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又一次去往王青先生家。自江云炻失踪后,他比过去去得更勤了,为了看望王青先生,也是希望得到有关江云炻的消息,今天则还有别的事情。
这几年只是埋头于学校事务,很少逛街。他发现,瓷器街上的瓷器品类更全,花色更多。过去未曾出现过的器型,未曾见过的釉彩,如春雨后的山花,争相竞放,只是许多瓷器有点像纸扎的花,少了生命的活力和灵气。还有让人瞩目的一大景观是,挂着“公司”招牌的门店触目可见,比那贴在墙上的香烟、人丹、肥皂、万金油的广告还多。自江西瓷业公司在御窑厂挂牌以后,各类造器卖物的厂店也都争相扯起公司的大旗,连他熟悉的一家卖油条的小店铺也挂了个“金棍子油条公司”的牌号。
方浩见一家店铺醒目地挂着“御瓷专营”的牌子,走了进去。但见货架上、柜子里摆的尽是流光溢彩的瓷器,乍一看,很有几分官窑御瓷的模样。他随意挑了一件标为乾隆粉彩的球瓶,拿在手上掂量、触摸了一会,又看了几眼,但见瓷质粗糙,色彩发暗,只是外形和图案是照原件仿作仿绘的,因而显出几分华美,但这只是依赖颜料和技法制作的仿品,实则如同僵尸化妆。
方浩问卖瓷人:“这真是乾隆瓷吗?”
“客官是何见解?”卖瓷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还戴着一副眼镜,眼镜片使他的眼神变得难以捉摸,加上那很有机巧的反问,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功夫老到的生意人。这人不是别人,是罗秤,祝老板已让他由买柴转为卖瓷,在这新开的一片瓷店里施展工夫。
“这件瓷恐怕离乾隆年代还有一段距离吧?”方浩的话似乎是探问,实则很肯定。
罗秤骨碌了一下眼珠:“您认为差了多少年月?”
“150年左右。你说哩?”
罗秤心里一怔,莫不是碰上行家了?他没有正面回答是与否,而是说:“瓷器由水土制成,柴火烧成,件件不同,恰如俗话所说,龙王生九子,九子不一样。好瓷劣瓷,古瓷今瓷,自是见仁见智。”接着他话锋一转,“好的古瓷见到自是不易,我这里还有堪称最后御瓷中的精品,客人愿意开开眼界吗?”
方浩点了点头。
罗秤从内室取出来一个暗红色的锦盒。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件粉彩春瓶。
方浩认真看了几眼,这件瓷瓶质地细腻,釉色纯正,瓶身上绘的是一幅精致的山水,底款署的是“洪宪年制”。
罗秤指了指瓷瓶说:“这件瓷器虽然年代不远,但身份高贵,制作精良,是袁世凯称帝后制作的,称得上是中国官瓷中最后的精品。客人若有缘收藏一件,可以传家也。”
“这件瓷从何而来?”
“英雄不问出处,宝物也是如此。”
“价钱呢?”
“谈生意,谈生意,生意需要谈,若有意买,价钱可以好好谈;若无意买,谈价论货便没有意义了。”
好厉害的生意人。方浩突然萌发出要会一会这生意人的念头,用一个指头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你看我是有意买瓷还是无意买瓷?”
“如今这年代,面对这等真货美器,只怕是识货者寡,买货者少也。”罗秤使起了他惯常使用的激将法,随后又补了一句,“当然,也会有例外。”
“天下有好货,自有识货人;人间有真货,自有真人买。”
“你怀疑这货有假?买不买瓷本无所谓,买不起好瓷也情有可原,但不可放纵口舌。”罗秤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
“你如何证明我买瓷属假,又如何证明你这瓷瓶属真?”这下是方浩在使用激将法。
罗秤觉得这买瓷人不是等闲之辈,或许是高档瓷器的潜在买主,便扶了扶眼镜,压低声音说:“我家老板既卖瓷又烧瓷,曾经几度烧过御瓷,这件洪宪瓷是从窑里直接送到这店里的。”他大概认为,这是眼前这件瓷器属于御瓷真品最不可撼动的理由。
罗秤说的本是实话,却是像是小孩穿了开裆裤,露出了本不该外露的地方。
方浩接话:“如果烧的是御瓷,烧瓷人却把它从窑里直接搬到了自己的门店里,这不有某种嫌疑吗?”
