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化理念下洛阳老工业住宅区改造设计研究

2023-12-08 17:29梁雅明朱徐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

梁雅明 朱徐迪

摘 要:围绕工业文化理念下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的改造设计展开研究,通过对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工业文化与环境设计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以工业文化为核心的设计思路。结合当代环境设计的理念,对洛阳老工业住宅区进行创新性设计,旨在通过对工业文化的挖掘和应用,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现代特色的工业住宅区,提升住宅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关键词:工业文化;老工业住宅区;环境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居民开始重新关注物质、产业、科技的进步,与之相关的工业历史也被拉回到大众视野之中,老厂房带着新文化、新生活方式回归城市公共生活。工业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狭义的工业文化是指工业与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文化,它与工业活动紧密联系,是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广义的工业文化是指工业革命过程中,诞生的物质、文化、精神产物。老工业住宅区的改造设计,可在保留原先特有的工业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进行空间的改造设计,达到“以旧换新”。

一、老工业住宅区的价值内涵

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老工业职工住宅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工业美学价值及社会价值。作为一种工业发展的产物,它承载着那段淳朴又真实的历史。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工业相关的建筑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为培育社会文化的基础,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好地保护这些工业历史遗迹,发掘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城市景观更为丰富。对重要的工业历史遗迹而言,传承就是保护。

老工业住宅区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景观设计中。与普通的景观设计不同,老工业住宅区建筑与景观的搭配设计丰富且有层次感。老工业住宅区建筑体现了城市的肌理,展示了城市文化,在工业模式中创造了富有美感的空间规划。无论是其中的机械美学、结构美学还是设计美学,都是艺术的体现。

老工业住宅区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建成的,其背后隐含的工业文化以及历史记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情感支撑,是无数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的工人们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是无法抹去的。这种带有特殊情感的记忆加强了人与场地之间的联系,同时强化了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的工业文化理念

洛阳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具有独特的工业文化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钢铁文化为核心的工业文化理念。洛阳曾经是全国有名的钢铁基地,钢铁文化是该城市的核心工业文化。这种文化理念体现在城市的建筑、雕塑、标志等多个方面,比如工业遗址公园内的钢铁遗址和雕塑、城市中的钢铁主题标志和广告牌等。

第二,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工业文化理念。洛阳老工业住宅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充分保留和利用工业遗产和文化资源,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對未来的投资。

第三,创新与转型的工业文化理念。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洛阳老工业住宅区也在进行着转型和创新。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第四,社区参与城市更新的工业文化理念。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的环境设计注重社区参与和自治,通过与居民的参与和互动,不断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品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三、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的现状

(一)历史沿革

洛阳老工业基地是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区以北的一片老旧工业区域,该区域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一五”时期,其中包括纺织、机械、化工等厂房以及相应的职工住宅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一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渐衰退,许多老厂房、老住宅区逐渐破败老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洛阳老工业住宅区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社会各界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环境治理和更新改造,使这一地区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同时,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的历史文化和工业遗产也逐渐受到重视,被视为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的遗产。

(二)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现存问题

1.建设年代久远导致居住体验较差

“一五”时期,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的建设主要参考苏联的建筑模式,为单元式住宅,户型大多数为矩形或者L形,标准化建造和模块化零件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也为施工提高了便利性。然而,由于两国的气候差异较大,所以按照苏联模式建造出来的住宅,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苏联气候寒冷,需要足够厚的墙体才能御寒,但是50 cm的墙厚对于我国的气候以及建房标准来说,标准过高。同时,与当时国内人均4 ㎡相比,苏联人均9 ㎡的建筑标准,导致后期空间浪费较大,客厅被当作卧室使用,一个房间住2—3个人,卫生间和厨房也沦为公用,不仅丧失了基本的私密性,也给住户带来很大的不便。

早期交通工具不发达,人们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摩托车。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洛阳老工业住宅区内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导致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一五”时期,洛阳涧西工业区发展迅速,吸引来不少青壮年以及知识分子落户洛阳,由于老年人比例较小,基础设施缺乏适老性的考虑。随着时间的发展,涧西区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活动空间匮乏现象日益明显,导致许多老年人自备桌椅在停车场空地以及人行道附近乘凉或娱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城市中心转移导致住宅区活力缺失

“一五”时期,洛阳涧西工业区发展迅速,吸引来不少青壮年以及知识分子落户洛阳。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洛阳市中心南移,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市中心一起南移,导致老工业住宅区滞留了一大批中老年人,这些人多为大工厂在职或退休员工。由于洛阳老工业住宅区建设年代较早,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环境逐渐恶化,加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除了原住民外,很难吸引外来的年轻人居住,缺少新鲜活力的注入,形成恶性循环。

3.后期维护不利导致历史风貌受损

洛阳老工业住宅区建筑材质以清水砖为主,墙身的细节设计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风雨洗礼了几十年的建筑外立面细节被破坏,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后期的立面粉刷,只是统一了颜色,并未充分彰显其特色。天然气、空调的普及,导致没有提前预留管道位置的老工业住宅区只能将管道及空调外机装在建筑外立面,严重影响了原有的立面节奏。

