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为媒 展文化之力
——杭州亚运会倒计时活动中中华优秀文化的表达分析

2023-12-05 03:22:54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倒计时杭州体育

许 超

(山东华宇工学院 基础教学部,山东 德州 253000)

0 前 言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会的历史上已两度记载着中华文明与体育的交融。2023年亚运会又一次进入到了中国时间,杭州这座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城市,在G20杭州峰会后再一次喜迎八方来客,共赴这一场具有“中国特色 浙江风采 杭州韵味 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杭州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拥有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的钱塘江,记载着“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的梁祝故事,孕育着“掘进机书写褐色诗篇”的良渚文化。杭州亚运会的举办演绎着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见证着国际体育与中华文化的交融。而这在其中,杭州亚运会倒计时活动也肩负着“以体育为媒 展文化之力”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之责。

1 杭州亚运会重要倒计时节点及其相关活动

倒计时具有重要的提示和标志作用。杭州亚运会在重要的倒计时时间节点,把握传播窗口,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充分展现着这座城市传统与现代的辉映、文化与体育的交织、未来与科技的连接。

表1 杭州亚运会重要倒计时时间节点及其相关活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成功城市品牌的树立离不开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1]。如表1所示,杭州亚运会倒计时相关活动围绕着“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办赛目标,力争通过亚运会的召开,书写好杭州名片,推广好城市形象。

1.1 主题口号宣告“杭州时间”

国际盛会不断深入中国的过程,实际也是中国不断迈向国际舞台中央的过程[2]。在倒计时1 000天之时,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正式公布。其英文表述为“Heart to Heart, @Future”,中文表述为“心心相融,@未来”(读作“心心相融,爱达未来”)。“心心相融”展现的是团结向上、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景,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口号中的@,中文译为“爱达”,这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也借@这一互联网通用符号体现着杭州这座互联网之城的特征。这样的音译方式也是一次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实践。正如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在给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允准信中表示的那样,这个口号“非常具有未来感”。这句口号也借互联网通讯向世界人们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来到杭州,共同体验杭州亚运的魅力。随着主题口号的公布,亚运正式进入了“杭州时间”,筹办工作也进入了加速攻坚的关键阶段。

1.2 视觉形象彰显杭州韵味

对于主办城市来说,亚运会的举办不但能够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而且能增进与亚洲各国地区间的文化交流[3]。杭州亚运会分别于倒计时两周年、一周年和30天之际,分别发布了体育图标、火炬和颁奖物资等视觉形象。良渚遗址书写着了新石器时代的中华文化史,在本届亚运会的视觉形象设计中,也充分融合了这一文化特征,做到了中华文化的现代表达:杭州亚运会的火炬名为“薪火”,取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之意。亚运会奖牌“湖山”展现杭州地理特征,呈现中国“绿水青山”之景。两种视觉形象均以良渚文化中的礼器玉琮为表征,融合体育精神,赋予新时代特点,是中华文明与体育文化的又一次具体实践。作为颁奖物资的花器,其整体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南宋时期的官窑花湖。在制作上,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技艺,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间的重现,而雕刻的技艺手法也使得杭州亚运会的花器得以永久保存,实现了文化的传承。

1.3 视听同频响彻杭州内外

除了亚运会口号和视觉形象的发布,杭州亚组委还在各倒计时节点推出了一系列的推广曲、主题曲和宣传片。2022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主办城市推广曲《最美的风景》正式推出,与之同时发布的,还有其歌曲MV。《最美的风景》以古筝、琵琶为和弦主调弹奏,极富江南韵味。歌词中的“莺歌”“荷风”“桂雨”等,描绘了一幅“烟雨江南”的画卷。主办城市推广曲《最美的风景》MV着水墨于杭,黑白间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古今风采。2023年6月15日,在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时,亚运形象宣传片《弄潮》发布。弄潮少年从良渚古城遗址出发,经西湖、大运河(杭州段)等世界文化遗产,穿梭于杭州及本次亚运会五个协办城市:宁波、温州、金华、绍兴和湖州,遇见西泠印社理事、龙井炒茶师、空竹运动爱好者等,展现着这里与体育的连接,表达着作为东道主的热情。

