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教材为引领 重实践 育人文
——《中医养生基本方法》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3-12-05 06:06于嘉祥王树东马俊杰马铁明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2期
关键词:校本技能理论

王 列 于嘉祥 王树东 卞 镝 王 鹰 马俊杰 胡 哲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110847)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研究调摄身心、养护生命、却病延年理论和方法的一门中医分支学科。具有“天人相应、医养结合”的特色优势[1]。其历史悠久且颇具特色,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中医养生基本方法》是我校中医养生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大健康背景下近年来本科及中高职不同层次的相关专业甚至非医类相关专业选开的热门课程[3]。同样也是强化养生技能的一门临床实践课程,是将来从事养生行业的基础。中医养生注重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预防,契合当下社会对健康的需求,符合“健康中国”国策的目标和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提出医学模式要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养生的治未病思想与之不谋而合。可见,中医养生方法无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还是社会应用前景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更是《中医养生基本方法》不可获缺的部分。

1 研究背景

《中医养生基本方法》涉及学科内容广泛,理论上涵盖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医经典等相关内容,实践上涉及到了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药膳、功法等诸多技艺,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课时数有限,对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培养学生的临床知识、中医外治法技能操作、医患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品质等是课程教学的重点[4]。但是通过查阅发现目前全国各大权威教育出版机构并没有《中医养生基本方法》的同名统编教材,这给本门课程的教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并且,本校自2019年开始招收中医养生学专业学生,本门课程第一次授课,“无前车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针对如此之多的中医外治方法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心理角色转换,使其具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效地提高接下来的医学专业临床实习中的教学质量,如何在实践中自然地融入人文情怀,培养大医精神,是医学专业高校教师的责任所在,也是值得慎重思考并予以重点实施的内容[5]。

2 研究方法

2.1 组建《中医养生基本方法》校本教材专家编写团队

深度调研兄弟院校中相类似的养生实践类课程;查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权威出版机构出版的相关的养生技法类书籍,组织研讨,深度剖析,整理编撰符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的校本教材。

2.2 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以2019级中医养生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开课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中医养生方法知识掌握情况、自身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便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水平。

2.3 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达到一定教学效果的体现。《中医养生基本方法》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中医养生相关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熟练应用中医养生方法,并在应用中自然融入人文主义精神,培育自然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

2.4 优化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侧重于养生理论的理解和养生方法的实践应用,强化实践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中医养生理论源于中医经典,特别是《黄帝内经》,其成书确立了中医的养生学说。如通过《素问·上古天真论》开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论述,引导学生明了中医养生是蕴含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当下的养生理论与实践都溯源于中医经典。又如在讲授因时养生时,融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的四时养生理论。并在此理论指导下,突出实践运用,通过春季推拿,可使人体与季节相应,调动人体生发之气,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开启人体迅速增高模式。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小儿推拿增高手法,通过“教师演示→生生互练→教师纠错→重复练习”,强化实践技能。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课堂训练[6],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2.5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重实践,育人文

如何将学生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如何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翻转课堂、模拟演练、BOPPPS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此项问题。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加强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7]。例如在进行刮痧实训课程时,通过BOPPPS教学方式,使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让课堂教学的安排更加条理化、合理化[8]。

BOPPPS教学方法是一种遵循“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的方法,其中的参与式互动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教师邀请学生演示,在此过程中,将医生的“耐心、细心、同理心”通过实际演示自然地传递给学生,之后学生之间两两一组演士,教师在旁纠错指导,通过这种互动模式使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既定学习目标。这种互动式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医者、患者、操作者多种角色[9]。在过程中也让学生通过实践建立临床思维,强化实践技能,同时在实践中践行人文精神和大医情怀,使学生在全新的知识探索过程中获得较为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过程的学习体验。

2.6 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本课程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以能力为重点,关注整个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突出实训考核部分,测试学生将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技能,并在考核中将人文精神纳入得分点[10]。以形成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推进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11]。同时,课程结束后再次对学生的中医养生方法知识掌握情况、自身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3 研究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成绩统计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初步完成《中医养生基本方法》校本教材实训部分编写工作。

3.1 开课前问卷调查

主要分三大模块,分别对学生的中医养生方法知识掌握情况、自身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结果见表1。

表1 中医养生方法知识掌握情况、自身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对针灸、推拿等相关中医外治法掌握情况较为一般。同时养生意识淡薄,大多数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未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但是有学习意识,想通过本门课程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基于此,教师进一步整理本课程教学设计,“温故而知新”“以病症案例为载体,重塑知识结构,强化技能应用”,真正做到“听的懂,学得会,用的好。”

3.2 结课后问卷调查

结课后在超星学习平台对全体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包括一学期的上课感受、收获,课程思政效果等。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整理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开始建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特别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润物无声的思政浸润,使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有爱心、有责任心、做事谨慎细心尤为重要,在今后的诊疗中,人文关怀精神要体现在诊疗全过程里。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使中医养生学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学会用中医的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12],反馈截图见图1。

图1 结课后问卷调查展示图

3.3 成绩分析

本次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总成绩=平时成绩×0.4+结课考试×0.6。特别是在结课考试中摒弃以往纯理论知识作答的模式,采用了理论结合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并在实践演练中,将人文精神的融入作为得分点,贯彻重实践、育人文的教育理念,成绩见表2。

表2 中医养生方法结课成绩

3.4 初步完成《中医养生基本方法》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项严谨而重要的工作。秉承着“贴近临床,培养技能,注重能力,培育人文”的原则,经过编写团队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初稿,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整理,以期以校本教材为引领,在重实践、育人文的理念下,培养“又专又红”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4 结语

中医养生技术的推广,需要大批中医养生人才,因此中医养生人才的培养极为关键[13]。但是目前诸多高校对于中医养生基本方法的教学无权威的统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经典理论融入较少,实践课时也相对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比较单一。这使学生失去了对课程的热爱,其临床实践能力也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项目针对上述诸多问题,对中医养生基本方法进行系统改革,深度调研,组建校本教材专家编写团队,编写适合中医养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医养生基本方法》校本教材。以教材为引领,内容上融合经典,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中医养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强化实践技能培训。同时,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模拟演示、BOPPPS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实践中强化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自然科学素养,使学生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人才。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有限,教材的编写尚未完善,学生虽然实践技能有所提升,但是临床思维能力却稍显不足,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猜你喜欢
校本技能理论
高级技能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