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理想是什么?是一种自我想象,想象我想要的未来生活,想象自己想成为的人。我举一个文学作品的例子——歌德写于18世纪的《浮士德》,它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老博士名叫浮士德。他在书斋里度过了一生,做了一辈子学问,别人对他都很尊敬,但是等他老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人生虚度了,因为他发现这一辈子,他就会一样技能,就是复制粘贴,写了这么多论文,其实就是粘粘贴贴,也没人看。他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活出意义。于是他向神灵祈祷,希望再活一回。后来魔鬼帮助他喝下了返回青春的灵药,浮士德重回20岁,又过了一生。
他的第二世过得怎么样呢?他谈了个恋爱,失败了;走了个仕途,没走通;追求艺术梦想,破灭了;最后想建立一个理想国,也没有实现。
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有同感:“老师,这是我啊!这不就是我一事無成的人生吗?”可是浮士德很满意,上帝也很满意,上帝认为浮士德代表整个人类活出了一事无成的人生。
其实,浮士德就做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保持了一份旺盛的自我想象,以及探索自我和人生可能性的勇气。这条路走不通,我再试试别的;还走不通,我继续尝试;如果方向不对,我就调整。这样一种对自己人生的不放弃,或者说对自我的一种旺盛的想象力,让每一堵墙都不能成为他人生的绝路,任何一个狭小的现实也都不可能囚禁他的人生。
我们会发现,一份对于自我的想象,会成为我们人生中精神的弹簧。有这段弹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被压扁。但是要如何才能获得一份自我想象呢?我们可以思考两个命题。首先,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想过上怎样的生活?一份贴切的自我想象一定要建立在对自己的了解之上。其次,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擅长什么、自己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才能用“私人订制”的方式订制出一份自我想象,这样的自我想象才能变成我们的理想。
(摘自《青年文摘》 杜素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