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邢明文
近年来,绵阳林草科技工作突出科技引领,以数字林业、智慧林业为支撑,以林草生态“三业”工程行动为重点,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目标,构建“123服务体系”,助力林业科技下乡活动,为推动全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助推作用。
在江油市林下中药材现代林业园区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活动
“1”即充分发挥绵阳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作用,积极开展木本油料、林草中药材、林下经济、竹木花卉等产业科技下乡活动;“2”即开展林业特色产业和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工作;“3”即构建“市级科研院所+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乡镇技术指导站”3级科技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建立起“市级培养专家、县级培训骨干、乡级培养技术员的三级林业科技培训机制,组织一批专家加入“绵阳林业科技在线”,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科技服务,着力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技术支撑。2019年以来,全市获得“全国乡土专家”称号3人、培养乡土专家50人。同时,积极配合省林草局来绵开展“科技下乡万里”活动10 余次,专家服务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经验,答疑解惑,针对性的帮助林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个。
在绵阳市安州区专题调研指导油茶产业发展工作
在游仙区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活动
在北川县专题调研指导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和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
2019年以来,绵阳市实施了核桃良种云新云林繁育、彩叶林示范栽培等国省市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2个,开展林业科技行动30场、科技培训310 期、培训林农2525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0100 份、培养技术能手280人、转化科技成果12项、建设示范基地15个、示范村20 个、示范户110户。绵阳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作为主研的“林用无公害生物制剂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北川白及”中药材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是国内唯一出口白及中药材的地区。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的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上,绵阳市选送的6个“市花”月季品种荣获1个特等奖、1个金奖、3个银奖。
抓住打造“全国种业强市”契机,以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工程建设为抓手,“借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推进林木良种选育和林产品开发。加强木本油料、林草中药材等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认定一批国家级、省级林木良种和植物新品种,打造一批标准化苗圃示范基地,培育一批林业知名品牌。成功选育了“华欧9 号油橄榄”“云新云林核桃”“凤丹油牡丹”等优良品种,培育了“瓦壶沟厚朴”“七里花乡”“亚兰国色油牡丹”等知名品牌。建成中羌药材繁育院士工作站、濒危中药材工程技术中心各1个;平武厚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北川瓦壶沟厚朴”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
积极开展木本油料、林草中药材、竹木花卉、林下经济等产业科技下乡活动,选派科技特派员30 批次、科技特派员200人次,在培养的乡土专家中优中选优50名,进行科技培训,到产业发展的重点村开展科学技术推广、示范,通过技术承包、驻村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等形式,促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基层转化、落地见效,打通林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专业合作社+林农”发展模式,指导建立涉及17家国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00 余家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万余名林农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经营、“产品分成+劳务收入”托管代管经营等联农带农模式,引导农户参与林业经济生产经营过程。2022年,全市林农人均收入达3020元。2023年,全市林农人均收入预计达3382元、同比增长12%。
充分发挥中国(绵阳)科技城优势,大力推进“森林粮库”建设,着力推进“3个100万亩”(提升改造木本油料、三木药材、林下经济各100万亩)建设,大力发展“五桶油”(茶油、核桃油、牡丹籽油、橄榄油、山桐子油)产业,推行林下“三种”(林药、林菌、林茶)、“七养”(林下养殖鸡、鸭、鹅、牛、羊、猪、蜂)模式。打造北川厚朴等7个省市级现代林业园区,加快建设“中以油橄榄全产业链科技综合体”和国家级核桃产业等示范基地,通过改培等措施扩大粮食、油料等在林地内种植规模。着力推进“厚朴全产业链”建设,将绵阳打造为“中国厚朴第一市”。举办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暨“森林粮库”建设现场会,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森林粮库”试点基地认定。2023年,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全市力争“林粮”产量达50万吨、实现“林粮”产值不低于80 亿元。力争到2025年,新认定市级“森林粮库”试点基地30个,建成“森林粮库”经营面积300万亩、“林粮”产量突破60万吨、实现“林粮”产值不低于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