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丽(北京市通州区 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痹证这一病症,主要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导致经脉痹阻,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患有痹证的人会伴有肌肉与筋骨及其关节的酸痛和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且灼热等症状。从现代医学上看,痹证相当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然而,从中医学角度上看,对痹证患者给予辨病论治,部分效果并不理想。本人认为,除上述病机之外,痹证的病机还应该包括“肾虚血瘀”,患者正气不足,营血虚弱,脏腑阴阳虚衰,卫外功能降低,其病邪乘虚而入,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凝滞,以至病邪阻于脉络,病及于肾。肾虚为痹证基本病理特征,血瘀为痹证发生发展的必然阶段,故而补肾活血可用于中医药防治痹证。鉴于此,本文从肾虚血淤这一观点入手,详细分析痹证与其关系,以此证实肾虚血淤论治痹证的重要价值。
在《素问·痹论》中,首次提出痹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而《内经》中,也曾对痹证的发病过程作出描述,将其归为人体的卫气营血较为虚弱,导致抗病能力的降低,此时防风寒湿邪进入体内,五体痹所致日久不愈,若反复感染湿邪,会造成五脏痹,不仅对正气有所损伤,还会形成恶性病理循环。因此,痹证的早期发病,主要由于卫外功能的下降所致,为病邪提供可乘之机。
然而,肾是人体的全身气血阴阳根本,若肾阳不足,便会导致卫外不固。当风寒湿热等病邪侵袭人体后,体内的脏腑开始阴阳虚衰,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肾阴不足、肾阳不足。简单概述为久病及肾,所以痹证基本病理在于肾虚,更是痹证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几年,经过临床的大量研究发现,痹证患者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与肾虚证症状积分呈现反比,这足以说明肾虚与骨平衡之间存在某种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认为,之所以出现肾虚,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对骨代谢形成的一定调节,包含血清骨保护素、血清碱性磷酸酶等,进而逐渐并缓慢地出现痹证,且随之进展。因此说痹症发病的机理在于肾虚。
《诸病源候论》曾有记载:“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肾脏中藏有精气,精气可生骨髓,骨髓可生血液,血液又能够滋养骨骼。肾虚患者极易发生瘀堵,故而肾虚者必有血瘀。简单来说,不论是肾阳亏虚还是肾阴亏虚,皆可出现致淤这一状况。其中,肾阴亏虚者,主要因津液不足所致其脉络的亏虚,血管内可流动的血容量较少,血黏稠度大大提升,血流速度降低,进而导致血液停滞于脉络;肾阳虚患者则是因为肌体失于温煦,脉络发生瘀阻,进而导致血液流通不顺畅。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人体骨骼系统上的血瘀,能够对骨小梁内的微循环造成障碍。这样一来,便不能继续为细胞、组织之间的营养物质的有效交换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破坏骨组织原有的正常理化环境,进而影响患者关节的活动度,最后会造成痹症。
临床药理学发现,补肾中药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对免疫系统、内分泌功能及其骨组织起到一定的调节效果,同时其中的淫羊藿总黄酮、骨碎补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柚皮苷、槲皮素、橙皮苷等不同的补肾中药,均可促进骨愈合。若患者肝肾同病,气血两损,通过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疗法,比如十全大补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取党参、独活、桑寄生、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地黄、杜仲、牛膝、茯苓、黄芪、白术、肉桂、甘草等中草药,若患者偏阴血虚,可加入左归丸;若患者偏阳虚,可加入右归丸;若患者关节疼痛严重,可加入木瓜、忍冬藤、虎杖、川乌、草乌等,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病症,发挥其补益肝肾、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的作用,从而对痹证的治疗可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膝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骨痹等范畴,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其病位在于筋骨,以肾阴肾阳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治疗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肾虚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根本,瘀血闭阻为发病关键,两者相互联系且互相影响,肾虚能够导致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五脏六腑及筋骨会缺乏血液濡养,造成功能障碍,久而久之导致脉道阻塞形成血瘀,进一步加重肾虚。故而膝骨关节炎为本虚标实之病,从肾虚血瘀论治,治则为补肾活血法。可用熟地黄、补骨脂、丹参、川芎、红花、独活、牛膝、杜仲、木香、枸杞子等,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骨、活血止痛之功效,可达到肾气旺盛、经络通畅的效果,有效地减轻症状,促进软骨细胞的代偿功能,平衡机体的肾虚状态,这便是补肾功能的主要体现,对于膝骨关节炎轻中度病情或者早期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将强直性脊柱炎归于痹证的范畴,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脊柱强直为特点的风湿性疾病。该病的发病部位在于腰骶部和脊背,其中腰骶部会出现不适感,如疼痛或僵硬,其韧带附着部炎症作为病理特征的改变。最开始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进展至骨突关节和脊柱关节,并在病情发展之下,关节及其附近随之出现较为明显的骨化倾向。与此同时,早期韧带、纤维环及椎间盘,还有骨膜、骨小梁,会被血管和纤维组织所侵犯,促使肉芽组织将其取代,最终造成整个关节遭受破坏,附近的骨质十分硬化,出现关节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
《素问·脉要精微论》针对这一病症曾有描述:“腰者肾之府,强调肾居腰之部位。”所以肾虚不足所致之痹或久痹,均反映腰府为病。因此说,从肾虚血淤上看,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其病机主要为肾精亏虚、督脉淤堵,发病根本在于肾虚,病理变化在于血瘀,肾虚是发病根本,血瘀为基本病理变化,故而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治疗痹证关键是补肾,使患者筋骨强壮。张仲景指出,肾元亏虚、复感外邪是产生痹证的主要因素,人体气血虚关节疼痛多数是因为肾阳或肾阴亏虚,需要补肾温阳。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讲到,将补肾药方运用到治疗痹证及腰痛中。腰背痛患者,通常是受到风寒、潮湿,肾气虚弱,从而导致痹证的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发展至腰膝,则属于冷痹、偏瘫。如果出现腰痛挛脚重痹症状,需要立即服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或给予补肾方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肾药物具有双重兼治功效,既可养精生髓壮骨,又能保证机体气血充盈,以此加强机体内各脏腑、器官的活动,从而为全身脏腑、器官及其大脑提供较为充足的营养补给,对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及免疫系统加以调节,最终达到机体的平衡。
从肾虚血瘀论治痹症,对痹证的诊治具有积极的意义,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使用补肾活血药物加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