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环境舒适、自然气息浓厚等方面的优势,重视乡村景观有效设计,引领康养旅游新风尚。在有效运用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的同时,体现乡村振兴的独特内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意义入手,分析当前在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坚持文化融入、以人为本和生态自然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自身多种元素进行整合,有效挖掘乡土文化,增强創新意识,推进农村地区综合环境改造升级,探索新时代康养旅游深度融合人文的景观设计方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康养旅游;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康养旅游市场日益火爆。农村具有环境清幽、生活节奏舒适与自然气息浓厚等特点,成为促进康养旅游业稳步发展的新空间。康养旅游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健康休闲、放松养生、减压娱乐为一体的康养旅游新势态,带动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也成为造福民生的综合性项目。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康养旅游业的推进要避免出现同质化、单一化问题,满足公众对康养旅游业的新需求。因此,农村地区要进一步探索绿色健康的康养旅游景观设计方式,进一步引领康养旅游业快速发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视康养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不仅要体现出自然美、生态美的特色,还要打造具有良好人性化设计的优质康养旅游景观,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康养旅游文化氛围。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应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主要是基于乡村地区自有的一些景观进行有效规划和设计活动,从而更好地营造出宜居、宜游、宜观赏的人文环境。与单纯的旅游景观设计相比,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可以为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多便利,其更趋向于就地取材,对农村地区的山川、河流、植被等自然景观进行有效运用,打造天然氧吧,提升农村康养旅游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对于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而言,要体现出实用性与客观性,可结合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总体需求,实现康养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魅力乡村新画卷。
(二)有利于彰显乡村地区的独特人文内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远离了家乡,造成了乡村地区大量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闲置。基于康养旅游景观设计,推进乡村景观的针对性开发,不仅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还有利于彰显乡村地区独特的人文内涵,吸引青年回流。中国地大物博,很多乡村地区都是传统手工艺人的集聚区,有着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若是将一些乡村地区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辅以精彩的康养景观设计,就可以为群众提供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康养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针对性解决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乡村人文景观的打造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及农村综合康养产业的完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不是简单追求经济效益,而是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对乡村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进行有效打造,从而构建乡村地区优美、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与生活条件。通过康养旅游景观的设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要防止人们过度开发资源或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对原始环境的恶意破坏,避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过大的发展压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优秀文化元素为基础,推进乡村人文景观设计,可净化人的身心;以当地传统文化设计为突破口,打造田园自然风光,突出自然景观设计的生态美与色调美,让人置身其中,身心更加放松,体验感显著增强,能有效满足多种不同类型游客的综合康养需求。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的乡村康养旅游景观,对于推进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拓展多元产业模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部分乡村地区在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中片面地追逐潮流,忽视了对当地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的保护,使得乡村地区康养旅游景观设计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一)康养旅游景观设计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很多地区都在加快推进康养旅游景观设计工作,尤其是一些优质产业园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使得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团体络绎不绝。一些优质创意不断被模仿,还有一些地区生硬地借鉴他人成功的模式,忽视了对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有效保护,使得部分乡村地区康养旅游景观设计出现了同质化严重、创新感不强、风格千篇一律、文化和康养服务工作被忽视、乡村原有自然景观被破坏等多重问题。
(二)康养服务与旅游模式的融合度不高
康养旅游景观设计要以健康养生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人文旅游环境,提升游客及居民的幸福体验。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以基本的旅游体验为主,缺乏康养理念的融入,一些康养项目也没有引起游客的足够关注,且前期投入的一些康养景观被闲置,导致旅游模式与康养服务无法深度融合,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
康养旅游产业建设工作的落实,既要对当地已有的生态资源有效运用,又要凸显康养旅游自身的文化特色,尤其要在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医、中华传统武术等相关文化元素。但近年来,在各个地区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中,商业痕迹过于明显,缺乏地区自身康养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无法体现出对当地传承千年的民俗、手工技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应用。很多康养旅游景观设计只凸显了科技手段,盲目跟从潮流,缺乏自身文化特色,也无法恰当延伸。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原则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因此,加快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成为农村康养工作实施的重要部分。在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中要遵循有效的原则。
(一)文化融入
