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禹羲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白跑”是钓鱼人常说的一句话,可见钓位的选择有多么重要。
选钓位是垂钓者,尤其传统钓玩家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鱼获数量的多与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钓位的选择。这就要求垂钓者必须在观察分析钓位是否合适之后再下竿施钓,盲目下竿就只能拼运气了,而好运气是很奢侈的。当然了,在选钓位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钓场,把路线规划好再出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里的野水塘越来越少,即便是黑坑也多位于郊区,外出钓鱼的油费路费、时间成本均需考虑。
人们大多习惯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使用传统钓法,这类地区大大小小的水塘往往比较多,河网遍布密集,水道纵横交错且水流不急,便于垂钓者静心施钓,这种环境比较容易出现鱼群扎堆聚集的现象,这是山区激流所不具备的。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草树木焕发出勃勃生机,鱼类也不例外。在里下河平原,很多内河的鱼群都会到集中到沿岸浅水塘,特别是临近产卵的日子,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这种鱼情再适合传统钓法不过了,可见我们选择钓点时必须结合某些特殊的自然规律。不过,我国平原水域有限,因此垂钓者要学会在那些弯弯曲曲的山间河沟寻找稍大一点儿的静水区下竿。总的来说,先挑钓场,再选择你满意的钓位,要比盲目出钓更加保靠。
磨刀不误砍柴工。到了岸边,垂钓者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判断此处是否允许垂钓、能够垂钓、值得垂钓。一些人员活动频繁的小河、公园都是禁止钓鱼的,一是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二是为了保护水域环境。对于垂钓者而言,挑选人员较少的地方下竿可以避免有人扎堆围观,影响上鱼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钓场的情况有所了解。
一些农村的尤其是岸边种着庄稼的水道,我们要询问当地人此处可否站人,会不会踩踏种子秧苗,有些种子播撒不久,尚未发芽,来回走钓会把种苗踩坏,垂钓者应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还有一些天然河道已被他人承包,承包人在里面投放了大鱼,垂钓者贸然下竿势必产生纠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是否有拦网或中间位置是否有增氧机来判断某水域是否有人承包、是否为有主人的半野化护养河。如果水草较多,并且有其他钓鱼人,则大概率为无人管理水域,垂钓者在确定它允许钓鱼后再下竿。
轮船较多的码头也要尽量远离,在这种场所钓鱼不得不面对三种状况。第一,若航道不宽,窝料会被航行的船舶卷走,比如一艘船向北快速行进时,两岸的水藻、水葫芦等会逆流往南,打下去的酒米窝料会夹杂着浑浊的底泥漂得到处都是,浪费不说,鱼还会被四处分散的窝料引走,严重影响垂钓,这种现象在岸边浅水处格外明显,整片水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清澈。第二,即便是在较宽的大河,渔船启动时也会惊扰水下的鱼群,导致窝子无法聚鱼。第三,受码头附近水质影响,附近的鲫鱼、鲤鱼等“定居”型淡水鱼会带有一些煤油味,这些鱼钓着玩玩尚可,吃则不建议。不过,若是船长时间不走或是废弃的码头,鱼类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这是一个大型的藏鱼区域。
找到钓位后就可以寻找钓点了。要先判断水深,看此处是否适合传统钓,可用调好的七星标线组进行尝试,看看水有多深,挂不挂饵皆可,按个人的习惯操作即可。七星标传统钓法的特点是长竿短线,正常情况下鱼线长度能满足4米之内的水深,平原地区天然水域深度通常为1~2米,小一些的池塘深度通常为10~50厘米,大江大河水深可以达到2米,有些较大的湖泊可以超过4米。过深的水域就不适合传统钓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选择水深1~1.5米的位置下竿(在天气温暖时,水深20厘米甚至10厘米也是可以下竿的),钓过深的水域就要配更长的线组,这将导致鱼钩下沉速度变慢,须用较重的鱼钩或铅坠才能提高钓组下沉速度。