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ChatGPT与文学批评

2023-12-06 13:36周荣
南方文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茧房绿皮滤镜

周荣

不久前的一天,坐了一次绿皮火车。因为要当天赶早到另外一个城市参加婚礼,没有时间合适的高铁,所以“退而求其次”选了一班绿皮火车。北方夏天的早晨五点钟清爽宜人,头天晚上刚下了雨,空气中还保留着潮湿的凉意。进入车厢,有点闷,弥漫着黏腻浑浊的气味,方便面、火腿肠、水果、零食、汗液,各种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的座位靠中间过道,里边座位上两个女孩倚靠在一起迷糊睡着。这是一趟长途列车,整个硬座车厢尚且安静,很多乘客还在睡梦中,不时动一动调整身体,以便找到一个更舒适的睡姿。在某个瞬间,我有种微妙的不适感,这种感觉显然是高铁肌肉记忆的产物。

时间再往回追溯,2022年11月30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必将在未来被反复提起并载入历史:AI软件系统ChatGPT横空出世。同类型的AI机器人 Midjourney(绘画AI)、Bard(谷歌)、文言一心(百度)等陆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人类在享受AI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感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前所未有的压迫感,以及由AI无限迭代升级的超级学习能力带来的恐慌。在“生成式AI”面前,本雅明时代的机械复制技术升级为机械“创造”技术,艺术品“光晕”危机升级为艺术家主体危机。“异化”已经不是一语成谶,可能只是一步之遥。

这是文学批评和批评家共同的文化处境,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生存变革,一切似乎都既无限流动,又无限禁锢;既加速向前,又祈望后退。我们在获得海量信息的同时,又受困于无处不在的“信息茧房”,同一片土地上奔跑的高铁与绿皮火车都可能是分处其中的人的“茧房”。普通火车变成“绿皮火车”,中间隔着高铁这个巨大的“逆光”滤镜,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浪漫想象。“绿皮火车”的命名中隐含的慢节奏、诗意、怀旧的意味,无疑是对由速度、效率与整齐划一的秩序构成的生活方式的抵抗与反拨。但绿皮火车中坐着睡了一晚的乘客一定更希望享受高铁朝發夕至的便捷、舒适的乘坐体验,而不是在硬座上熬过漫漫长夜。生活方式、身份、职业、知识、圈层组成了愈加厚重的“茧房”,制约、切割并内化着每个人的思维与行动。在我看来,批评者对自我身上的“茧房”的警惕与克服是比学识、才华更重要的批评立场,努力挣脱“茧房”,打破区隔,打碎滤镜,在尘土飞扬的世界中、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延伸自我的经验与感知,经由批评实践重新认识、唤醒被滤镜层层过滤的生活认知,再经由庞杂斑驳的生活积累洞察、敞开批评的空间与可能,从肉身而不是理性出发,把批评的坐标定位于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广阔地带,而不是文本与文本之间。

即便如此,批评者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不免被统统收入语料库,成为超级AI的“盘中餐”。我们应该庆幸超级AI只喜欢“二手货”——那些被人类书写、创造出来的东西,不喜欢直接面对世界、生活和人类,这为人类保留了启蒙时代以来被视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创造权。此刻,文学批评应该也必须尽最大努力充分行使这种权利,直至无路可走——如果真的有那一天的话。确保批评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真诚与真实——中文语料库中已经充斥了太多的废弃语料,顺带创造有意义的语料;确保批评的血肉感与烟火气,那是对这个世界、对人类共同的生活最大的善意;最后确保批评的思想性与精神高度,留下人类曾经在这个领域贡献了最高的智慧的证据。这些依然应该是批评责无旁贷的选择,无关乎未来无关乎AI,只关乎批评应该是“创造”,批评家应该是“创造者”。

猜你喜欢
茧房绿皮滤镜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材料作文“信息茧房”阅卷实录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材料作文“滤镜与生活”导写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GREEN TRAIN BLUES
渐变ND滤镜套装
再见,绿皮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