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耀武
摘 要:戏曲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舞台艺术,集众多艺术形式于一身,在表演中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在漫漫发展过程中,戏曲舞台舞美服道逐渐趋于完善,并发展出特有的风格,具有重要的美学艺术属性。本文从美术、色彩、舞台实用这三个方面对戏曲中的舞台舞美服道特性做简单论述,拟为戏曲舞台舞美服道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戏曲;舞美;服道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清中叶,四大徽班进京后徽汉合流,京剧艺术体系逐步完备,反哺其他地方剧种。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戏曲艺术体系趋于完备,成熟的戏曲剧种有三百余种,二十世纪中叶,达到了戏曲艺术的顶峰。中国戏曲是一种以歌舞表演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舞台上的服装及道具则是视觉体现比较直观且占比较大的一部分,是戏曲艺术所属的一个艺术体系旁支,与戏曲艺术同源同宗,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属性。
以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剧为例,舞台舞美要求以圆非直,这是由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美学上发展而来,但又自成体系,戏曲的服装道具也在这一体系中,再加上道具的特殊性还要求舞台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美术、色彩、舞台实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美术方面来说,戏曲舞美服道与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共性,二者均表现为写意、夸张,求神而不在其形,求劲而不在其表。戏曲舞台舞美服道要的是劲头和神韵,舞台上一方面是写意的,另一方面也要求整体性。以京剧传统剧目《大英杰烈》为例,开头“开茶馆”一场三张桌,没有其他的语汇道具,在情景交代下,舞台就是茶馆,台上台下达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这与现实主义话剧所讲的“三一律”不同。在舞台的呈现上就更加天差地别了,话剧舞台的写实布景和各种辅助道具是为了辅助演员表演,但是在同样的场景下,道具放在戏曲舞台上就成了阻碍戏曲演员表演的障碍物,这就是两者艺术美学本质上的区别。
戏曲舞台上的服装道具,纹样多是各种“团”或“块”。简而言之就是人为画出一块区域,在区域内进行创作。在传统纹样中有龙团、凤团、花团等上千种图案,更有若干变式,但都是在“区域”的前提下,戏曲的服装道具都是在诸多限制之下进行创作。但是,这种限制并不完全是障碍性的限制,反之更像是一种保护壁垒,在诸多限制下,保护了戏曲美学的原汁原味并助推其美学体系不断发展,这样的发展才能使戏曲美学日趋完备。
其次,从色彩方面说,中国戏曲对色彩的把控相当严格,其基础是对“上五色”“下五色”的应用,用不同的色彩来展现不同的人物身份、性格,甚至是舞台地位。如黑色往往用于刚烈、火爆的角色,如《黄一刀》中的姚刚、《白良关》中的尉迟恭等,绿色往往用于忠正、威猛的角色,如《江东桥》的康茂才、《千里送京娘》中的赵匡胤等。再比如《玉堂春》“会审”中的“红蓝袍”即潘必正、刘秉义,都是颜色表现舞台地位的例子,潘必正台上着“红官衣”,刘秉义着“蓝官衣”,红色为重,蓝色为轻,以此来表现这两个同为老生角色的人物官职的不同,所以戏中两人的一些对话与行动让观众不会觉得跳脱与疑惑。二十世纪上半叶,京剧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色彩的使用也就更加丰富起来,在上下五色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丰富与整合,以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最具代表性。
中国戏曲对色彩的把握丰富了舞台表现力,出现了很多流派特色用颜色来表现人物,如前文所述的“蓝袍”刘秉义所穿的蓝官衣,逐步有了“海蓝”“二蓝”“品蓝”等,再如《龙凤呈祥》中乔玄所穿的“天青”“驼黄”等。另外,还有的是同样色系用不同轻重来表现不同的角色分量,这种应用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左色”。众所周知,关羽在戏曲舞台上的颜色基调是绿色,但因为“老爷戏”(关羽在戏曲班社中被尊稱为“老爷”,以关羽为主要角色的戏称为“老爷戏”)的特殊性,要求人物的分量要区别于其他角色,所以后来“老爷”用的蟒靠等都以左绿色为主。
最后,从舞台实用的特点来说,舞台上的舞美服道虽然具有中国传统美术的美学属性和艺术性,但归根究底,它还是辅助戏剧舞台呈现的工具,必须要有实用性。第一是服道的尺寸大小和重量,要适合演员在台上表演。如京剧《借东风》中“七星坛”的舞美,符节、莲幡等是表现道教仪式的法器。但在戏曲舞台上,则要兼顾自身的纹样和颜色搭配,再者,其尺寸大小也都要经过艺术的夸张,重量上也通过了一些传统工艺减轻了实际重量,更加方便舞台表演与呈现。第二是表现表演的个性特点,如前文所述“老爷戏”所用的青龙刀就有关中刀、开打刀和摆样刀三种,样式、颜色基本相同,三种的区别在于大小和重量,在表演时分情况选择方便舞台上舞打和舞蹈表演的道具。再如《恶虎村》的开打中应用的酒坛子,这是这出戏的特色,后半出戏中庄丁所用的酒坛的制作也与一般文戏砌末不同,区别在于坛口的大小、整体的重量与配重。所以,戏曲舞美服道在设计和制作时,必须考虑舞台的表演和使用,注重其自身的实用性。这一点是戏曲舞美服道和其他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区别所在,它具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属性,但同时也具有其不具备的舞台实用性。归根结底,戏曲舞美服道的存在是为了辅助表演和舞台的。
(陕西省京剧院)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戏曲舞台服装创新设计探讨[J].戏剧之家,2022(1):34-35.
[2] 吴体锋.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符号性思考[J].艺苑,2021(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