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监控量测与顶管沉降变形预测

2023-12-07 03:56钱蔚然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3年6期
关键词:顶管号线监测点

钱蔚然

摘要:在明确具体项目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和既有1号线的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布置监测点,对监测点沉降值计算,完成对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引入BP神经网络,确定输入层、输出层和隐藏层参数,通过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实现对顶管沉降变形的预测。

关键词:地铁盾构;隧道下穿;矩形;顶管;神经网络

0   引言

随着各地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海绵城市开发工作的逐步完善,各地的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在城市中,盾构隧道、顶管隧道能高效、合理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基础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多处于复杂环境中,因此项目施工通常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

地铁隧道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地表和地下的建筑物,为规范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有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叶庆[1]等在开展研究后,明确了预留出入口会对隧道结构造成影响,并从远期预留口着手进行了试验。张轩煜[2]等在开展研究后,引进了随机场理论,以某顶管隧道工程项目为例,对此类工程项目在施工时的地表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为控制施工中的表面构筑物变形提供支持。程斌[3]从顶管隧道施工入手,以某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为例,对其全断面渣土施工技术的优化与改良进行了分析,为完善、优化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提供帮助。

在新建地铁盾构下穿顶管隧道时,矩形顶管隧道结构将呈现出许多特殊的受力和变形特征。一旦在施工中出现洞室设计、施工不合理,不仅会对工程带来过大的附加内力与变形,还会对洞室及地下各类管道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会破坏洞室、岩层间的平衡,使洞室底部应力解除、支护条件减弱,从而引发洞室排水系统失效,进而引发连锁性的结构破坏。为解决此方面问题,需要规范地铁盾构隧道工程项目的施工。本文以博览中心站-燕庄站隧道工程项目为例,开展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顶管沉降变形预测。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的工程項目为地铁隧道施工项目,该项目建设区间为博览中心站燕庄站,正线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项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博燕区间隧道左线,距1号线燕庄站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平面最近距离为1.29m,距1号线燕庄站车站主体结构平面最近距离为2.36m。区间隧道左线,距燕庄站2号风亭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平面最近距离为9.24m,距燕庄站2号风亭结构平面最近距离为10.24m。

1.2   水文地质条件

区间下穿1号线区间位置自上而下分为8个工程地质单元层,6号线隧道掘进地层主要为2-51细砂层,既有一号线隧道区间位于粉质黏土、细砂中。地质断面如图1所示。

1.3   既有1号线调查情况

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全日运营17h。对既有1号线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既有1号线的概况与运营时刻表进行分析。既有1号线概况见表1。既有1号线运营时刻表见表2。

通过对现场的勘查发现,车站上行线大里程端盾构井侧墙有1处渗漏水,整体情况较好。下行线道床以及底板侧墙交界处有多处渗漏水情况。车站结构无混凝土掉块、钢筋外露及锈蚀、孔洞、疏松等问题。车站道床为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整体性较好,未发现道床脱空问题,但车站端头存在整体下沉情况。区间隧道左右线侧壁及管片接缝处有渗漏水。

为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规范性,施工前对下穿一号线隧道周边情况进行分析。下穿一号线隧道范围内,地面为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地面为既有的市政道路。下穿范围内存在直径800mm的混凝土污水管线,沿着金水路东西方向敷设,埋深为3.9m。鉴于此,施工前应明确区间磨桩施工以及后期运营阶段,在地面增设现场标志,并加强对该区域现场巡查,以防止地面出现大量堆载等不良问题。

2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2.1   监测点布置

在车站结构侧墙处布设车站结构竖向位移监测点,主要影响区按5m间距布设,次要影响区按10m间距布设。监测点布设在区间车站结构上,埋设专用监测点位。点位埋设要牢固,利于长期保存,且不能影响列车运行。附属结构竖向位移监测点,在附属出入口通道结构拐角处地板上布设[4]。将监测点布设在整个车站结构上,将测点布设在与车站结构侧墙距离50cm的位置上[5]。监测点布置结构如图2所示。

2.2   主要观测技术指标即要求

根据地铁地下通道的位置特殊性,利用几何水准测量法,对车站结构的垂直位移和差异变形进行监控,对现场观测的数据进行记录[6]。对各个监测点的观测,需要以表4中记录的主要观测技术指标为标准。