当然,在一些水深达10米的山区水域,鱼钩难以沉底,传统钓法就明显不适用了,但是在钓鲌类等顶层鱼种时,传统钓法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夏季和初秋,水温和气温都较高,我们可以选择较浅的位置下竿。此外,鱼在夏季通常会集中出现在水草密集的地方。各淡水鱼种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位置也时有变化。不过,大多数淡水鱼种都有成群分布于某一个区域的特点,这就使得垂钓者能够在某一位置连竿上鱼。这些鱼类大多喜欢躲在水花生、水葫芦或落入水中的生活垃圾下面。除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大型鱼类,很多中小型鱼类夏天都喜欢躲在离岸边较近的浅滩,比如鲫鱼就喜欢躲在有障碍物的位置,一摊水草、几根树枝都是它们理想的藏身之所。鲤鱼则有洄游习性,它们每年都会游到其出生地覓食产卵。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则各不相同,比如野生草鱼喜欢躲在较深的水域,中层、底层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而青鱼则比较少见,只有在较深的水库才能发现它们。
到了深秋和冬季,鱼的活性逐渐下降,摄食量大为减少,新陈代谢变慢,不像夏天的时候那样有活力,在平原地带的浅水水域很少有鱼群聚集的场景,它们会躲到较深的区域安全越冬。
垂钓者所选的钓位必须是便于施展的位置,比如两片芦苇荡中间地势较平的泥地位置。传统钓和台钓不同,垂钓者大多数时候是站立着的,需要在多个钓点之间来回垂钓,不会在某一个钓点耽搁太长时间。
要优先挑选天然优质钓位,比如通江湖泊及洄水湾,鱼会一股脑儿地进去“休息”;河道突然变窄的位置,鱼群要过“独木桥”;水草或树枝密集处周围可以站人的地方有利于垂钓者打窝;天然草洞更容易聚鱼;有排水口的位置,鱼群都喜欢“逆流而上”;离果树较近的水域,鱼喜欢在此逗留,抢食落入水中的果实。实在没有上述好位置也可以打“空塘”,“空塘”,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障碍物的水域,钓鱼人亦习惯称之为“白水”“明水”“光水”等。虽说这样打窝有点儿像台钓,但也是可以的,只是传统钓的精髓在于钓草,打“空塘”上鱼率会低于钓草洞,因此我并不推荐。垂钓者可以在离水草等障碍物有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下竿,且不谈鱼获如何,起码有了一个参照物,不至于出现钓了半天却找不到窝子具体位置的尴尬局面。
如果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钓位,我们也可以自行开发。市面上有钓鱼专用镰刀,手柄非常长,垂钓者可以用它快速拨开芦苇荡,开发一个较好的位置,具体操作方法是,先伸出镰刀反复拍打左侧芦苇群,使其向左侧倾斜,然后向右侧重复该操作,最后清除较为顽固的影响提竿及视线的芦苇条。假设是根部埋在水底的水生植物,我们就要将其连根挑上岸,譬如水花生、菱角、金鱼藻等带根茎的水生植物,一定要连根拔起,不然很容易挂底。芦苇是很难弄断的,若确需制作草洞,可用镰刀头折断水面以上的枝条,做窝的位置要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钓点有一定的水流,浮萍、水葫芦、浮草等被拨开后很容易重回钓点,草洞极易被堵,严重影响施钓,还要重换钓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按照之前文章介绍的办法,买一个草洞专用泡沫框,拦截这些水草,也可以用枝条、长条草、水花生根茎等相互拼接,利用其自身重量,一个压住一个,将浮草阻隔在外,让钓点始终保持可钓的状态。
我们也可以站在农田边的小道上垂钓,无论是灌溉渠、排洪沟,还是人工挖掘的小水道,都可以下竿施钓。如果是养殖垂钓中心、黑坑之类的钓场则另当别论。
一些垂钓场所的堤岸铺有地板,我们钓鱼时要格外小心,避免让鱼钩落入地板缝隙中,否则鱼线和鱼钩极易受损。到人工钓场钓鱼的垂钓者追求的是环境和氛围,这些场所更加干净卫生,里面的鱼大多是改良品种,如黄金鲫鱼、中科鲫鱼、湘云鲫鱼等,它们有主动抢食的特点,垂钓者更易收获良好的上鱼体验。鱼情如此之好,钓点的选择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只要避开一些障碍物就行,特别是暗藏在水下的大网以及固定增氧机的几根粗线。有的钓场配有投喂饲料的小船,必要时可以用来“解救”线组。
我还要提醒大家的是,钓位上方不宜有密集的树枝,否则鱼钩一旦挂到上面,基本上很难取下。如果钓位有限,没得选,只能在障碍物下方施钓,抛竿、提竿时就要注意躲避,比如左边有树就向右抛竿,在桥下施钓时若桥洞不高,提竿时动作要轻,幅度要小。野钓时,垂钓者要把安全放首位,应选择可以安全站立的位置,切忌将泥泞、松软的位置作为钓位,要及时留意水位的升降情况,不去水坝处施钓,更不要下河施钓,钓位上方绝对不可以有电线。与此同时,垂钓者提竿时还要注意不要让鱼钩钩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