卖瓷人被这犀利的反问激怒了:“你没见过好瓷,也买不起好瓷,本属平常。但也不要人穷眼馋嘴尖,嫉妒他人,更不要像猪八戒进了瓷器店,挥起耙子乱抡一气。”
“我很穷,但穷得硬气,决不仿制名窑,虚托真品,欺世诓人。”方浩把他对御瓷的不以为然,对仿制古瓷以牟利的厌恶,一下发泄了出来。
罗秤像被戳着了气管:“你这是恶狗伤人。富门不容恶犬,滚开!”说着,还对着方浩连连挥手驱赶。
“既然如此,你便用不着待在这里了。”方浩生气地反唇相讥。
罗秤气得好一会说不出话来,便向前以手推搡方浩。
方浩也火了,提高了嗓门:“做买卖用不着动手动脚。”并运力于胳膊和身子,对抗卖瓷人的推搡。
意外发生了,不知二人是谁碰着了那件“洪宪”瓷,瓷瓶跌落地上,大大小小的碎片铺了一地。从瓷片上可以看出,瓷质细白紧致,属当代瓷中精品。
罗秤一把死死拽住了方浩,声音比刚才大了好几倍,唾沫星子喷了方浩一脸:“杀人偿命,毁器赔钱,这件瓷瓶可是价值2,000块大洋。”
方浩心里一震:坏了。这件瓷器的真假贵贱谁能说得清楚?俗话说,人不在时中,金子变黄铜。我不在时中,时时撞墙上,这倒霉事一件接着一件。今天如何脱身?
就在二人大喊大叫、你推我搡的时候,有一个脆亮的声音响起:“哎呀呀,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
二人应声停止了动作。
方浩觉得这声音有些耳熟,抬眼看去,说话的不是别人,是昨日在一起喝早茶的春莺。
罗秤一见春莺,立刻换作了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并快速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叙说了一遍。当然,结论如山:瓶碎的责任全在方浩。
方浩看著春莺,不知道这只有一面之交的女子接下来还会说些什么,更不知道今天这事会如何了结。
春莺看了看地上的瓷片,又看了看方浩,然后启动了她那红润的嘴唇:“不管是谁的责任,就当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砸在饭锅里,属于老天爷的安排。”
武功中有四两拨千斤之说,春莺这一句话也有如此功用,轻轻一张口,便把方浩认为可能会招致巨大麻烦的事情顷刻间化为无形。但,她的话管用吗?卖瓷人可是说这件瓷瓶值2,000块大洋。
罗秤整了整衣服,立在一旁。
春莺又开口了:“这是我们公司自家的门店,我今天是来看看瓷器销售情况的。”
方浩立即明白了,这是祝鸿来的瓷器店,那件“洪宪”瓷的来路也就一清二楚了。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很真挚地对春莺说:“很抱歉,给您找麻烦了。”
春莺又是很大方地说:“不碍事,什么事都可能有个机缘巧合,这瓷瓶掉得破碎,我恰在这个时候出现,都是巧合。你在这里稍坐一会,压压惊,我还想再听听你说瓷器的事哩。”说话间还移过来一个凳子。
方浩这时哪有心思坐下来说瓷论器?他恨不得腋下即刻长出翅膀来,回答说:“谢谢。只是我今天还另有事情要办,实在是没有时间和心思说瓷器了。”
春莺嫣然一笑:“那你能稍作停留,帮我一个忙吗?”
你需要我帮什么忙?方浩用眼神和点头做了答应。
“我有一件瓷器,很需要赶紧鉴定一下。”
方浩瞟了一下春莺那只是单眼皮的眼睛,心想:这个女人大有心计,刚才对摔破了一个瓷瓶并不计较,原来是欲擒故纵,要我帮她鉴定瓷器,这种行为方式是方浩很鄙弃的,于是推脱说:“我今天情绪不定,只怕会打眼失准。”
“那你就改天再说吧。”春莺的话干脆利落。
这倒使方浩感到意外,也有些自责:是自己从木板缝里看人。继而又想到,如能帮她鉴定一件瓷器,便是为她做了一件事,可以算是对她的回报,这样双方便互不亏欠了。他改换了态度:“不过,我还是愿意试试看。”
春莺把方浩引进内室,开锁拉门,从一个柜子里取出一个长高宽都不足五寸的小小锦盒,告诉方浩:这是一个很懂瓷器的亲戚从鬼市淘到的,说是一件明代成化年间的官窑,因急等着钱用,想以较低的价格出让。我很喜欢这件小东西,但对这件东西的真假却是没有底。
鬼市是一个奇特的瓷器交易市场。景德镇有一条且短且窄的街道,便是那大有名气的半条街。每当午夜,这里便有烛光灯火摇曳,恰似鬼火飘忽;伴有人影晃动,似是鬼魅现身。人们或蹲或站,把自己要卖的瓷器,或摆放在地上,或执拿在手里。买者与卖者在暗夜中压低嗓音,悄声说瓷论瓷,讨价还价。晨曦初露时,人去市散,所以称作“鬼市”。
形成这个市场的原因是,有些瓷器珍品可能来路不明,便在夜幕下悄悄交易;有的人想在黑暗中鱼目混珠,售卖真伪莫辨的货品;也还有的人觉得,这种夜幕下的交易很有神秘气氛,可以获得日光下买卖不可能拥有的刺激。如果运气好、眼力好,鬼市上确有可能淘到上好的东西。
方浩接过小盒里的东西一看,眼睛顿时像蜡烛被点亮,在心里喊着:“妙品,稀货!”这是一件款识为明成化年间的鸡缸杯。杯的口径约二寸,高则不足二寸,胎质洁白、细腻;胎体秀美轻薄;釉色微微带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摸如同婴儿肌肤。杯面绘有花卉和一只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另有一只雄鸡在引颈长啼。
