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
(无锡市新融企业管理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从组织召开党的十八大至今,党中央始终将维护人民健康最为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在“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深入的现在,切实提高了广大居民的健康素养。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7.78%,相比2021年,已经提高了2.38%。其中,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31.94%,较2021年提高了1.24%;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23.78%,较2021年提高了1.76%。这为康养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开发了更多资本投资机会。为此,本文针对康养产业发展以及资本投资机会展开分析,总结发展现状,阐述产业今后发展趋势,并提出投资分析及建议。
在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会议中提出扩大内需,恢复和扩大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等,这是养老在经济会议中被首次提及。康养产业在现代社会是新型服务行业,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的产品均在康养产业范围内,主要面对的客户群体是老年人。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到2025年中国将有超3亿老人步入养老消费阶段。
按照国务院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呈显著增加态势,而且抚养比也飞速增长,在2018~2022年之间抚养比从16.8%提升至21.8%,增加了5%。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对身体健康逐渐重视,各界资本也开始关注到康养产业,考虑对康养产业进行投资。
康养产业制定的发展原则中,始终将市场需求与公益服务融合,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产业发展中一体化养老服务产业,具体涉及医疗养护、医疗设备、社区、旅游等领域。在空间布局层面,康养产业遵循“一圈、五区、多点”的基本原则,其中“一圈”代表康养产业生态圈,覆盖健康养护、特色医疗、健康管理等诸多领域,组成产业生态圈;“五区”代表各个地区的社会自然环境,从而立足于森林、江河湿地、火山温泉、人文风光、田园农业环境五个维度,组建康养区;“多点”即代表了社会自然资源以及可利用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达到康养产业全面发展的目的。
结合目前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基本业态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式居家养老、CCRC照料社区、金融机制养老五种,下面分别对这五种业态做出介绍。
第一,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一般会选择与家人共同居住,并以家庭为养老地点,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养老形式。居家养老与社会中传统的家庭亲缘关系最为契合,如果家庭支出比较少,也能够满足更多老年人对于“承欢膝下”“多代同堂”的美好希冀。但是居家养老作为最原始的模式,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也离不开老人自主护理,没有专业健康服务、护理服务作为保障,很难完全保证老年人的健康。
第二,机构养老。此模式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养老机构,其一是自理型异地养老机构,其二是自理、介助以及介护型养老机构,其三是医护型养老机构。此模式在康养产业中应用,主要优势体现在老年人管理以及服务方面。例如推出养老附加产品,构建完善的养老队伍标准化服务体系。但是此模式需要大规模投资,而且无法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很多小规模民办机构的设施不够完善,也经常面临机构经营者与家属之间的纠纷。
第三,社区式居家养老。社区式居家养老模式需要当地养老服务机构积累的社会资源,将家庭居住和社会化上门服务整合,面向老年人群体,推出日托、全托两类服务,这是目前政府主要倡导的养老模式之一。此模式将前两种模式存在不足进行了弥补,无须过多投资,而且在政府养老产业政策基础上实施,也获得了政府提供了补助。总体而言,此模式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略显不足,加之投资回报率不高,仅达到收支平衡或者微利状态,还需要今后对此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
第四,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照料社区。CCRC是一种具有复合式特征的老年社区,以自理型老人为主要服务群体,为其提供包括餐饮、医疗保健、救护等在内的多项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与精神需求。除此之外,CCRC社区还会为老年人创办兴趣协会,组织运动会,起到丰富精神生活的作用。但结合我国国情,CCRC盈利模式缺乏清晰性,而且管理也面临难度,缺少足够的医疗资源,价格高,导致诸多CCRC运营者难以盈利。
第五,金融机制养老。此模式是以租赁或抵押不动产的形式,获得等价数额的养老服务,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为养老院,基本上能够满足平时看顾不到位、养老金缺失群体的基础养老需求,而且金融机构也能够从中获利。结合我国国情,在固有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下,老年人通常不会优先选择不动产抵押,导致此模式的推进受到阻碍。
康养产业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迸发出巨大潜力,地方政府对康养产业也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开始深度挖掘康养资源,使康养产业开发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2年7月29日审议通过《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版》,并经国务院同意,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中重点提及了养老服务项目,包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以及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等。2023年,国务院在老龄工作完善、推进各地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等层面出台政策,持续扶持加速养老行业发展。
202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强化其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由此可见,康养产业将得到国家战略层面政策倾斜及投资支持。
