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伶
摘 要:商洛花鼓戏是商洛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月亮光光》是商洛花鼓戏的成功大作,学习和借鉴商洛花鼓戏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为例,介绍了《月亮光光》的创作特点,分析研究了《月亮光光》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探索了其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提高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性、民族性,为民族声乐艺术注入新的力量。
关键词:《月亮光光》;民族声乐演唱;演唱技巧;表演方式
商洛地处陕西省东南部,与鄂豫两省交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地形以山地为主,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戏曲形式——商洛花鼓戏。商洛花鼓戏是商洛戏曲中最具特色的剧种,盛行于商洛地区。商洛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商州山窝窝,处处花鼓多”。“商洛花鼓传统唱腔音乐,由“筒子”“八岔”“小调”三种不同形式的腔调组成,各自又包括多种曲调。”[1]2006年,商洛花鼓戏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由冯国喜编剧,商洛市剧团上演的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先后斩获多个奖项,是一部成功的现代花鼓戏力作。该剧由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演绎了女主人公林怡芳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将自己的热血青春和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山区的感人故事,具有强烈的启发和励志作用。
一、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的创作特点
(一)打破上下句结构,形成四句腔结构
商洛花鼓戏音乐的曲式结构是上下两个规整的唱句,这种单一的曲式结构不利于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准确描述。《月亮光光》打破了上下对偶式曲式结构,形成了四句唱腔的曲式结构,把它运用到女主人公林怡芳表演的主要唱段中。这种流畅而完整的曲式结构对塑造主人公林怡芳的音乐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月亮光光》第三场,林怡芳思念哥哥的唱段就是由四句唱腔構成:“怡男哥哥好兄长,难道你却忘了小怡芳,历经苦难沧桑路,飓风阵阵哟狂呀飘飘落异乡。”剧中第五场林怡芳哭诉为父亲申冤的唱段也是由四句唱腔构成:“一封封申诉何处去,黄鹤杳渺去无踪哟,多少次期待成泡影,多少年的冤屈几时平。”
(二)选取民间音乐素材,提高花鼓戏音乐的表现力
在陕南民间丧葬仪式中,会请人来唱“孝歌”。“孝歌”是陕南民间丧礼的一种民间音乐文化,其旋律忧伤且悠长,很适合表达叙述性的内容。如《月亮光光》第一场林怡芳的唱段:“哥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秦岭的山里头,母女无靠难相守哇,跋山涉水把兄投。”这段运用了“孝歌”这种民间音乐素材,将女主人公林怡芳无奈、伤痛、揪心等多种悲伤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解决了男女演员同腔同调的难题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花鼓戏女性的角色都是由男性扮演,也就是男扮女装的形式,在演唱上男性扮演女性角色时采用假声唱法,所以在男女对唱时,不存在同腔同调给演唱技术带来的困难。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女演员加入花鼓戏表演队伍中,由女性扮演旦行。这样就产生了新的问题,男女演员在音区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当男女演员同腔同调演唱时,男演员觉得演唱很舒服,女演员会觉得声音过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当女演员觉得定调舒服的时候,男演员觉得过高,声音被卡在中间,无法让各自唱得自如。《月亮光光》不可避免地遇到男女演员同腔同调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该剧作了大胆尝试,将林怡芳的唱段安排在商调式的唱段里,把男演员的唱段安排在徵调式的范围内。这种方法让男女演员唱腔基本在一个调中展开,且不妨碍各自发挥,让全剧音乐和谐统一。
二、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对民族声乐演唱的
