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音乐文化的构成、传承以及现代化音乐教育创新应用策略

2023-12-11 09:12:04陈晓东
艺术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岭南音乐文化

□陈晓东

近年来,在国家高速发展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在我国现代化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应探索特色传统文化与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途径,引导社会朝着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断开拓进取,以精神建设与文化建设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岭南音乐文化是地域传统民俗文化系统的重要底蕴,更是中国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发展和变化都记录了地方民众的文化形象与历史累积,成就了人文内核与一方水土。这意味着,了解岭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推广和传承。为此,我们应紧密结合国家文化大发展的重要趋势,把握住时代的主旋律,对岭南地区文化的构成、传承历程进行再探索,对未来传播中的创新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充分展现岭南音乐文化所潜藏的优秀育人功能,引导和教育人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进行文化的传承和优秀音乐的传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一、岭南音乐文化的构成

(一)岭南音乐文化的特征

岭南音乐文化是基于其音乐文化内涵与历史发展背景而形成的。根据岭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文化传统因素、地区前进性因素、传播方式等,可将岭南音乐文化的特征概述为开放性、开拓性、创新性与广泛性。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岭南音乐文化突出的特征之一。随着国内外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岭南音乐文化与中国各个地区、海外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增多,促使岭南音乐文化走出了创新发展的开放式道路。

2.开拓性

开拓性是岭南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基本特征。从岭南地区的发展历史沿革来看,是勤恳的岭南人民在这片“贫瘠的大地”上投入丰富的“文化肥料”打造起的“肥沃土地”,促使“文化贫瘠”的区域发展成为“多元化文化基地”,并成功开启了中国音乐通往世界的大门。正是在这种不断进取、开拓精神的影响下,岭南音乐文化随即诞生。

3.创新性

创新性赋予了岭南音乐文化全新的魅力。岭南音乐文化在社会和文化持续发展的形势下,不断结合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创造性地开创了各种丰富的粤剧、粤乐与粤曲。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音乐文化受到了国内外音乐文化的影响。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岭南音乐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而岭南音乐以多元、开放的态度,接纳、吸收各种文化的精髓,在发展的同时,也赋予了文化体系创新性。

4.广泛性

广泛性是岭南音乐文化传播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岭南音乐文化在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丰富的音乐呈现方式和诸多优秀音乐作曲作词家,促使岭南音乐文化在国内外快速蔓延的同时也得以推广和传播。

(二)岭南音乐文化的组成

作为一种有声载体下的文化形式,岭南音乐广泛分布在社会生活中,且在不同民歌、流行乐曲中均能够看到其身影。探索文化组成能够引导我们窥见岭南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特有内容。从广义上来看,岭南音乐文化包括民歌、乐种、曲艺、戏剧、音乐现象、音乐名家等;从狭义上来看,岭南音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民歌与乐种。

随着文化的持续深入融合,岭南音乐也逐渐分为三个不同的乐种,即广东、潮州和客家。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大量中原音乐融合到广东戏曲中,促使广东戏曲迅速脱离原有风貌,形成了全新的广东音乐,造就了戏曲过场音乐风格,而所使用的乐器包括秦琴、粤胡、琵琶等,著名的代表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等。潮州音乐则是潮州土著音乐在与中原音乐融合之后出现的一种器乐音乐形式。潮州土著音乐最初能够追溯到隋唐时期,其主要形式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笛套乐、细乐等,《寒鸦戏水》《小桃红》等均是较为著名的代表作品。客家音乐则是以客家方言所演唱的各种民族音乐为基础,主要在广东东部地区客家人聚集的区域流传,其中《长毛歌》《十送郎》等均是客家山歌的代表作。