第一,康养产业和旅游业联动,开发健康旅游业态,如温泉康养和运动康养。在此基础上还需遵循个性化原则,推出独具特色,且康复疗养、休闲养生、旅游于一体的康养旅游路线。例如攀枝花市在2012年曾推出了“康养旅游”,2016年出台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与《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等文件,也在全国各地兴起了康养产业项目建设的浪潮,各地纷纷投入到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康养旅游基地的建设中。其中康养旅游同时涵盖了医疗、保健、旅游、文化等多元属性,在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中,作为典型模式,为医院、酒店、教育、文化等其他产业要素创新与融合发展提供了助力,为传统行业注入活力。
第二,康养产业和养老养生联动,开发银色康养模式,推出包括田园旅居、疗养旅居以及文化体验旅居等在内的多元产业模式。
第三,康养产业和文化休闲联合,大力推动体验康养发展,在康养产业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农牧文化以及中医文化等文化内容,设置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活动。
第四,康养产业和研学联动,促使康养产业、研学之间的融合发展。
21世纪进入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在康养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应用,从而逐渐形成了“互联网+”康养服务模式,也在诸多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推出“智慧康养”这一新业态。
根据《“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以及“互联网+康复服务”是现阶段产业发展的要点,今后也需要向居家、社区、机构渗透,推出智慧医养服务,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科技企业与医疗器械企业,参与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中,实现现代科技赋能康养产业创新。
人工智能与康养产业的融合,显著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通过“互联网+”康养服务模式,老人可以自主管理日常生活,以免弱势群体过度依赖人工照护。与此同时,康养产业与健康大数据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今后将全面实现健康维护、健康保障以及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借助远程医疗为代表的智慧医疗技术,将现实生活中的诊疗距离予以缩短,或是推出虚拟养老院这一新业态,促使康养产业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全面发展。
康养工业项目在建设、发展中,将国家3P项目、专项基金作为重点发展目标。并在其产业本身的发展进程中,为了获得国家的鼎力支持,对政府采购服务、债务、股权贷款等也加强了重视。从2017年开始,相关部门对康养产业的收入、捐赠总额达到300亿,总投资更是达到1748亿元,具体包括老年公寓、医疗组合项目、综合项目等的建设。城市中的老年地区,采用3Y模式,由政府、房地产代理商协同合作,同时推动了康养产业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项目开通方面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纳入国家项目范畴,获得产业基金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当前商业银行对于康养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信贷支持方面,为上市、大型企业的相关项目提供融资。诸多银行机构面对养老产业建设项目,也会将其列为重点扶持对象,鼓励其在健康养护村庄和养老基地的建设中加大力度。
顺应国家战略,江苏省在2021年推出江苏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21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加强养老服务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产权明晰的养老服务机构发放资产抵押贷款,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服务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依法享受贴息政策。
另外,世界银行、亚行现阶段也积极参与到养老项目中,为养老基础示范项目、机电建设等提供大力支持。例如世界银行在2014年,为安徽省养老服务体系投入1.4亿美元,作为产业资金投资;亚行在2016年,为宜昌社会养老综合服务投入1.3亿美元,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可见,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是康养产业投资的重要来源。
多方资本角力康养赛道,各类企业通过合作/入股/并购等方式加速布局康养大战略。康养投资机构目前主要分为保险、地产、运营+服务类机构、配套服务类4大类,投资及运营模式各有差异,并衍生出了不同的业务模式,丰富了康养行业生态圈。
第一类,险资企业,密集发布康养服务品牌或养老解决方案,加速构建“保险+医疗+医养服务”生态圈,如人民保险、中国太保、平安人寿等,其投资运营模式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康养市场,以重资产投资模式为主,发展养老、医疗等服务业。通过打造支付与康养服务的产业闭环,促进保单销售,实现资金回流。
第二类,房地产企业,正加速进军康养领域,探索地产下半场。基于自身优势,通过多维度方式,快速试水康养产业新模式,如雅达、万科地产等,其投资运营模式主要聚焦多元业态布局,轻重资产相结合,深度整合自有存量物业。通过布局销售押金卡、会籍卡、使用权或产权形式的养老项目,回收资金,实现滚动发展。
第三类,运营和服务类企业,发挥其管理和品牌优势,为重资产及中资产投资方运行养老项目公司,如澳大利亚联实、中国九如城、中海康养等,其投资运营模式以品牌输出为主,多与国内地产公司、险资合作,对国内项目进行委托运营,获得运营管理收入。少量外资以重资产模式在国内自建项目,作为其本国养老经验在中国的延伸。
第四类,配套服务类机构,以中医行业、医疗器械或医疗消费行业起家,抓住养老市场红海,寻求多元化发展,如人寿堂、百仁堂、福寿康等,其投资运营模式以养老服务为主要竞争优势,大多通过租赁、公建民营等方式持有物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居家上门、社区护理等收取服务费。
综上所述,康养产业作为当代社会重点发展对象,一方面政府部门为其推出了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提供资金支持,满足康养产业的资金需求,同时险资企业、房地产等企业投资布局康养产业战略。基于此,康养产业发展进程中,更应该持续关注到资本投资,开发更多的资本投资机会,助力康养产业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长此以往,通过“互联网+康养”或智能康养等新业态的推出,为康养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