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对儿童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2023-12-04 13:33张孝连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家属胰岛素血糖

张孝连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山东德州 253500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症状是血糖增高,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等症状,该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广,儿童糖尿病一般是1 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患者尿糖检查结果为阳性,胰岛素治疗的总体敏感性高[1]。根据儿童血糖波动变化,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下,儿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儿童发生糖尿病的因素较多,临床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发病最主要的因素,环境因素及饮食不当等均是发生糖尿病的诱因,患儿机体免疫能力与糖尿病同样具有相关性[2]。糖尿病发生危急,发病前常见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患儿口渴、遗尿、消瘦。糖尿病患儿治疗期间,多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但单一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有限,还需采取联合治疗方法,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疾病治疗的总体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 年8 月—2022 年11 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接诊的1 型糖尿病患儿80 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使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诊的1 型糖尿病患儿80 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有40 例。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1~14岁,平均(7.43±3.32)岁;病程3~18 个月,平均(10.32±2.32)个月;体质指数16.32~22.23 kg/m²,平均(19.32±2.22)kg/m²。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7例;年龄1~13 岁,平均(7.12±3.23)岁;病程3~19个月,平均(10.65±2.21)个月;体质指数16.12~23.12 kg/m²,平均(19.54±2.12)kg/m²。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14 岁以内;符合1 型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患儿空腹血糖水平在7 mmol/L 以上;患儿机体功能稳定,家属同意及认知临床治疗方法。

排除标准: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儿;无法配合治疗的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胰岛素(国药准字H32024567;规格:10 mL/400 IU)注射治疗,为患儿准备胰岛素泵,通过导管连接到患儿皮下,初始药物用量在0.5 U/(kg·d),治疗目标为患儿注射要素后,餐前血糖为4~6 mmol/L,餐后血糖为6~8 mmol/L,根据患儿餐后2 h 血糖水平,对临床用药剂量进行调节。

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为患儿采取综合治疗。①口服玉液汤中药:组方包括生黄芪、丹参、鬼箭羽、葛根各30 g,生鸡内金、五味子、天花粉各15 g,生山药50 g。用温水煎煮,口服,300 mL/次,分早、中、晚3 次服用。②情志疗法:基于中医的情志理论,建立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治疗模型,通过积极鼓励的语言或物质奖励来引导患儿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两组患儿均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包括餐前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

②调查患儿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3 项。显效:患儿的血糖恢复正常,无并发症;有效:血糖水平降低,但并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疾病治疗效果不显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③对患儿展开随访,调查患儿治疗30 d 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低血糖、糖尿病肾病、胃肠道不良反应。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分别使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餐前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餐前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mmol/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mmol/L]

?

2.2 两组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儿童糖尿病多为1 型糖尿病,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不同,发病率也不同,儿童糖尿病进展期一般在10~14 岁,与患儿机体生长激素代谢有关,秋冬季节发病率比其他两个季节高,我国糖尿病发病出现自北向南递减的形势,寒冷地区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3]。1 型糖尿病作为多基因类疾病,具有易感性,现阶段,1 型糖尿病基因点位有13 个,该疾病与淋巴细胞介导相关,多数糖尿病患儿经诊断后确诊为胰岛炎,出现B 与T 淋巴细胞浸润的情况。自就诊患儿角度上看,患儿出现白介素-2(interleukin-2, 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增高的迹象。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患儿群体中,多数患儿血清可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此类都是导致糖尿病病毒发作的因素,糖尿病病毒包括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病毒细胞对人体免疫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损害胰岛β 细胞功能[4]。

1 型糖尿病确诊后,患者多采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治疗期间医生需要掌握胰岛素特点,合理使用胰岛素,且胰岛素治疗并非是孤立的,而是结合饮食疗法控制,促进患儿展开机体功能锻炼,并做好心理疗法,患儿接受治疗期间需与患儿家属沟通,向家属说明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叮嘱患儿开展饮食管理工作,采取良好的饮食管理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5]。也要指导家属使用微量血糖仪对患儿血糖进行监测,根据血糖仪的监测结果,对用药量进行调节。糖尿病治疗近几年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可采取胰岛素微量泵及胰岛素强化疗法干预,提升糖尿病总体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也能对抗各类急慢性疾病,以免患者发生低血糖,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6]。糖尿病患儿胰岛素功能发生不同程度减退,该现象与胰岛β 细胞功能息息相关,在胰岛素治疗期间需关注患儿血糖监测,对患儿三餐严格管控,以患儿病情为基准对血糖进行调节。为确保患儿健康发育,患儿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确保营养充足,对饮食方案进行合理搭配,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比例,在饮食干预期间,需要鼓励患儿适当运动[7]。适当运动对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运动不仅可降低血糖水平,也能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糖尿病患儿若想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联合胰岛素治疗及饮食疗法等非常必要。糖尿病对儿童的健康已经产生巨大的威胁,及时对患儿家属展开健康教育,提升患儿家属认知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临床认为针对糖尿病患儿家属需展开结构化健康教育,通过系统化及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治疗的认知,确保患儿家属聆听医务人员的主诉[8]。在综合干预期间以患儿为中心,与药物治疗结合,帮助患儿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合理运动,坚持监测血糖,并展开糖尿病健康教育,说明各类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避免家属对药物治疗方案不认知,对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患儿发生低血糖并发症[9]。在患儿疾病综合治疗期间,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疗法,通过中药口服疗法及情志疗法,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并以中药口服的方式,抑制糖尿病进展,使患者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联合基础治疗方法进一步提升患儿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临床认为,患儿每天的碳水比例应当占据整体饮食比例的50%,蛋白质及脂肪分别占比20%、30%[10],饮食需坚持定量、定时原则,促使患儿在吃完规定的食品外,禁止吃其他食品,以免对患儿病情康复产生影响[11]。也要做好感染预防工作,儿童的机体免疫力低下,发生感染的概率高,做好感染预防工作也非常必要。糖尿病患儿易发生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儿应当勤洗头、勤洗澡,注意局部卫生,经常清洗会阴,婴幼儿时期应当经常更换尿布,以免发生尿路感染[12]。患儿出现多尿及多饮症状,患儿的尿液糖分量高,还需及时补充水分,以免患儿脱水。自本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通过综合治疗方法,患儿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且患儿家属学习到丰富的糖尿病管理知识,糖尿病患儿管理能力增强,对综合干预疗法也较为满意,相比常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方法的优势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儿采取综合干预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家属胰岛素血糖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