画面素淡清丽,简洁生动,却透出非同寻常的雅致与高贵。这杯器型不大,工艺却是特殊,是在宣德青花、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品。制作时,先在泥胎上用青花料勾勒出图案和纹饰的轮廓线,入窑烧成青花器后,再在青花料留白的空间,用矿物质原料进行彩绘,然后又一次入炉烧烤后成器。这种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的工艺,是瓷艺上一次破天荒地的创新。当地人把两件东西连在一起叫作“斗”,所以这两种釉彩合绘在一起的彩绘便被叫作“斗彩”。因为器形只比一般酒杯略大,绘的是鸡的图案,便被称作斗彩鸡缸杯,皇帝会用来作为酒器。一问世,便名满天下,当时便有“一杯十万金”的美誉。因为传世极少,一直为许多藏家如狂如痴地追捧。
明代成化鸡缸杯的珍贵,还因为另有故事:明成化帝朱见深自两岁开始,便由一个比他大17岁的万姓宫女服侍,天长日久,朱见深对万氏变得无限依赖,感情殊深。18岁时做了皇帝后,竟然要册封这个已然35岁的万氏为皇后,因为遭到皇室上下反对,便改立为贵妃。万贵妃很快生下一子,却不料小皇子满周岁时夭折。万贵妃由此心理变态,但凡成化帝宠幸过的特别是有身孕的嫔妃,都残忍地置于死地。成化帝对此却是无可奈何,一次他看到宋人画的《子母鸡图》,画面温馨,大有感触,便着工匠烧造了鸡缸杯,杯上绘的是雄鸡母鸡加小鸡、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他想以此劝喻万贵妃,也表达了他期盼后宫安定和合的心态。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平添了鸡缸杯的身价。
方浩凝神静气,对杯子细加审视,反复以手轻掂轻摸,瓷质和釉彩都是成化鸡缸杯的特征,那底足和款式更是真品无疑。就在他几乎要做出“确是成化鸡缸杯”的判断时,却发现,杯身和底座在气韵上存在那么一点点差别,二者微有若即若离的感觉。他又上下左右、翻来覆去将这个小小的杯子细细看了好一会,看得他微微出汗、眼睛发酸,也无法做出自认为恰当的解释,便很坦诚地对春莺说:“这杯极像真的,但又似乎有假,等我问过王先生再告诉你结果吧。”
春莺听了也觉得有些惊奇,笑了笑说:“可见这件东西很不寻常。我等待你的结论。”
方浩迅速转身离去。他能真切地感觉到,那春莺一直在注视着自己的背影,他后背有了烈日灼射的感觉,便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方浩走进了王青先生家里,问候过先生后,坐了下来。
他有些沮丧地告诉先生:根据教育部的命令,江西甲种工业学校的景德镇分校被取消了。
“理由何在?”王青说着,他那因皱纹围困而变得很小的眼睛这时骤然变大了。
“说是政府教育经费短缺,并认为这类学校作用有限,所以全国的初等职业学校统统取消。”
“制瓷业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管他初等、中等、高等?不知是什么混账无知的官僚,做这种混账无知的决定。”王青又开始一吐为快了。
“是啊,我也很不理解,但也无可奈何。”
“这批混事白吃饭的官僚,对教育实在是无知。如果不办初等职业学校,就改办为中等职业学校也行。像你们办的这个分校,远非一般的初等职业学校可比,却为何不分青红皂白,像砍窑柴一般,把满山的树木统统放倒?”
“这样一来,我便又无事可做了。”
“有货不愁贫,无货愁煞人。在景德鎮,只要能做事,肯做事,倒是不愁没饭碗。”
“但我还是希望做我想做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知道,你一直抱定承古创新之心,以育人兴瓷为业,以报效国家为志,只是生不逢时。”
王青先生说完,稍作思索后告诉方浩:景德镇瓷器在万国博览会载誉归来以后,一些瓷人组织了一个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是以制作窑变釉获金奖的陶瓷艺术家,还给了我一个名誉会长的头衔。研究社这几年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但还大有可为之处。负责日常工作的书记长却觉得难有作为,且无名无利,最近辞职了,我看你正好可以去接任,去做这件为景德镇旧窑新炉添柴续炭的事情。
方浩当即表示愿意到美术研究社任职。
在向先生道别的时候,方浩想起了为春莺鉴定鸡缸杯的事,在细细叙述过杯的特征后,问先生:“这件东西是真是假?”
“亦真亦假。”王先生快速回答。
“亦真亦假?”
“这种东西也叫真假合璧。”
“啊?”方浩张开的嘴迟迟没有合上,像修牙时牙齿咬在了一个小垫子上。
“就是把真品残器补接成整件新器。仅有口沿的,只剩足圈的,碎去大半的,甚至只有残片的,都可以补接。补接好了浑然一体,真假难辨。这需要很高的技术,但代有其人。”王先生对这等造假手法了然于胸,细细地向方浩一一道来。
方浩豁然醒悟,自言自语道:这景德镇的瓷器真是水深如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