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秋越 福建省南安市丰州中心幼儿园
幼儿在园内和家庭中参与适当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服、打扫卫生、整理玩具等,有利于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并掌握必要劳动技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幼儿在劳动中不仅感受到乐趣,也提高了满足感与成就感。通过劳动教育,还能加强对幼儿的劳动习惯培养,让孩子成为教师、家长的好帮手,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可以将劳动教育与游戏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1]。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劳动的机会与条件,如在食堂剥豆角、择菜叶、包饺子等,也可以整理区域材料,将桌椅有序摆放好。这些劳动都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劳动任务。在穿鞋子方面,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再通过儿歌方式进行讲解:“两个好朋友,见面看清楚,歪头不高兴,点头做朋友,鞋子穿穿好,走路不摔跤。”幼儿一边朗诵儿歌,一边完成穿鞋子的操作,也掌握了扣纽扣的方法。在收玩具、擦桌椅过程中,教师组织幼儿参与“玩具找家”“给桌椅洗澡”等游戏活动。这样幼儿们都乐于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劳动技能,提高了劳动教育效果。
教师要结合幼儿特点,创设适合幼儿劳动的良好环境。如在“操作区”,教师将材料提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完成穿衣服、系鞋带、叠毛巾等劳动任务。教师要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明白值日生职责,能够主动参与这些公益性劳动,为班级做出贡献。为了调动幼儿自主劳动的兴趣,教师要在班级中设置种植园、养殖角等,鼓励幼儿自己确定种植的植物和养殖的动物,并确定各自的职责与分工。这样幼儿不仅能够自主进行劳动,也能从中感受到“我劳动我做主”的快乐。如此一来,在后续的松土、浇水、施肥、除草、喂食、换水等劳动中,不需要教师帮忙,幼儿们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成为一种自发行为。每当种植区有收成时,教师要与幼儿共同采摘果实,享受劳动的成果与喜悦。
幼儿劳动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都参与其中,通过家园协同,更能提高对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效果,丰富幼儿的劳动情感。幼儿园要采取家长会、亲子桥、面访等方式,将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告诉家长,争取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为幼儿创造简单家务劳动的机会[2]。幼儿园教师要转变家长观念,将劳动视为一种激励,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对劳动的情感,在移情、述情过程中,真正形成社会性与全面性的人格。在播种、锄草和收获等时节,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劳动,既拉近了亲子关系,也加强了对幼儿劳动技能的锻炼。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幼儿能够深入认识到生活中的人或事,并在劳动中增长了见识,获得了劳动经验,也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总之,幼儿园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幼儿真正在劳动中收获快乐,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劳动活动。通过长期适当地劳动,幼儿不仅掌握了多种劳动技能,也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创造了条件。教师要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不懈,既要创新教育方法,也要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幼儿创造更多劳动的机会,让每个幼儿真正成为爱劳动、会劳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