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职业教育政策的对比与启示

2023-12-10 20:24:30李也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培训职业

李也纳

一、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

早在1917年,为学习他国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顾树森即著录《德美英法四国职业教育》,阐述英国工商业之兴旺、组织之发达,引发了德国的危机感,“德国之工业家大起恐慌而研究改良补习(职业)教育”,因此把宗教教育机构一举改为了职业教育机构。[1]作者不忘在书起始数页内以绘图形式补充介绍四国职业教育的场景与设施,分别有“驾驭者补习学校”(驾校),其教室内有两辆汽车,桌上有方向盘;“屠业者补习学校”(屠宰业职业教育学校),教学在屠宰场现场进行;还有“烟囱扫除者补习学校”,“旅馆补习学校”(酒店管理),“理发补习学校”(美发职业教育学校)以及“烹饪实习”与“濯洗实习”,还展示了操作机器进行考试的场景。从历史到今天,工商业的发达兴旺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若职业教育仅仅进行理论学习而忽略实际操作,国家的工商业发展和就业状况都会极大地受限,因此,国家、企业、学校和个人应该通力合作,方能取得最高效的培训就业效果。

自顾树森至今日,我国教育不断改革、进步,在急速的制度变革下,学习对比他国职业教育制度也依然重要。90年代中后期,加入WTO逐渐成为现实,我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和转型。1999年开始,中国开始了高考扩招,象牙塔顶点般的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教育的方向。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高校,加上职业教育之前的毕业包分配的就业政策、学费减免政策都已取消,社会上出现了职业教育毕业生质量下降和就业不佳的现象,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声誉都急剧下滑。[2]随着政策的予取予夺,职业教育经历了大起大落,这意味着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内涵都没能做深做实,没能跟市场和企业同步高速发展。《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公布说明职业本科教育进入了萌芽阶段,国家已经在为职业本科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铺设道路。

从1999年到2010年,职业教育经历了剧烈的改革。其中,2002年到2005年三年就举行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2]会议的主要精神包括,培养计划向市场驱动(market-driven)转变,职业制度向建立准入制度(Employment admittance)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转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如企业)办学;规划让中职、高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和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50%以上。

2010年职业教育开始了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的路径,同时进入了现代化进程。2011年教育部计划完善本科教育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体系,2014年教育部提出应用型高校探索转型聚焦本科职业教育[3],都在推进职业教育由(学历)层级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意味着职业教育不再是学历天花板:通过职业教育系统,同样可以获得本科学历。我国将来可以参考澳大利亚的做法,在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系统中,高级技能人才也应该拥有修读硕士学历及博士学历的机会。[4]在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力、做好职业教育已成刚需的当下,我国可以关注同在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系统,吸收其注重实践、注重结果、注重与产业需求结合,入学政策及学生的流动高度灵活又与高校相互补充的特色。笔者认为,我国应重点关注澳洲职业教育由企业深度参与的模式,这是职业教育做好教育内涵、做实就业措施、提升生源质量、提升职教声誉的必由之路。

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制度

学界介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VET,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的概况时通常介绍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Institutes,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的制度、课程、教学特色。[5][6]实际上,TAFE并不等同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VET,后者方才是职业教育的对应概念。澳大利亚职业教育(VET,voc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全部由政府登记在册的培训机构即RTOs(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s)开展,机构性质可分为公立院校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以及私立院校,一些大学经注册后也可以提供职业教育课程。[7]TAFE是职业教育体系里的公办机构,也是注册培训机构RTOs的一种;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一个组织专门负责注册,名为ASQA(Australia Skills Quality Authority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管理局),目的是确保这些培训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课程,确保颁发的证书具有国家的背书。[8]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的定位首先是使用(Practical),特色是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标准必须由相关企业的代表和委员会参与制定,目的是让学生学到行业最新、最适用的技能,确保学生上岗后就能胜任工作。[7]

我国相关研究对澳洲职业教育的总体状况有比较多的描述。下面归纳一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色。

第一,排他性。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相配合,形成了高技能岗位的排他性,即在澳大利亚就业,不少高技能岗位必须取得职业教育学院TAFE颁发的资格证方能上岗,即便本科毕业生也需要重新取得资格证。[4]我们可以看下面两个例子。第一是笔者曾经为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署Centrelink担任口译,口译的案件的对象是一位讲粤语的中年男性,其身份是澳大利亚公民,其声称由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原因无法就业,遂前往Centrelink求助。工作人员为他提供的援助正是职业教育培训及就业计划,并建议对方在政府资助下参与TAFE的叉车训练,按时取得叉车证书后就业上岗。期间,Centrelink工作人员解释了叉车证属于操作叉车必须获得的证书,而叉车操作岗位的工资较为良好,足以支撑该移民的正常生活发展。第二是笔者在澳读研时房东的朋友从中国办理了技术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工作生活,其背景是国内某知名公司的程序员,然而到达澳洲后,为了证明其技术能力、取得永久居民身份,他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前往职业资格认定机构参加考试,获得程序员的技能证书,以证明其技能适合澳大利亚的相关岗位。这就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排他性,类似中国职业教育希望建立的“准入制度”。也因为排他,从制度上赋予了职业教育的就业保障性,能够吸引优质生源报考职业教育学院。并且,澳大利亚的中学也会开展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例如木工、烹饪等,还有课程专门用途的课堂,如模拟商用厨房环境的教室。这时,不少学生通过选修的形式接触到职业教育,及早确定了自己将来的教育方向是职业教育还是理论教育(指高校教育)。这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選择的时间,不会仓促决定,保证了生源的质量和学习意愿。

