现实的把握与突破,他电影作者身份在他后续的作品中不断得到创新。

猜你喜欢
色彩
自然的色彩——黄(下)
百科知识(2022年5期)2022-04-04 13:23:39
自然的色彩
百科知识(2022年4期)2022-02-19 18:50:47
春天的色彩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少儿美术(2021年1期)2021-04-26 14:22:08
色彩与构成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34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我喜欢的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 0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