在岭南音乐文化不同音乐形式形成期间,岭南地区回族、苗族和满族等从外部迁入岭南地区,并与地方越族融合,产生了壮族、瑶族和黎族,并基于此形成了瑶族最为著名的少数民族音乐类型。瑶族音乐以丰富的歌舞表演来记载民族的发展历程与精神文化,被称为“音乐活化石”。而在文化因素和地理特征的共同影响下,岭南音乐表现出“外移”特征,大量侨民将岭南音乐带到了海外。1886 年加拿大温哥华首次进行了粤剧表演,随后越来越多的华人将岭南地区的不同音乐形式带到了各个地区,并成立了“振华声音社”“清韵音乐社”,1960 年还成立了“艺林音乐社”,1987 年成立了“悦声”音乐曲艺学院。不同的音乐团体均是将原汁原味的岭南音乐当作主要的表演内容,特别是不少民族乐团主要对新编曲的广东音乐进行演奏。各种各样的岭南音乐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岭南音乐形式,共同组成了岭南音乐文化。

在进入20 世纪初期之后,岭南地区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催生了大量著名音乐家,包括马思聪、冼星海和青主。在马思聪的作品中,《走马》《羽衣舞》等均是根据专业音乐和岭南音乐而创作,是岭南音乐相对较早的专业化例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岭南随后涌现出了以刘天一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演奏家和作曲家。进入20 世纪50 年代之后,广东组建起了以黄锦培、刘天一等为领头人的音乐团队,并基于此打造了首个岭南音乐专业音乐团队——广东民间音乐团。广东民间音乐团在各个地区和各个国家参与演出,进行岭南音乐的传播。

20 世纪70 年代之后,岭南音乐日益成熟,其专业化程度也随之提升,诞生了大量流行音乐作品,引领岭南地区音乐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速通道”。陈洁明《我的爱对你说》、朱德荣《九月九的酒》、杨湘粤《真的好想你》、许建强《晚秋》、解承强《信天游》、陈小奇的《大哥你好吗》《涛声依旧》、李海鹰的《我不想说》《弯弯的月亮》《七子之歌》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与此同时,港澳流行音乐和大量优秀歌手以全新的演绎方式赋予了岭南音乐全新的光彩。

进入21 世纪以后,各种专业音乐理念、乐器与岭南音乐迅速结合,打造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保留了岭南音乐的传统风貌,还在原本的基础上对音乐风格做出了再创造,并统称为“岭南新音乐”。这使岭南音乐文化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有《南岛风情》(混声四部合唱)、《花城节日圆舞曲》(有雷雨声的管弦乐)、《禅院钟声》(钢琴独奏)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和表演类型,不仅充分展现了岭南音乐文化开放性、融合性、多元化的特征,还为岭南音乐文化注入了不同的活力,构成了独有的岭南音乐风貌。

二、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始终离不开“私伙局”“玩家”和“广东音乐”,在珠江三角洲诞生的粤乐、粤曲(均统称为“广东音乐”)、粤剧均是岭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产物。粤乐是相对较为纯粹的器乐艺术,粤曲是传统唱腔下的表演艺术,粤剧是器乐演奏和声腔艺术的结合——戏曲舞台艺术。“私伙局”“玩家”和“广东音乐”的传承方式也激发和赋予了人们全新的生活理念,人们从懒惰、消沉的氛围中走出来,以歌唱的方式表达希望,传承积极理念,以歌舞会友的方式聚集交流,传播文化。而这个时期也是《鸟头林》《倒垂帘》等优秀名曲诞生的重要历史节点,促使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在调节人民生活状态、提升人们音乐水平、助力民族文化发展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国内外、古代和现代融合的文化新模式,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

(二)改革开放时期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承

流行音乐因其唱法、曲调的传承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且以充满魅力又同时源于生活的方式进行呈现,使人们更容易掌握流行音乐的唱法和歌曲内容,故流行音乐有较好的传播效果。广东流行歌曲是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的文化结晶之一,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文化成果。改革开放以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广东地区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着力于文化发展,以文化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音乐传播文化价值,以歌曲传承优秀精神,是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与此同时,广东靠近澳门、香港等地区,大量优秀歌曲、音乐人把握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与广东音乐发展形成联动,加之广东地区大量优秀本土音乐家的迅速加盟,使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诞生了大量耳熟能详的优秀音乐作品。这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岭南地区音乐文化的迅速传播,同时也成为广东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集体发展”的历史现象,促使岭南音乐文化成为引领国内流行音乐的重要载体,带动国内启动了流行音乐“大船”,使中国流行音乐“扬帆起航”。同时,在这种“集体发展”的历史时期,岭南音乐文化成为中国流行乐曲的奠基石,为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诸多贡献。与此同时,广东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激发了民众的创新精神,也让中国优秀音乐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得到传播。

