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邬林桦
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不断探索完善“三所联动”机制——由公安派出所牵头,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努力将矛盾纠纷消弭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用法治思维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深夜,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凉城新村派出所接到一起“110”报警:刘女士的弟弟冲到她家中对她大打出手。
亲姐弟怎会如此水火不容?原来,两人因房产纠纷已多次发生争执,这次事态升级了。
民警柯佳清楚:如果不稳妥及时处置,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要不要请律师来帮你们分析一下?”柯佳为姐弟俩引入了“三所联动”机制。
跟刘家姐弟一起走进“三所联动”人民调解室的,除了民警柯佳,还有律师李锦洲和虹口区司法局委派的调解员。
这是一个简洁的房间,门口挂着一块“三所联动调解工作室”的牌子,靠墙的展示板上是值班民警、律师和调解员的照片和名牌。刘家姐弟分坐台子两侧,民警挨着姐姐,律师挨着弟弟,听他们细诉过往。
姐弟俩有个独身的叔叔,已年过八旬,之前十几年一直由刘女士照顾养老。最近两年,刘女士开始做钟点工挣钱养家,抽不出时间,弟弟刘先生照顾叔叔更多一些。叔叔名下有一套房,眼看自己年事已高,就约定把房子留给姐姐,房价的30%由姐姐给弟弟作为补偿。
原本已经安排妥当,不料,去年底刘女士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后就没了下文。刘先生多次找姐姐讨说法,但姐姐一时也拿不出钱来。一来二去,姐弟俩矛盾激化,逐渐演变为争吵和冲突。
律师李锦洲逐步厘清了双方的诉求,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姐姐贸然将房产过户的行为,让弟弟产生不安和不满,“虽然姐姐承诺一定会给钱,但弟弟担心叔叔百年之后,自己口说无凭,权益缺乏保障”。
打消刘先生的疑虑,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李锦洲告诉刘先生,不妨签订一份双方都认可的协议,“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双方都能得到保障”。
虹口公安分局凉城新村派出所民警在调处邻里纠纷
姐弟俩再次走进“三所联动”调解室时,就在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的见证下,签订了协议。
“协议一签,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柯佳印象深刻,还没走出调解室,姐弟俩的手又重新握在了一起。
近两年,因加装电梯产生的矛盾纠纷,成为上海不少基层社区普遍面临的难题。
虹口区水电小区建于1983 年,常住人口4000 余人,60 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一半。对高楼层居民来说,加装电梯成了刚需。但小区自2021 年启动加装电梯工作以来,居民矛盾不断凸显,加梯惠民工程一度遇阻。
前期征询意见时,同意的业主占比已经达到法定比例,矛盾冲突往往出现在施工阶段:有一栋楼的底楼居民认为噪声干扰自家生活,堵住挖掘机不让进场开工;另一栋楼有居民认为电梯会影响自家采光,不让施工……干部对此十分无奈。
“阻止施工的行为,直接造成这部分居民与有加梯需求居民之间的矛盾。”凉城新村社区民警方芳说,民警到场只能劝解疏导,防止矛盾激化。
启动“三所联动”机制后,上海思济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健炯加入了调解组。他和阻止施工的居民坐在一起,向他们普及民法典和上海市相关法规的详细条款。
听完释法说理,不少居民心里有了一本账。
“如果对电梯加装有什么具体诉求和想法,可以说出来。”接着周健炯的话,调解员仇相琴向居民征集意见和建议。这时,很多人不再一味反对,而是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居民愿意理性表达意见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就有了基础。依托“三所联动”机制,街道房管办、电梯公司、业委会、居民自治小组不断参与进来,组成“加梯专班”,先后通过举办征询会和走访有意见的居民等方式,了解每栋楼电梯加装的难点,制定“一梯一方案”。
如今,水电小区29 个楼栋居民全部完成意见征询,电梯加装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今年4 月,虹口分局四川北路派出所接报一起讨薪类警情:一家海鲜店有十几名装修工人因劳资纠纷向店主邵先生讨薪。可邵先生不但不理,手机也一直关机。讨薪工人群情激愤,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群体性治安事件。
民警将工人们带到派出所,把店主邵先生也传唤至派出所。“三所联动”机制立即启动。这次,除了调解员、律师外,警方还引入了劳动监察部门。
从释法说理到批评教育,经过各方努力,劳资双方当天就谈妥了薪资支付方式,店主签订承诺书,很快就把工人的工资发放到位。一场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消弭于无形。
今年4 月,“三所联动”小程序正式上线。有需要调解的矛盾纠纷,可以在线预约。
“对于很多年轻居民来说,及时响应、事事回应的线上法律服务,更贴近他们的需求。”虹口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李栋庭介绍。
不断适应新变化,积极回应新问题,才能让“三所联动”机制葆有持久生命力。
为了主动挖掘更多“隐性”矛盾,虹口公安部门一方面运用技术手段,同时依靠社区、楼宇、单位等2 万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及时发现身边隐患,第一时间推动属地主动介入,力争从源头消除各类矛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