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023-12-05 06:06张福杰李俊良马丹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2期
关键词:耳针耳穴异质性

张福杰 李俊良 马丹华

(1.河北省军区秦皇岛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河北 秦皇岛,06600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兴趣减退、认知功能下降、思维迟缓等[1]。部分严重MDD患者还可出现自杀倾向[2]。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患有MDD人数接近9 500万,到2030年底,MDD将成为全球首要负担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MDD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6]。

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特色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在治疗MD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7-8]。耳针作为针灸疗法的一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及失眠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MDD的有效疗法[9-10]。既往部分研究表明[11-12],耳针疗法治疗MDD相较西药组和假针组有一定优势,然而缺乏循证依据。基于此,本研究依托Meta分析方法,对耳针治疗MDD的有效性进行科学性评估,以期为临床采用耳针治疗MDD提供有效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在中文数据库中选择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英文数据库中选择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分别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时间段为自建库至2023年2月15日。

检索词一般为自由词和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为抑郁、抑郁症、抑郁障碍、抑郁发作、耳针、耳穴、耳穴贴压、耳皮内刺、耳甲迷走神经、耳迷走神经、耳甲电针、随机对照、随机分配。英文检索词为Depression、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auriculotherapy、ear acupuncture、auricular acupuncture、auricular needling、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VNS、taVNS、randomized、randomly、RCT。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均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研究地域以及发表时间不进行限制。②研究对象:MDD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ICD-10)、《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等。中医辨证符合《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的研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有关标准,且不限制性别、年龄、种族、地区等特征,但需满足一定的可比性。③治疗措施:治疗组为耳针、耳穴、耳穴贴压、耳皮内刺、耳甲迷走神经、耳迷走神经、耳甲电针等,对照组为假针刺、中药、西药、针刺、不同刺激物、不同耳区耳穴等,且在疗程、选穴数量、随访时间方面不受限制。④结局指标:有效率、抑郁症改善程度、不良反应。

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文献;②耳针联合其他疗法的非单一疗法;③抑郁合并其他疾病;④不符合随机对照原则;⑤会议论文。

1.3 筛选文献和资料提取

筛选文献:由两位专业研究人员分别对文献按照检索策略、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整合和信息核对。将筛选的文献统一纳入Endnote 20软件进行查重,并对摘要和标题进行初次筛选。对于存在疑问的文献,需要经过详细阅读全文后共同商讨或请第三方研究人员协助,最终决定是否纳入研究。

资料提取:采用Excel表格对文献信息进行提取,包括作者姓名、题目、发表期刊以及发表时间等。研究基本特点包括性别、平均年龄、分组、样本量、治疗方法、治疗疗程、结局指标等。

1.4 文献质量评估

借助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评估,并由两位专业研究人员进行评定。评估内容涵盖选择偏倚、测量偏倚、实施偏倚、随访偏倚、报告偏倚以及其他偏倚6个方面。最终采用RevMan5.4根据文献评价结果制作偏倚风险图。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采用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和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对二分类资料进行表示。采用95%CI和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对连续性资料进行表示。通过I2和Q统计量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检验。若I2>50%,P<0.1,则表示研究间具有较大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I2≤50%,P≥0.1,则表示研究间不存在明显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本研究通过各类数据库检索初步获得相关文献共1 599篇,其中Endnote 20软件剔除重复文献533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阅读全文复筛后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 060篇,最终纳入6篇RCT研究,文献筛选纳入流程图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6篇RCT研究[12-17],其中包括2篇英文[13-14],4篇中文[12,15-18],均为公开发表文献,共涉及311例患者。根据纳入文献的分组及发表时间进行排序,所有研究在基线情况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涉及的耳穴刺激方法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区耳穴电刺激、微电流耳穴刺激以及耳穴磁珠3种;比较类型主要分为迷走神经区耳穴电刺激与耳舟区电刺激比较、耳穴磁珠与空白安慰剂贴片比较、微电流刺激耳穴与抗抑郁西药比较,文献纳入情况特征见表1。

表1 文献信息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通过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在纳入的6篇研究中均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1篇研究提及盲法及盲法评估,其余研究未提及。4篇研究数据完整,2篇未描述病例失访情况。4篇研究无明显选择性描述,另外2篇研究未完整报告提前结局,1篇研究存在其他风险偏倚风险,见图2。

