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带动旅游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市民的幸福感,优化整合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应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新时代优质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城市形象;佳木斯市;冰雪文化
一、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和原则
(一)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合理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并不单单是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突出城市的文化精神内涵,在帮助市民更加了解并热爱自己城市的同时,提升市民的精神文明素质。
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吸引优质人才、资金等外部资源,助力城市发展。优质城市形象的塑造能够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增进城市之间的交流,提高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增强城市的识别性,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从而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譬如西安,相关数据显示,其“古都”的城市形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截至2019年,旅游业创造的收入已经占据西安市总体GDP的33.47%,在西安市经济发展领域贡献十分突出。同样,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也凭借着其时尚、机遇多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的人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海人才总量达675万人,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达22万余人。2021年第一季度,上海留学人员落户近6 000人,同比增长55%。可见,城市形象的塑造旨在通过明确城市特色,将城市形象定位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助于资源整合,增加就业机会。外部资源的涌入会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人们的就业需求,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二)城市形象塑造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城市形象应当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名副其实、现实可行,不贴合自身的城市形象会增加城市发展难度,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
2.个性化原则
城市形象要能够显示出城市鲜明、独特、深刻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座相同的城市。每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发展定位各异,文化传统也存在差别。因此,城市形象塑造应考虑民族、历史、文化、环境等特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充分体现其可识别的特征。
3.创新性原则
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要对城市的文化进行充分研究,在继承优秀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新思路、新表现完善城市形象。
二、佳木斯市城市形象塑造依据
(一)独特的自然资源
首先,佳木斯市地处我国陆地的最东端,是我国每天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区,这在我国所有的城市中是具有独特性和排他性的,素有“华夏东极”的美誉。其北隔黑龙江,东隔乌苏里江,分别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和比罗比詹市相望,对俄边境线长382千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七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临时开放口岸,是中国对俄开放的重要前沿城市和对俄开放口岸最多的地区,便于发展对俄贸易。
其次,佳木斯市拥有丰富的江河资源和黑土资源。佳木斯市坐落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三江平原之上。三江平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其黑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平均值5—6倍。行政区耕地面积超3 264万亩(1亩约666.67平方米),粮食综合产能达到260亿斤,商品率高达90%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1年,全市粮食实现“十八连丰”,总产达到225.88亿斤(一斤等于五百克),水稻产量151亿斤,分别占黑龙江省的1/7和1/4,全国每28碗米饭中就有一碗来自佳木斯市,可见其作为商品粮基地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最后,佳木斯市的冰雪资源十分丰富。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佳木斯市冬季时间较长,降雪量丰富,冰雪运动盛行。早在1953年,这里就举办了全市首届冰上运动大会。20世纪60年代初,佳木斯市组建了速滑、冰球专业队伍,建成黑龙江省一流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基地,先后有200多名速滑运动员被输送到国家和省專业运动队。冰雪运动赋予了佳木斯市至高荣誉,佳木斯市冰球队先后获得冬运会、全国冰球锦标赛、全国冰球联赛等多个冠亚军,并且输送了多位冰雪运动世界冠军,如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总教练李琰,以及奥运冠军杨扬、武大靖等等。如今,佳木斯市每年都要举办青少年冰球赛事、中小学生运动会短道速滑系列赛等冰雪赛事,致力于在青少年中普及冰雪运动,发现并培养具有优秀潜质的后备人才,为我国的冰雪运动多做贡献。除了冰雪运动外,佳木斯市的冰雪旅游也同样焕发活力。位于佳木斯市郊区的松花江敖其湾滑雪场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唯一高等级雪场,其总面积为14万平方米,拥有高级、中级、初级雪道各一条,可达到国家3S级雪场标准。戏雪游乐区有9 500平方米,包含娱乐雪圈滑道、雪地摩托、雪地坦克车等多种娱乐项目,已成为东部区域冬季旅游的热点打卡地。夜晚也有美丽的冰灯,让游客可以多重体验,开启“冰雪之旅”。
此外,佳木斯市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凭借着平坦的地势特征,其成了中国风能资源的富集区,风力发电潜力巨大,共设有14个风力发电场,年生产总值约25亿千瓦时。
(二)丰富的城市文化
1.赫哲族文化
文化资源是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佳木斯市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赫哲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古老而神秘。赫哲族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曾以渔业为生的民族,也是广袤的东北大地上的原生民族之一。据学者考证,这个民族起源于舜、禹时代,其先民曾是东北三大基本民族之一的肃慎。据古籍记载,赫哲族人“衣鱼兽皮,陆行乘舟”,虽然仅有寥寥八个字,却是赫哲族人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最原始的自然呼唤。赫哲族人以捕鱼为生,用鱼皮做衣服,喜欢吃鱼,特别是生鱼。他们也是中华沃土上最懂得鱼的民族,其吃、穿、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鱼的身影,如丰盛的全鱼宴、精美的鱼制衣服和鱼制手工艺品、栩栩如生的鱼制画等等。赫哲族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冰雪文化