2.3   监测原则

在使用封闭水准线的情况下,只能进行一条直线的观测。而在使用附和水准线的情况下,则需要做一次来回的监测,然后再使用两个观测高差的中间值来调整[7]。

监测要点如下:对所用的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如果观测结果出现异常,则要及时检查和纠正。在监测过程中,要确保监测环境和图像质量。在监测之前,必须对记录文件中的每一个控制偏差参数进行准确地设置,监测完毕后,必须在现场对其封闭或附加偏差情况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测量。在进行高程测量时,必须符合各种有关的技术条件。采用严格的平差法,调整后的数据精度要达到0.1mm。根据变形观测站各阶段的高度,计算出各个阶段垂直位移量、各个阶段的变形率以及累积的垂直位移量。

2.4   监测站点稳定性分析

以稳定的参考站点为基础进行监测站点的稳定性分析。将相邻两个时间段的观测值的变化与最大观测值(中间误差的两倍)进行对比,如果观测值的变化低于最大观测值,则可视为该时间段的观测值没有变化,或者变化不明显。对于多个时期的形变数据,如果相邻时期的形变很小,但是在多个时期内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就应该被认为是发生了变化。

假设基点为已知高程,结合测得的各个测点的高差,经过严密平差后得到各个测点的高程,再将其与前次测量得到的高程作差得到该监测点的沉降值,其公式为:

△h=Hn-Hn-1               (1)

式中:△h代表测点沉降值;Hn代表某一测点n的高程;Hn-1表示迁移测点n-1的高程。

此外,还可以采用回归分析等数学计算的方法,来对监测点的变形规律进行预测。可以使用ANSYS等有限差分软件,来对重点部位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地质情况、结构设计形式、施工进度等因素相结合,来对其进行对比。

3   顶管沉降变形预测

在对顶管沉降变形预测时,引入BP神经网络,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神经元的数量。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使它具备了非线性映射的能力,加入隐藏层有利于改善模型的精度,降低误差,提高建模效率,但同时也会增大网络的复杂度[8]。

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相同训练次数下,两个隐蔽层分别为1和2,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小。但如果隐藏层是1,则增加一个隐藏层并不会使网络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对此可以增加一个隐藏层。对于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而言,其节点数量可以依据下述公式得出:

式中:n1代表隐藏层的节点数量。n代表输入层的节点数量。m代表输出层的节点数量。c代表常数,取值在0~10范围内。除此之外,n1还应当满足下式條件:

n13=log2 n                 (3)

当输入值不同,且不同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时,神经网络的收敛率就会降低,运算时间就会变长。为了提高效率,并进一步消除误差,可使用数据归一化来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以使它们都在(0,1)之间,从而消除各个维度数据之间的巨大等级差距。在预测前,按照表5中记录的内容,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按照表5中的内容完成对BP神经网络的训练后,可利用下述公式中的相关系数,实现对预测模型拟合程度的描述:

式中:r代表相关系数,xi代表实际测量值,yi代表预测结果,xa代表实际测量均值,ya代表预测均值。然后将相关系数最高结果对应的模型输出,作为最终的顶管沉降变形预测结果。

4   结束语

本文以博览中心站-燕庄站隧道工程项目为例,开展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顶管沉降变形预测。通过对现场施工的监测布置、沉降变形预测研究,为工程项目的规范化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为进一步实现对此类项目施工的规范化处理,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待下穿1号线出入口的监测。如沉降(或隆起)值过大,应及时调整盾构参数。盾构下穿1号线出入口时,要提前与地铁公司运营分公司联系,将B出入口进行临时关闭。施工中要注意对盾构机姿态进行控制,保证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减小盾构施工的扰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需求,提高浆液质量,确保浆液流动性和初凝强度等符合规范。

参考文献

[1] 叶庆. 远期预留出入口施工对浅埋顶管隧道影响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2):139-141.

[2] 张轩煜,施成华,孙晓贺,等.基于随机场理论的顶管隧道施工地表变形特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4(6):2174-2189.

[3] 程斌,陈治.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全断面渣土改良施工技术[J].建材世界,2023,44(3):147-150.

[4] 佘芳涛,吴征奇,周伟踪,等.考虑关键施工参数的矩形顶管隧道围岩变形控制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22,44(S1):247-253.

[5] 耿英宸,张昊然.土压平衡顶管隧道邻近房屋施工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22,20(6):61-64+51.

[6] 蒋凯,黄林冲,梁禹.长距离曲线顶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力学行为特征[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1,18(11):2963-2970.

[7] 杨朝帅,邹翀,潘岳.大断面矩形小净距顶管隧道群施工地层变形规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19(5):111-117.

[8] 卞荣,龙月,贺雷,等.桩基施工对邻近顶管隧道的扰动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8):7551-7557.

猜你喜欢
顶管号线监测点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球墨铸铁顶管喷敷工艺探讨
长距离PCCP顶管的设计和应用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国内首例深覆土沙漠顶管工程应用青龙管业DN3000mm顶管
大连轻轨3号线发生脱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