农村地区康养旅游景观的设计要对地区现状进行充分调研,找到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有效方向,真正地将农村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自然资源有效应用,实现以康养为主、旅游为辅的景观设计目标。将良好的人文环境配上文化康养特色景观设计,避免景观设计单一。同时,康养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对当地居民起到有效的熏陶引领作用,可提升公众综合素质,增强居民幸福感,让当地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魅力。另外,要让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更具体,推进乡村康养、旅游、休闲、研学等各类活动一体化落实,充分体现康养旅游的规模化建设。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化,故以乡土文化为依托,凸显康养旅游资源的典范设计。这样既不会造成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单一化,又能将一些旅游亮点有效突出,推进智慧乡村康养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二)以人为本
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不仅要突出乡村的自然环境特色,还要重视以人为本,真正地让游客置身其中,身心得到放松。首先,要综合考虑设施布局与空间配置,为游客提供优美、舒适且安静的乡村旅游环境。通过自然的色彩搭配,如稻田画中植被的装饰性应用,营造出愉悦的乡村文化氛围。其次,要结合现代人康养的需求,体现出人文特色,将乡村的自然资源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确保乡村景观设计的不重复,让游客能够在身体、心灵、思想等多方面产生共鸣。最后,将温泉、健身房、养生馆等中具有特色的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将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全面兼顾,并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让游客在运动、饮食、休息、精神调节等多方面充分体验,推进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综合功能开发,给予游客更多的人文关怀,实现一景一物温润身心。
(三)生态自然
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旅游景观设计要体现生态自然的特点。首先,对本土化的一些景观进行有效设计,实现民俗风情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并通过景观设计的一些转移手法传播乡村文化,彰显农村景观康养理念,引起游客对环保与发展的重视。其次,通过一些节能环保设施的应用,让游客享受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并用当地的一些自然资源,如天然的植被或动植物相关产品来开展康养服务工作。再次,通过康养生态景观的综合化设计,有效保护旅游环境,体现乡村风光、自然风景,实现乡村康养旅游服务可持续发展。最后,结合乡村自然环境,构造多条康养旅游线路,将自然观光、旅游体验、康养服务有机结合,提供特色康养产品的同时,实现对乡村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将山林、步道、水岸、田园等景观紧密融合,打造出曲径通幽的康养世外桃源。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的策略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当前各地魅力乡村建设遍地开花,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也要与时俱进,将乡土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与乡村文化有机结合。通过践行更加适宜乡土发展的理念,推进乡村景观的综合设计,带领乡村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重视发掘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康养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对于乡村康养景观设计,首先,要对乡土资源、乡土材料、乡土文化进行有效挖掘,确定乡村康养景观设计规划的总体方向。其次,要凸显乡村自身特色,对村内的村居风貌、传统文化以及田园风光有效挖掘,彰显当地的农耕文化,同时体现康养中心的特点,将科学养生理念恰当融入其中。最后,为了有效吸引游客的关注,可以应用现代表现手法,对一些材料进行创意加工,如麦秆画、扎染技艺、折纸艺术等,都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方式有效展示,促进乡土康养旅游景观的流动化宣传。通过优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以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乡土康养记忆等,彰显乡村康养景观设计的独特魅力,促进特色康养理念有效传播,实现对乡土自身文化的发掘与传承。
(二)重视乡土景观改造,实现环境有效升级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康养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康养一体,对乡土材料进行充分应用,尤其是当前康养景观,不仅要面向养老群体,还要着眼于每天面对工作、生活压力的城市白领。因此,要推进多元化康养景观的全面打造,增强康养服务的普适性,将亲子游、田间漫步、职场团建、乡村骑行有机结合,对乡土环境进行综合化改造。首先,对于乡村本身的砖瓦墙,通过更加新颖的景观设计思路,实现植物、建筑与自然有机融合。乡村道路可以通过多种堆砌方式,将色彩与线条紧密结合,让乡土环境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使乡村硬件设施进一步美化的同时,体现出乡村康养环境的绿色与诗意。其次,将乡村丰富的食材、植物色彩充分展示,不仅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还能让乡村康养环境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再次,要关注一些自然环境因素,尤其是乡村原有的山体、水体、植被等,都要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实现对材料特性的艺术化装点,让乡土气息与艺术设计深度融合,进而彰显乡村康养旅游景观的文化魅力。最后,为避免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中对其他地区民宿景观的机械照抄,可以与现代人喜爱的瑜伽、太极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区域划分、功能升级,真正地将旅游、康养、放松、互动结合起来,实现环境有效升级。
(三)打造知名品牌,全面展开智慧康养模式
针对当前乡村康养景观同质化问题的突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景观设计要坚持生态康养、文化康养、特色康养全方位推进,并形成核心产业。让康养旅游体现出亮点,通过智慧康养模式,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乡村康养的品质。与此同时,游客会自发地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分享,能实现用户口碑相传,促进核心产业圈进一步扩大,让游客自身获得满意体验的同时,将信息传递给他们周边的朋友,由此可以形成乡村康养旅游的良性循环。另外,可以结合游客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自身需求,通过智慧化手段设计康养旅游路线,将乡村康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乡村康养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总之,乡村地区康养旅游景观的设计,要以营造优美、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探讨优秀景观设计的可行性方案,重视对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并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乡村康养旅游景观的打造,促进公众身心健康,刺激农村经济发展,推动高质量景观设计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庞卫花,王海龙,赵小麒.乡村振兴战略下陇南康养旅游符号构建研究[J].南方农机,2023(17):101-104.
[2]余紫燕,唐莉英.康养理念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施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2(9):74-76.
[3]胡忠豪,谷劲卓,郭超.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鄉村康养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2(17):118-120.
[4]李志霞,冯维贺.乡村振兴视域下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西部旅游,2022(15):18-20.
[5]李姣琦.发展乡村康养旅游助推辽宁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7.
作者简介:
吴明涛,硕士,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