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起源于民族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音乐,民族声乐演唱是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演唱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歌唱艺术形式。”[2]好的民族声乐演唱要求歌唱者音色优美,吐字清晰,不仅要求演唱者掌握科学的演唱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最终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歌、舞、剧于一身,涵盖唱、念、做、打的一门综合艺术。商洛花鼓戏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其中商洛现代花鼓戏《月亮光光》十分著名。剧中人物演唱咬字清晰,行腔流畅自如,表演惟妙惟肖,值得民族声乐演唱者学习和借鉴。《月亮光光》的演唱与民族声乐演唱比较虽然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在基本气息的运用、发声的技能技巧以及舞台表现力等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习和借鉴《月亮光光》中的演唱特色和舞台表演,可以完善和丰富民族声乐理论,帮助和促进演唱者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演唱技能及舞台表现力。此外,我国民歌作品戏曲风格不断发展,如《醉了千古爱》《千古绝唱》《高山流水》等都被广为传唱,对商洛花鼓戏代表作之一《月亮光光》进行研究,有助于民族声乐演唱者举一反三,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演唱新型民族声乐作品。
三、《月亮光光》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一)咬字
民族声乐艺术借鉴了美声唱法的歌唱发声理论,例如“打开喉咙”的技能技巧,如果技巧掌握不当,很多民族声乐演唱者就不能较好地掌握力度,脖子肌肉紧张,咬字不清,导致演唱效果不佳。美声唱法诞生于意大利,意大利语的发音咬字与我国的发音咬字有很大的区别。意大利语的发音以五个元音为主,咬字的着力点靠后。中国的语言复杂多变,在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的演唱中,咬字普遍比较清晰,吐字较快。商洛花鼓戏的演唱特别注意字头,在演唱时字头不能犹豫。同样,我们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一样要做到字头快、准且适度用力。
(二)语言
《月亮光光》讲述了大学教授的女儿林怡芳为了寻找哥哥,流落在秦岭大山深处,她被善良的山民搭救,最后留在大山支教的故事。在几十年的山村教学生涯中,林怡芳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可以离开大山回到城市发展的机会,把自己的青春和爱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在演唱语言上,《月亮光光》基本采用了纯粹的商洛方言演唱,如“竹”普通话读“zhu”,在商洛方言中读“zou”,地域风格浓郁。地方方言的特色除了在语言发音上与普通话不同外,还表现在语气以及声调上的变化,地方方言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及韵味。我们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特别是地方民歌时,在语言上要下功夫,虽然在演唱语言上以普通话发音为主,但各个地方比较典型的方言发音特色要保留,这样才不失浓郁的地方色彩。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湖南民歌《洗菜心》,开头第一句“奴在绣房中绣(外)花绫哪”中的“奴”就应唱成“lou”而不是普通话读音“nu”。陕北民歌《赶牲灵》“你若是我的哥哥哟”中的“我”就应唱成“nge”,而不是普通话中的“wo”。想要把一首民族歌曲的地域风格和韵味把握准确,掌握好具有特色的方言发音很有必要。我国的地方方言丰富且特殊,演唱者要把这些富有特色的地方方言发音单独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做到自然、不生硬。
(三)润腔
润腔是商洛花鼓戏的一大特色,在《月亮光光》的演唱中,润腔处理随处可见。润腔处理指行腔中加入滑音、倚音、颤音等装饰音,有了这些装饰音的点缀,才能进一步丰富商洛花鼓戏的唱腔特点。《月亮光光》剧目一开始,先是出现人声“呀呼嗨”,“嗨”字用了颤音的润腔处理,营造出悠远的意境效果,勾勒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在陕南山区牛背梁。序幕中,孩子们唱的童谣“月亮爷光光,把牛要赶到梁上,放牛娃子烧香,给娃找个婆娘”,“光”字、“娃”字和“婆”字都运用了倚音的润腔技巧。在第一幕中,女主人公林怡芳流落在深山里,被善良的山民搭救醒来后,唱道“苦哀哀,泪纷纷”,其中最后一个“纷”字用了下滑音进行润腔处理。下滑音在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听众透过声音就能感受到林怡芳伤心、绝望的心情。如果不加下滑音进行演唱,直音处理不符合剧情所表达的情感,也失去了商洛花鼓戏的韵味。在《月亮光光》这部戏曲的演唱中,倚音的大量使用,是加强情感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在演唱中加了很多“哎”等叹词,如果不在叹词前加倚音进行辅助演唱,人物形象塑造就不会那么细腻,无法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月亮光光》的润腔处理对民族声乐的演唱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如行腔中的下滑音、倚音、波音、颤音等都可以应用于民族声乐当中。歌唱家陈笠笠在演唱《老鼠嫁女》中,就多次使用了花舌腔,“这不仅使整首歌曲充满民族气息,而且为歌曲增添了不少俏皮的意味,很符合歌曲意境的表达需要”[3]。在《山寨素描》《水姑娘》《山里的女人喊太阳》等民族声乐作品中也大量出现润腔的技巧,只有掌握了润腔的技法,才能把握住作品的风格特色,让作品充满神韵。
