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云
(平邑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临沂 2733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稳定发挥着基石作用。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现阶段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农业迈向现代化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进入了现代农业转变新阶段,同时随着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跨越。但农业农村基本条件较差的情况依旧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仍在制约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建设走上更高台阶,成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和农民更富的必由之路。由沈琼、夏林艳和马红春联合编著的《农业农村经济学》一书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十二个章节,作者先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学演变进行了详细梳理,对农业农村经济研究新进展进行了总结;随后围绕土地、资金、劳动力、市场和农业政策等要素展开现状探究和问题剖析,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创新发展思路和策略;最后从学理角度对农业和农村区域下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搭建出对应的经济发展理论框架,并着重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展开探讨。该书研究内容较为全面,既关注农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也聚焦于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提出诸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新理念,为新阶段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
作者在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果进行解读时提到,新时代条件下,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依旧是中国整体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大农业”观念建设“三农”是实现国家新发展的必行之路。经过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推进和多领域协同工作,现阶段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新动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进步支撑作用增强,即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各类种植技术、育苗技术等新方法、新技术得到推广和运用,为农业提质增产提供了条件;二是政策协调力度加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系列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举措并施,推动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农村综合发展和农业产业协调;三是生态农业得到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类型逐步得到推广,各地区对乡村的生态宜居空间和文化空间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
经过对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态的考察分析,作者认为现代农业理念的创新发展对农业农村经济起到重要引领作用。本文提取书中提到的创新理念和举措,将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创新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农村特色品牌。为了达成更高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各地应立足于现代农业生产思想审视和谋划农业升级方案,真正将其与现代经济发展相连通。首先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通过基地建设聚集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其次要加快农业经营模式现代化进程,即借鉴工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将现代经济管理思想融入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全过程进行企业化、专业化管理,并依托市场供给社会化经营服务,促成农业一体化经营。再次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通过健全生产标准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和质量安全回溯体系等,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以迎合现代消费市场需求。最后要推进农业品牌化。各地需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并加快推出具有原产地标识的农产品品牌,以品牌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升。
其二,创新区域协调合作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农业新价值链。立足于协同发展理念,各地需加快落实“接二连三”策略,以农业为依托促进产业联动和产业集聚,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协同互促,并用二三产业中的资源要素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体策略如,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发挥农业农村资源的旅游优势,在农业生产安全区域内打造旅游休闲空间,积极推出农业观光园林、农家乐、农村康养基地等多种休闲农业经营业态,促进乡村地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其三,创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为动力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动绿色农业落实和发展具有时代必要性,它一方面关乎农业生产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为此,各地需在绿色农业发展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制定与发布适合当地农业发展实情的绿色农业指导目录,创新推出具有地方生态特色的绿色农业经营业态,如广东惠州地区创新搭建“畜禽—沼—鱼—果蔬”立体循环模式,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利用和水域滩涂生态特色的结合。另外,各地须以资源循环、废弃物再利用为核心搭建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通过生态农业规模化建设探索推广秸秆养畜、畜粪堆田等循环模式。各地还须积极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推动高效种植、生态养殖,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
总而言之,面对新时代下的经济市场环境,推动农业发展走向更高水平依旧是中国经济工作的核心。对此,各地要持续为农业领域注入创新动力,尤其要加快推进理念创新工作,引领地方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激发农业农村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