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视角下“针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及实践

2023-12-07 02:37:00张泽军张伍连梁建芳
纺织科技进展 2023年11期
关键词:针织育人思政

李 华,张泽军,张伍连,梁建芳

(1.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2.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逻辑,深化新时代课程思政价值观教育意蕴,培养立足民族、面向世界、具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针织学”课程知识体系在我院(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针织方向)人才培养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建设为支撑和基础,在对思政教育融入“针织学”课程学理阐释的基础上,明确了“明晰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精神资源赋能、开发教学实践创新设计、设置考核内容和建立评价体系”的课程持续改革思路,为实现纺织强国、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1 思政教育融入“针织学”课程的价值属性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载体,从概念、理论、结构、设备、工艺5方面深挖“针织学”课程思政元素与价值内涵,紧扣信、思、创、劳和可持续全面发展,不断强化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形成有形灌输与润物无声相统一。教学中习惯于“授业、解惑”,传授专业知识,精于职业的工具性,除此以外,更应注重“传道”,增强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课程中强调实训与创新,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其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社会性,顺应时代和社会思潮,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形成价值相统一、发展相结合的新格局。

2 思政教育融入“针织学”课程的立体化、多维度育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赋予的时代重任和神圣职责,是贯彻教育新发展理念的根本遵循,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针织学”是涵盖工程理论、先进技术应用、产品创新开发的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逐步使学生道德水准、价值判断、认知能力相一致。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得课程传授学术性、技术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功能更加完善,实现学科知识点与社会、国家、民族、文化等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促使探究与思维、态度与精神、知识与能力科学本质的生成,形成科学育人的有效形态。全程、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塑造、实践认识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为一体,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全面育人质量观。通过显性的学科教育与隐性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实现端正趋向、造就通才的全面育人目标。

3 “针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关系

在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针织学”课程紧密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将体现社会发展的价值理性需求和工具理性需求相结合,以“知识-技术”为基础,“能力”为中心,“理念-价值-素养”为目标,通过教师情怀、课程资源和课堂设计3个维度的要素,实现专技与思政内容精准把握、载体和组织精心设计、全方位评价的教学设计体系,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体现“针织学”课程思政创新的价值回归,形成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塑造、实践认识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为一体,努力培养针织行业的“现代工匠”。

4 “针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4.1 明晰课程定位,确立建设目标

“针织学”作为纺织工程专业门类大平台下纺织基础系列的一门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是宽口径大纺织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教授针织基本概念、智能制造设备、组织结构及创新设计方法、针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与新应用等内容。

“针织学”课程思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职业精神、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系统设计“针织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包括(见图1):理想信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职业精神与素养——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科学思维——严密的逻辑性,辩证的分析及理论实践的结合;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决心、与时俱进、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环保意识的形成,人文资源的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图1 “针织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4.2 课程内容重塑,精神资源赋能

“针织学”课程依据理论-实践的逻辑关系,进行课程内容优化,重构形成概述、理论、结构、设备、工艺5部分专业内容。以培养针织人才所需专业知识与技能为逻辑起点,根据项目和任务设置挖掘思政元素。具体实施包括(见图2):针织概述项目中,讲授我国针织行业的发展和成就,针织技术在国家航空航天重大战略项目“天宫一号”“北斗”中的自主研发及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科学创新精神、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纺织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圈及工作原理项目中,通过基本组织编织时观察成圈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集圈、提花等变化组织,根据本源推导变化,发现本质规律与变化规律。织物结构项目中,引入超细旦功能性材料在纬编织物中的应用、单向导湿整理、开发吸湿排汗运动面料等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利用全成形编织工艺开发运动鞋、护膝、毛衫等产品,做到原料零浪费、缩短生产流程、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全成形低碳环保技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践行“双碳”目标,勇挑时代重担;引入送纱量等动态参数案例,需要精准设计与控制,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针织设备与制造项目中,引入轴向经编机从技术引进、技术吸收、技术创新逐步走向国际领先的案例,做到正视差距,奋发创新,激发爱国情怀;讲授送纱工艺、牵拉卷曲与织物质量的重要关系,渗透精益求精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编织工艺及参数项目中,讲授衬垫、毛圈、长毛绒等纬编绒类组织产品开发与生态环保理念,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图2 “针织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4.3 开发思政载体,设计教学方法

“针织学”课程的显性专业知识和隐性思政教育融合,需要以优秀案例、名人典故、现代化教育手段、网络平台等教学场景和教学活动作为载体,以思政载体作为桥梁,使得思政教育隐形嵌入和渗透,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塑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功效和作用。

“针织学”课堂设计采用自然设计模式,兼顾目标和过程,提出“立德树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课程目标,综合考虑不同的价值取向,在过程中不断深思和持续反省,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塑造、实践认识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3个层面协同作用,凝练形成针织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素养(见图3)。根据重塑的课程内容,结合专业特点,采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实践[1]。针对思政内容的融入,课程中通过拓展多元化场景、多种教学活动、思考与内化、批判求证、实践创新等多种方式,采用协作讨论、言传身教、讲授、探索研究、内化领悟等多元化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科学探索、协调优化和应变、科学规划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图3 “针织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

4.4 设置考核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针织学”课程的考核内容既要吸取课程、教学、德育、学业等有益因子,还要兼顾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从知识、思想和能力3个层面有效反映学生思政素养的成长性。基于学生、教学、课程视角,考虑课程思政评价的综合性和整体发展的增值性,引入学生、教师、专家多个主体[2],考核内容涵盖“专技与思政知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5个方面,形成互相促进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实现“1+1>2”的增值效用。

“针织学”课程思政评价分为常态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个部分。常态性评价为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反馈20%+课程作业20%,合计40%),阶段性评价为期中成绩(学生自评10%+同伴互评20%,合计30%),总结性评价为期末成绩(创新设计10%,课程考核测试20%,合计30%)。评价重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包含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角度的认知与把握情况、理想信念发展情况、运用发展情况,是一种全面、客观、科学的方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针织学”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思想引导、道德涵育和价值引领的效用。

5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理论创新,是课程育人的观念革新,是专业课塑造价值的鲜明阐释,对学生身心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针织学”课程思政从家国情怀、科学思维、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观5个维度贯穿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感受、认同、验证、升华,铸就理想信念,从而形成具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辩证思维、追求卓越、创新动力等特质的时代新人。综上所述,“针织学”课程通过显性专业教育和隐性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形成知识导向和价值导向的融合,促进课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使得课程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针织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好日子(2021年10期)2021-12-02 07:17:1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