第二,灵活性。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灵活性。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依据澳洲学历框架(AQF,Australia Qualification Framework)进行确定,框架内的所有学历和非学历课程都是经过政府认可的,都具备真实性。[7]据笔者在澳工作时所了解,框架支持灵活的学习路径,在框架内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可分为十个不同的层次,学生可以灵活地根据自己的职业计划选择有关课程,并转校前往不同的院校(签证需有效)。课程是全层次的,从单一的证书(一个课程或一项就业技能),到文凭,到学位都有,甚至可以读到硕士、博士。第二是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的灵活性。只要学生满足条件可申请免修,并且在就读职业教育课程之前已有类似的学习经历,申请后可以转换一定的学分,从而免修重复的课程。具备相应能力的申请者,也可以申请考核或认定,从而获得免修的机会。第三,学生可以选择修读职业教育院校之后,选择攻读本科院校,因为TAFE的各种职业教育的证书和学位在英联邦内得到广泛的认可,结合工作经验就可以直接申请入读更高一级的学位。[4]笔者在悉尼大学担任讲座口译员时,讲座的主讲正是先获得了TAFE的幼儿教育文凭,从事幼儿教育并担任园长后,进一步修读管理学硕士及博士,从而走上学术道路的一位学者。因此,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具有的灵活性是它的一大优势,能够成就学生未来的学术前途和职业前景。总的来说,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内选课,不限年龄,不受之前学历的影响,从需要找第一份工作的年轻人,到暂别职场又重新回来的中年人,到70岁还想创业的老年人,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每个人都拥有继续教育的自由和权利。

第三,正面性。澳大利亚人对于各种要动手操作的工种(a trade,an occupation requiring manual or mechanical skill,如同craft,即手艺)都持有相当正面的看法。在艰苦贫瘠、绿地稀少的澳大利亚大陆生存,懂得手工活或者操作机械、能够服务社区的人,自然受到澳大利亚人尊敬,他们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这种正面的看法深深根植于澳大利亚人的价值观,使得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教育类型,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人已经不需要与天地战斗才能获得基本生存的信息时代也是如此。当然,笔者在澳生活时了解到,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些工种的收入都不低,能够养家活口,优秀者往往还能开办自己的企业。

第四,标准化。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是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VET)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指职业技能标准,可以据此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估,它们是通过与工业界进行全国协商而制定的。[9]培训包规定了能力标准、传授和评价方法。[10]有人认为其对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规定,作用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均等。其实,培训包关注的是职业教育内涵的与时俱进及灵活机动,内容由工业界企业代表经全国协商制定,通常不指定教材。[4][5]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综合上述内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面临的阻力尽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然而可以借鉴的做法不少。首先,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内涵、定位和质量必须通过与企业协同育人来解决,而企业招聘成本的控制、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实际用人的结果都协议通过协同育人予以优化,此为双赢。第二,不少研究呼吁提高职业教育的灵活性,指出当下职业教育尽管有对口培养等进入本科高校就读的渠道,真正能入读高校的职校毕业生较少,职业教育不能成为学历天花板,而应该能够对年轻人的未来具有更积极的作用。然而要改善这一点并非易事,涉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录取方式的问题。如今,中国博士招生制度增加了申请审核制,也许本科也能够有一种灵活机制,允许学生先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继而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即本科职业教育机构学习。如此一来,职业教育便是能够通往更高学历的金光大道。第三,在就业方面,现在为数不少的从事手工和机械行业的人员已经具备职业教育学历,但是要形成上岗必须有证书的排他性,建立准入制度,还为时尚早。若要企业主优先录取具备职业教育学历的学生,至少要让企业主认可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校企协同育人甚至定向培养都是合理可行的做法。首先,应该有政策鼓励企业代表与学校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制定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并且以最终的操作情况和结果作为考核对象,而不是理论的掌握多少。然后,模仿澳大利亚,当行业认为教学效果不佳或者就业情况不佳,甚至行业出现萎缩的时候,就应该改变甚至停止某些课程。最后,未来应该由企业跟学校一起把课堂变成实践场所,或是共同建设校内的实践课堂,或是直接到企业现场进行学习和考核,而不仅是顶岗实习阶段才能操作。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正在发展壮大的企业也倾向于聘用,而不是担心受聘人员与岗位要求不符。最后,我国应该依托市场驱动、灵活自主的职业教育形成人人热爱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形成职业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良好循环,为我国就业和雇佣的双方在经济转型或起伏的时期提供缓冲。

参考文献:

[1]顾树森.德美英法四国职业教育[M].上海:中华书局,1917.

[2]和震.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4-109.

[3]张余,曹晔.“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2):14-18.

[4]郝惠珍,梁文霞.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DB/OL].(2009-10-16)[2023-06-15].http://www.civte.edu.cn/info/1017/3043.htm.

[5]陈小琼,谭绮球.试析澳大利亚政府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J].高教探索,2010(01):73-75.

[6]李敏.澳大利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51-54.

[7]Australian Government Study Australia.Vocational Education[EB/OL].[2023-08-10].https://www.studyaustralia.gov.au/english/study/vocational-education/vocational-education.

[8]Australian Government Australian Skills Quality Authority.What is an RTO?[EB/OL].[2023-08-10].https://www.asqa.gov.au/rtos/what-is-an-rto.

[9]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Training packages[EB/OL].[2023-04-13].https://www.dewr.gov.au/nci/training-packages.

[10]董仁忠,杨丽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演变——基于政策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02):108-116.

責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培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8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在澳大利亚骑行
华人时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17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