图2 耳针治疗MDD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2.4 Meta分析

2.4.1 有效率

在有效率方面,共纳入4篇文献[12,15-17],共242例患者。因各项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异质性(I=74%,P=0.009),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耳针(迷走神经刺激、微电流刺激耳穴)治疗MDD的有效率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29,95%C(I0.88,12.30),见图3。这可能与对照组选择标准不同,并进一步进行亚组有效率分析。

图3 耳针组与治疗组有效率比较森林图

2.4.2 耳针组VS西药对照组

纳入2篇文献[16-17],共108例患者。因各项研究之间存在较小异质性(I=0,P=0.59),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Z=0.001,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5%CI(0.41,2.45),表明耳针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见图4。

图4 耳针组与西药治疗组有效率比较森林图

2.4.3 耳针组VS对照刺激组

纳入2篇文献[12,15],共134例患者。因各项研究之间存在较小异质性(I2=0,P=0.41),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Z=4.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19,95%CI(3.42,19.63),表明耳针疗效优于对照刺激组(耳舟区耳穴),见图5。

图5 耳针组与对照刺激组有效率比较森林图

2.4.4 HAMD评分

纳入5篇文献[12-14,16-17],共112例患者。因各项研究之间存在较小异质性(I2=0,P=0.54),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Z=10.4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08,95%CI(-3.98,-3.09),见图6。

图6 耳针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比较森林图

2.4.5 SDS评分

纳入2篇文献[12,16],共80例患者。因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较小(I2=48,P=0.16),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Z=21.0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27,95%CI(-12.32,-10.22),见图7。

图7 耳针组与对照组SDS评分比较森林图

2.4.6 BDI评分

纳入2篇文献[13-14],共69例患者。因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较小(I2=63,P=0.10),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Z=3.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52,95%CI(-5.36,-1.68),见图8。

图8 耳针组与对照组BDI评分比较森林图

2.5 不良反应事件

共5篇[12-13,15-17]文献关注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2篇共报告了 15例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轻度头晕10例;对照组出现失眠3例,口干伴便秘2例,皮肤瘙痒1例,轻度恶心、胃胀症状2例。其余1篇[14]未报告不良反应事件。

2.6 文献发表偏倚

本研究仅纳入6篇文献,文献数量相对不足10篇,无法充分进行文献发表偏倚。因此,没有进行漏斗图分析。此外,通过逐项剔除法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的结果无明显不同,表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较为可靠。

3 讨论

根据MDD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郁证”范畴,其病机多为肝气郁滞,气机失调。当前,治疗MDD多以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物理疗法为主[18]。药物疗法主要通过改善患者单胺类递质及受体功能,进而缓解抑郁等临床症状,但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胃肠道不良反应等[19]。认知行为疗法虽然治疗MDD有效,但耗时长、治疗成本较高且治疗师相对缺乏[20]。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特色疗法,不仅能体现外治疗法的有效性,又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耳针作为针灸疗法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临床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络分布方面,耳与人体经脉密切相关,素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之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这表明耳与气血经络密切相关。在脏腑分布方面,耳通过十二经脉与脏腑密切联系,《卫生宝鉴》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厘正按摩要术》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属心,耳皮属肺,耳背属肝”,五脏与耳的各部位联系也十分紧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 “头者诸阳之会,上丹产于泥丸宫,百神所集”,脑为元神之府,精神疾病皆由此出,对耳穴进行针刺治疗可以起到“调枢启神”之功效,从而治疗MDD、失眠等[21-22]。

根据本研究Meta结果表明:①目前耳针治疗抑郁症主要以刺激耳穴迷走神经为主。②与抗抑郁西药对照组(西酞普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相比,耳针疗法疗效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刺激组(耳舟区耳穴组和空白贴片组)比较,耳针疗法优于对照组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耳针疗法能够明显降低MDD患者HAMD、BDI、SDS评分,改善MDD患者抑郁、焦虑等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④耳针疗法相对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本项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①本研究纳入文献较少,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因此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耳针的临床有效性。②本研究仅纳入了有效率,HAMD、BDI、SD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还有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SAS评分等客观评分指标没有纳入,但由于检索文献十分有限,只能进行局部指标分析。③纳入文献主要以中文为主,2篇为硕博论文,英文研究数量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质量评价。

综上所述,耳针治疗MDD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HAMD、BDI、SD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因受纳入文献研究质量及数量的限制,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文献研究证据支持本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耳针耳穴异质性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