丰富的冰雪资源不仅促进了佳木斯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其独特的冰雪文化。“赏冰乐雪”是佳木斯市推出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文化活动,且每年冬季佳木斯市都会举办“東极之冬·三江泼雪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为此,佳木斯市还专门在四丰山风景区湖面上建起三个汽车冰雪赛道,100多辆汽车在茫茫雪原上驰骋,卷起白雪漫天飞扬,是激情和浪漫的碰撞;建设了一个“冰上小镇”美食区,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等特色美食满足了游客的食欲;还有一个集10余项冰雪娱乐项目的游乐区,速滑、冰球、雪地足球、老年滑冰、抽冰尜等趣味性冰雪活动都在火热开展。同时,佳木斯市还在多个文化广场和公园内制作了25座大型雪塑,将中国龙、冬奥会吉祥物、十二生肖等元素与冰雪巧妙融合,在丰富市民娱乐活动的同时,也为游客献上独具魅力的冰雪艺术展示。冰雪文化体现了佳市人民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杏花文化
为更好地丰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优“华夏东极、美丽三江”文旅品牌,佳木斯市深入挖掘整合春季特色文旅资源,创新推进杏花文化。杏花文化原是因佳木斯市杏林湖公园中自然生长的一大片杏林而得名,现在市政府的规划下,城市主干路长安路、杏林路、环城路的两侧都栽种了等距的杏树,每年春天杏花开放时,花香弥城,景色甚是好看。每年4月底5月初,佳市会举办杏花节、杏花文学作品大赛、杏花摄影作品大赛等活动,2022年“东极之春·三江杏花节”更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采用全景慢直播的方式,在杏花绽放时期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直播杏林湖、杏林路、杏花坛的杏花绽放盛况,展播摄影、书法、美术、诗词散文等作品。为了吸引青年游客,还举办了线上剧本杀等活动。线下开展乐器、艺术、书画、汉服走秀等沉浸式场景演绎活动,让市民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杏花节的魅力。杏花文化丰富了佳木斯市的城市文化内涵,同时解决了佳木斯市文化活动较少、活动规模较小、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杏花文化是佳木斯市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勇于创新的体现,是城市文化创新的象征。
三、新时代佳木斯市城市形象塑造的路径
新时代的到来,要求城市的发展更加顺应民心,城市形象的塑造要更在乎市民的切身感受,需要得到全体人民的高度认同。因此,佳木斯市在此阶段塑造城市形象不仅要满足前文提到的各项原则,还应紧扣人民的主题,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在满足人民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满足人民对丰富而有品位的城市文化的需求,对优美人文环境、优质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的期待,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期待。
(一)创新“快乐”城市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定位要把握历史、立足现在、着眼长远,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建设工程。佳木斯市的城市定位历程中出现过早期的“东北小延安”,建设时期的“东方滨水第一城”和“中国风能之都”,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魅力城市评选时的“华夏东极,中国粮仓”以及2011年初提出的“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至此,“快乐”成为佳木斯市城市定位的基准。在新时代为更有力地贯彻佳木斯市“快乐”的城市主题,可以从以下方向考虑,辅助塑造“快乐佳木斯”的城市定位。
1.冰雪运动冠军之城
在冬季时间长、冰雪资源丰富的东北城市中,哈尔滨定位成“冰城”,牡丹江定位成“雪乡”,可见单独的“冰雪”已经不能成为城市定位首创。为防止不清晰的城市定位导致同为东北冰雪城市的佳木斯市存在感弱于其他冰雪定位相对清晰的东北城市,相较于常规的看冰雕、赏雪景、逛冰灯会,可重点突出冰雪运动的娱乐性,并且充分发挥冰雪项目冠军的名人效应,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冰雪运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从而发展冰雪经济,突破冰雪定位困局。
2.东方江城、东亚江城或者三江明珠
这几个城市定位都是根据其资源环境特色与地理位置特色提出的,是二者的结合。东亚江城相比东方江城多考虑了国际化的因素,佳木斯市处在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位于中俄边境,与俄罗斯的共青城是友好城市,长期以来与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等城市保持着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抚远、同江等地的边境贸易更是十分红火,已经成为对俄产品出口基地,显示出其对俄进出口贸易及转口贸易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选择东亚做关键词,是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和适应国际化大趋势的体现,便于日后打造国际都市。三江明珠则是着眼于肥沃的三江平原,可与“三江旅游节”相搭配,吸引江上旅游资源,展现“快乐游三江”的主题。
3.东北虎之乡
可借鉴成都熊猫基地的成功经验,建设东北虎林园,在保护东北虎的同时,吸引游客更好地了解东北虎。还可结合丰富的山林资源,在不损害的基础上进行绿色开发,出售东北山货特产,助力打造“快乐吃、快乐玩”的城市IP。
(二)深化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提高城市文化资源利用率,挖掘文化资源的内在潜力,发挥文化资源的应有效益。可以建设“赫哲族风情度假区”,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此切身感受赫哲族的风土人情,并结合鱼皮衣与鱼皮画等特色产品,打造赫哲族文旅IP,大力发展赫哲族的鱼皮文化。还可利用名人效应,邀请优秀的赫哲族人宣传自己的文化。此外,应继续深化推广杏花文化,丰富杏花文化的精神内涵,号召市民参与杏花文化建设,鼓励文学、音乐等艺术作品的创作。文学、音乐等艺术作品不仅能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而且能加强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亦可将其与佳市新兴起的“快乐舞步”结合,使“快乐”文化深入人心,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软实力,辅助“快乐佳木斯”城市形象的塑造,提升佳木斯市的知名度。
四、结语
佳木斯市只有不断挖掘城市文化,弘扬地区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历史资源,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杨祎伊.网络时代城市形象传播路径浅析[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6):50-52.
[2]荆丽娜.基于“互联网+”的哈尔滨冰雪旅游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J].冰雪运动,2016(1):59-63.
[3]卢冠宇.哈尔滨城市形象提升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商业文化,2021(6):24-25.
[4]富饶.利用电视优势挖掘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形象[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179-180.
作者简介:
刘柃,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