2 杭州亚运会运用数字媒介让中华优秀文化表达“科技化”

杭州市将数字经济定位为全市“一号工程”,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云计算、大数据、视觉智能、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以“城市大脑”创新城市治理,成功打造全国城市数字治理典型范本[4]。杭州是中国的互联网之城,在对外形象展示中也无处不在突显着这一特质。

2.1 “智能亚运一站通”小程序开启文化打卡新体验

2020年9月22日,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智能亚运一站通”小程序上线。小程序分有“知识通”“美食通”“游亚运”“慢直播”等五大模块。其中“知识通”主要展现的是亚运的历史文化,描绘的是亚运的前世今生。“美食通”顾名思义就是向世界介绍着当地的特色美食。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美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的是对文化的默默守护和沉浸体验。“游亚运”版块主要介绍杭州及其周围的主要景点,向世界展现浙江特色、加强城市人文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在“游亚运”版块中推出了亚运特色路线,分别是以吉祥物名字命名的“莲莲”篇、“宸宸”篇和“琮琮”篇。这三条亚运特色路线具有鲜明的杭州特点,将其重要景点一一包含,这对于传播浙江文化、促进当地文化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云游杭州”通过直播的形式向世界各国展现着浙江风采、杭州特色。在杭州奥体中心、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等六市开展的慢直播活动也满足了各个国家的体育爱好者足不出户共享亚运的心愿,随时随地领略亚运风采、与杭州亚运同频共振。

2.2 亚运主题电影、电视剧构成文化输出新方式

杭州亚组委官方授权了以亚运为主题的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其中电影《热烈》于2023年7月28日上映,目前票房已累计8亿。整部电影于杭州实地取景拍摄,随着内容的不断推进、场景的转换,杭州的人文地理名片就此书写开来:这里有品味人间烟火的杭州烧烤店、馄饨店,也有上演百味人生的杭州大剧院,还有那给予梦想的惊叹号天台。一幕幕场景都在展现着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文和风情。同时,影片最后将目光聚焦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这也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比赛场馆之一。这一刻影像的记录实现了人文与历史、体育与文化的交融与呼应。曾有句话说“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浙江杭州为我国游泳运动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孙杨、傅园慧、罗雪娟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都来自浙江杭州。这使杭州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游泳之城”。杭州亚组委以亚运会为契机,授权拍摄了唯一一部以亚运为主题的电视剧《泳往直前》。该电视剧旨在展现浙江在游泳方面的独特优势并结合剧中所融入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景观,向观众呈现一个立体、有韵味的水乡形象。

2.3 短视频、媒体平台探索文化输出新模式

随着媒介技术进入社会生活的诸多场域,社会交往与日常实践的空间样貌都深深烙上了媒介化的痕迹,并以一种潜移默化的隐在力量嵌入人们的思维与生活习惯之中[5]。2023年7月17日,杭州亚组委与快手达成合作。快手也正式成为了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短视频分享平台。至此,杭州亚运会也拥有了官网(www.hangzhou 2022.cn)、微博(杭州第19届亚运会)、抖音(19th HANGZHOUAG)、头条(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多种“官宣”平台。“新媒体”时代,每个消费者都是自媒体、发言人[6]。互动情境的创设以及互动仪式中的正向情感反馈,将进一步增强体育文化的传播效能,提升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彰显大国形象[7]。2020年5月27日杭州亚运会“亚运频道”正式开播。根据计划“‘亚运频道’将成为杭州亚运会筹办进展的记录者和报道者,亚运品牌和主办城市形象的宣传者和展示者”。亚运频道将推出亚运专题节目、微纪录片等,采用融媒体的形式,宣传杭州亚运会、树立杭州城市形象、传播杭州文化、力争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办赛目标。

3 杭州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使中华优秀文化表达“具象化”

