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当代党员》全媒体记者 蔡雨耘
9 月6 日,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街道星光社区一名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南兴路一处人行道路面存在安全隐患。根据“三事分流”工作法,该网格员立即将情况上报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协同南坪街道应急消防岗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彻底消除了这一隐患。
南岸区“大事政府牵头快办、小事多元协商共办、私事引导群众自办”的“三事分流”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近年来,该工作法不断迭代更新,办理落实大小事项6 万余件,受益人数达225 万人次,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每天,南岸区南坪街道金紫街社区网格员郭子琪都会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帮助居民处理“私事”,并将无法处理的“小事”通过南岸区基层智治平台上报给社区。
今年以来,南坪街道按照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总体要求,健全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以“三事分流”为事件处理中心的分解点,建立了南坪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郭子琪发现,在“三事分流”工作法中加入“数字”要素后,处理矛盾变得更加高效了。
“隔壁酒店两处排风口的噪音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能否协调解决一下?”10 月12 日上午,郭子琪收到金紫街208 号和谐小区一位居民的投诉。判定无法独立处理后,郭子琪立即上报金紫街社区,随即,社区工作人员便与酒店方积极沟通,要求对方配合处理。由于协商无果,下午3时,金紫街社区将情况通过基层智治平台上报给南坪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下午3 时54 分,南坪街道生态环保岗工作人员便到现场核实,协调酒店方查找噪声源并进行整改。短短一天,该事件便得到圆满解决。
在事件处理的每一个节点,基层智治平台都有相应的记录,实现全过程留痕。这也倒逼每一级办事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原则上,事件在每个环节流转的时限均不超过一天。
南坪街道综合协调岗负责人介绍,基层智治平台上有“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4 个板块,下设24 个岗位。南坪街道基层治理中心会按照职责分工,将社区上报的事件第一时间分派到相应岗位,高效解决问题。
10 月18 日,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家住南坪街道正街社区新街76 号的何大爷终于可以享受这场秋雨的静谧,不用担心其带来的安全隐患了。
原来,何大爷家附近有一棵大树多年未修枝,一到下雨天,雨水便顺着树枝落入阳台,这让何大爷十分困扰。9 月4 日上午,网格员在走访辖区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便立即联系南坪街道绿化队,当天下午就成功解决了老人的这桩“小事”。
目前,“三事分流”已成为南坪街道基层治理工作中的重要方法。除了系统运用,南坪街道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大程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把“三事分流”的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答案是:用成绩说话,将运用“三事分流”工作法产生的实际成效纳入考核指标。
今年初,南坪街道出台了党建“红色指数”工作机制,用于综合考核各基层党组织在夯实党建基础及打造特色亮点方面取得的成效。运用“三事分流”工作法,成功调处居民矛盾纠纷的社区党组织,将会获得相应加分。
每周,南坪街道都会接到来自各个社区的党建“红色指数”加分申报表。申报类别为“三事分流”的表里,写明了各社区处理“三事”的数量、内容、居民满意度等相关信息。
“各个社区间形成了赛马比拼的浓厚氛围!”南坪街道社会事务岗相关负责人感叹,以前他们也在根据“三事分流”工作法开展工作,但有了考核办法后,各个社区都想着如何运用工作法帮助群众解决更多问题。
近些天,南坪街道“创基金”管理委员会一直在为东路社区的重阳节活动忙碌。该活动每年都会举办,但今年有一点不同:举办资金全部来自南坪街道新成立的“创基金”。
9 月25 日,“重庆市南岸区慈善会南坪街道创基金”正式成立。涉及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无配套财政资金预算时,街道可通过“创基金”打开资金、物品、服务等爱心获赠渠道,为“三事分流”工作法发挥最大功效提供助力。
例如,针对辖区内的残疾人,志愿者或爱心企业就可通过“创基金”进行捐赠,他们的问题需求在“小事”或“私事”层面得到解决,实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私事不出网格”。
“辖区内的群众很热心,但是此前找不到志愿服务的渠道,捐赠的资金也比较零散。”重庆市南岸区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创基金’成立后,基金的使用将以项目为牵引,既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捐赠渠道,捐赠人也能清楚地知道所捐物资的去向。”
从政府的“大包大揽”到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从“为民做主”到“请民当家”,解决问题方式的转变反映的是群众不断增强的基层治理主体意识。
将镜头拉远,南岸区内各类公益基金的设立为推行“三事分流”、创新社区治理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保障。由南岸区人民政府发起的民泰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已撬动社会资金7000 余万元,推动开展基层治理活动260 余次,实施基层治理项目80多个,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协同的基层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