(四)舞台表演
商洛花鼓戏讲究运用“四功”(唱、念、做、打)和“五法”(手、眼、身、法、步)来塑造人物形象。《月亮光光》把“唱”“念”“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听觉盛宴。剧中女主人公林怡芳单纯、善良、知恩图报,然而在她的身上也存在着城里姑娘的“小弱点”,如胆小、爱哭、缺少自立能力,这些性格特点都通过林怡芳的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生动展现出来。在第一幕中,林怡芳晕死在山沟里被善良淳朴的山民抬回来后,看到一群不认识的山民唱“陌生世界陌生人,举目谁是亲”,她眼睛里饱含着泪水,接着带着哭腔反复呼喊“妈,妈……”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流落在大山深处的林怡芳受到了纯朴善良、多情重义的山民的影响,成长为“经得起风雨狂”“学就自坚强”的山村女教师。剧中葛乔根是个自私自利、滑稽狡黠、风趣幽默的人物形象。他帽子斜戴,时不时斜眼瞪眼,指手画脚的肢体动作,都将葛乔根自私自利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土根在剧中是一个诚实勤快、憨厚老实的山民形象。他喜欢怡芳,但又觉得自己配不上城市姑娘怡芳,十年来,他只是默默关心帮助着怡芳。这个人物形象也是通过土根中规中矩的肢体动作、憨厚诚恳的眼神展现出来的。
花鼓戏强调演唱和表演合二为一,用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情绪,对演员的一招一式乃至一个眼神都有严格的要求。表演时,演员不仅仅是演唱,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角色。而在当今的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追求声音的演唱方法等技术层面上,忽视了对歌曲内涵的把握以及对舞台表演力的展示。
民族声乐演唱者只有具备扎实的舞台表演基本功,才能更全面地展示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民族气质。舞台表演基本功需要借鉴商洛花鼓戏的“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主要从眼功、面部表情、肢體语言三方面进行训练。“声乐演唱者要充分意识到眼睛作为人类心灵窗户的重要性,加强舞台表演眼功训练,灵活运用眼神传递内心丰富情感,促进声乐作品演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4]演唱者要做到眼中有神,心中有物。眼神要随着作品内容以及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面部表情的运用尤为重要,通过面部表情演唱者可以向观众直观地传递开心、悲伤、愤怒等情绪。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作品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要求,同一首演唱作品在不同的唱段也会有情绪的变化,这都需要通过我们的面部表情来传达。肢体语言是最能展现民族声乐演唱者舞台表现力的一种方式。肢体语言能够充分表现出声乐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特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四、结 语
民族声乐演唱起源于民族民间声乐和地方戏曲音乐,商洛花鼓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本文对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中的咬字、语言、润腔以及舞台表演进行了深入分析,商洛花鼓戏演唱过程中运用到的演唱风格、润腔技巧、舞台表演方式都可以运用于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为提高民族声乐演唱的综合演唱效果提供可汲取的养分。通过借鉴商洛花鼓戏的演唱特色和技巧以及舞台表演方式,民族声乐演唱者能够更加形象地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地表达故事内容,更加准确地展现民族风格,从而达到更好的综合演唱效果。
(商洛学院)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研究”(项目编号:22SLWH08),本文系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靓颖.商洛花鼓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2] 张蜜.试论民族声乐演唱对湖南花鼓戏的借鉴[J].通俗歌曲,2014(5):79-80.
[3] 费靓靓.湖南花鼓戏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以部分景点唱段为例[J].乐府新声,2022(1):163-168.
[4] 陈璐.声乐演唱中的舞台表演训练研究[J].尚舞,2020(1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