视觉形象是最直观的第一视觉呈现。杭州亚运会的视觉形象主要包括会徽、吉祥物、火炬、奖牌、颁奖物资、体育图标等。这些亚运视觉形象有效地“展现了亚洲风采、彰显了中国特色、体现了江南韵味”。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表明,任何一种思想文化形态向其故乡以外的地区和公众传播,都必须与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态相契合,并对公众构成务实的价值召唤和日常人生的解释力、导引力[8]。在所有视觉形象的呈现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古与今的碰撞、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杭州水乡独韵,拥有着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西湖文化景观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如表2所示,在杭州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中充分融入了这些中华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具象化”。

表2 杭州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中的中华文化体现

3.1 视觉形象设计展大运河(杭州段)奔腾之姿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宸宸”,其名字就源于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拱宸桥。“宸宸”由大运河而来,在钱塘江中奔涌向前。涌动的碧波展现的是杭州水乡的特质,表达出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将大运河的翻涌与体育竞技精神相结合,展现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精神,做到了“以体育为媒,展文化之力”。杭州2022年亚运会体育图标延续了之前会徽“潮涌”的设计要素,在精准表达体育项目特点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突出了杭州的城市特点,在国际化视野下形成了统一。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8月8日杭州亚组委还发布了亚运会历史上首套动态体育图标,生动展现出运动之美和杭州城市活力。一同出现的背景音乐整体上以江南丝竹为主,呈现出中华文明中独特的水乡韵味。鼓乐的融入也展现出体育竞技的欢腾与节奏。动态体育图标和音乐背景的结合实现了多感官交融,使中华优秀文化活起来,更加生动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3.2 视觉形象设计塑良渚遗址“玉琮”之形

良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基础或源头之一,是静脉或母亲[9]。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其头部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神人兽面纹”,展现出与体育精神完美契合的精神风貌。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在本次杭州亚运会视觉形象的设计中,多次参考了其文化重要标志物玉琮的形象:杭州亚运会奖牌“湖山”,以良渚文化中的玉琮作为表征,展现出奋力拼搏的姿态。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与传统火炬有很大不同,其呈现为“上方下圆”的造型,而这一造型正是源自“琮”字最早的甲骨文字形;火炬的炬冠呈方形,设计中也是融入了玉琮的形态;火炬整体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与基底的八组水波纹相呼应。可以想象的是,火炬的传递过程就仿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薪火相传。

3.3 视觉形象设计绘西湖“淡妆浓抹”之颜

杭州亚运会巧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组成了以“虹韵紫”为主,以“映日红、月桂黄、水光蓝、湖山绿”为辅,“水墨白”为点缀的色彩系统。其中“虹韵紫”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蓝交融汇聚成紫。不同于以往亚运会的色彩系统,杭州亚运会采用渐变色,这样的设计也使得画面更加灵动、更加符合杭州这座城市创新有活力的特点。随着赛事的临近和各大周边的陆续发布,“淡妆浓抹”的色彩系统一次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唤起了人们对杭州这座城市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亚运会吉祥物是主办地向世界人民展示本土文化的最好契机,是让全世界了解举办地、了解亚运会办赛理念的一个很好的跨文化传播途径[10]。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莲莲”,其名字的灵感源自于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莲叶的形象配合瓷器质感的皮肤使得“莲莲”富有包容高贵之气,展现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许。

3.4 视觉形象设计现杭韵雅致灵动之态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代表,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其既具有在不同群体中引起共鸣的优势,也别具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鲜明特色[11]。“韵”是一个极富中华内涵的文字,如何将其呈现在世界面前,需要精巧的构思。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倒计时50天之际,“新亚运,杭州韵”的首部主题宣传片《亚运Show杭州》正式上线。主题宣传片取丝绸为主要视觉形象,彰显出江南水乡的独特意蕴。通过刺绣、丝绸质感的展示勾勒出江南韵味、水乡风情、雅致风韵。在《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等名画的背景下,亚运场景依次呈现,在动静相宜中实现了一场跨越时间的古今对话,为古老的传统文化增添了现代的活力气息。

4 杭州亚运会开展特色活动使中华优秀文化表达“专题化”

