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祥 李迪心
我国会计体系按核算、反映和监督的对象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主要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资金和流通领域的营运资金流动;一类是预算会计,主要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分配的预算资金流动。
为适应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迫切需要政府会计改革。科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从2017 年起,财政部先后制定颁布了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政府会计制度及配套规范,并于2019 年1 月1 日起施行政府会计制度。
1.政府会计改革是构建现代财政体系的关键。政府会计制度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构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和构建适应财政管理需求的会计体系进行了明确阐述,为政府会计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明确了目标。政府会计制度是现代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会计改革是构建现代财政体系的关键。政府会计改革之前,尽管对预算会计已多次修订完善,但一直未能形成全面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融合施行,以构建科学的一体化政府会计。在科学确立预算会计分类的基础上,明确各类会计核算目标,依据政府经济活动目标规范会计核算,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政府会计改革应以渐步构建科学、合理、统一的政府会计体系,形成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管理体系, 以提高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水平, 促进国家治理能力。
2.政府会计改革是科学开展绩效管理的前提。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和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形成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标准、事后有评价。开展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正确核算政府运转成本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匹配性。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应包括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政府运行成本分类界定和构成组成要素成为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合理评价财政预算绩效起重要作用。改革前预算会计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而经济业务发生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数据并非完全同步,无法全面、准确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社会公众和外在监督机构难以对政府的绩效开展有效评价和全面监督。所以,应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全面记录和反映政府运转成果和履职费用的匹配度,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科学支撑。
3.政府会计改革是防范财政风险的必要步骤。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的政府运转产生的现金收支, 财务报告仅能反映政府当期的现金流收支状况,并未全面反映政府当期真实的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状况,容易忽略财务风险。政府实际产生的债务, 未能如实反映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如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报告进行决策,易造成决策失误,导致政府财政风险。因此,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构建科学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全面、及时反映政府资产债务状况,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提高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政府会计改革是提升政府会计质量的急切要求。政府会计改革之前,政府会计体系包含《政府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等分行业分类的会计制度。各类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核算口径、会计政策等并不统一,因此形成的财务报表结构不统一, 以此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无法全面、准确反映政府经济运行情况。因此,必须统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建统一、科学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促进政府会计核算的全面性、相关性和可比性,不仅满足政府本身管理要求, 同时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信息透明的要求。
目前,财政部已先后颁布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及投资、会计调整、负债、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等10 个具体准则;3 个政府会计准则解释及相关补充规定的通知等准则制度和指南。随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结合收付实现制为辅的科学政府会计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会计改革不断地深入进行, 必定会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变化。
1.政府会计改革重新构建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推动高校会计核算规范统一,增加高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财政透明度是指“政府向公众公开政府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目标、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等信息的程度”。《准则》规定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高校对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进行“平行记账”,运用平行的财务核算体系实现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两种功能;根据“预算会计施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施行权责发生制”的两种会计基础进行财务核算;根据预算会计编制决算报告、根据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告, 形成双报告, 及用“预算核对剩余和收入剩余区别调整表”反映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关联。改革后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科学创新的核算模式和财务报告体系能全面反映高校预算执行情况、财务运行状况、办学运转等。其中核算与报告高校资产与负债是实现财务透明度的核心。政府会计系统通过核算与披露高校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等相关信息,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及相关利益方全面理解高校资产状况、负债、承诺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规模与结构等提供重要的信息,为正确评价高校的履责能力,以提高高校财务透明度,促进高校内控、风险监控、办学决策水平,规范高校财务行为。
2.政府会计改革全面统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增强了高校财务报告的科学性。《政府会计制度》在政府事业单位全面实施, 政府行政机构及各行业的事业单位开展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消除会计行为差异性,统一会计核算。高校办学过程中伴随大量经济活动,产生各类经济事项,除去高等教育核心业务外,还有附属单位,比如高校开办的院校、医院、中小学、科研机构等发生的经济业务, 政府会计改革前的会计制度中附属机构实施不同的行业类会计制度,不同的会计核算,形成不同的财务成果,无法全面纳入高校财务报告中反映。政府会计改革以后彻底改变上述状况,统一了高校附属的各事业机构的会计核算口径、编制的财务报告,提高了高校财务报告质量和反映范围。
3. 政府会计改革融入管理会计功能,引入权责发生制,实施办学成本核算,提升高校绩效管理水平。高校收入来源多样, 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及绩效管理需要引入管理会计理念。政府会计改革前施行的高校会计制度, 仅对经营活动产生的收支按权责发生制要求核算, 其余办学各项收支按收付实现制核算, 无法实现全面反映高校办学成本。高校财务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 根据经济事项发生所属会计期间、按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进行核算,使核算内容更加全面。例如引入折旧、预提及分摊等。高校办学成本得到全面反映, 各项类别收支更为明确,给高校开展全面、准确的绩效评价构建了基础条件。
4. 将基建财务核算纳入政府会计,使高校财务核算具全面性。改革前高校基建投资的独立建账、独立核算,致使高校财务报告无法全面反映学校经济事项。政府会计改革以后,基建业务不再单独核算,纳入财务统一核算,高校财务核算更具全面性。
政府会计改革深刻影响高校财务管理, 有利于客观评价高校的财务政府和社会受托责任实现情况,满足高校管理的需要,更新高校财务管理理念,使其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高校会计核算更有效地进行,实现其会计目标,促进高校办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