(三)现当代学院派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

在岭南音乐文化传承中,现当代的学院派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引领岭南音乐文化传播不可替代的方式。学院派研究实际上是强调对不同规格重视的研究模式,它表现出全面丰富、系统性强、价值高以及质量高等特征,经由对研究技巧技术的规范、内容的规范、表现形式的规范处理,构筑一条独有的岭南音乐文化学院派传承道路。现当代学院派所带来的岭南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同时也为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赋予了“学术”气息。首先,学院派在对岭南音乐文化传播上,凝聚了大量专家学者的思想观点。借助学院、学校专家、教授、学者从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不同层次探索的岭南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为岭南音乐文化的继承、发扬构筑了系统、清晰、完整的发展体系。其次,学院派对岭南音乐文化内容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自2000 年首个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建成以来,组织开展了上百场以岭南音乐文化传承为主的各种学术论坛、民间艺人以身示教、音乐聚集展示表演等活动,为当代社会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再次,学院派针对岭南音乐文化特征制订了明确且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经由对现代学院派所形成的传播途径、方式、体系,带动岭南音乐文化发展逐步走向科学化、一体化。现当代学院派岭南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促进社会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岭南音乐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价值和创新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岭南音乐文化在现代化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一)岭南音乐文化的教育价值

1.音乐内容中蕴含着教育基本要素

岭南音乐文化主要是通过各种音乐艺术家、音乐作品等来为广大听众、艺术家传达丰富的文化信息、文化精神,在特定情境下,借助特殊的载体和方式,为人们传达道德理念和思想观念信息,借助全体民众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来展现出教育实用价值。此外,音乐教育环境本身就是基于文化要素组合而成的一种教育形式,不同的文化要素在经过组合排列、灵活运用之后,能够为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带来新动力。岭南地区在历史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形成了得天独厚的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文化发祥地之一。岭南音乐文化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在这富饶的土地上,留存了大量宝贵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岭南音乐文化聚集的优秀特色文化,如同一颗颗“宝石”点缀着岭南大地,是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为此,积极开发利用岭南音乐文化,从文化发展时间、类型、主体等进行深入探讨,与音乐教育形成对接,能够为教育赋能,激活音乐文化发展环境,迎接文化大发展。

2.资源载体中渗透着教育文化属性

德育的文化资源主要是指对各种文化内容、文化成果进行合理运用,尤其是有着丰富优秀精神的优秀地区的文化和先进文化成果。岭南音乐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理念和文化资源,这都能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和音乐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丰富的资源。此外,岭南音乐文化多是借助各种音乐内容、音乐作品、音乐形式等丰富载体形式来传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本身就表现出较高的文化价值特性。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岭南音乐文化在传播期间就集聚了人们优秀的价值观念、思想看法、传统精神,将岭南音乐文化应用于现代教育能够为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实现对教育文化属性的渗透。

(二)岭南音乐文化应用于现代化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

加强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继承、弘扬与发展,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凝聚力,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信。教育是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方式,将岭南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创新结合,可提高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播效率和质量,打开岭南音乐文化发展新格局。

1.融传承弘扬于公共文化教育

岭南音乐文化是岭南地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若是将它束之高阁,必然无法使岭南文化实现全面发展和现代化转型,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要实现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弘扬,就必须扩大其传播广泛性。在全国文化大发展的趋势下,音乐学院可积极为岭南音乐文化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传承和弘扬创造机会。