四、城市更新对老工业住宅区保护与环境设计的

积极影响

回顾我国城市社区级更新的发展史,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80年代,单位、个体以分散拆迁改造为主要的住房改造形式;20世纪80年代—21世纪10年代中期,政府和市场推动下大规模的危房改造为住宅改造的主要形式;21世纪10年代中后期至今,以多主体参与的综合改造推进为社区更新的主要形式。针对不同阶段城市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改造的重点从单体建筑的改造,到集群、社区内空间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再到街区整体规划下居住环境的综合改善。

(一)实例一:南昌洪都老工业居住社区改造实践

洪都,曾经是江西南昌人的光荣和梦想,代表了南昌的城市记忆,甚至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记忆。洪都老工业住宅区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处于长期无人管理的状态,住宅区现状破败不堪。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参与南昌市青云谱区的城市更新工作。系统规划上,结合洪都的文化背景,形成“三带三轴”的总体规划理念。通过三个带状功能区连接社区与城市、记忆与现在、工业与生活;通过景观植入,形成三条树形景观轴线,连接各个功能区,成为空间组织的灵魂。表现形式上,运用自由变化的曲线打破原有住宅区呆板的社区形象,强化空间的生命力。空间布局上,从均好性出发,绿化、停车等比分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依托共识、共益、共商、共担、共建和共治的“六共行动”,对洪都老工业居住社区进行提升改造。

(二)实例二:叁伍壹壹TFEP

叁伍壹壹TFEP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昆明路与民洁路附近,原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一一工厂,曾是中国最大的毛巾厂,为军需工业以及陕西改革開放初期出口创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设计团队以“复兴”与“再生”为目的,将园区定义为“新型社区中心”。改造过程最大限度地保留园区内原有建筑与恰到好处的绿植等空间特色。空间改造上,保留了原工厂低密苏式厂房、工业遗迹、10米挑高中庭;表现形式上,提取了“线”的元素,延续原厂房的工业文化,将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机器设备改造成艺术装置;空间流线上,用平台和连廊将新建筑与旧厂房连通,打通了流线,也缩短了流线,游客在新旧建筑自由穿梭,体会新旧之间不同的情感体验。

五、工业文化理念下的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环境设计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延续空间格局

老工业住宅区有着长期发展形成的独特工业文化及历史风貌,因此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要在传承工业文化、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提升住宅区的生活品质,激发住宅区活力。

洛阳老工业住宅区的居民绝大多数为工厂退休工人,有稳定的社会关系,而且住宅区居民长时间居住在一起,有固定的邻里关系。同时,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该住宅区内独居老人或者老年夫妻占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心理上也会出现孤独感增强、归属感与安全感缺失等情感体现。因此,延续住宅区的空间格局,让住户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

(二)优化交通流线,保障舒适出行

停车位的稀缺、人车混行,导致居民出行困难,且有安全隐患。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将社区内部道路合理规划,进行分级处理,设计成单向行驶的环形道路,合理规划停车位;抬高人行道,满足居民日常步行锻炼需求,保障居民日常锻炼的安全性;对外来车辆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行人顺利出行。

(三)打造立体绿化,增加景观层次

清理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和侵占绿地、道路的违法建筑,通过采取立体绿化、增加景观层次、鼓励居民参与小区绿地建设等方法,精细改造小区绿地景观。通过多种植被的丰富配置和亲密共生,营造出充满生命力的宜人生态人居环境。例如:在色彩上,四季有花,夏天清雅,冬季鲜艳;在香味上,选择梅花、紫薇、桂花等清香类植物;景观小品方面,设置贴合工业文化主题的情景化小品;层次上,高树种植在高点上,中层尽量用小乔木或者球状灌木代替片植灌木,下层种植耐阴的草本植物搭配低矮花类植物。

(四)组合便民设施,优化设施空间

便民设施的完善是改善老工业住宅区环境的重点之一,围绕居民需求进行功能分区的布局优化以及景观规划。例如:在解决晾晒问题方面,合理利用公共空地,打造集中晾晒区,让居民们“被”感温暖;在住宅区增设标识系统,包括建筑物业类标识、公共设施设备类标识、道路交通指示类标识、公益宣传类标识等;针对休闲活动类设施缺乏的问题,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配置不同的休闲活动设施,如在安静休闲类空间可设置读书亭以及晨练场地,在活动空间,可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根据住宅区内年龄层次的差异,打造全龄化活动空间,设计中,采用树池+座椅的方式,既对空间环境起到美化作用,也方便老人照看孩子。

六、结语

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以工业为主的城市以及功能区逐渐完成历史使命,遗留下来的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工业文化。它反映出一座城市在工业时代的辉煌,延续着几代人对城市的情怀,同时也赋予了城市新的生命力。在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工业遗迹的保护与创新,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晖,谭刚毅.旧城新“院”:集体记忆下的健康社区养老模式与空间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2]张佳丽,刘杨,刘玉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3]张郢娴.基于居民需求导向的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途径探索[J].现代园艺,2022(19):118-120.

[4]刘佳燕,邓翔宇,霍晓卫,等.走向可持续社区更新:南昌洪都老工业居住社区改造实践[J].装饰,2021(11):20-25.

[5]赵昱勋.基于工业文化理念下的工业遗产建筑环境设计应用研究[J].居舍,2021(16):108-109.

[6]金锋淑,高峰,李岩.老城区更新中的工业文化重塑[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8:61.

作者简介:

梁雅明,硕士,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朱徐迪,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课程中线型要素的形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舒适气氛的营造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