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大集异常火爆,生活商品琳琅满目,攒动人流中不乏年轻人。消费者除了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更能从大集中感受到浓郁的烟火气。赶大集,留存在不少人的记忆深处。在电商购物发达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商贸形式却重新焕发生机,在多个城市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消费活力无处不在。去年以来,网络流传一种说法:在北上广,有一种时尚叫做赶集。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市集”关键词,可以找到数百万篇笔记。市集日益成为年轻人竞相追逐的打卡地,充分说明消费活力不减。各具特色的主题市集吸引着不同兴趣圈层的消费群体,成为都市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北京为例,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郊区的大集受到年轻人追捧,比如通州的台湖大集、昌平的沙河大集、顺义的罗各庄大集,等等。
其次,消费场景得以延伸。由于市集的兼容并包,更多业态涵盖其中,市民能获得满足感。市集的摊位不完全固定,会给消费者多一份新奇和期待。对于多数人来讲,赶集不仅为了购物,更为体验一种轻松的状态,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特色市集已经从传统的商贸场景升级为集餐饮、购物、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相较于城市的大型商場,市集具有较为灵活和开放的特点,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据中国经济网11.22讯)