岭南音乐文化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完整音乐体系的文化类型,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更迭后,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性、音乐元素。经由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沿革进行追溯和分析,就能够深刻领悟其中蕴藏的优秀文化精神,这对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脉络梳理与传播均有积极意义。尽管不少音乐种类都有着自身的特征,但同时它们也蕴藏着共同的根植理念与相互融合的文化体系。从理论层面对岭南音乐文化进行全面整合,可使学生提升对岭南音乐文化的认知,更为深入地了解岭南音乐文化的音乐属性和文化构成。为此,音乐学院可结合岭南音乐文化打造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联动教育部门、地区文化局、文化馆,打造针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公共文化课程,建设岭南音乐文化学术研究团队,与各个研究结构、专业院校合作,构筑多元化岭南音乐文化社会教育新模式。同时,高校可结合岭南音乐文化的理念、形态、体系进行专业细化,在保留不同乐种音乐特性的同时,实现对岭南音乐文化体系的融会贯通,为音乐公共文化教育带来全新机遇。

弘扬传承岭南音乐文化必须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地区的文化特征出发。在岭南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融合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特长生的培养以及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荣誉上,必须从根本着手,从基础抓起。岭南地区的各大中小学均应承担起弘扬岭南音乐文化的义务,以特有的社会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形式,让岭南音乐文化能够渗透到音乐活动、文化教育中,奠定岭南音乐文化传播“大格局”。

2.融传承弘扬于教育教学改革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必须全面加强和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从更高站位出发,对美育工作进行再创造、再深化、再推进,促使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得到激发,打造起一个全新的德育和美育教育联动培养体系。2021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对非遗传播的普及与人才培养等,同时要求各级学校均应当共同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播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积累了上千年的精神命脉,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帮助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呈现。因此,非遗文化进校园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保护,还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

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若不从根基着手,谈何容易?岭南音乐文化必须立足于教育,以教育为载体,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高校应根据国家、省、市各级对特色文化传播的相关要求,对岭南音乐文化精髓进行提取、整合与再利用,不强调面面俱到,而是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凝聚岭南音乐文化的专有属性与活性,以贴近生活的方式,与现代音乐教育融合,再通过教育改革和内容创新,打造富有特色的岭南音乐文化课程与作品,激活岭南音乐文化现代运用策略,让更多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岭南音乐文化传承中,构筑一个全新的岭南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改革新方案。

3.融传承弘扬于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历史年轮的推动,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特别是年轻一辈,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为此,将“古朴”的智慧转变为“流行”新趋势,是当前岭南音乐文化发展的关键,也是关系岭南音乐文化传承的关键。

所有存活且完整保留下来的文化,必然是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岭南音乐文化自诞生以来就不断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形成了现有的岭南音乐文化体系,也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但音乐文化的传承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历史长河中踏浪搏击而后生。为此,岭南音乐文化的发展必然需要进行持续改革,不仅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还需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岭南音乐文化进入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可构建体验式、开放式、特色化的岭南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展现丰富、开放、富有人文色彩的资源开发路径,建构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的德育实践操作体系,包括德育活动制订、模式构建,以及突破单线、狭窄渐进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拓宽课程资源开发的渠道、时空与手段,摸索出一条具有较高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岭南音乐文化传播模式,使它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价值素材。

岭南音乐文化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财富,从“私伙局”“玩家”和“广东音乐”中诞生,在人们的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广府音乐”文化、魅力多彩的“潮州音乐”文化、蕴藏力量的“客家汉乐”、文化价值较高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广东流行音乐”文化,促使岭南音乐文化成为不同时代人们均纷纷喜爱的完整文化传播链,同时使岭南音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更丰富。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发展的全新历史时期,文化之间的碰撞日益激烈,相互吸引的同时也相互冲击,出现了文化大繁荣的社会景象。岭南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必然能够以独有的方式和魅力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人文的飞速更迭,时代滚滚浪潮推动着岭南音乐文化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奔涌前行。要想让岭南音乐文化乘风破浪,发扬光大,我们应把握文化特性,将岭南音乐文化与现代发展潮流紧密结合,从古老刻板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藩篱中跳出,在追求原汁原味的同时,将它与现代改革建立起创新发展关系,实现对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猜你喜欢
岭南音乐文化
忆岭南
黄河之声(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雨岭南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不辞长作岭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谁远谁近?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易说岭南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