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食管癌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2023-12-04 13:33吴健张永聪张邦辉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8期
关键词:围术低血糖食管癌

吴健,张永聪,张邦辉

泉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福建泉州 362002

2 型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类型,目前在老年群体中较为普遍。患者一旦患病,往往需要长时间用药,所以,能够预防由此产生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血糖的稳定控制是非常有意义的[1]。而伴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而糖尿病是诱发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2]。目前的研究认为,在围术期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性,对于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手段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而对于糖尿病合并患者来说,则具有积极的意义[3]。导致低血糖、高渗性昏迷的风险较高,各种严重并发症如血糖过高等,如无法控制,会对患者的预后和临床治疗结局造成严重影响。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作为一种能够最大程度模拟人胰岛素分泌模式的降糖策略,在研究联合用药效果和选择何种联合治疗方案较少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目的[4]。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选取2019 年11 月—2022 年10 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4 例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4 例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2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43~76 岁,平均(58.63±2.66)岁。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5 例;年龄47~77 岁,平均(57.16±2.7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1999 年WHO 制定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癌;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可配合治疗;近期未接受相关治疗者。

排除标准: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患者;患者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胰岛素过敏现象;近3 个月内发生过严重低血糖者;急性并发症者;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

1.3 方法

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常规控糖药物停止治疗,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除口服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0190601;规格:0.5 mg)0.5 mg/次,3次/d。对照组为餐前5 min 以内注射赖脯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40152;规格:0.1 U)0.3 U/kg 联合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H20140052;规格:0.1 U)0.3 U/kg 皮下注射。研究组对谷赖胰岛素进行餐前5 min 以内注射或餐后立即注射(国药准字J20150062;规格:0.1 U)0.3 U/kg 联合甘精胰岛素0.3 U/kg 皮下注射。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每日监测3 餐前、餐后2 h 和晚睡前的血糖。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统计日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并对两组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空腹、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 及睡前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 及睡前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

2.2 两组患者日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日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日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对比()

?

2.3 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在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食管癌是目前在临床中相对为一种多发性的消化道肿瘤类型,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多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主[6-8]。但考虑到手术是一种应激性操作,因此会对患者的呼吸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原有的肺功能受损,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造成切口疼痛、手术创伤等[9]。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其围术期采取针对性的血糖控制措施,在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的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血糖过低等风险[10]。目前临床上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主要有胰岛素泵和“三短一长”两种方式,由于胰岛素泵价格较高,且操作相对复杂,在老年患者中不容易推广,而“三短一长”的方式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低,患者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研究中,有学者指出,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的研究组结果表示,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51±0.79)mmol/L、餐后2 h 血糖为(9.53±1.26)mmol/L 控制效果均好于对照组的(8.07±0.86)、(11.67±2.11)mmol/L,日需胰岛素剂量为(34.12±4.24)U 低于对照组的(39.67±4.71)U(P<0.05)[11-12]。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的空腹、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 及睡前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分别为(6.18±0.79)、(10.36±0.74)、(8.52±0.69)、(9.21±0.07)、(8.62±0.26)、(9.27±1.18)、(7.62±0.51)mmol/L,较对照组更低,且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日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本研究结果与学者研究结果相似[13-14]。主要考虑到主要由赖氨酸替代胰岛素分子B 链第3 位天门冬酰胺和谷氨酸替代B 链第29 位赖氨酸所形成的无锌结构和缓冲体系更为独特,因为谷赖胰岛素是在人胰岛素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改变了2 个氨基酸而得到的一种新型的、速效的胰岛素同类物质[15-16]。然后,谷赖胰岛素可以更快地从单体中解离,从而对药物的吸收起到更理想的作用,持续时间可以显著缩短[17]。谷赖对胰岛素的吸收和起效比一般人胰岛素高出1 倍,从而使谷赖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和低血糖的效果更好[18]。而本研究由于纳入样本数量有限,且未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并不明确在长期治疗下对于患者血糖指标的改善效果,此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以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可显著的控制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减少日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围术低血糖食管癌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