2023年恰逢“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浙江“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随着中国主办体育赛事越来越多,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必须抓紧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话语体系,大胆地尝试推动蕴含独特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12]。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如表3所示,为促进亚运理念的宣传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杭州亚运会利用倒计时节点的“窗口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

表3 杭州亚运会倒计时期间开展的部分主题活动

4.1 中华优秀文化于绿水青山间扬帆远航

2020年9月6日,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绿水青山大联动”主题活动于钱塘江启航。活动途经有“天下第一秀水”美誉的淳安千岛湖和《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桐庐。以水为媒,以山为带,多种形式的水上竞赛、展演和大型文体活动就此展开。除杭州主会场外,本次主题活动还分别联动宁波象山、温州瓯海、绍兴迪荡湖、湖州凤栖湖、嘉兴南湖等地共享“绿水青山”成果,展现当地碧波美景与体育运动相融之态。2020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本次活动的开展践行了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使文化借体育之东风扬帆起航。

4.2 中华优秀文化于地方特色艺术中翩然绽放

坚持以文铸魂、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塑韵,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具有“中国气派、江南韵味、杭州特色”的杭州文化品牌,有助于实现杭州文化走出去[13]。2023年3月7日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200天+之际,“我们的亚运·我们的盛会·我们的村晚”主题活动如期而至。80min的汇演涵盖了声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表演形式,既有武术、龙舞这类的传统技艺,也有诸如街舞的现代艺术。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新潮都在此刻相得益彰,共同传递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在节目的呈现上,除了有来自主办城市杭州的节目外,还展现了其周围城市独有的艺术形式和特色文艺类目。如,安吉的竹乐、磐安的长旗、温州的龙舟、绍兴的越剧、舟山的锣鼓等。根据节目负责人介绍,本次主题活动中表演的节目均来自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资源库。从2022年9月开始进行遴选,109个节目脱颖而出,后期经过组织、策划、编排,其中的部分节目将有机会于开闭幕式和世界观众见面。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中所呈现的节目不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本次主题活动中呈现的安吉竹乐和临平滚灯操都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内容的呈现也提升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从长远来看,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方向。

4.3 中华优秀文化于交流互鉴中传承发扬

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得以实现交融。杭州亚运会如一扇窗口,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形象、书写着新时代下中国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累累硕果。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必然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和国际人员的往来,从而较大程度地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14]。杭州亚运会倒计时期间开展的主题活动几乎都面向全球,欢迎全世界各国的人们参与到这一场盛会之中。通过亚运会的窗口让世界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在国际中“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主办城市,杭州全面启动了“全民学英语 一起迎亚运”的主题活动。该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对外讲好杭州故事、讲好亚运故事,积极响应“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办赛目标。杭州亚组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场场“英语教学”直播活动。首堂直播课观看人数就将近800人,收获点赞两万余次。城市文明与文化建设是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15]。团市委积极推进“亚运青年V站”建设,将口袋书录制成跟读音频方便市民学习,营造出全民参与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浓厚氛围。此外,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节目也推出了同名系列短视频活动,采用AR等先进技术与市民在交流互动中练习英语,实现中华文化的输出和表达、传承与发扬。

5 结 语

北京亚运会向世界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广州亚运会展现给世界的是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而“以体育为媒 展文化之力”的杭州亚运会呈现的是传统与现代辉映、文化与体育交织、未来与科技连接的新时代下的大国形象。从杭州体育馆到黄龙体育中心再到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三代体育场馆的变迁见证着浙江迈向“现代化体育强省”的步伐。杭州亚运会数字媒介运用“科技化”、视觉形象设计“具象化”、特色活动开展“专题化”开拓出中华优秀文化的表达路径,描绘着这座城市对外文化传播的蓝图,实现了体育在“浙”里、文明看“浙”里的磅礴景象。

猜你喜欢
倒计时杭州体育
杭州
幼儿画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2016体育年
杭州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我们的“体育梦”
杭州旧影
看天下(2016年24期)2016-09-10 20:44:10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